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翼鹰扬 >

第426部分

铁翼鹰扬-第426部分

小说: 铁翼鹰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约,那是不对的,必须签字接受这些条件,如果你不签字接受这些条件,那三个星期之后,你就得在苏维埃政权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
    斯大林很快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表决投票时支持了列宁的观点。由于列宁艰苦不懈的说服工作,次日凌晨4时50分,会议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同德国签约的报告。
    2月30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德国人满怀信心的转向了西线,可接着情况就出现了逆转。
    时间在又一个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基尔军港的水兵们丝毫没有喜悦的感觉。他们过着的是一种惶惶不可终日,时刻都忧心仲仲的日子。
    这是因为,当法国方面简易航母完工之后,与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组成了联合舰队。更加强大的空中力量,已经将航母没有完工的德国大洋舰队完全封锁在港口之中。现在,大洋舰队的每一次出击,就像去自杀一样,凡是出航执行巡狩任务的军舰,就从来没有见到他们回航过。
    德国的大洋舰队,只给缩在军港之中。而他们赖以为舰队撑起一片天空的简易航母,则已经被英、法联合舰队的飞机炸毁在船坞之中。
    伴随着这最后的期望破灭,德国大洋舰队只好缩在有空中力量保护的军港里,一动也动弹不得。绝望的士兵耳中,渐渐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并慢慢的在基尔港的海军基地之中传播开来。
    “这是一场完全没有指望的战争,难道我们还要一直打下去吗?士兵们,已经到了我们应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了,我们要组织士兵委员会,把我们的想法告诉那些将军们……!”
    “兄弟们,你们知道吗,俄国已经爆发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士兵、工人、农民建立起来自己的政权,由他们自己当家作主,兄弟们、士兵们我们还要一直继续忍耐下去吗?”
    一种希望、一丝明悟,在海军士兵以及下级军官当中流传开来。绝望当中的海军士兵和下层军官纷纷加入到这个组织当中,他们被称为德国共产党。
    在这之前,威廉二世并不像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那样,在国内严禁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虽然没有如同社会主义者希望的那样,在官方承认他们的地位,但最少没有采取别的国家那种深恶痛绝的非要使之覆灭而后快的作法。
    这时,有了某些金钱支援的德国共产党积极的行动起来,三三两两的党员渗透进德军的第一个机构当中,无论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所在的比利时的总部,还是说基尔军港,渐渐的一种动荡的因素,由于普通士兵以及下级军官们的团结,而慢慢的在德军当中四散传播开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去思考,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愿意现在就输掉这场战争,因为那可能给德国带来更大的灾难。不过由于德国军队,对于政治不是非常关心的传统,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
    1918年3月,在一般人的眼中德国败局已定,最主要的理由是他们面对是英、法、美三国的联军,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3月10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秘密组织起士兵委员会的,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
    3月15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
    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1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18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
    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3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到4月8日止,几乎所有的德国大城市中都发生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甚至,从这时起,眼睛可以通过地图看见全世界战略的将军们,满以为胜利在望的他们才不得不认真的思考起来。但这时已经不是思考如何镇压起义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德国可以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
    “呯呯”的步枪声在德军的前线响了起来,战争当中的枪声原本不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今天,一切却使威廉王储不能不动容。
    “怎么,我们怎么会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的天哪,我们被出卖了!我早就告诉过陛下,那些社会主义者是不值得信任的人!”
