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第8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战在他身边数十名隋军士兵抓住这个空挡,十几根长矛一齐刺进了他的身体……
隋军士兵越来越多,守城门的唐军终于抵挡不住,纷纷跪地投降,哀求饶命,数百名隋军士兵冲进城洞,拉开了城门,城头上吊桥也放下,城楼火光冲天。
在一里外已等候多时的主帅杨元庆下达了进城的命令,一万五千骑兵战马奔腾如狂潮,俨如汹涌的洪水杀进了江陵城。
……
此时柴绍正在急急赶向南城的途中,他被刘方智骗去了北城,但北城却没有任何异常,就在他心中暗暗惊异之时,南城处忽然爆发出一片喊杀声,紧接着火光冲天,这令柴绍大吃一惊。
他这才忽然意识到,他上了刘方智的当,惊怒之下,柴绍率领数千精锐之军向南城冲去,刚冲到半路,卢祖尚带着数百人迎面本来,“大将军!”
柴绍拉住了战马,此时他已明白自己上了刘方智大当,自断两指也是他施的苦肉之计,骗取自己的信任,早知道刘方智这样的本地大户,投降才是他们的最大利益,自己竟瞎了眼,相信他的忠心。
卢祖尚的突然出现令柴绍心中有些愧疚,他暗叹一口气问道:“南城情况如何?”
卢祖尚在马上抱拳道:“启禀大将军,刘方智已经献了南城,隋军骑兵杀进了城门,请大将军火速从北门撤退。”
柴绍俨如被一击重击,他身子晃了晃,险些从马车栽下,半晌,他咬牙切齿道:“我非杀了此獠不可!”
卢祖尚从马颈处摘下刘方智的人头,双手奉上,“启禀大将军,刘方智已被卑职所杀。
柴绍大喜,“杀得好!”
他接过人头,果然是刘方智,心中的异常解恨,此时,就连江陵城破也比不上杀刘方智这个叛贼重要了,柴绍点了点头,沉声道:“从现在开始,你官复原职,我再任命你为副将。”
卢祖尚已经决心用自己的忠义为李孝恭殉葬,他抱拳施礼,“多谢大将军信任,但隋军骑兵已进城,唐军军心瓦解,无法再战,请大将军立刻出北门,离开江陵城,卑职愿护卫大将军北上。”
城内喊杀声震天,柴绍已经听见了隋军骑兵冲进城内的马蹄轰鸣声,他不由长长地一声叹息,调转马头令道:“从北面撤离!”
北城门开启,柴绍和卢祖尚率领驻扎北城门附近的三千唐军骑兵逃出了江陵城,向西北方向奔逃而去,隋军在江陵的兵力也只有五万人,无法四面拦截,隋军主攻南城,北城外并无驻军,使柴绍得以侥幸逃脱。
此时隋军主力已经入饿,并渐渐控制住了江陵城,江陵城内,家家户户关闭门窗,躲在家中不敢外。
一队队隋军骑兵在江陵城的大街小巷奔驰,将隐藏在暗处的逃兵驱赶出来,一些负隅顽抗者当场被格杀,趁机抢劫店铺的不少逃兵也抓捕,当街斩首,成群的逃兵被隋军骑兵解押着,驱赶去主干大街上集中。
在南城门处,数千士兵手执火把,将南城门照如白昼一般,余寿仁哭着跪倒在杨元庆的战马前,“启禀殿下,卑职找到了刘将军的尸体,可怜他被卢祖尚所杀,不能再为殿下效忠了。”
杨元庆好言安抚余寿仁,加封他为当阳县侯,协助大将刘滔驻防江陵,同时封刘方智为江陵县公,准其子继承爵位,并赏黄金千两,以示安抚。
杨元庆眉头一皱,又问道:“可有卢祖尚消息?”
