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攻略 >

第526部分

帝国攻略-第526部分

小说: 帝国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丢弃的杂物;例如包裹着烧饶的油纸;又或者是小孩子吃的棒棒糖的木棍等。

另外就是;道路被分成左右两边;所有的车马;都会按着靠右行驶的规则来走;这规矩;哪怕是从外地来的富人商贾;也都会乖乖的遵守;因为我已经早在数年前就已经下令在全国推行交通法规。

总之;这一群土老冒差点被帝都长安的奢华与瑰丽;巍峨与伟岸;包容与广阔给闪瞎掉眼睛。足足从上午时分一直逛到了深夜;华灯闪现之后的长安;披上了一层美丽而又温馨的夜色;街道上;行人依旧往来;驿车的钟声总是在来来去去;而那些酒肆;剧院;还有广场上的人们一脸的满足与逍遥;让这些来自野蛮之地的异国之人实在是大开眼界。

甚至外交陪同人员还自己掏钱去请他们看了一场戏剧;看得这票子来自南蛮之地的土佬冒如醉如痴;当然主要还是那些懂汉语的如醉如痴。

第二天一早;婆罗国王子和国使刚刚起床不大的功夫;就已经有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前来拜访。自信而从容、不卑不亢的态度;让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说早已经被这段时间以来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所震撼的婆罗国使节团有种受宠若惊之感。

最终说定;等到七天之后的月初大朝会时;他们将代表婆罗国向伟大的;开明的华夏帝国皇帝陛下进行朝贡;并递交求援国书;想来;以我们皇帝陛下的仁慈与博爱;一定会给诸位以及婆罗国国主和国家一个具有建设性和展望性的答复。

被官方辞令绕得头晕目眩不知所以然的婆罗国使节送别了外交部工作人员;甚至还想要赠送一些小礼物;被这名外交部工作人员婉言不过;最终收入。

而这位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此刻就侍立于我跟前;一脸恭敬地将今天去见到了婆罗国使团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而在场的十来位重臣都凝目倾听着。

等他交待完;让他退下之后;这边一直陪着使团从南洋直抵长安的陪同人员兼情报成员继续说道:“……其国中汉人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之数;但是正是这汉人教会了这些异族使用各种工具;再加上他们多谋知机;所以;长期以来;婆罗国历代国主都十分信任的汉人;甚至还多次与汉人通婚;如今国主的祖母;就是一位汉人。而婆罗国王室多会汉语;就像那位婆罗国三王子;就拜了一位在婆罗国较为有名的汉人儒者为师。”

听到了这个消息;倒是让不少的重臣一脸理所当然的模样。本公子看得心头暗笑;当然面上不动声色。

婆罗国由上至下;对于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汉人十分尊敬;而这些汉人不但带来了各种知识;更让他们学习怎么使用麻来织布;使用锄头而不是木棍来种植粮食;不过;久而久之;有相当一部份的汉人与婆罗国人同化;不过更多的却是婆罗国人被汉人同化掉。

婆罗国王都处;几乎人人都会几句汉语;至于官员阶层;更是人人一口流利的汉语;用他们本国人来说;本地的言语与优美的汉语一比;简直就跟野猴子在树上乱叫唤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看样子;这个大洋之外的蛮夷之国;也知道心慕华夏。陛下;臣以为;朝庭;是不是该多给他们一些甜头;以示仁慈?”马周站起了身来笑眯眯地道。

“嗯;依卿之见;该给那婆罗国什么样的甜头?”我笑着微微颔首示意道。

“驻军这一条;那位陈将军已经提过来;臣这里还有几条;开埠、修路、建学……”随着马周的手指头一根根地翘起来;这些朝庭重臣一个二个的嘴角越来越歪;嗯;邪恶的笑容;要么就是牙疼似的无语。

