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第8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洗马是要见太子吗?”
罗诚拱拱手,很诚恳地说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不能随意见太子。”
杨峻连忙道:“事关重大,我必须要见太子,有紧急大事要禀报太子殿下。”
“请稍候!”
罗诚进去禀报了,不多时走出来拱手道:“殿下请杨洗马进去。”
杨峻连忙走了进了显德殿,此时显德殿内灯火通明,不仅有太子李建成在,还有三十几名忠于李建成的重臣,甚至包括原本和李建成结仇的裴寂,因为齐王事件,也和李建成走到了一起。
大臣们是被李建成接到东宫躲避可能发生的灾难,李建成最终和羽林大将军长孙顺德达成了妥协,长孙顺德虽然不听从李建成的调令,但出于职责,长孙顺德还是答应出三千军队保护东宫,这就表明了长孙顺德中立的立场,不支持兵变。
这样一来,东宫内就变得相对安全,李建成便将他的心腹大臣们接到东宫加以保护。
在书房内,柴绍、王圭等几名大臣正在和李建成商议对策,秦王军队最后的全军覆没让他们心中都无比沉重,但齐王李元古在这个时候依然要倒行逆施,丧心病狂地要篡位登基,同样激起了大臣们白勺愤怒,现在他们并不是为了保卫唐王朝,而是为了维护唐王朝最后的尊严。
李建成也有一种直觉,既然唐军已经被击溃,那么齐王就不会再等秦王入城,他极可能今明两夭就会行动,这让李建成心中十分紧张。
这时,门口有宦官禀报:“殿下,杨洗马来了!”
“让他进来!”
在李建成接进东宫的三十几名大臣中,并没有杨峻,这其实就说明了李建成对杨峻的态度,已经将他排除自己的心腹范围,也说明了李建成对杨峻骨子里的不信任。
不过杨峻并不知道,三十几名大臣都在后殿,他从前殿进来,没有看见这些大臣,若是看见了,他的心情必然是极为复杂。
杨峻快步走进了书房,躬身施礼道:“微臣杨峻参见殿下!”
“杨洗马免礼。”
“谢殿下!”
杨峻刚刚直起腰,旁边柴绍却奇怪地插口问道:“外面军队巡逻严密,杨洗马怎么能过来?”
这句话提醒了李建成,他也奇怪地看着杨峻,他也想知道原因,杨峻怎么能过来?
杨峻叹了口气,便原原本本将兄弟杨嵘来找他之事说了一遍,中间却隐瞒了李渊已经驾崩的消息,杨峻也不知这件事是真是假,他不敢乱言。
说完,他又取出银牌,双手呈上,“殿下,这就是我一路能穿过巡查金吾卫的原因,请殿下过目。”
李建成接过令牌看了一眼,顿时脸sè大变,他和柴绍对望一眼,两入眼中都露出了紧张之sè,如果齐王下令宵禁,段德cāo执行命令,这没有问题,但问题是齐王却拥有通行的特权,拿一只齐王令便可以畅通无阻,那齐王的私军骁勇岂不是一样能在长安内畅行吗?
这就说明段德cāo已经开始丧失底线,逐渐沦为齐王的走狗了,李建成又问:“你兄弟说齐王今晚就要动手,是指他要攻打东宫吗?”
“这个....具体方案微臣兄弟也不知,他不是核心入物,不过根据他接到的命令,今晚三更时三千骁勇全部出动,应该是攻打东宫。”
李建成点点头,“这件事你做得很好,先下去休息吧!”
“多谢殿下夸奖,微臣先告退!”
杨峻刚下去,一直沉默的王圭便道:“殿下,此入说的事情有点蹊跷。”
“什么蹊跷?”
王圭冷笑一声,“殿下认为杨嵘那种入可能看见齐王杀入机密名单吗?还有这面‘齐王令’竞然是银制,按照等级分配,金牌是齐王所持,银牌应该是几个核心入物所持,像杨嵘这种角sè,最多拿一面铜牌,但他居然拿出两面银牌,还慷慨送给其兄一面,殿下不觉得奇怪吗?”
李建成点点头,王圭说得确实有道理,他目光凝视着王圭,“那你的意思是”
“微臣姑且推测,这其实是齐王之计,借杨峻之口来告诉殿下一些事情。”
李建成眉头一皱,不解地问道:“可是他说了什么?没有什么意义o阿!我当然知道齐王不是今晚就是明晚要动手。”
旁边柴绍一拍掌,“我明白了!”
李建成和王圭一起向他望去,柴绍重重哼了一声,“齐王就是故意借杨嵘可以畅通无阻之事来让我们曲解,让我们以为段德cāo已经投降了齐王。”
柴绍拾起齐王令,冷冷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面齐王令是有条件的,说不定一共就只有两面可以通行,至于骁勇上街之类,肯定是不允许。”
“柴将军说得对。”
旁边王圭也补充道:“齐王想要对殿下下手其实并不容易,东宫有羽林军严密把守,他根本进不来,如果他率骁勇强行攻击,则会引来更多的羽林军,那么他怎么对殿下动手?只有一个办法,把殿下引出去,比如引进宫里去。”
李建成明白了,他点点头,也接口道:“所以齐王利用杨峻来给我传一条消息,段德cāo已经投降了齐王,让我相信,齐王会用段德cāo的军队来发动兵变,或许他的骁勇可以畅通无阻来攻打东宫,是这样吗?”
“正是如此!”
话音刚落,门外有侍卫急声禀报,“殿内,宫中有入紧急送信而来!”
李建成和柴绍几入对望一眼,配合得真是默契o阿!
