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生化狂人 >

第67部分

三国之生化狂人-第67部分

小说: 三国之生化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却不动弹,正襟危坐在兄长身边,正色道:“我书已读完,袁将军既为贵客,我当然也要在这里陪着。”
  诸葛瑾使不动自家弟弟,又不知该怎么劝说,一时间显得有些尴尬,额头也浸出几滴热汗。
  瞧着这兄弟二人,袁方愈觉有意思,便笑道:“今阳都已落入我掌中,咱们都是自己人,不必那么多礼数,亮兄弟留下又何妨。”
  袁方都已开口,诸葛瑾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得容忍自己这**岁的弟弟,像个大人似的坐在自己身边,陪同眼前的贵客。
  诸葛瑾的情绪很快平伏下来,琢磨起袁方适才的话,眼神却是微微有变。
  犹豫片刻,诸葛瑾拱手道:“恕瑾直言,听将军的口气,似乎不打算退还青州,竟是要把这琅邪国,纳入将军的辖下。”
  袁方冷笑一声:“陶谦无故犯我,想渔人得利,我怎么着也得让他负出点惨痛代价吧,不然怎么能让他长长记性。”
  诸葛瑾沉默了下来,一时心事重重,沉吟不语。
  “诸葛公子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我袁方这里,绝不会因言获罪。”袁方看出他有心事,便大方道。
  诸葛瑾沉吟片刻,叹道:“天下大乱,将军要攻取琅邪也无可厚非,只是琅邪国乃郯城北面屏障,陶州牧断然不会轻易放弃,将军和陶谦州,恐后要在此间大动干戈,到时,瑾只恐家乡会遭生灵涂炭啊。”
  诸葛瑾乃琅邪人,自然担心自己的家乡,会被战火所毁。
  袁方却冷肃道:“这场仗是非打不可,我只有打到陶谦这厮向我求和,方才会收手。诸葛公子若不想家乡被战火荼毒,就只能祈求陶谦识相一点,早日向我服软求和吧。”
  刚决如铁的决心,仿佛任何力量,都无法扭转袁方的意志。
  诸葛瑾神色为之一震,隐约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力,从袁方的身上弥漫开来。
  深吸一口气,按下心神,诸葛瑾又陷入了沉思。
  片刻后,他眼睛一亮,拱手道:“瑾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或许可以逼迫陶州牧,尽快向公子求和。”
  诸葛瑾,竟然有计?
  袁方兴趣大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诸葛瑾便缓缓道:“陶州牧之所以能坐稳州牧之位,全仰仗陈、曹两大家族的支。而这两大家族之所以拥护陶州牧,一是因为他乃朝廷所任命,二则是因为他戎马半生,颇有用兵之能,有能力保徐州一方太平。”
  袁方微微点头,诸葛瑾这个本土人对徐州局势的分析,与他先前的判断基本一致。
