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834部分

天下枭雄-第834部分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元庆站在船头,眺望着十几里外的江阳仓城,夜sè深沉,地平线上隐隐有一条青明的sè带,那是江水倒映着月sè的黯淡之光。不过看不见仓城,它被江阳县城挡住了,可以看见县城黑黝黝的轮廓。
    杨元庆亲自来江南并不是为了攻城掠寨,攻城作战自然由他手下大将去完成。'。 他是来安抚江南士族,稳定隋军对江南的占领,当年隋王朝为了安抚江南士族,杨广足足耗费了十年的时间,也为他今天安抚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负责今晚进攻江阳仓的主将是将军王君廓,他已率领一万骑兵,缓缓向江阳仓方向进发。一万骑兵已经准备就绪,只要江阳仓那边传来消息,骑兵便将直接杀进仓城内。
    。。。。。。。。。
    江阳城一共有两座城门,一座陆城门,一座水门,水门上手臂粗的铁栅栏已经放下,而陆门的吊桥也已经拉起,护城河环绕仓城。城头上不断有巡逻士兵来回巡视。
    在离仓城约百步外的一片树林内,三百余名隋军斥候已潜入林中,这三百多名斥候是从近十万隋军士兵中挑选而出。个个武艺高强,由左骁卫将军沈光率领。
    沈光这些年比较沉默,或者说他在各个战役中的露面机会较少,这并不代表他受到了杨元庆的冷落,相反,他被升为了左屯卫将军,丝毫不落其他人之后,这主要是因为沈光改任后勤,负责斥候士兵训练,大隋几乎所有的斥候军都经过了他的严格训练。
    这次进攻江南。因为沈光本身是江南人氏,又在江都呆过一段时间,所以这一次他也披挂上阵了。
    沈光号称肉飞仙,他的百戏技巧已经出神入化,百戏也就是今天的杂技技巧,攀墙越城是他的拿手好戏。杨元庆便把夜袭先锋的重任交给了他。
    沈光匍匐在一片草丛中,注视着城头巡逻士兵,他观察了快半个时辰,已经渐渐摸到了巡逻士兵的规律,一名士兵指了指水城,低声道:“将军,可以从水闸下面潜过去。”
    沈光摇了摇头,他知道江都城水门铁栅栏的构造,栅栏下面有倒刺,矛尖直顶水底的青石板,底部只有一寸的空隙,根本过不去,这边肯定也是一样。
    “无妨,我们就攀墙而上。”
    他见城头巡哨已走开,便向四名最得力的手下一招手,“跟我来!”
    五人纵身而出,抬着两块木板向城墙疾速奔去,其余士兵也趁机飞奔而出,在离城墙三十余步时,三百士兵迅速趴在地上,他们身着黑衣,城头上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护城河宽两丈,搭上木板便可以直接过去,沈光带领四五人已经奔到墙根下,这时,城上的一队十人巡哨兵又走了过来,沈光和几名手下贴着墙跟站立,屏住了呼吸。
    他们等了片刻,等巡哨兵又调头而去,几人从腰间解下绳子,做了一个活套,轻轻一抛,绳子飞上近三丈高的城头,准确地套在城垛上,沈光纵身向上攀爬,这是他最拿手的技巧,动作异常迅速,比猿猴还要快疾,其他几人明显比他慢了一截,不过也勉强能跟上。
    沈光眨眼间攀上了城头,他躲在城垛后,一只手钩住城垛上的箭眼,将绳子解开了,防止巡哨士兵回来时看见城垛上的绳子。
    其他几名士兵也如法炮制,每人躲在一只城垛之后,从下面可以清晰地看见他们,但城头上却看不见。
    这时,十名巡哨士兵又回来了,他们在城墙前走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有人打了个哈欠,低声骂道:“来回走来走去,活像驴拉磨一样,累死人了,老子要找地方睡觉去。”
    “别傻了,等会儿张将军会来视察,被他发现了,挨鞭子是小事,说不定还会掉脑袋。”
