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衙内闯三国 >

第119部分

衙内闯三国-第119部分

小说: 衙内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卢植不知自己心思,只道同是宗室,这才有托自己照应一说。却不知,只怕这世上最想那大耳朵死的,偏偏就是自己这个宗室兄弟吧。
    前世虽跟那大耳朵无冤无仇,但这一生,自己附身刘璋,却注定了两人间的难以共存。
    这是争霸的血腥,也是躲不开的宿命!卢尚书,你这番嘱托,请恕我难以办到了!刘璋面色铁青,暗暗咬牙。
    “主公无须担忧,卢尚书海内名士,朝中好友门生遍布,定不会有事儿的。”
    眼见刘璋面色不对,眼中隐隐透着一股杀气,沮授还当是他愤愤于卢植的冤屈,连忙出言劝慰。旁边陈宫也是相劝
    刘璋被他二人一劝,猛然省悟,暗暗压下心中杀机,微微点点头。自己心中那些念想,便是沮授陈宫也不能透露。否则无缘无故的,自己便去谋算宗室兄弟,必然生出无数猜疑和变数。
    这大耳朵既然出世了,暗杀已是不妥了。还当想个万全之策,慢慢对付才行。
    刘璋深深吸口气,微一沉吟,这才沉声道:“传令大军,进驻邺城。令人快马去报知皇甫太尉和朱儁将军,请他二人前来主持大局。”
    沮授一愣,陈宫却蹙眉道:“主公,我闻那董卓其人虽武勇刚猛,但好大喜功,无谋而狠戾。如今由他在前主战,只怕多有变故。咱们如今来了,正当尽速过去,也好绸缪一番。如何能滞留邺城?一旦有变,必然措手不及,还望主公三思。”
    他跟刘璋毕竟时日还短,一听刘璋竟发出这么个命令,登时大急,忍不住上前进言。但沮授却是深知刘璋之能,如今下的这个命令,显然大有蹊跷,故而,只是低头暗暗揣摩刘璋真实的心意,并未多说。
    
    
   133章:军事改革构思(1)(完)

第133章:军事改革构思(2)

    刘璋瞥了陈宫一眼,微微蹙了蹙眉,知道若是没个说法,只怕陈宫多半心中疙瘩。
    想了想,这才道:“公台所言有理。只是,你既知董卓其人,可知这人心胸最是狭隘?嫉贤妒能不说,偏又争权夺利之心极重。如今我不过是奉旨协助的身份,若没有皇甫太尉和朱儁将军的压制,咱们去了,能不能出上力尚在未知,若一旦被那董卓记恨,你我损失是小,我只怕他只顾内斗,终被张角所乘。若如此,你我皆成罪人矣。”
    陈宫骇然,震惊道:“此人如何敢这般大胆?真枉顾国事不成?就不怕陛下问罪?”
    刘璋冷冷一笑,嘿然道:“此人狂妄自大,贪财好色,素有不臣之心。既然握着权利,天高皇帝远的,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况且,真要出事,他大把的银钱送上,自有中涓那帮阉人勾当,就算平乱事败,于他本人也不会有太大罪责。哼,这个人啊,我料日后必为一大祸害!你我当慎之再慎!”
    陈宫倒抽一口凉气,心中已是一片惊涛骇浪。他也是常年在□□做官,听到往来西凉的人说起些传闻。哪知道如今刘璋一开口,竟隐隐指董卓有谋反之心。
    若真如此,这会儿一旦冒冒然冲了过去,后事还真难以预料了。他心中想的多了,甚至开始推算董卓会不会跟太平道进行勾结了。
    他却不知,那董卓固然嚣张跋扈,但眼下却还真没那胆子去想谋逆。而后来之所以有了把持京师,欺君罔上,全然是时势所致,将他推到了那个境况。只是眼下刘璋说的笃定,却也不由陈宫不信。
    沮授听着刘璋一番话,心中也是震骇,隐隐觉得其中,刘璋还有些心思在内。只不过刘璋不说,他作为属下,也不好多说。微一沉吟,当即按刘璋之意,传下军令。
    大军缓缓而动,舍了往广宗去的岔路,转而往邺城驻扎。刘璋到得城中,一连派出几十道斥候,将前面所有信息,不间断的传回。
    待到诸事安定已毕,又将拔都唤来,暗暗叮嘱一番,将在涿县的火部之人召回,另行安排任务。
    邺城经了王芬一事,朝中一时半会儿尚未派下主政官员。刘璋堂而皇之坐镇其中,又兼此时非常时期,却也无人敢于多说什么。
    如此后,派出去的斥候一日数报,将前面两边态势,无论琐碎,尽数源源不断报回。风部之人也动了起来,将各方面信息送回。只是侧重点,却锁定在董卓军中各部将身上。其中之意,自然是针对刘备而去。
    刘璋令人专门辟出一间屋子,每日将其中重要信息整理分类,然后再报送自己,与沮授、陈宫进行分析。
    他这么郑重其事的搞了这么一出,原本也只是潜意识中对刘备的关注。但却没想到,这种形式,渐渐的竟显出不曾料到的好处。不但极大的让己方掌控了第一手资料,更是令的沮授、陈宫等人谋有所依,行有所据。由是叹服不已。
    
