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33部分

天下枭雄-第533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庆点了点头,又笑道:“我之所以过问此事,是我有一个想法,我准备让敦煌沈氏重新返回吴兴老宅,我妻子也同意,将她名下的田宅转给敦煌沈氏,只要敦煌沈氏一支重归故里,我相信,吴兴沈氏必将重获振兴,这也是我期待已久之事,今天把沈家主请来,就是想商量此事,沈家主那边有什么困难吗?”
    沈柏心中叹息一声,果然被自己猜中了,杨元庆的目的就是想让两沈合并,毕竟敦煌沈氏才是侧王妃的真正娘家,他也知道,一旦敦煌沈氏回归,必然会涉及到族权的重新分配,整个沈氏家族必将大调整,他沈柏将不可避免地让出很多利益。
    不过沈柏也明白,没有敦煌沈氏的回归,也就谈不上吴兴沈氏将来的政治利益,有所失必有所得,而他得到的利益将远远大于他所失去。
    想到这,沈柏摇了摇头道:“没有什么困难,两沈合并是一件大好事,我会鼎力支持!”
    “好!”
    杨元庆很赞赏沈柏的识时务,这种大度才是江南名门的风范,当然,既然沈柏肯如此识相地配合自己,那么他也需要有所表示。
    杨元庆又笑道:“这次太原科举我听说沈家也有子弟参加,可有沈家主的子侄?”
    沈柏的长子沈涣现在江南割据军阀沈法兴手下任职,尽管沈法兴也姓沈,但他却不是吴兴沈氏正宗,只是一房偏支,沈氏虽然得到沈法兴的庇护,但沈柏并不打算支持沈法兴,他认为沈法兴难以长久,这次来太原,他便是想寻找另一条出路。
    沈柏连忙欠身道:“我这次带来六名沈家子侄,我的次子沈湛也在其中。”
    杨元庆沉吟一下便微微笑道:“这次科举,我手上有几个录取外的名额,如果沈家主愿意,令郎可以留在北隋为官。”
    沈柏大喜,这就是他来太原参加科举目的,他站起身深深施一礼,“沈家愿为楚王殿下效力!”
第四十六章 褚氏父子
    杆沈柏告辞走了,书房里只剩下杨元庆和沈春两人,沈春今年约三十岁,身材中等,性格沉稳,他也是大业四年在敦煌从军的十八名世家子弟之一,是敦煌沈氏的嫡子,从军八年来,他先后担任了大利县县尉,丰州总管府铠曹参军事等职,现任晋州总管府记室参军事,替杨元庆处理机要文书,是杨元庆的心腹。
    在杨元庆接见沈柏的过程中,他一直保持了沉默,沈柏走了,沈春终于开口,他有点忧虑道:“总管,我担心沈家不肯放弃敦煌郡,毕竟在那里打拼了二十年,很多年轻一辈都不愿意回江南老家。
    “这个我知道,我并没有要求沈家全部迁离敦煌郡,事实上,我也只打算让一部分敦煌沈氏回去。”
    杨元庆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其实你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叫你来,是想让你去敦煌郡做太守。”
    沈春一下子愣住,让他做敦煌太守,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半晌,他才迟疑着道:“难道敦煌还没有归唐朝吗?”
    “还没有!”
    杨元庆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希望的光彩,他也一度以为敦煌郡被唐朝所占,但前几天刚刚接到敦煌的一封信,使他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现在敦煌太守李兆锦是李轨族弟,他依然控制着敦煌郡和伊吾郡,拥有近一万五千军队,我以为他投降了唐朝,但我才知道,还没有,他还在和唐朝讨价还价,想让唐朝封他为敦煌王,但唐朝没有答应,唐朝现在在集中精力对付西秦,一旦西秦拿下后,唐朝就会调头去征讨李兆锦,我们必须赶在唐朝之前夺下敦煌郡和伊吾郡。”
    杨元庆走到左墙边,刷地拉开了墙边的帘子,露出一幅地图,沈春这才注意到那竟是一幅西域地图。
    杨元庆走到地图前,轻轻叹了口气道:“大业四年,我奉命征讨伊吾,拉开了大隋西扩的序幕,大隋随后在西域建立了西海郡、河源郡、且末郡、鄯善郡和伊吾郡,现在这西域五郡都不在大隋手中。”
    说到这,杨元庆拾起木杆指向且末郡和鄯善郡,“这两个郡现在被一个叫魏归的人占领你可知道这个魏归是何人?”