    众人无可奈何,嘟囔着继续巡逻,这时,沈光向其他几人施了个眼sè,众人会意,一只手钩住城垛箭眼,另一只从皮囊中摸出了三把飞刀,刀尖上涂有剧毒‘帕帕木’,见血封喉,连叫声都喊不出,沈光和其余四人都是飞刀好手,刻苦训练过,二十步内百发百中。
    他们两把飞刀咬在口中,手执另外一把飞刀,目光对准了各自的目标,按照顺序,沈光杀第一人,其余四人各杀一个目标。
    沈光向四人点了点头,五人一起动手,只见五道寒光一闪,五把飞刀同时从他们手中shè出。
    巡哨队正好转身,侧面对着他们,只听一阵闷哼,后面五人同时倒地,而沈光他们不等前面五人反应过来,又是五把飞刀shè来,五人栽倒在地,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十名巡哨几乎同时被干掉。
    五名隋军斥候从城垛后一跃而出,他们动作迅速,将十名巡哨士兵的衣服剥下,腰牌也摘下,尸体则顺着城墙扔下城去,他们五人穿上魏军军服,变成了巡哨队。
    此时已是三更时分,城内十分安静,城墙上共有两百名巡逻哨兵,分为二十队,各负责一段城墙,沈光几人占领的城墙是南城和东城之间的一段,长约半里,此时,三百名隋朝斥候纷纷攀爬绳索而上,不多时,三百名斥候全部上了城。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去抢夺吊桥绞盘,另一路则在沈光的带领下去占领城门,一百五十名斥候手执战刀和盾牌,跟着沈光向城下奔去,刚奔到城门口便听见有人大喝:“是谁?”
    “来换岗的,你们回去睡觉吧!”
    沈光飞奔上前,不等对方反应过来,一把刀插入了他的胸膛,夜空里响起了长长的惨叫声,这时城头上的惨叫声也此起彼伏,城楼旁响起了刺耳的jǐng钟声,‘当!当!当!’
    jǐng钟声响彻全城,也顺着夜风传出数里之外,三里外,王君廓率领两万骑兵已等待多时,他听见了jǐng报声,将青龙偃月刀高高举起,厉声大喝:“弟兄们,立功就在今夜,杀啊!”
    两万骑兵发动了,马蹄声如闷雷,将大地震动,铺天盖地向仓城杀去。。。。。。
    这时,隋军斥候已经占领了城楼,吊桥吱嘎嘎放下,并燃起了一堆大火,昭示远方的隋军。
    但城门处却依然在鏖战,城门的守军只有一百余人,人数并不多,但恰好此时,江阳仓守将张文琦率领三百余亲兵前来城门处视察。
    张文琦见隋军竟然潜入城中,不由大怒,喝令亲兵和隋军斥候厮杀,保护城门,双方在城门口展开了占领城门和保卫城门的血腥争夺。
    张文琦的亲兵策动战马,手执长矛向前冲杀,而隋军斥候则手执盾牌和战刀堵在城门处,一部分人在和城门洞中的守军拼杀,另一部分人则死死顶住张文琦和他的三百亲兵不断地冲刺。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双方都杀红了眼,不断有人惨叫倒地,尤其魏将张文琦箭法高明,他在后面施放冷箭,他每一箭shè出,必然有一名隋军斥候中箭摔倒,每一箭都shè穿了隋军斥候的咽喉。
    沈光大怒,这些斥候都是亲手教出,是他的徒弟,竟然死在冷箭之下,他大吼一声,一跃跳上一名魏军骑兵的战马,战刀挥过,骑兵人头飞起,他夺下了长矛,站在战马之上,奋力挥臂,长矛如一道闪电般向张文琦飞刺而去。
    张文琦正张弓搭箭,瞄准了城头上的一名隋军斥候,长矛霎时间刺到,他躲闪不及,长矛从他咽喉shè入,矛尖从后颈穿出,巨大的冲击力使他腾空而起,重重摔下地,长矛将他活活钉死在地上。
    这时,城门终于轰然拉开,城外骑兵如奔腾汹涌的怒cháo,冲进了城内,隋军骑兵挥动着长矛和战刀,高声呐喊着,向刚刚奔到街头上的仓城守军冲杀而去。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第十二章 东都内乱
