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攻略 >

第395部分

帝国攻略-第395部分

小说: 帝国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婆娘一脸古怪;想笑又不好意思笑;眼珠溜溜直转。本公子摸着下巴;肚子差点就要憋出内伤;以后这两孩子要是成天搞破坏;还真是没办法分辨是老大还是老二于的。

哪怕是想要人脏俱获;也还得抓住人了脱裤子以辩真伪。以后李元芳就更悲催了;当爹的总不能老叫错自己孩子的名字;难道说每一次叫孩子之前;先得脱了孩子的裤头看小鸡鸡上有木有黑痣不成?

“元芳;日后;你的苦日子怕是……哎呀;娘您于嘛?”本公子正欲兴灾乐祸的当口;就感觉到了耳朵一疼;娘亲的大力鹰爪功发威了都。

“臭小子;别胡闹;没看元芳这小子都这副模样了;你还想着落井下石不成?”娘亲瞪了我一眼嗔道。本公子只能灰头土脸的赔笑不已;倒是两个婆娘一点也不体贴俺这位夫君;吃吃吃的偷笑不已。

一个清华;一个复旦;这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听到这俩名字;绝对能够感受到父母的那种苦心;但是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人明白这两个名称的份量;唯有我自己;这样的乐趣不能与人分享;实在是有些憋得难受;但是却也没啥办法。

我总不能告诉我的婆娘;让她们了解二十一世纪的名牌大学的重要性;嗯;说不定她们没弄明白什么是清华复旦;倒会认为本公子是不是发烧说胡话了

这个时候;孙思邈也终于来到了长安;而李医生把孙思邈送到了在我家不远的巷子里;本公子自己花钱给孙思邈购置的院子之后;飞快地窜回了府里;搂着两个外孙亲个不停;那张一贯严肃的老脸此刻就像是绽放的菊花。

而我听了李医生的禀报之后;赶紧窜出了府;前往隔壁的府邸拜访孙思邈。嗯;李元芳刚刚喜当爹;自然是要留在府里边;至于婆娘们;也全都留在了府中;我只是领着一票护卫就窜往旁边的院落。

“陛下怎么亲来了;小道有失远迎……”似乎正在打扫卫生的孙思邈仍旧穿着一身灰扑扑的道袍走了出来迎接道。

“无妨;对了孙真人;这院子可够;若是不够;朕再给你另外换一套府邸。”我扶起了孙思邈;步入了府邸;这幢府邸并不大;但是却也是中规中举的三进的院子;前中后三个院子都有蓝球场大小;在长安城内;也算是中等的府邸了。

“够;远远够了;莫说是贫道一人;就算是住上三五十人也不嫌挤。小道在此;多谢陛下厚爱了;此府邸实在是太大了些。”

“大些也无妨;真人莫要忘记了;当日朕可是有言在先;到时候;真人若是要著书;自然不可能自己一人劳作的;府邸大点;也好便于真人使用。”

“多谢陛下美意;小道就厚颜愧领了。”孙思邈感激地答道。

“无妨;对了;若是还缺什么;真人只管开口便是……”来到了前厅内;自有人奉上了茶点;嗯;送给孙思邈的可不光是府邸;另外还有几名仆役;总不能让孙思邈吃饭洗衣这些事还得他自己于。

我最希望的就是他能够把全副的精力都放在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上。而不是放在洗衣服洗菜这些琐碎的事情上;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才对。

每一位专业学者的时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可不希望他们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对于他们的研究没有丝毫助益的地方;当然;锻炼身体不算。

聊了一会之后;我让身边的护卫拿来了一大张图纸;我递到了孙思邈的跟前。“这是未来帝国大学堂的规划设计图;才刚刚弄好没几日;既然真人到了;顺便请真人看看。”

“规划设计图?”孙思邈不太明白地重复着这个新名词;目光落在了图纸上之后;就再也挪不开了。

这是一张包括了整座长安城在内的规划设计图;未来的帝国大学堂将不会建在城内;而是在城西北角处;这一带;有一个湖泊;还有一大片的湿地。

我准备将这一大片大约有后世的清华大学大小的土地全部划归给大学堂;另外;旁边的两座矮山也一路划了近去;使得大学城的总面积足足达到了十二平方里。也就是九十顷地的大小;换算成公顷那就是六百公顷;绝对是超英赶美;嗯;反正后世的清华大学占地面积也没这么大。

这就已经接近长安城的十二分之一大小了;看到了这样的设计图;他孙思邈不大吃一惊才怪。

而因为这一带恰好位于湖泊边上;地势平坦;这里原本是杨广准备用来修建宫殿群的地方;但是现在;本公子可没有那闲功夫去修什么宫殿群;更没那闲钱去弄那些玩意。

而是希望能够创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毕竟位于长安城内的国子监和太学的地盘虽然也很大;但是已经不足以满足本公子所要求的综合性大学的教学需求。

所谓的太学其实也就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其来历可以从西周时期追述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北齐称之为“国子寺”。

西晋晋武帝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记载:“咸宁四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国子学限五品官以上贵族子弟方可入学。但国子学在西晋并不景气;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时兴时废。后北齐改称“国子寺”。

隋开皇初年;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开皇十三年93)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

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监内设祭酒一人;专门管理教育事业;属下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学;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各官学的博士、助教、生员皆有定额。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国子一百四十人……”。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是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学校。