谢映登躬身道:“启禀殿下,有被俘士兵招供,看见卢祖尚跟随柴绍出了北城,向北逃走了。”
这时,旁边王君廓上前请令道:“卑职愿率五千骑兵追赶柴绍,拿他人头来见。”
杨元庆却摇了摇头,“柴绍不足为虑,随他去,我有更重要任务给你。”
王君廓隐隐猜到了是什么,心中有一种(狂喜,杨元庆随即又命人将韦云起叫来,在城头上,杨元庆凝视西方,缓缓对二人道:“我们还有五艘大船和百余艘哨船,在明天天黑前,可以将一万八千骑兵运过长江,这一万八千骑兵和夷陵郡的九千军队我就交给你们,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向西进发,杀进巴蜀,一举歼灭巴蜀的军队,他们都是新兵,只有三万余人,足以一战击溃,阻挡不了你们的铁蹄。”
杨元庆目光注视着韦云起,“我正式任命你为巴蜀总管,蜀人以安抚为主,接受郡县官员的投降,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妄施杀戮,我在南方的所做所为,我想你应该都看见了。”
韦云起默默点头,“属下明白,请殿下放心。”
杨元庆的目光又移向王君廓,“你为副将,协助韦总管的行动,一切听令从于韦总管,不得擅自做主,把巴蜀平安拿下,我将正式封你为蜀国公。”
王君廓大喜,深深施一礼,“卑职遵令!”
一万八千骑兵连夜离开了江陵城,在江边集结,五艘万石大船和百余艘哨船在大江上来回穿梭,运送骑兵过江,杨元庆站在城头默默注视着远方,雨雾蒙蒙,雨丝纷飞,深沉的夜色遮蔽了他的视线,但他心中却前所未有的明亮,只要拿下巴蜀,和唐朝的最后决战时刻就将来临。
……
五天后,隋军整顿完降军,杨元庆率领六万大军北上,此时整个荆襄只剩下襄阳一座孤城,杨恭仁率三万军死守这座孤城,杨元庆并没有发动攻城,他命徐世绩和杜伏威率九万荆襄及江淮军,继续围困襄阳,他则亲率四万隋军向洛阳开去。
第五十六章 王妃烦恼
这段时间裴敏秋喜忧参半,喜是她的儿子杨宁从南方平安回来了,变得更加刻苦读书,就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懂得了更多事理,令她倍感欣慰。
但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却令裴敏秋十分心烦意乱,她刚刚才听说,杨元庆答应了萧铣投降的条件,同意娶萧铣的女儿侧妃,这个消息还是从朝廷里面传来,她反而变成了最后一个才知道。
这让裴敏秋几天都不高兴,她并不是一个心怀嫉妒的女人,她知道丈夫子嗣偏少,而且家族薄弱,需要尽量多一点子嗣,才有利于家族的稳定,有利于新建王朝的长治久安,所以她心怀宽容地接受一个又一个女人进府。
但裴敏秋也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必须要尊重她,任何女人进府都必须先征求她的意见,这也是做正妻的权力,只有她点头同意,接受了新妇的敬茶,这门亲事才算落地,否则,她完全有权力把新妇赶出府去。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初阿莲是先怀了身孕,才进杨府,看在她已怀孕的份上,裴敏秋最终接受她做了丈夫的妾,而这一次却不一样,这次是萧氏嫡女,是萧铣的女儿,曾被封为西梁朝的宝月公主。
在某种程度上,裴敏感到了一种威胁,先帝杨广的皇后也是萧氏嫡女,萧氏贵族至今在士族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在南方,萧氏的影响力更大,丈夫会不会因为要稳住南方而……
尽管裴敏秋觉得可能性不大,但万一呢?她知道现在的丈夫不再是从前那个大业城镇将,不再是从前的丰州总管……
而是即将君临天下的人,他思虑问题也更加复杂,更加现实,他已经不再是从前那样只考虑家庭、考虑儿女情长。
裴敏秋心中忧虑难遣,这天下午,她来到了出尘的院子。
院子里一株茂盛的梨树下,出尘正坐在女儿身边,专注地看着她刺绣,而在她们母女俩不远处,已经两岁多的儿子杨致拿着一根木棍喝喝有声地敲击着一株小树。
杨致长得像极了父亲杨元庆,才三岁不到,长得虎头虎脑,身材如同五岁的孩童一般高大健壮,而且喜欢学武,抓周时一把便抓住了一支小木剑,杨元庆就常常抱着他说,‘长大后给爹爹开辟疆土去’。
小家伙一扭头,看见了裴敏秋进院子,便大声嚷了起来,“娘,大娘来了。”
出尘笑眯眯站起身,问道:“大姐怎么有空过来?”