    沈春摇了摇头“属下不知!”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说起来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个‘魏归,竟然就是当年逃进西海郡不知所踪的元弘嗣。”
    杨元庆忍不住叹息一声,“所有人都以为元弘嗣死了,可谁能想到,他竟逃过茫茫戈壁高原,占领了且末城,去年又占领了鄯善城,他手下已有六千军队很明显,他的下一个目标要么是敦煌郡,要么就是伊吾郡西域的局势并不平静啊!”
    沈春感觉自己肩上的压力很大,杨元庆任命他为敦煌郡太守,可是他凭什么去夺取敦煌,就那几个世家吗?他们也是墙头草,李轨主政时支持李轨,现在让他们转而支持北隋,除非北隋能在敦煌郡表现出强大的实力,否则,那几个世家还是缩头不出。
    杨元庆明白他的担忧,便笑了笑,解开他心中的疑惑,“我不会让你一个人,我会让苏定方率三千骑兵和你同去,另外,在敦煌郡和伊吾郡有我安插的人,他们都是两郡位高权重的人物,他们会帮助你和苏定方拿下敦煌郡和伊吾郡。”
    沈春默默点了点头,他心里大概有一点底气了,沉思一会儿,他又问:“那属下何时出发?”
    “明天一早出发!”
    第一天的科举考试终于结束了,士子们三三两两返回了城内,给太原城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太原城又再次热闹起来。
    士子褚遂良一路小跑,跑到了碧凤街,这里是太原城内一条较大的街道,街道两边店铺云集,商业繁荣,客栈和酒肆就有十几家之多,他一口气跑到晋中客栈,名字虽然大气,但它却是一家小客栈,褚遂良一口气冲进了客栈内。
    “父亲!”
    房门开了,一名五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开了门,他便是褚遂良的父亲褚亮,见儿子回来,他慈爱地笑了起来,“臭小子,这么快就回来?是不是考不过,交了白卷过来?”
    褚遂良挠挠头笑道:“孩儿考得很好,贴经可以保证拿满分,明天考策论,孩儿也很有信心。”
    “既然又信心就不用临时复习了,我们出去喝一杯。”
    褚亮祖籍阳翟,后游历余杭郡,声名鹊起,被陈后主赏识封为官,陈朝灭亡后入隋出仕,先后任东宫学士、太常博士,因被杨玄感造反牵连而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起兵后封他为西秦国黄门侍郎,他对西秦国不看好,遂弃官而走,带着儿子褚遂良去了长安,偏巧这时长安爆发了潼关之案,令褚亮有些失望,又转道来太原,他儿子褚遂良则报名参加了科举,不需要户籍身份,就算是逃奴也能报名参考,这让褚亮很是惊讶,他便留在太原静观北隋时局。
    父子俩走出客栈,来到不远处的碧凤酒肆,这是碧凤街上最大的酒肆,此时士子都已回来,酒肆生意格外兴隆,父子二人走上二楼,正好一名酒客离去,使他们得了一个靠窗的好位子。
    两人坐下,一名伙计上前笑道:“客人来点什么?”
    “有什么特色好菜好酒?”褚亮笑问道。
    “红烧汾水鲤鱼,我们第一招牌菜,大利五年蒲桃酒,长安也喝不到,而且不贵,你们二人吃好吃饱,三吊钱足够了。”
    褚亮呵呵笑道:“那好,你就按三吊钱配菜吧!让我们爷俩吃好吃饱
    “父亲,这太奢侈了吧!一顿饭要吃三吊钱。”褚遂良对一向勤俭的父亲为何如此阔绰着实有些不解。
    褚亮捋须笑道:“难得吃一次,无妨!”
