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衙内闯三国 >

第303部分

衙内闯三国-第303部分

小说: 衙内闯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心中大为惴惴。要不是此次临行前,身为女王的姐姐一再强调,任何条件都可接受,只要能换来大汉的正式封赐,他怎么也不可能这么轻易答允的。
    是以,此时答允归答允了,却很有些被逼签订了城下之盟的味道。那皇叔刘璋东拉西扯,百般刁难,虽没明说拿着封赐之事为条件,但话里言外的,又何尝没半句是围绕那个话题来的?这让须佐之男又是憋屈又是好奇。
    憋屈的是,自己在姐姐的威压和刘璋的双重逼迫下,只能自己背负起耻辱,签下这个约定;好奇的是,那刘璋口中的战船,简直不能称之为战船了,都他妈快成飞船了。哦,如果须佐之男知道飞船的话。
    他心中想着,脚下不停,不多时,便已远远看到前方一片热闹景象。目光所及之处,登时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冷气。但是再凝目一看,却又不禁涨红了面孔。
    
    
   343章:通罗之盟(八)(2)(完)

第343章:通罗之盟(八)(3)

    前面映着一片亮光的就是通罗河了。这通罗河其实就是朝鲜半岛著名的清江川的一个支流。一路蜿蜒东去,在辰韩和弁韩的交界处,又分成两股,注入东海。而流经辰韩的入海口,便是后世著名的釜山港。
    而此时让须佐之男又是吃惊又是忿怒的,不是什么地理河流。而是眼前的通罗河上,果然如藤田一郎所说的那样,停满了好多战船。是的,好多。多到几乎将整个河面覆盖的程度。
    这所谓的覆盖,是指宽度,而延绵之远,竟尔一直排到目光及远的所在。这且不说,极远处明显还有往来不绝的船只,大多数船都是艨艟级的,其中穿插着如鱼群般的飞舟轻梭。
    这种规模的船队,饶是前身自渔猎演变而来的邪马台,须佐之男估计集全国之力,也是绝对难以达到,这正是让他震惊的地方。
    但让他忿怒的是,这些船虽然体型较大,但也不过胜在数量众多,个别船只似乎多覆盖了一层铁甲而已,又哪里有那厮吹嘘的那般古怪神奇?更不用提什么特殊性了。
    骗子!流氓!无赖!无耻!
    须佐之男忍不住有想要跳脚大骂的冲动。但想及自己的身份,终是只能涨红了面颊,闷头生气罢了。他怎么也不敢相信,那个大汉皇叔,何等尊贵的身份,竟尔能理所当然的把出这么无赖的嘴脸,为的不过是占自己国家一个港口罢了。
    他双目喷火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忿怒了良久,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毕竟,两**刚刚已签订了协约。而且,不是说外海还有些更大的船吗?须佐之男现在很期望,期望那些船,真的像刘璋所描绘的那么奇特。那样的话,他想自己好歹也算有份安慰了。
    就在这个可怜的倭国人,独自立于河边,又是忿忿又是怅惘的时候,刘璋馆驿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上苍垂怜,天幸主公万安,否则,慈等再无颜面苟活于世间了,呜呜呜。”
    房屋中间,三个大汉一字排开,跪在刘璋面前。中间那人一番话说完,已是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这三人,正是当日欲从海上接应刘璋的青州海军大将,太史慈、甘宁和徐盛。
    当日情势突变,上岸接应的三人,被袁、曹联军设计困住,几番周转不得出,着实遭了不少罪。其后,幽州大乱,公孙瓒、刘虞先后身死,吕布降曹,刘备东窜,袁、曹联军失去目标,各自忙着争抢胜利果实,这才让他们跑了出来。
    只是,在三人心中,都认为是自己之罪,延误了时间,才使得主公不得已避开了约定的地方,遂发誓,定要搜遍沿海每一寸地方,寻找主公踪迹。
    及至后来刘璋北出塞外,更是真个闹出了生死不明之事,三人其时连殉主的心思都有了。每日里领着海军几乎翻遍了整个渤海的海岸线,多有一些袁绍、刘备境内的小城小村,遭到了他们的袭扰清洗,一是为了补给,二却是为了泄愤。
    在三人心中,一日找不到刘璋,便实在无颜回见青州诸人,补给自也没脸去要。就这么着,直到刘璋出了地下王城,汇合了贾诩后,才听说了他们的情况,急使人去跟他们联络,这才于今日赶了过来。
    但青州所建大型楼船、巨舰,在三韩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深水港,根本无法停靠。三人唯恐再出现意外,便倾尽舰队中所有内河艨艟、飞舟,一股脑的涌入了通罗河,这也才引发了那河边的热闹。
    只是三人谒主心切,忧急如焚,哪去管那些热闹,一等可以上岸,便急急往馆驿来见,待真的见了刘璋,心情激荡之际,万千言语,便都化作了嚎啕大哭。
    刘璋见三人都是面容枯槁,脸上尽显被海风侵蚀的潮红,也是心中感动。上前将三人扶起,君臣相拥之下,自有一番唏嘘。
    在搞定了须佐之男后,又有了海军的到达,刘璋的北塞大计,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43章:通罗之盟(八)(3)(完)