裴敏秋摸了摸杨致圆溜溜的小脑袋,勉强笑了笑,“来找你说说话呢!”
“嗯!”出尘答应一声,吩咐乳娘看好儿子,便带着裴敏秋进了屋。
两人在榻上坐下,这时杨冰端着两杯茶进来,“大娘尝尝我煎的茶。”她捏着手指,满眼期待地望着裴敏秋。
“很不错嘛!居然还会煎茶了。”
裴敏秋细细品了一下,点点头又笑道:“口感很好,以后就由你负责给爹爹煎茶,可以取代我了。”
杨冰有些不好意思,“就怕爹爹不习惯我煎的茶。”
裴敏秋摆摆手笑道:“只要是你煎的茶,就算你爹爹刚开始不习惯,他也会改过来,你可是他的宝贝。”
杨冰顿时高兴起来,“那我就多练练,等爹爹回来,我就让他尝一尝。”
出尘知道裴敏秋有事情找自己,笑着对女儿道:“你先去吧!”
杨冰聪颖异常,行一礼便转身出去了,房间里只剩下出尘和敏秋两人,出尘知道她这些天心情不好,便微微一笑问道:“还在为那件事烦恼吗?”
裴敏秋叹了口气,“这件事着实令我心烦,我不接受嘛,这件事天下人已皆知,可我若接受,心中又咽不下这口气,这件事元庆居然不事先和我说一声,他也太不尊重我了。”
“你前天不是收到他信了吗?”
“哎!收到信又怎么样,生米已做成熟饭,朝廷中人人皆知,我却是最后一个知道,信中说将来还要封她为淑妃,你说,他该不该先告诉我一声?”
裴敏秋已经掩饰不住心中的愤怒,“他还当我是王妃吗?”
出尘叹了口气,“其实你错怪元庆了,他也是事后才知道。”
裴敏秋一怔,怒气顿消,“这话怎么说?”
“我也是昨天才知道,昨天舅母不是来拜访我吗?她告诉我,这是谢思礼出使西梁朝时先答应了萧铣这门婚姻,当时元庆也不知道此事,本来不想告诉你,看你这么生元庆的气,我还是说出来吧!”
裴敏秋愣住了,竟然是这么回事,她知道出尘的舅母就是沈君道之妻,沈君道是礼部侍郎,这个消息必然是真的,一股怒火顿时从裴敏秋心中燃起,她银牙紧咬,恨声道:“好一个谢思礼,很好……很好!”
出尘吓了一跳,“大姐,你不会要杀人吧!”
裴敏秋摇摇头,“你想哪里去了?”
她咬紧牙关道:“我虽然不会杀什么人,但谢思礼如此胆大妄为,擅自替元庆答应婚姻,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中,总有一天,我会让他明白得罪我的下场。”
出尘想了想,解释道:“大姐,我想他应是被形势所迫,他是元庆的心腹,为官多年,应该不会这么鲁莽,他或许也是迫不得已才答应。”
“哼!”
裴敏秋重重哼了一声,怒道:“正因为他为官多年,理应懂规矩,我才生气,他事后为何不来向我解释,为何不向我道歉?或许他觉得向元庆解释就可以了,不用再向我这个妇道人家解释什么,他压根就没有把我这个楚王妃放在眼中。”
出尘心中有些后悔,不该把这件事告诉敏秋,就在这时,一名管家婆跑进院子,在门口禀报:“主母在屋里吗?”
“秦大娘,什么事?”裴敏秋在里屋问道。
“启禀主母,府外来了一辆马车,由老爷的亲兵护卫而来,马车里是一个姓萧的姑娘,亲兵们说是老爷吩咐的,这个萧姑娘是新夫人。”
“啊!”裴敏秋惊得站了起来,居然来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