    船队开始启动,缓缓向江阳仓城方向驶去,从船头已经可以看见江阳仓城黑黝黝的城墙影子,但就在这时,杨元庆却意外发现了江阳县城内三柱烽火冲天而起。
    周围的军士响起一片低呼,显然,谁都没有想到,江阳仓的报jǐng烽火竟然是设在江阳县城内。
    杨元庆负手站在船头,远远注视着江阳县城的三柱烽烟熊熊燃起,他的目光又向更远处的江都城方向望去,在沉沉的夜sè中,他清晰地看见三个亮点在十几里外跳动。
    杨元庆的座船在江阳码头上缓缓靠岸,这时江阳县城内的烽火已经被灭掉,杨元庆走下了大船,等候在码头上的沈光和王君廓快步上前,沈光单膝跪下请罪,“卑职没有及时灭掉烽燧,以致行踪暴露,卑职作战不力,请殿下责罚。”
    “这是情报的问题,和你无关,不用自责,这次夺下江阳仓城,你立下了大功,我自会有封赏。”
    杨元庆安抚了沈光几句,又问王君廓,“仓城内战况如何了?”
    “回禀殿下,仓城内战事已经结束了,五千守军被杀千余人,其余全部投降,我军伤亡两百余人,请殿下进城视察。”
    杨元庆回头对韦云起笑道:“一起进城看看吧!”
    韦云起欣然道:“听说李密的库藏会让人难以入睡,我倒很想一观。”
    杨元庆向儿子杨宁招了招手,笑着问他道:“你是想和父亲同去。还是留在船上休息?”
    杨宁一路晕船,身体很虚弱,连回答的力气都没有,韦云起见他jīng神萎靡,便对杨元庆道:“殿下,让世子好好休息吧!”
    杨元庆点点头,吩咐几名亲兵。“好好照顾他,让他休息!”
    他摸了摸儿子的头,这才翻身上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向仓城而去,杨宁望着父亲走远。…。 …他无力地坐在一块大石上,低低叹了口气,直到今天他才明白,行军打仗真的是很艰辛。
    。。。。。。。。
    仓城内的战事已经平息了,隋军士兵正忙碌地清理着战场,一队队被俘士兵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
    两千隋军士兵已经接管了这座仓城,一百余名管理仓城的魏军文职人员正在接受训话,他们将继续担任这座仓城的rì常管理。
    当杨元庆进城时,一名偏将带着仓城的主管官员上前见礼,仓城的主管官员年约三十五六岁。名叫虞熙,是虞世基次子,曾出任隋朝符玺郎,跟随父亲投降李密后被封为太府寺少卿,李密见他jīng明能干。便命他主管江阳仓。
    “罪臣叩见殿下!”
    虞熙满脸羞愧地跪了下来,他虽投降了李密,但心中不甘,一心想逃回江南故乡,怎奈父亲在李密手中,他只得忍辱偷生。
    今天隋军攻克了江阳仓。他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羞愧万分,尤其他认识杨元庆,当年父亲和杨元庆一直明争暗斗多年,更令他心中忐忑不安。
    “原来是虞玺郎!”
    杨元庆一下子认出了他,连忙上前扶起,笑道:“我一路就在想,在江都那么多故人中,我第一个会遇到谁,没想过竟是虞玺郎,真是令人欣喜。”
    虞熙羞惭满面道:“罪臣不守义节,**为贼,愿意接受殿下任何处罚。”
    杨元庆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时局动荡,大家都身不由己,我不会怪罪你们,你父亲可好?”
    虞熙摇摇头,“家父思乡心切,从去年年底就病倒了,希望殿下大人大量,原谅父亲的过去。”
    杨元庆淡淡一笑,“你父亲也算是我的故人了,我若连这点容人心胸都没有,何以取天下?你放心吧!我不会计较过去恩怨。 ”
    杨元庆虽然和虞世基官场争斗多年,但那是为臣子的心态,现在他是帝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