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809部分

天下枭雄-第809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战胜突厥,民意高涨,正好顺势而为。”
    说完,杜如晦满怀期望地注视着杨元庆,但杨元庆还是摇了摇头。“我不妨给你交个底,在灭掉唐朝之前我不会登基,就算攻下关中也不会,这是我早已决定之事。”
    杜如晦见杨元庆态度坚决,只得罢了,这个不是故意推迟,而真是早有计划。
    “好吧!那卑职就不打扰殿下休息了,其他事等殿下从井陉回来后再说。”
    杨元庆点了点头。吩咐外面亲兵,“送给相国出府!”
    杜如晦拱手告辞,可走到门口他想起一事。脚步迟疑了一下,杨元庆眼光极为锐利,一眼便看出了杜如晦心中还有事,便笑道:“相国还有什么事要说?”
    杜如晦慌忙摇头,“不!不!没事。”
    杨元庆看出了他的慌张,有些不悦道:“老杜,从大业元年你就跟我去丰州了,你一直是我最信任的人,难道还有什么事要瞒着我吗?”
    杜如晦叹口气,“不是卑职要隐瞒殿下。实在是因为关系到殿下的家事,卑职不敢乱说。”
    “我的家事?”
    杨元庆更加狐疑了,语气变得强硬起来,“你说!什么家事?”
    万般无奈,杜如晦只得吞吞吐吐道:“大概在四五天前,世子问过我关于瑞兆之事。就这件事,别的没有了,卑职告辞!”
    说完,杜如晦慌慌张张地走了,他心中十分懊悔,刚才为什么要迟疑半步,被杨元庆看出来,走出房门,杜如晦狠狠抽了自己一记耳光,“你这张该死的嘴!”
    房间里,杨元庆眉头皱成一团。他在体会杜如晦这句话的深意,什么叫做世子问过他瑞兆之事,他知道杜如晦绝不会无的放矢,说这话,肯定是有深意。
    可瑞兆之事,和宁儿有什么关系?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他的脚步忽然停住了,他想到一件事,难道是宁儿?
    杨元庆的脸sè在这一刹那大变,他终于明白了杜如晦的深意,杜如晦其实是在指王府玉玺之事。
    杨元庆重重跌坐在位子上,他简直不敢想象,那玉玺竟然是自己儿子所埋。
    杨元庆和杜如晦相处了十几年,对他的xìng子了如指掌,他绝不会妄言,他既然敢说这句话,一定是他们发现了什么?或者掌握了什么证据,只是不好对自己说。
    这一刻,杨元庆敢肯定,那玉玺一定是儿子所埋,所以自己才毫无线索,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想到会是自己的家人。
    杨元庆只觉心中一阵疼痛,他没有想到自己儿子竟然会做这种事,才八岁啊!
    杨元庆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站起身便向外走去,可走到门口,他又反应过来,不可能是儿子,他才八岁,懂什么,这一定是有人唆使,那方仿传国玉玺异常宝贵,他又是从哪里弄来?