    
   133章:军事改革构思(2)(完)

第133章:军事改革构思(3)

    刘璋看在眼中,不由的便动了兴建军机处的心思。因为他的到来,后面的历史发生了许多变化,若是单靠那点先知先觉,根本难以精准的把握局势。只有成立一个专门的军情分析机构,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谋臣的智慧,从而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经过这么多年的古代生活,刘璋对这些古代谋士的智慧,深为赞服。只要能彻底发挥出他们的才智,刘璋相信,纵然历史全然改变,自己至少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军机处的构思,又引发了建立演武堂的想法。这个时代行军作战,全靠着领兵大将的个人武勇。一旦将领阵亡,手下便顿时成为一盘散沙。
    他起兵以来,数战皆是以少胜多,其中关窍就是一个乱字!尤其当年尚未遇上颜家,对付于毒那一战,简直犹如神话。
    究其根本,不正是瞅准于毒这个将领,因为于毒一人的问题,终致万余大军崩溃,被他一人赶的满山跑。每每想及当日一战,便刘璋自己都觉的啼笑皆非。
    有鉴于此,如果自己能像后世那样,设立演武堂,大力培养中下级将领,那么,不但能避免上述一将败则一军败的怪现象,更能增加军队的凝聚力。
    为什么说人才最贵?因为人才掌握着知识!而这个时代,知识的传播却极其严苛。若能获得军事知识传授,最大受惠的中下级军官,必将成为最最拥护自己的□□力量!
    如此一来,就算以后自己掌控的地域增大,随着中下级军官的掌控力上升,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领军大将反叛的危险。
    有了中下级军官的效忠和向心力,大将再想一呼百应,一人叛变而导致整支部队跟着反叛的几率,几乎将至零点。
    刘璋来到这古代,从开始的简单拉队伍打天下,直到今天想到这些,才算真的具备了一个战略家、军事家、君王的头脑。
    他在厅中踱着步,脑子里的思路,慢慢的越来越清晰。直到将其中环节推演了个差不多,这才使人招来沮授、陈宫二人。
    待到两人落座,刘璋先是笑着问了问两人这几天的感受,这才缓缓讲自己构思之事说出。
    在他以为,两人从军情分析这个环节上赞誉良多,自己这番想法一出,必然会被两人拍掌而赞。但哪知道,这边说完,沮授与陈宫二人面面相觑,半天没有说话。
    刘璋巴望了半天的喝彩声没听到,不由的就有些郁闷,黑着脸看着两人,一言不发。
    半响,沮授与陈宫对望一眼,只得苦笑道:“主公这番想法,咳咳,却也算的…。。嗯,算的是奇思妙想。这军机处却是值得兴办,但那演武堂嘛,嗯,这个,不知主公可曾想过,那些伍长、卒长的,十之八九皆为不识字之人,如此,便主公万般想法,又如何授与他们?”
    沮授此话一出,刘璋登时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事儿最大的障碍竟是,大家不识字!
    
