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击败日本,就得击败日本海军,也就必须掌握主动权。如果指望日本海军找上门来决战,那就只能坐等战败。
原因很简单,日本联合舰队在偷袭了那霸之后,不见得会主动找中国舰队决战。
虽然在舰队规模上,日本海军拥有极为明显的优势,但是在中日战争后,日本海军丧失了两样最宝贵的东西,一是信心,二是地理优势。
琉球王国复国之后,中国海军不但获得了那霸港,还获得了进出西太平洋的战略通道。
从军事角度讲,只要中国舰队能够自由进出西太平洋,就能够对日本实施战略封锁,让日本得不到外界援助。相反,即便日本海军夺取了制海权,同样对中国实施战略封锁,却没有这么大的意义。要知道,中国有着丰富的战略资源,八十二种主要战略物资几乎都能做到自给自足,因此日本封锁中国几乎没有意义。相反,日本却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几乎所有战略资源都需要进口,只要遭到战略封锁,不但军队无法作战、经济无法运转,连民众都得饿肚皮。
可以说,中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已经夺得了战略主动权。
对中国海军来说也是如此。
虽然按照冯承乾的部署,中国海军的主力都集中在东海,主要面向日本,但是只要有需要,中国海军随时可以把主力转移到南海去。更重要的是,在二十多年的建设后,中国南方地区的工业力量已经得到长足进步,比如广州造船厂已是国内三大造船厂之一。显然,即便日本夺去了东海制海权,威胁到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也不可能使中国战败,甚至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显然,日本就没有这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了。
要知道,日本本土就在中国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内,连部署在朝鲜半岛上的中国战斗机都能飞到日本本土上空。对日本海军来说,夹在中朝日俄之间的日本海已经不再安全,甚至连本土军港也不够安全。也正是如此,在一九三三年之后,日本才会花大力气,在荒凉的硫黄岛上修建海军基地。
可以说,这种战略格局上的改变,对日本、特别是日本海军的影响非常大。
相对而言,日本失去的另外一样东西更加重要。
一九三三年之前,日本海军中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中国海军,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日本海军能在一场战斗中全歼中国海军。到了一九三三年之后,就没有一个日本海军军人敢小瞧中国海军了。
要知道,在中日战争中,日本海军也有足够大的优势,结果却一败涂地。
有趣的是,日本当局、特别是日本海军高级将领并没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而是认为日本海军还不够强大。
当然,这个认识本身也没错。
过就错在,日本海军把实力看得太高,而忽视了一些不那么容易察觉的因素。
日本之所以在中日战争中战败,在政治上是由于长期奴役朝鲜所导致的不义行为,使日本成为了战争的非正义方。在军事上,则是日本海军过于守旧,忽视了新技术引发的海军战术变革。
在中日战争的三场海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都不是主力舰,而是航母,而且只是一艘小型航母。
中日战争之后,日本海军并没有认清这一点,反而认为主力舰不够强大。
虽然受战争影响,日本海军也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只有吨位更大的舰队航母才能适应为来海战,因此迅速建造了两艘“苍龙”级与两艘“瑞鹤”级,但是日本海军并没在本质上认清航母的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日本海军在“华盛顿条约”作废之后立即开工建造“大和”级战列舰,而且准备分两批建造四艘,以抗衡中国海军中经过了现代化改进的五艘主力舰。
要知道,日本海军用来建造两艘“大和”级的钱,足足可以建造六艘舰队航母!
可惜的是,日本海军却没有用这笔钱来建造舰队航母。
在错误思想的引导下,日本海军建设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歧途,并且陷入了一个跳不出来的怪圈之中,即不管花多少钱建造主力舰,日本海军高层始终都认为,舰队规模依然不足以击败中国海军。
最重要的是,在击败中国海军之前,日本海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获得一九三三年之前那种目空一切的精神。
正是看清楚了日本海军的本性,冯承乾才有信心通过反击击败联合舰队。
事实上,在他收到消息,得知联合舰队在偷袭了那霸之后就转为向东航行之后,冯承乾就意识到,山本五十六没有那么可怕。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冯承乾指挥联合舰队,他就不会撤退,而会留下来。
要知道,中国在琉球群岛上的军事基地并不多,部署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对联合舰队的威胁并不大。只要联合舰队留下来,不但能够掩护地面部队登陆,还有机会与返回的中国舰队决战。
很明显,联合舰队偷袭那霸,就纯粹是一次偷袭行动。
如果让冯承乾来策划这次行动,那就不是单纯的偷袭行动,而会在偷袭之后,立即投入陆战队,占领琉球岛。
日本海军没有打算攻占琉球岛,只有一个理由。
这就是,山本五十六没有信心在海战中击败中国舰队、甚至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偷袭那霸港。也就是说,如果偷袭失败、或者在偷袭后输掉了舰队决战,日本海军就没有可能攻打琉球岛。
如果日本海军有信心在海战中取胜,那么联合舰队就会留下来,掩护陆战队上岸。
搞清楚这一点,更加坚定了冯承乾的决心。
联合舰队越是不想决战,那么偷袭硫黄岛的机会就越大。
六日上午十一点,冯承乾来到了“秦始皇”号航母上,鲁志刚、江兴文、李向龙与宫振国等人都在甲板上等着他。
“情况怎么样?”