    肯定是有人唆使,杨元庆又坐回了位子,他闭目沉思良久,已经渐渐明白了,这不会是李纲所为,应该是裴家,他听妻子说过,裴矩和宁儿的关系极好。
    难怪杜如晦不肯说,因为事关外戚,他不想在这时候惹出风雨来,他们肯定已经知道瑞兆是裴矩所为。
    杨元庆牙齿渐渐咬紧了,眼中闪烁着杀机,裴家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控制自己的长子。
    良久,他走出书房,对一名丫鬟道:“你去禀报王妃一声,就说今晚我住在二夫人那里,我有事要和二夫人谈。”
    。。。。。。。。。
第一百三十六章 利益攸关
    天不亮,杨元庆便要离开王府,井陉的事情没有处理完,他不可能就稳坐朝堂,尽管井陉之事他是委托李靖全权负责,但全权负责并不意味着他杨元庆不闻不问,当甩手掌柜。
    这次回太原,他其实只是路过来看看家人,他不是大禹,可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上一次从马邑南下他就没有入城,这一次再不回家看看,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五更时分,正是夜最深之时,楚王府的大门开启,十几名丫鬟仆佣打着灯笼出来,橘红sè的灯光将大门前照亮。
    府门外,大群战马列队而立,不时后退几步,发出哒哒的声响,数百名亲卫顶盔披甲,控制住战马,等候出发的命令。
    杨元庆被敏秋和出尘送出了府门,尽管裴敏秋脸上带着笑容,但她眼睛里却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忧虑,她一夜未眠,显得有点憔悴。
    昨晚丈夫竟然不来自己的院子,从他们十年成婚至今,元庆每次回来,肯定是先在她的房中过夜,这已经是一种家规,毕竟她是王妃,是正妻,这也是对她的尊重。
    但昨天晚上,这条家规被打破了,丈夫去了出尘那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如果他是去探望阿思朵,或许还有一个牵强的理由,但去出尘那里,明显是给自己摆脸sè了。
    这让裴敏秋心中着实很不满,丈夫昨晚的做法伤了她的自尊,既然是夫妻,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说,为什么他不跟自己谈一谈,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非要弄得满府人都知道,撕了自己的颜面。
    但裴敏秋在感到不满的同时,心中也同样充满了忧虑,她很了解自己的丈夫,丈夫不是无情之人。十年恩爱夫妻,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他不至于摆这种脸sè给自己。
    必然是出了什么重大事情,裴敏秋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子。她听说杨元庆不愿去她院子,便立刻打听了情况,才知道是杜如晦来过了,这必然是杜如晦说了什么。
    裴敏秋便敏感地意识到,难道是宁儿埋玺之事被丈夫知道?如果仅仅是这样,丈夫应该怒气冲冲来找自己才对。
    很有可能是裴家,杜如晦告诉了丈夫。是裴家在幕后主使,所以丈夫才迁怒于自己。
    裴敏秋思来想去一夜,心中极为悲凉,原本恩爱的夫妻因为有权力这个恶魔在作祟,竟然生出了裂痕,如果给她选择,她绝不做这个王妃,宁愿做她的丰州总管夫人。
    “夫人。我走了。”
    杨元庆对裴敏秋笑了笑,他心中有点叹息,其实他也知道妻子或许是无辜。只是她的娘家。。。。。唉!就看她能不能解开这个结。
    裴敏秋也勉强一笑,问道:“夫君几时才归?”
    “少则十天,多则半月,总之过年之前,我一定回来。”
    杨元庆翻身上马,又对出尘点点头,一抖缰绳,“驾!”战马奔出,奔过了护宅河,向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奔去。
    裴敏秋望着丈夫奔远。她有一种被丈夫抛弃的感觉,心中一阵阵绞痛,身体开始发软了。
    一直沉默的出尘注意到了裴敏秋的异常,连忙扶住她,“大姐,你身体。。。。不舒服吗?”
    她当然也知道原因。可是让她又能怎么说,难道要她说,‘我不是故意的’或者‘这件事与我无关,我不知情’等等。
    这时候说这种话只会更加刺激裴敏秋,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
    出尘急忙吩咐丫鬟,“快去把秦御医请来!”