第344章:通罗之盟(九)(1)

    “不行!此事绝无可能!”
    大厅中,夫余昆拍案而起,满面涨红的,对着坐在对面的甄逸和贾诩怒喝着。
    贾诩毛发都未动一根的坐着,只双手捧着一杯热茶,两眼皮耷拉着,似乎那茶中有着极为有趣的物事一般。
    另一边,甄逸也是老神在在的坐着,面上风轻云淡,对着夫余昆的愤怒,只是微微一笑,看了他一眼,却扭头对坐在一旁的高明、王昌、金日禅三人笑道:“呵呵,武珍王何必动怒?此事本就是商议嘛,哦,但不知高、王、金三位大王之意如何?”
    这话一出,夫余昆、高明、王昌、金日禅四人面色齐齐一变。高明面上阴冷之色更甚,王昌和金日禅却是暗暗叫苦不迭。
    这甄逸看似简单的问话,其中却极尽挑拨之能。一直以来,整个马韩便以他们四人为首,而四人中,又以夫余昆势力最大,当仁不让的成了这个联盟的盟主。
    如今,夫余昆已经明确表了态,这甄逸还转头来问三人,且不论三人如何回答,都表明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大汉在马韩这里,并不只是认识夫余昆,还认识高明,认识王昌,认识金日禅。
    对于一直以马韩之地为禁脔,将其他三人视为自己麾下的夫余昆来说,这岂是他能忍受的?
    而且,还是在前阵子,借助餐会之便,狠狠打击了一番夫余昆的基础上,甄逸这么一问,不啻于将三人送到了火堆上烤,让三人招着夫余昆的忌。
    若是平常人这么做了,或许还没多大事儿,但偏偏这人却是甄逸,不论是夫余昆也好,还是高明、王昌、金日禅也好,都不愿轻易去得罪。人家后面站着人呢,大汉使者、皇叔刘璋啊,很大的牌子好吧,不看那位贾先生一直跟着吗?那位可是刘皇叔的身边人。
    感受到夫余昆灼灼的目光射过来,三人都是一阵的嘴中发苦。高明依旧保持沉默,他原先就是这样,现在本族高建武大都督也在此地,更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但是,王昌和金日禅不行啊。两人无依无靠的说,要是不能消弭了这个隐患,汉人再强,终归有离开的一天,到那时,夫余昆反过手来收拾他们,他们哭的地儿都没有了。
    “咳咳,这个,甄先生,我马韩一地适宜开口岸的地方真不好找。若论距离大汉最便捷之处,当属武州。然武州近海,遍地暗礁,群岛罗列,并无适合建立港口之所啊。先生何不往辰韩、弁韩那边看看,我听闻辰韩有地,号巴山浦,那里倒是一处不错的所在。”
    王昌被逼无奈,既不敢去顺着甄逸说,又不便得罪人,只得绕开甄逸提出的,在弥邹乎设港的意思,而只是在自己辖地和弁韩、辰韩之地说事儿。
    那弥邹乎本是古名,这么一说,只怕多有人不知,但若提起后世的仁川,只怕大多数人都要恍悟了。不错,所谓的弥邹乎,就是现代韩国仁川的古称。在此时,却是归于夫余昆掌控的百济辖区之内。
    