“还没有遇到日本飞机,只是你怎么……”
“去指挥中心再说。”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不是不放心你们,只是此战关系到中国海军、甚至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不想留在后面等消息,你们也知道,等待未知的结果是件很折磨人的事情。”
鲁志刚也笑了笑,走在前面替冯承乾引路。
事实上,这还是冯承乾第一次来到“秦始皇”号上。当初“秦始皇”号下水与正式服役的时候,冯承乾都有事在身,没有参加典礼仪式。也就是说,冯承乾并不熟悉这艘航母上的情况。
看着走在前面的冯承乾,李向龙等人都有点惊讶。
要知道,冯承乾已经七十多岁了,可是不管从相貌、体型,还是从步伐来看,比一些五十岁的人都显年轻。
指挥中心在舰岛的第二层,被厚实的装甲包裹着,没有开窗户。
“先让舰队减速,转向到一百三十度。”走进指挥中心,冯承乾就摘下军帽,说道,“各舰都下达战斗命令。战争已经爆发,我们不能在家门口等着敌人找上门来,必须打出去,给敌人还以颜色。”
“就这么说?”
冯承乾看了鲁志刚一眼,说道:“告诉所有官兵,小日本不宣而战,非常无耻的偷袭了那霸港,炸毁了我们的五艘主力舰,炸死了我们的上千名战友,我们不会躲避,只会找小日本复仇!”
鲁志刚没再多问,把一名参谋叫了过来,低声纷纷了几句。
等参谋离开,冯承乾又说道:“海军司令部已经做出决定,我们将立即发动反击,攻击硫黄岛。”
几个人都是一惊,随即又都恢复了正常神色。
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国海军中,冯承乾就是无上权威,海军司令部的决定,其实就是他的决定。
“已经有足够的情报表明,联合舰队没有留在琉球群岛附近,也没有返回日本本土,而是在向东航行。根据我的判断,联合舰队将前往硫黄岛,也许会休整几日,也许会去别的地方。”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不管怎么说,日本既然敢挑起战争,我们就得让日本付出代价。如果能在硫黄岛歼灭联合舰队,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即便不能,我们也要用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海军不但没有战败,还有十足的精气神,能够迎接任何挑战,也有信心战胜所有敌人!”
“既然要打,就要打出名堂来!”鲁志刚接了一句。
冯承乾点了点头,随即笑了起来。
!@#
第六十一章 中兴干将
第六十一章中兴干将
此时,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战列舰上,山本五十六正在用午餐,坐在一旁的是专程从“赤城”号上赶过来的南云忠一。
成功偷袭那霸,使联合舰队士气高涨,可是山本五十六并不开心。
事实上,从一开始,山本五十六就反对向中国开战。当然,不是说山本五十六是个反战的和平主义者,而是他认为不应该过早向中国开战,至少应该等到美国参战之后,再向中国开战。
显然,山本五十六的认识,在日本海军中得不到共鸣。
有趣的是,山本五十六的见识,在日本海军高级将领中又是最广阔的。
年轻的时候,山本五十六首先以留学生的身份,前往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深造了三年,在此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对美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回到日本后不久,山本五十六又以外交武官的身份前往中国,并且应邀到中国海军军官学院担任了半年的教官,对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海军也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让山本五十六成为日本海军中最有眼界、也最有战略眼光的将领。大战爆发前,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军中就有很高的威望,甚至被很多人认为,他将是自东乡平八郎之后,日本海军最杰出的将领,甚至有人认为他将是日本海军的中兴干将。
当然,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军中的威望,来自于他做出的贡献。
在日本海军中,山本五十六是最先认识到航空作战重要性的高级将领,而且正是在他的坚持下,日本海军才建造了两级四艘舰队航母,并且完善了海军航空兵,研制了像零式战斗机这样的舰载飞机。
有趣的是,山本五十六在骨子里却是一个十足的大舰巨炮主义者。
要知道,日本海军决定耗费巨资建造满载排水量接近七万吨、配备了九门十八英寸主炮的“大和”级战列舰,也是山本五十六的功劳。
山本五十六偏爱主力舰,很有可能与他年轻时的经历有关。
别忘了,他去美国海军学院深造的时候,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当时美国海军正在按照计划建造配备了十六英寸主炮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而更加强大、配备了十二门十六英寸主炮的“南达科他”级(与后来的“南达科他”级不同,为一战期间设计的慢速战列舰)也在船台上。此外,在中国当武官的时候,山本五十六还应邀参观了“拜仁”级战列舰与“德夫林格”级战列巡洋舰,对这两种战舰的优秀设计有极为深刻的印象,并且使他认识到,即便是“长门”级战列舰,也不见得是这两种主力舰的对手。也就是说,广阔的见识,让山本五十六相信,只有那些配备了大口径主炮的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才是所向披靡的无敌战舰。
显然,山本五十六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
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的建军思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