    裴敏秋连忙摆手,“不用去,我没事,只是昨晚没有休息好。”
    她扶着出尘,慢慢向府内走去,一抬头,裴敏秋看见了头顶上的府牌,‘楚王府’,这三个字此时竟是如此刺眼,看得她一阵目眩,心中绞痛到极点,她就恨不得抡起一把斧头,将这块牌子劈得粉碎。
    天刚亮,裴敏秋怒气冲冲得向裴家而去。
    。。。。。。。。。
    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证自己一贯正确,就算是老谋深算之人,也不可能做到百无一漏。
    尤其在利益攸关之时,智者因为过于自信,反而会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从而铸下大错。
    裴矩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因为太自信,所以他做了一件极为冒险之事,是不是蠢事还不得而知,但对裴矩而言,他被形势所逼,不得不走出这一步。
    这两天裴矩一直在关注瑞兆之事,瑞兆的出现在太原城已闹得沸沸扬扬,全城上下都在谈论杨元庆登基之事,可以说杨元庆登基已经是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更重要是,他的登基已经成为天下人的期盼,从他回来时的满城欢迎,便可以看出,他的登基已是人心所向。
    不仅是民间,官场内更是暗流汹涌,光裴矩掌握的情况,已经有三股人在发起登基请愿,这个时候,谁都想抢到拥立之功,甚至包括苏威,裴矩很清楚,苏威也在策划拥立杨元庆。
    但裴矩之所以制造瑞兆,并不是为了立下什么拥立之功,他是有更深的用意,他是希望杨元庆在太原登基,而不是在长安登基。
    这涉及到河东世家的最切身利益,如果在太原登基,那么河东系的官员将分得极大一块利益,而河东系官员多多少少都和裴家有关,裴家必然是最后的得益者。
    相反,如果杨元庆在长安登基,那么河东系官员必然会被边缘化,这么多年来一直跟随自己的河东系官员,也将对裴家失望,这对裴家未来的前途将产生重大影响。
    裴矩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些利益纠葛,这次隋突大战的胜利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劝说杨元庆登基,如果杨元庆不肯,那就用民意和朝臣之意逼他登基。
    如果说裴矩只是为了家族利益而推动杨元庆登基的话,他还不至于利用杨元庆的长子杨宁去埋玉玺,毕竟这样做风险太大,一旦被杨元庆知道,自己很可能就会失去楚王世子这颗最重要的棋子。
    主要是一种更大的风险在威胁着裴家的利益,那就是关陇贵族和杨元庆的和解。
    他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军器监令张雷竟然是独孤家族之人,真名叫独孤雷,杨元庆显然早就知道了,这也就说明独孤家族和杨元庆早有了勾结。
    尽管杨元庆当年是杨广打击关陇贵族的急先锋,和关陇贵族结下了不解之仇,但时移世易,随着他身份的变化,他和关陇贵族的仇恨也会渐渐消淡,尤其是关陇贵族主动投靠,更会使他们一笑泯恩仇。
    独孤家已经投效了,那么窦家、长孙家、于家、宇文家、侯莫陈家等等关陇贵族,他们会不投靠杨元庆?
    一旦杨元庆拿到关陇贵族,他必然会把关陇贵族和关陇士族整合,用来平衡山东士族的力量,这个时候,杨元庆能否在夺取关陇前登基,对山东士族就显得尤为紧迫了。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是不会动用杨宁这颗棋子,裴矩心里有数,就算被裴敏秋发现,她也会隐瞒下来,不会告诉杨元庆。
    不过裴矩却没有料到,杨元庆居然在昨天返回了太原,这便使他的心中有点紧张起来,他以为杨元庆会先去荆陉,然后再会太原。
    就在裴矩坐在书房沉思这件事之时,门外传来一阵奔跑声,只听裴曜在门外急声禀报:“家主,王妃来了!”
    裴矩吓了一跳,慌忙命道:“快开大门,铺红地毯迎接。”
    尽管裴敏秋是裴家孙女,但她的身份毕竟是楚王妃,将来还会是皇后,裴矩一点也不敢怠慢,他连忙换了一件衣服,也匆匆迎了出去。
    裴敏秋是轻装而来,没有事先通告裴府,也没有送来正式文函,也就是说,裴敏秋是以私人身份回娘家。
    她确实是以私人身份回娘家,她要找到祖父,和他把话说清楚。
    裴敏秋不等裴家开大门,也不等红地毯铺出来,便怒气冲冲进了裴府,裴曜慌忙上前施礼,“王妃请稍候,裴家不能这样施礼。”
    “我现在不是王妃,我要找祖父,请带我去。”
    裴曜感觉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