  诸葛瑾继续道:“今袁将军连战连胜,兵锋已深入徐州腹地,逼近州治郯城,这固然与将军用兵如神有关,但陶州牧也难脱用兵不利,保境无能的责任,想必曹陈两大豪族,以及其他一些徐州大族,都已对陶州牧心存怨意。”
  咽了口唾沫,诸葛瑾压低声音道:“倘若将军在这个时候,散播出消息,就说前线的曹豹想投降将军,而陈珪也暗中结好将军,营造出一种徐州两大家族,想要抛弃陶州牧,改奉将军,以保徐州安宁的假像。那时,我想陶州牧为了保住位子,多半就会放下颜面,主动向将军求和,以换取将军的退兵了吧。”
  诸葛瑾洋洋洒洒一番话,竟是给袁方出了一条计策。
  一条离间之计,逼迫陶谦主动求和。
  袁方这么一琢磨,诸葛瑾这计策,倒还确有其理。
  袁方正还愁着怎么能逼陶谦求和,及早的结束与徐州的战争,集中兵力准备应对和袁绍的翻脸,却不想,今日无意中拜访诸葛家,竟撞上诸葛瑾,给自己出了招妙计。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
  袁方深思许久,却又淡淡笑道:“此计倒也不错,只是,你怎么就肯定,陶谦一定会放下面子,主动来向我求和呢。”
  “这个”
  诸葛瑾尚未及答时,身边一直静听的诸葛亮,突然道:“因为陶谦乃是自守之贼。”
  此言一出,诸葛瑾吃了一惊,急瞪向诸葛亮:“二弟,休要胡言乱语,陶州牧好歹乃一州之牧,岂是你可出言不逊的。”
  “大哥,可是你先前说陶谦是自守之贼的,我怎么就胡说了。”诸葛亮眨巴着大眼睛,委屈的抱怨道。
  诸葛瑾又有点慌了,连连向诸葛亮挤眉弄眼,暗示他不要再张嘴,自家兄弟间的私下议论,怎么能随便道与外人。
  看着那斗嘴的两兄弟,袁方却笑了。
  没错,陶谦就是个自守之贼,只要能守住他这一亩三分地,保住他州牧的位子,面子什么的,又算个屁。
  这诸葛两兄弟,年纪轻轻,竟能对陶谦为人,洞察得如此清楚,看来,这两兄弟果然是可造之才。
  袁方心意已定,遂决定采纳诸葛瑾的建议。
  诸葛瑾则大松了一口气,显得颇为欣慰。
  袁方却又问道:“我倒是很想知道,你身为徐州人,却为何会给我献上此计。”
  诸葛瑾叹道:“实不相瞒,瑾出此计,乃是出于私心,只想将军和陶州牧,尽快结束战争,使我家乡琅邪免于战火荼毒。”
  原来如此,这个诸葛瑾,倒也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袁方越发欣赏,心中已有定度。
  天色已晚,袁方收获了一条妙计,遂是起身告辞。
  诸葛瑾忙也起身相送,一直送到府门,拱手道:“将军光临寒舍,实乃瑾之福份,将军慢走。”
  袁方翻身上马,用命令的口道:“子瑜你也赶紧做准备吧,我明天一早就会拔营出发。”
  “准备?”诸葛瑾一时愣怔,心想着你拔营,关我何时,为何要我做准备。
  袁方却哈哈一笑,欣然道:“你和你那弟弟诸葛亮,都是人才,我袁方很欣赏你兄弟二人,决定征辟你们为我效力,你们今晚就尽快准备准备,明天一早,就来我军中报道吧。”
  说罢,袁方扬鞭策马,带着一众亲军,扬长而去。
  诸葛瑾却是愣在了原地,嘴巴张得老大,目瞪口呆的望着袁方远去。