    威廉王储扯住自己的头发,忧虑的望向他司令部的窗外。虽然他的司令部还非常安全,虽然他精锐的格兰登堡第5集团军还没有什么骚动,但不争的事实是,德国正在陷入到一片混乱当中。
11章 重现光明
    1918年3月20日,天气好到已经达到可以发动大规模进攻的程度,但第5集团军的营地里比较起去年这个时候,依然显得相当平静,
    看着窗外黑沉沉的天空,德国的皇储威廉。弗雷德里希不禁为自己的未来担起忧来。现在他几乎已经可以不必再未皇位担忧,他所需要担忧的事情是,他们的家族是否还可以留在德国,他们的家族是否会被德国的布尔什维克仿佛俄国的布尔什维克一样干掉呢?
    这是件颇使人要黯然神伤的事情,他在脑海之中想象着那黑暗的与眼睛的黑夜一般伸手不见五指的将来。
    “试问天底下有谁能够帮助我脱离这场灾难呢?而世界上,哪儿又可以是我的容身之地呢?现在我该怎么办?就这样返回德国吗,我还能怎么办啊!”
    一连串痛苦的,却没有答案的询问,使他自己也陷入到迷茫之中。
    整个军部虽然还在他忠心的参谋长,斯泰那将军井井有条的管理之下,但军官们心中的惊慌却正在悄悄的漫延之中。
    这种情况,对他的参谋长斯泰那将军而言,内心之中同样是一个巨大的痛苦。他有理由相信,固然美军也已经参战,但用突击炮与装甲车包括骑士飞机武装起来的德军,在西线将军的战斗之中有可能会取得一定的胜利,甚至达到最后的——体面的结束战争的目的。
    可现在,因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革命使无数德国士兵的鲜血,换来的胜利就全部付之东流。甚至这些可恶的受俄国布尔什维克所蛊惑的人,居然要出卖他们的皇帝。
    看着窗前的威廉王储,一股莫名的悲哀涌入心头。虽然他是一个将军,虽然他手下有十几万装备精良的德国王牌部队。然而,由于后方的革命,已经几乎要断绝补给的他们,根本什么都不能做。
    “唉!”
    想到这儿,他叹息一声,伸手到酒柜前拿起一瓶烈酒,或者这才是他与他的王储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或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适时的排遣掉胸中积聚的愤怒与悲伤。
    端着酒杯,来到威廉王储的身后,他轻轻呼唤了一声。
    “我的殿下,请喝杯酒吧,在这个时候我们什么也无法去做!”
    同样满怀愁绪的威廉回过身来,斯泰那将军注意到,甚至王储那被别人讥笑的“仿佛狐狸”一样的面孔,在短短的时日之中,居然已经布满了皱纹。
    威廉接过斯泰那将军手中的酒杯,面孔上流露出一丝安慰的神情,仿佛在世界末日的时候,看到最好的朋友依然不离不弃。
    “是啊,我的将军,现在我们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装甲军团,我们有最优秀的士兵,可是我们什么也不能做,这是一种多可笑的事情哪,为了这可笑的事情让我们干了这杯酒吧!”
    “是的,我的殿下,为了这可笑的事情,我们干了这杯酒!”
    作为军人,因为后方的革命而使有希望的战争最后变成了这样一个结局,这是仅他们两人万万也想不到的变化。
    “我们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装甲军团……”
    他想着威廉王储的话语,品着他言语当中的酸涩,目光转向窗户那儿。离司令部不远的地方,恰好停着一辆突击炮。
    这是克虏伯公司使用炮管精密加工技术,从MPM军工集团获得的战车原型进行的改进,上面安装的火炮已经达到45毫米口径,将会比英、法、美三国的武器系统更加优秀。以此武装起来的精锐的德国第5集团军,毫无疑问会在后面的战争当中获得胜利。
    “克虏伯公司的工程师们总是很优秀的,瞧瞧,他们已经可以在这些来自MPM军工集团的技术上……MPM军工集团……那个人,如果世界上有人可以帮助我们的话,那么就只有那个人!”
    猛然间抓住脑海之中这个念头的斯泰那将军不禁欣喜若狂,他猜想如果那个人肯帮助他们的话,虽然满布德国的布尔什维克已经无法力挽狂澜,但眼前的问题或者能够得到解决。想到这儿,他高兴的一叠声的叫起来。
    “殿下、殿下、殿下……”
    看着自己的参谋长仿佛有什么不适,一连叫了三声“殿下”却一直说不下去,他不禁疑惑的伸手扶着他,担心是他的心脏病发做了。可是,这位参谋长接下去的话,使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殿下,我的殿下,我想到了一个绝对可以帮助到您的人,您是否还记得红色男爵的那个老朋友吗?”
    激动的斯泰那将军脸上布满了血色,仿佛刚刚那杯酒使他沉醉了一般。而威廉王储的脸上同样泛起红光,他知道他的参谋长说的是谁,他也肯定那个人一定可以帮到自己。
    不用问了,可以帮到他的是唐云扬,尤其他一直在做准备的事情当中的一件,就包括这位威廉王子的未来。否则,他何必在刚刚拿到日本的海军之后,就完全征服了伊里安岛呢?虽然这个世界上的第二大岛根本不可能提供德国反攻的资源,但作为威廉王储的落脚点并不是件坏事。
    那么唐云扬为什么要帮助这位落难了的,在西方各国政府来说,几乎已经一钱不值的王储呢?还是那句话,做这件事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甚至是一步不用则以,用则使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为之所变动的战略性安排。
    从3月以来,在日本战俘为了不服那30年的苦役,而不得不拼命日以继夜工作,好歹把人家看得上的东西全都拆光,装上飞艇或者轮船,终于如期完成了北九州工业区的“搬迁”工作,替自己省了30年的苦役。
    但是,在被烧得光秃秃的北九州,他们如何能够活着并回到家里去,离开日本的中华舰队的人显然没有考虑。作为卢克纳尔好心的命令,给他们每人留下了两天的口粮。
    而在1918年的3月10日,日本方面宣布无条件投降。毕竟,被对方穿梭飞行的飞艇,每天烧毁一座未设防的城市,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承受得起的损失。
    最缺德的是,这些被烧毁的城市为日本国制造了,300多万赤贫到随时会发生暴动的贫民,他们已经成为了日本政府的心病。谣言在日本四处传播,没有粮食的贫民们引起的骚乱,也使国家的军队处于疲于奔命的应付之中。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本事给自己所有的城市布置足够多的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