    
   133章:军事改革构思(3)(完)

第134章:军动(1)

    “慢慢来!即日起,传令各有职司的将军必须识字!令人每到一地,注意搜寻一些士子文人,每日拿出一个时辰教授。若肯来的,咱们按月以县吏的职司给予俸禄,先教会一批人,然后再让学会的人去教自己下面的。如果教授的人通过考核,我将重赏之!这个事儿,必须要办!”
    在搞明白沮授二人的为难后,刘璋站起身来,在厅中来回踱步,最终拍板决定道。
    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或许能成为一支虎狼之军,但绝对难以成为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真正意义上的强军。
    刘璋有着超越两千年的见识,一旦想到这个问题,立时便想通其中的紧要处。绝不会容许任何人,任何理由成为阻碍。
    沮授和陈宫听的呆住,主公好大的手笔!来教授识字的,竟给予县吏的俸禄。
    这个时代,家天下的思想根深蒂固。如刘璋这样的,他麾下的军队,牵扯的人、财、物,都等若是刘璋私有。
    如今,刘璋竟要以私有财物,来为部下将士习文识字买单。这种方式,若是单对一二被看重之人,已然是极高的恩情和赏识了。但刘璋竟是要面对数百甚至上千的部署,进行这种恩赏,这种手笔,也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闻所未闻了。
    沮授与陈宫瞠目结舌了半响,好歹是反应了过来。再看向刘璋的眼神,已然上升到了崇拜的地步了。
    陈宫长叹一声,起身深深一拜道:“主公今日之举,差堪圣人之所为也!以一己之力,教化万众,心胸之宽,爱士之心,便天地亦当感佩!宫万幸,敢不以效死力!”
    刘璋一愣,随即大喜,上前扶起陈宫,笑道:“这点事儿算什么?嘿,要知道,有句话叫流浪有文化,神仙也害怕。这事儿虽然办起来繁琐,但相信我,只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日后咱们的军伍,必将是当世最强的军伍!”
    沮授、陈宫猛然听他又蹦出一句不着调的来,不由的一阵无语。两人不约而同的看看外面的天,嗯嗯,夏天快来了,雷雨多了啊。
    “呵呵,我说你们两位也不用太担心。这眼下咱们转战四地的,那演武堂又因为大家还不识字,一时半会儿肯定搞不起来,那个慢慢来。但是军机处,却不需太多人参与。这个一定要先建起来!”
    刘璋两眼眯起,也不理会被自己一句话雷的外焦里嫩的二人,自顾自的说道。演武堂必然要建,却大可等黄巾之乱平息后,自己塌下心驻扎一地时再上马。现在,趁着空挡,先把基础打好就是了。
    沮授陈宫醒过神来,连忙躬身应是。三人又将此事的细节商议一番,两人这才告辞而出,开始忙碌起来。
    所有底子都是现成的,只要再往里填充一些人手,将人员固定住,这军机处的架子就算搭起来了。唯一需要斟酌的,不过就是忠诚两个字。
    
    
   134章:军动(1)(完)

第134章:军动(2)

    好在这个时代,尤其是识字之人,忠诚被当做最重要的道德标准,倒也不难做到。如此数日,军机处便已然正式成立,开始运作。
    而刘璋征召士子教授军中将士习文识字一事传开后,众军士果然大哗。这个时代,不是人不想学习,实在是学不起的。而今,自家主公如此待己,刘璋麾下士卒,一时间俱皆热泪盈眶,军心士气空前高涨。
    而对于听闻刘璋竟肯给予传授之人县吏的俸禄待遇,更是在民间掀起一股浪潮。
    富家大户多有鄙薄的,觉得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