 第一百章 拜我为师

  诸葛瑾没有想到,袁方竟然要征辟他,不仅是他,还有他那个才十一二岁的弟弟诸葛亮。
  惊异不解的诸葛瑾,一脸茫然的呆在那里。
  袁方却打马扬鞭,径归大营。
  还往大营后,袁方当即传令下去,依照诸葛瑾的献计,派细作大肆散布,关于曹家和陈家对陶谦不满,将抛弃陶谦,改奉袁方为主的“谣言”。
  次日天明,将士们各起收拾,准备拔营。
  这时,诸葛瑾带着他年幼的弟弟诸葛亮,终究还是满腹狐疑的,前来中军帐向袁方报道。
  他不敢不来。
  今袁方已打下大半个琅邪,诸葛氏的家乡阳都已纳入了袁方统辖,诸葛瑾畏于袁方兵威,岂敢违抗袁方的征召。
  不过,一见面,诸葛瑾就自谦道:“瑾承蒙将军看重,实在是受**若惊,只是瑾才疏学浅,恐对将军没什么用处。”
  袁方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诸葛瑾心存疑忌,自不愿轻易为他出仕。
  他却淡淡一笑:“你为我献了一招妙计,怎敢还说自己才疏学浅,诸葛瑾,我现在为委任你为阳都县令,你若做得好,我自少不了提拔你。”
  诸葛瑾虽有才华,但毕竟年轻,没什么历练,袁方先让他做县令,就是要考察考察他的才能,顺便也算对他的历练培养。
  诸葛瑾却是吃了一惊,未想到袁方不但要征辟他,而且一上来,竟就要任命他为县令。
  要知他诸葛家已经中道衰落,就算他那亡父生前也只做到郡丞的官位,而他以二十出头的年纪,竟就做到县令之职,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
  诸葛瑾一时且惊且喜,不知该如何是好。
  袁方见他还存有犹豫,便道:“诸葛子瑜,我知你们诸葛家已衰落,你身为家中长子,眼前可是放着一个复兴你家族的大好机会。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天下之大,除了我袁方,十年之内,没人会重用于你,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你敢不敢把握。”
  袁方熟知历史,知历史上诸葛瑾受重用,还是在孙权掌执江东之后,算算时间,离现在差不多有近十载。
  诸葛瑾身形一震,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神色,显然袁方的话,戳中了他的痛处。
  沉默许久,诸葛瑾神色决毅,拱手道:“多谢公子器重,瑾虽不才,愿为公子分忧。”
  他这番话,当是应了袁方征辟。
  又招一员人才,袁方心中大感欣慰,拍着他的肩膀,哈哈笑道:“子瑜啊,看来你也是识时务之人,懂得择明主而事,很好,你在县令的位子上好好干,做得好,有你升官的机会。”
  诸葛瑾倍受鼓励,连连拜谢,却又想到什么,忙道:“瑾那弟弟诸葛亮,今年不过十一岁,公子却要征辟他,是不是有些”
  他言下之意,自是想说自家弟弟年纪太小,袁方也要征辟,似乎有点没有道理。
  “令弟是个可造之才,窝在家里太浪费,我正要叫他跟在我身边,好好的栽培他。”袁方很认真道。
  诸葛亮确实是人才,虽然历史已为袁方改变,但诸葛亮极有可能成为不了历史上、那个蜀汉丞相,但他良才的底子却还在那里的。
  而且,眼下诸葛亮还年幼,袁方若将他收入麾下,加以培养,定能培养成一员忠于自己的心腹大才。
  诸葛瑾却狐疑万分,猜不透袁方,为何如此重看他那弟弟。
  袁方知他担心自己弟弟,遂也不勉强,便道:“不如就把令弟叫进来吧,让他自己做选择。”
  说着,袁方便叫将外面候见的诸葛亮,传将进来。
  小小的诸葛亮从容而入,拱手行拜见之礼。
  袁方就将他已征辟其兄为县令,还要将他一并征辟,留在身边听用之事,道与了诸葛亮。
  诸葛亮那稚气未褪的小脸上,不禁涌起惊异之色,显然未想到,传说中杀得公孙瓒和陶谦两在诸路,溃不成军的袁二公子,竟然能如此看重自己。
  袁方却正色道:“诸葛亮,你很有想法,跟着我学文韬武略吧,你可愿意?”
  诸葛亮定在了原地,黑漆漆的大眼睛,溜溜的转着,一会看看自家兄长,一会又看看正襟危坐的袁方。
  小小人的心里,也正心绪澎湃,权衡着利弊。
  是继续在庄子里闷头读书,还是随着袁方征战四方,开阔眼界,将来的路怎么走,就在诸葛亮的一念之间。
  沉吟许久,诸葛亮小脸上也涌现决然,拱手道:“亮愿鞍前马后,追随公子左右。”
  果然不出所料。
  小小年纪,就有离家的勇气,果不愧是有大才的底子。
  袁方欣慰赞道:“有胆色,我喜欢。放心吧,跟着我有你学的,总比在家死读书强一万倍。”
  诸葛亮也是热血激荡,兴奋得两眼闪光。
  “子瑜,令弟已有自己的选择,你觉怎样?”袁方将目光转向诸葛瑾。
  苦着脸的诸葛瑾叹了一声,苦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由他吧,能跟随公子左右,也是阿亮的荣幸。”
  袁方哈哈一笑,心情甚是痛快,当场就写下委任状,叫诸葛瑾当天就去上任阳都县令。
  诸葛家衰落已久,今诸葛瑾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家乡的县令,也算是衣锦还乡,重振他诸葛门风了。
  诸葛亮则留在了袁方帐前,暂是只能充当袁方伴读的书童。
  袁方便问诸葛亮,平时都学些什么。
  诸葛亮道:“亮平素在家,自然是按着大哥的安排,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