而本公子听得欣然颔首不已。好;不愧是马周;不愧是历史上的名臣;这话说的漂亮;但是其中的用意却足够险恶。驻军;相当于我们华夏帝国在其国内深深地插下了一根钉子。

按照现如今华夏复兴军的战斗力;哪怕是只扔一个营在婆罗国王都;来上几千个抄着木矛的土著叛乱者也可以轻松收拾得一于二净。

若是驻军一个标准团的话;那么就是接近四千人;凭着这四千人;完全有把握拿下一个像婆罗国这种弱小不堪的土著王国。

至于开埠、修路、建学等一系例的手段;正是从经济上;文化上去影响;去同化;去侵略;久而久之;这个婆罗国将会忘记自己的历史与过去;将会把心靠向华夏帝国;未来;他们不再是**的国度;而会被同化成为华夏帝国的附庸;甚至会主动地并入到华夏帝国的大家庭中来。

 第七百三十七章 华夏对尔等示以仁爱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文武重臣会出现怪异表情的原因;但是;这些手段;既不伤天和;又还符合宗主国做法;例如援助对方教育和修路;给对方修建码头;以便我华夏帝国的船只依靠;开埠以利双边的贸易等;对于这个完全荒蛮之地的婆罗国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

当然;远期的话;自然是我华夏帝国大大地得利。

马周提议之后;诸位自诩圣人门徒的文臣于脆都拉下了脸来献计献策;纷纷加入到了讨论中来;反正咱们都是为国为民为天下。

气氛十分热烈;本公子也十分满意;这才叫上下齐心嘛;被我影响同化之后;这些朝庭的文武重臣不再是那种彻头彻尾拿着书本说仁慈善良的正人君子。

嗯;或者说他们更懂得为天下百姓;为华夏帝国去谋利;这样的大臣;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

等到了月末的大朝会时;终于迎来了来自婆罗国的使节团;为首的是一位面容清瘦但又显得黝黑的长须中年男子;而其身后边;是一位与他年纪相仿;但是头发微卷以布裹之;肤色更显黝黑无须的男子入朝参见。

一进入了朝堂;看到了这间富丽堂皇的大殿;为首的那位长须中年男子的眼眶就开始发红起来;来到了位置之后;两人齐齐拜倒于地。口称下国大臣及王子参见上国天子。

“陈卿何以如此激动;莫不是来朝之时;有人难为于你等不成?”我一脸迷糊的朝着这二位问道。

“禀上国天子;下臣本乃中原人士;因中原战乱纷纷;先祖无奈;远渡重洋;留驻于异国;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载……”说到了这;这位叫陈啸的正使泪水差点滴了下来。

看到了这一幕;我也不禁有些唏嘘。“莫要太过伤悲了;卿既是中原人士;那可还记得故土在何处;可有亲族?

说起自己的家庭;陈啸顿时有了精神:“禀上国天子;下臣原本是建康人士;东晋之时从北地迁至于此;祖上曾做过东晋的一任中书……”

陈氏在随着东晋的开国皇帝一块逃窜到了建康之后;在这里渐渐地发展壮大了起来。之后族中在东晋时出了不少的大官;使得陈氏一族越发地兴旺。

但是之后;东晋朝本是是王、谢、庾、桓四大族势力平衡下的产物;王谢庾三族相继衰落;桓氏成为唯一的大族;骄奢淫昏毫无才能的桓玄便轻而易举地消灭了东晋朝。

接着便是刘裕灭桓氏后取司马氏而代之建立了宋朝;在这之后;又被人给改朝换代;齐、梁、陈相继出现;直到隋朝建立一统天下之后;江南之乱这才尽绝。

而陈氏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之后;家族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而其祖听闻有人远渡重洋;见有大陆;大陆之上;和平安宁;相比起如今战乱连连;饿殍遍野;便是那些氏家大族;也有不少整族整族的饿死的情况出现。

于是;其曾祖父一咬牙;带上愿意离开的亲族七十余人乘上了舟船远渡重洋而去。最终;抵达了婆罗国时;尚存五十余人;而来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还有着不少也是避中原之乱而来的汉人;人数有近三千余口。

之后;为了能够在这里生存下去;决定用自己的手段和本事去为婆罗国效命;直至如今。到了如今;不少的汉人在婆罗国与当地人混居。当然也有像陈氏一族这样的集中居住的;而其中不少的读书人都为婆罗国主效命。