    “父亲,我告诉你一个消息,今天考试前宣布了一件事.
    褚遂良便将可以读国子学之事详细地告诉了父亲,褚亮眯眼听完,忍不住叹息道:“居然月给五斗米、八吊钱,北隋舍得下血本啊!”
    “父亲,孩儿觉得北隋不错,至少在重视读书人方面做得很好,李唐也未必有它做得好,有了这五斗米和八吊钱,完全可以养家,很多士子便可以专心做学问,不用为生活而操劳,就凭这一点,就赢得了士子之心。”
    褚遂良十分感概,他觉得这并不在于一个朝廷是否富裕,而在于这个朝廷有没有重视读书人之心,没有财力可以少给一点,比如一斗米,或者两吊钱,这都是一种心意,普天之下,只有北隋朝廷做到了这一点。
    “我觉得这样一来,不管是否能考进国子学,二万余名都愿意为北隋效力,还有那张羊皮,东西虽小,但对贫寒的士子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父亲为什么不肯留在北隋效力呢?”
    “我没有说不留在北隋效力,只是我在观察,我想看一看,到底是唐朝还是北隋能吸引我留下来。”
    “可是父亲.....”
    褚遂良压低声音道:“孩儿已经决定留在北隋,如果父亲跑去唐朝,那我们父子二人岂不是要成为敌人?”
    “你这孩子,当真是下决心要留在北隋了,好吧!让为父想想。
    这时,两名伙计端了酒菜,很快摆了一桌,竟有十几个菜之多,还有一壶上好的蒲桃酒,褚遂良愣住了,在长安,这么多菜至少要十吊钱,还不算酒钱,若算酒钱,这壶蒲桃酒就值十吊钱,半晌,他问伙计道:“这酒菜真的只要三吊钱?”
    伙计听他口音是外乡人,便笑着解释道:“当然是三吊钱,不过是要新钱,像洛阳那种比纸还薄的布钱,我们不收。”
    褚亮虽然来太原已经五六天,但他食宿一直在客栈,用的是银子,所有没有听说过什么新钱,他便好奇地问道:“什么叫新钱?”
    “就这种钱!”
    伙计从腰间摸出一枚黄澄澄的铜钱放在桌上,“看见没有,新的开皇五株钱,背面有丰州官铸、或者是北隋官铸字样,这种钱含铜量都在九成以上,现在太原各店铺基本上都只收这种钱,听过上党、长平和绛郡也开始只收这种钱了,以前的老钱都不认了。”
    褚亮眉头一皱问道:“那以前的旧钱怎么办?”
    “可以去邸店兑换,就在县衙旁边,不过客人手中若是布钱,恐怕就只能自己亏老本了。”
    褚亮拾起这枚钱,眯着眼打量半晌,他发现这枚五株钱要比开皇五株钱大一点,肉也厚实饱满,字迹清晰,放在手心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果然是一枚好钱,长安的币制还是比较混乱,各种钱都有,他又不解地问伙计,“假如有人造假怎么办?比如用含铜量只有七成的钱,外表也不容易分辨出来。”
    “造假?”
    伙子嘴咧了咧,指了指南城方向,冷笑道:“南城城门上挂了五十几颗人头,那就是造假钱者的下场,全家男女老幼一概抄斩,断子绝孙啊!”
第四十七章 金榜题名
    原创父子二人在酒肆吃罢晚饭,褚遂良急匆匆去找几名学友聚会去了,褚亮则拎着一只竹笼食盒,食盒里装着多余的饭菜,褚亮很节俭,花了三吊钱吃了一顿饭,剩下了饭菜当然要打包带走。搜这⒌
    他慢慢悠悠走到了南城门前,老远便看见南城门左边的一根木杆上果然挑着几十个木笼,木笼里放着人头,男女老幼都有,墙上贴着大幅的告示,告示并不是新贴,大概已有十天左右,内容就和伙计说的一样,离石郡骆氏,私铸官钱,以劣充好,按大隋律抄斩全家凡五十二口,以儆世人。
    褚亮点了点头,柔以济贫济弱,扶助孤老,严以雷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