太复杂;也太令人摸不清头脑;更重要的是;不但教师少得可惜;学生也同样少得可怜;而且所授的知识科目也少得令人无语。

当然;教授的科目越少;学生们是越高兴;至少在后世本公子恨不得学习期间只有一两门课程;其他时间都是让同学们快活的在地里撒野的休息时光。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嗯;朝庭机构改革之后;国子监已然改称为教育部;而不论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又或者是算学这一系列的官学学院已然进行了合并。

这就是帝国大学堂的前生;即使把所有的学子拢到了一块;也不以一千人;而且所有的老师加在了一起;嗯;这更奇葩;不足五十人。

 第五百六十四章 皇家科学院和帝国大学堂

而本公子心目中的帝国大学堂;至少要设立:国学、数学几何、物理、自然地理、化学、医学、律法、商业、建筑、机械、农林、教育等多达近十五个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堂。

不光要为国家培养专业的人才;更要培养继承我的思想还有开放精神的教育人材;以保证能够在未来的十年之内;将整个关中的县级机构都能够有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初步懂得各种专业技术的人才;以更好的为华夏民族的科学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至于大学;自然是要用来培养拥有更加杰出才能和知识的学子;甚至是能够在未来推陈出新的科学研究人材。

另外;我已经在考虑;在十到十五年之后;所有想要进入仕途的人;都必须要有中学文化才能够进入公务员体系;以便能够让拥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下接受国家意志和国家荣誉感的年轻人步入到政治中;以推动着华夏民族的车轮;驶向一个未知的;却必将是美好的未来。

另外;所有专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到相当的专业学科处进行进修;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灌输国家的观念。

而到现在为止;帝国大学堂的教授;也就是过去所称的博士;目前一共只有二十一人;而助教一共也才七十四人;总教师数还没达到一百;嗯;不是人少;而是人才少。

袁天罡身为学院院长;现如今也要身兼两个学科的老师;数学和化学。当然;虽然这家伙曾私下抱怨为什么不许教授算命学说。

本公子告诉他;那属于是研究生等级才能够学习的课程;等到了未来;若真有人愿意跟他于;那么;再培养几个国家级神棍;专门为国家的政策摇旗呐喊也是不错滴。

不过;对于算命这玩意;想要设立一个单独学科;那是绝对不可能滴;本公子可不想在后世被人唾骂;更不希望让封建迷信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一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只不过闽南语的这首歌本公子实在不会唱;也唱不来那闽南腔;嗯;好像又走神了;回过了神来一看。孙思邈业已经从震惊之中回过了神来。

“陛下;您这可真是大手笔啊;大到了不得的大手笔。”孙思邈看着这张图纸;不由得感慨地道。“小道在来时;已然听说了;陛下在皇宫之内;不但下令将前朝天子未建成之宫殿皆尽拆掉;而且只以泥石为屋;如此清谦守正;天下;无人可及也。古之贤君;也不如陛下。”

听到了这话;本公子颇些洋洋得意;不过也有点那啥;什么叫泥石为屋;本公子可不是专门住在洞里边的野人。

“真人莫听人瞎传;朕虽为天子;但是;人之所栖;不过丈许;建了那么多的宫殿又不住人;岂不是太过浪费?再加上过去的宫殿之众;已是有余;拆掉那些只修建了不到一半的宫殿所得的材料;正好在未来可以用来维修那些主要殿堂。”

“至于泥石为屋;此言也太过;乃是昔日朕尚在东都时;偶然发现;以石灰石和粘土进行了高温烧制之后;可以得一种粉尘;若以水和之再次凝固之后;当可坚如磐石;如今真人从太白山一路行来;想必也应该见到了吧?”

孙思邈这才恍然大悟:“便是那水泥?难怪;此物之坚;的确是坚如磐石;以此筑路;行人车马皆得坦途;陛下果然高才。不知这种水泥的造价几何?与木材相比……”

对于孙思邈的问题;我一一地耐心作答;并且告诉他;目前;已经划定了地盘;而各路设计和勘察人员也已经开始忙碌;争取在最适合的位置修建各主体建筑。

另外;这所综合性的帝国学院;每一个学科;都将会拥有自己的主体教学楼;预计可同时容纳一万到一万五千人在此学习与生活。

为此;将会在此修建能够容纳两万人生活起居的建筑物;当然;学生宿舍当然是仿照后世本公子居住过的学校宿舍来修建。

不过;每间学生宿舍只允许四名学生共同居住;也就是两张双人床足够了。每个房间大约是二十五平方米;另外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

而老师的宿舍自然不能如此;为此;将会照韩城县廉租房的规格;划出一片区域来作为教师宿舍区;每位教师都能够分到一套四室一厅一厨两卫的房子;另外还将拥有一个有八个平方大小的大阳台和一个五个平方的小阳台。而在每幢教师宿舍楼的前后还会各有个大约四五十平方的小院子。

“……如此;教师们也不需要再奔波劳碌;可以就近教学;而学子们也能够在学院里安心读书;不需要为生计和其他的发愁。那些事;等到他们毕业之后再去愁就是了。”难得有人这么喜欢听本公子显摆;所以本公子很是兴致勃勃;而孙思邈一面凝神倾听;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