    
   344章:通罗之盟(九)(1)(完)

第344章:通罗之盟(九)(2)

    而那武州,乃是指的后世的光州。巴山浦,却是后世的釜山。釜山在韩文中译为basanpo,前面的basan是釜状的山的意思,po便是海湾的意思。
    至于开始,甄逸称呼夫余昆武珍王,其意却是也根据地域而称。在这东汉之末,三国之初的交替之时,百济尚未全统马韩。而对外来说,整个马韩之地无法分割,便被整个冠以武珍州称之。其中,既包括了北边的百济,又涵盖了南边的剩余马韩。称夫余昆为武珍王,便也由此而来。
    言归正传。
    甄逸提出要在弥邹乎设立港口,并由汉军独立修建守卫,做为日后联合商会的交易港,此议一出,不出意外的,登时便遭到夫余昆的强力抗拒。
    王昌被逼无奈,耍着滑头,不去说弥邹乎,却来提武州和巴山浦,其意不外乎暗示甄逸,人家的地盘我说不算,我自己这边是很乐意的,但可惜啊,没地儿合适。您老就别盯着我了,要不去找辰韩、弁韩,要么,该找谁还找谁就是。
    旁边金日禅也是连连点头,自是猛打边鼓,赞成这个意思。他二人休戚与共,这些年要不是一直保持共进退,早被夫余昆连皮带骨吞了。
    甄逸对此并不在意。看着二人大有深意的一笑,让两人心头不由毛毛的发颤,却只得呲牙回以一笑。
    甄逸这才将头又转向夫余昆和高明,淡然道:“武珍王坚决不肯,高公一直默然,想来也是一般主意了?既如此,逸也不敢强求。也罢,反正听闻刘皇叔已与邪马台须佐之男将军达成一致,将在马关设置口岸。届时,不过多绕些路而已。只是要委屈诸位,届时都往邪马台国交易装卸货物了。好吧,那就这样,逸等这便告辞了。”说罢,老头儿头一昂,翘着胡子就走人了。
    随后几天,这边与夫余昆就弥邹乎开港一事没谈妥,转而要经邪马台马关港运转的消息,便传到塞北诸部耳中,众人一时间大哗,纷纷怒叱夫余昆自私自利的行为。
    可不咋的,要知原本此次搞得这个联合商会,本就是针对塞北诸部和三韩之地而来的。三韩与塞北连成一体,相对来说,邪马台反而因隔海相望,乃是外来户。
    而且,很明显的是,这个外来户此次过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跟大伙儿一样,是为参与联合商会一事儿,而是为了他们自己本国与大汉的建交而来。大伙儿之所以同意邪马台参与,一是看在大汉皇叔的面子上,这二来嘛,多出一家海外异族,便也等于多出一方货物的贸易。反正又不必自己多去费心折腾,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如今,就因着夫余昆这一决定,整个联合商会的交易地,却移到了原是外来户的地盘上了,大伙儿每次交易,还要跑到人家那边去,既要走陆路,还要跑海路,沿海的三韩还好说,但更往里的内陆,却要凭空多出一块海路的费用,这一进一出的账,又有谁能乐意了?
    
    
   344章:通罗之盟(九)(2)(完)

第344章:通罗之盟(九)(3)

    所以,这个消息一出,群情哗然,夫余昆几乎瞬间便成了万夫所指,众人每次见他,看他那眼神都是冷冰冰的,让夫余昆简直郁闷的要上吊。
    他心怀大志不错,欲要一统三韩,还欲要北上图谋乌桓,甚至大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