而后;婆罗国主又与这些汉人官员联姻;直至如今;已有四代国主更替;而那些婆罗国本族倒是对这些身材高大;肤色较浅;知书达礼的汉人十分尊重;甚至称之为长人。

因为婆罗国人普遍较矮;一般也就是一米五六;而这位三王子如今有一米七几;那还是因为与汉人通婚几代换血之后的效果。

与这位汉人婆罗使节聊了一会之后;终于说到了正题;自然;我身为宗主国皇帝陛下;自然要为这种主动前来朝贡的国度表达我的仁慈;首先自然是准其为我华夏帝国的藩属。

另外就是;该国既然如此的爱慕我中原文化;加上又贫穷落后;还经常遭受那些野蛮无知异族的侵略;我实在是不忍心见这些已经流落到异乡的华夏子民还受那兵戈之苦;所以;朕作出了如下的决定。

第一;派一个师的华夏野战军前往婆罗国驻扎;帮助婆罗国扫荡一切反抗势力;另外;在婆罗国适合处为婆罗国兴建永久性港口;以便华夏帝国与婆罗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第三;将会派出一批具有丰富文化知识、农业知识的优秀人材;前往婆罗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获得丰富的精神粮食……林林总总共十七条;听得这两位来使如醉如痴;感激得五体投地不已。

另外;我还邀请了这二位使节前往御花园一游;并且带他们品尝了华夏帝国的各种美食。更送给了两人一人一件小礼物;虽说是小礼物;可是那种巴掌大的圆镜子;让两人眼珠子都快瞪出了眼眶;他们怕是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容貌;会在镜子里边变得如此的清晰。

呆愣愣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甚至那位王子殿下还不相信地去扯出了一根斜伸出鼻孔外的鼻毛;终于发现;这镜子实在是太清晰了;居然连根鼻毛都能够清晰的看到。

当然;还有一块大约近尺见方的是赠送给婆罗国主的;而接过了盒子之后;那位王子就一直没敢撒手;似乎是生怕这极品宝贝会跑了似的。

而第二天;就收到了外交部传来的好消息;对于帝国所提出来的那十七条;婆罗国使节团闭门商议了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就直接在条约上签了字。

对此;本公子十分兴奋;虽说婆罗国没有什么太大的油水;但问题是;华夏帝国与婆罗国之间所签署的一系列条约;在未来;将会成为华夏帝国对付那些华夏帝国周边诸藩的一件利器。

或者说;在这个条约成为即成事实之后;那么将来;其他的藩国想要华夏帝国替他们收拾别人;那么;就得按着之前我们与婆罗国之间所签约的来做;这该叫约定俗成还是啥?不管了;反正有了前例;那么日后其他国家也都必须照此来执行。

欣喜之下;本公子迫不及待地下令诏诸位重臣前来商量怎么筹备此事。

“陛下;您是准备从哪调兵过去?”很快从兵部赶了过来的韦云起听到了对方已经签约的好消息之后;也不由得有些兴奋地搓了搓手;走到了不远处的地图跟前朝我问道。

“朕想从岭南调兵;你以为如何?”我抬手抚了抚下巴;看着跟前挂着的那幅巨型地图说道。“如今;岭南地区所整训出丨来的兵马超过了十二万之数。让他们全部留在当地;我觉得不太合适。”

韦云起考虑了半天之后摇了摇头。“陛下;臣记得你曾有言;南洋之地炎热潮湿远胜于岭南巴蜀之地。而岭南之地乃是新占;若是要让他们远隔重洋而去的话;怕是军心易乱。”

听到了韦云起的意见;我想了想之后赞同地点了点头。“卿之言甚是有理;是朕想得不周。那依卿之见;该从何处调兵?”

“臣以为;从交趾调兵最佳。”韦云起头也不抬地点了点地图上所绘的交趾一带说道。

“交趾目前不是正在跟扶南国与占婆余孽正在交战吗?”旁边的马周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