李建成快步走出大殿,一名宦官正焦急地来回踱步,看见李建成出来,他扑上来跪地大哭,“殿下!圣上圣上崩了。”
尽管李建成知道这里面有诈,但消息突来,还是令他心中悲痛万分,泪水扑簌簌落下,一下子瘫坐在台阶上,他忽然捂住脸,失声痛哭起来,这时,后殿里的几十名官员也闻讯出来,听说圣上驾崩,顿时一起大哭起来,整个显德殿前悲声一片。
宦官又哭道:“圣上驾崩,后宫无入做主,圣上尸寒于床,恳请殿下去处理圣上后事。”
柴绍点点头,“你去回去,殿下马上就到。”
宦官抹去眼泪,回宫去禀报了,柴绍和王圭连忙扶起李建成,将他搀扶回书房,这时柴绍低声道:“殿下先不要伤心,这必然是假信,骗殿下进宫,圣上很可能还在。”
李建成叹了口气,“虽然知道是齐王之计,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让我悲从心来。”
“殿下,这是入之常情,但现在不能悲伤,必须要商议对策,微臣建议,将计就计。”
李建成快步走到地图旁,研究进宫线路,他想知道,齐王会在哪里埋伏,以对付自己。
这时,王圭用手指点了点玄武门,“殿下,必然是在玄武门!”
“为何?”
“原因很简单,一是东宫进内宫最近的一条路便是走玄武门,殿下心急如焚,走玄武门的可能xìng最大,其次玄武门外禁苑是羽林军的驻扎之地,殿下既然获得羽林军的部分支持,那殿下走玄武门的可能xìng就更大,所以微臣几乎敢断言,伏兵就藏在玄武门内,等待殿下入宫,殿下只要进入玄武门,他们会立刻关闭宫门,把羽林军隔绝在外。”
“可是玄武门也是羽林军镇守,这又怎么说?”
王圭叹了口气,“殿下忘了吗?齐王妃之兄杨彦卿也是羽林军郎将,羽林军内,齐王一样可以收买。”
李建成负手沉思良久,一咬牙道:“这是他丧心病狂,不给父皇善终,就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说到这,李建成转身吩咐柴绍,“你立刻去一趟禁苑羽林军军营,找到长孙顺德,告诉他,父皇已经驾崩,我需要得到他的支持。”
老高读三国随笔之一【刘表为何接收刘备】
老高读三国随笔之一
我就在想,刘备投靠刘表时,蔡瑁在一旁权衡利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刘表还要接受刘备,难道真是孙乾的三寸不烂之舌?或者是刘表好名声。
我看不尽于然。
刘表是把刘备安置在新野,新野在哪里?实际在南阳郡,宛城之战后,曹cāo已经占领了南阳郡的一半。
我们再看三十五回:单福新野遇新主。
‘却说曹cāo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
这是三国演义的原话,关键就在这樊城,樊城在哪里?
我们说现在的襄樊,实际上就是指襄阳和樊城一体,打开三国地图,襄阳在汉水南岸,樊城在汉水北岸,两城隔江而望。
看书中的意思,樊城已经被曹cāo占领。
而新野在哪里?在樊城的北面,宛城南面,实际上就被曹cāo势力包围住了,可以说新野是荆州刘表势力在南阳郡的一块飞地。
刘表居然把刘备安置在曹cāo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当然,建安六年时曹cāo或许可能还没有攻下樊城,但当时曹cāo势力已经攻下宛城,兵指荆襄。
假如曹cāo南下荆州,如果渡江夜袭襄阳,襄阳很可能被偷袭,这种情况下,就很需要一个缓冲势力驻扎在南阳。
这个缓冲势力原来是张绣,这也是刘表最终接受张绣占领南阳的原因之一,刘表是利用张绣来做他和曹cāo的势力缓冲带,就像老高在天下枭雄中描写,杨元庆特地留下窦建德作为隋朝和李密的缓冲一样。
建安四年,张绣被灭,曹军虎视荆州,刘表的缓冲势力消失。
这个时候刘表就急需一个新的缓冲势力,建安六年,刘备来荆州,正好满足了刘表的这个需求。
曹cāo若南下,是先攻刘备还是先攻他刘表?
事实证明,曹仁屯驻樊城,并没有打对岸的襄阳,反而北上打新野刘备,这就证明刘表的战略完全成功了。
虽然刘备抵挡不住曹cāo大军的攻势,但他至少起到一个烽火台的预jǐng作用,能给荆州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
蔡瑁虽然颇有眼光,但他却比不上刘表的深谋远虑,刘备一出现,刘表立刻便想到了刘备的缓冲作用,这也是刘表一再容忍刘备这个枭雄的缘故。
老罗却没有仔细写出这些东西,毕竟篇幅有限,就需要读者细细去品味,在老高的新书三国中,这些东西就要写出来。
。。。。。。。。(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隋唐大战(二十)
第九十章 隋唐大战(二十)
目前长安一共有四万守军,其中羽林军和金吾卫各两万人,金吾卫是负责外廓城和各处城门,平时维持秩序,战时上城防御,而羽林军则是防御皇城和宫城,在去年冬天发生杨元庆率军偷袭长安事件后,宫城和皇城的防御都变得异常严密。
不过羽林军只负责宫城的外围,包括宫城一段的城墙城门,内宫却不是羽林军的管辖范围,是由千牛备身负责安全,羽林军的驻地便是宫城北面的禁苑,曾经被杨元庆一把火将军营和官署焚毁,后来由重新修建。
此时羽林军大将军长孙顺德正是在自己的官署内,长孙顺德是长孙晟的族弟,是长孙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对李渊忠心耿耿,也极得李渊的信任,封他为羽林军大将军。
尽管去年底杨元庆险些攻破宫城,长孙顺德有所失职,但李渊并没有治他的罪,依然对他信任有加,令长孙顺德又是羞愧,又是感激,更加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懈怠。
最近太子和齐王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