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820部分

帝国风云-第820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幸的是,中**方坚决反对让轰炸机退役,还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这就是,轰炸机的灵活性,为政府当局在做出战略决策的时候了充足的时间,而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战略武器都不具备的能力要知道,导弹发射出去之后就无法控制,而轰炸机在起飞之后依然可以返回也就是说,在遇到重大战略威胁的时候,中国当局可以首先让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起飞,以此向对传达战略信号,而接下来的十多个小时,足够让双方的决策层认清战略对抗的后果,也就获得了通过和平段解决危机的机会,而使用战略弹道导弹则不具备这样的可能性
    这一点,在菲律宾导弹危机期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轰炸机能够保留下来,也与一种在五零年代开始研制,于一九六零年开始大规模装备中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有关
    这就是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大规模参战的H…56型轰炸机
    事实上,H…56型轰炸机能够在同时代的八种轰炸机中幸存下来,得到中国空军的认可与大规模采购,不是其性能有多么先进,而是过于平庸,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以及由此带来的低廉价格
    当然,H…56的成功,也与危地马拉战争有关
    这种配备了八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二四十吨,能够运载三十吨炸弹飞行一万八千公里,最大作战半径达到一万一千公里的轰炸机在六零年代就制造了一千二多架在危地马拉战争爆发时,H…56最先参战,并且通过地毯式轰炸,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弹药投掷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危地马拉战争期间的表现,证明了H…56执行常规击任务的价值
    结果就是,在危地马拉战争之后,中国空军让另外三种轰炸机全部退役,只保留了一千二架H…56
    在接下来的近二十年里,H…56是中国空军唯一的轰炸机
    显然,对中国空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虽然轰炸机在战略击力量中已经退居末席,在三位一体的战略击力量中的地位在战略核潜艇与战略弹道导弹之后,大部分时候充当的是战略反击力量,但是只要中国维持三位一体的战略击力量,而且重视战略反击力量,那么战略轰炸机就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就需要先进的战略轰炸机
    顾祝同在一九八零就出任国防部长,就启动了新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
    当时,中国空军只希望获得一种用来替代H…56的新式轰炸机,而且对性能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将成为中国空军轰炸机的绝唱,而且即将诞生的新式轰炸机将彻底改变轰炸机的面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三十章 尝试
    ''早在七零年代,中国空军就出研制H…56的替代品,而且出了基本性能要求
    在最初的方案中,新式轰炸机要求具备二点五马赫的最高飞行速度与二万四千米的最大飞行高度,载弹量则降低到了二十吨,最大载油量时的作战半径则缩短到了七千公里,并且不要求配备自卫武器
    很明显,这是一种高空高速轰炸机
    整个七零年代,中国空军在这个项目上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投入了大量资金,只是大多用来解决技术问题
    说白了,能够达到这些性能的轰炸机不是造不出来,而是造出来后空军买不起
    按照当时的估计,如果在速度与高度性能达到空军的指标,再把载弹量与航程指标降低一些,轰炸机的起飞重量都将超过三吨,需要配备六台以上的大推力发动机,单价绝对不会低于五亿华元
    显然,空军肯定买不起这么昂贵的轰炸机
    要知道,在一九七八年动工建造的“李向龙”号核动力超级航母,算上均摊的研制与设计费用,造价也不过二十四亿华元也就是说,建造一艘满载排水量接近十万吨的超级航母的费用,仅够用来购买五架轰炸机中国海军财大气粗,在接下来的三十年内,也只采购了十艘“李向龙”级超级航母,而中国空军如果用新式轰炸机替换H…56的话,目标采购数量将在一千架左右
    毫无疑问,中国空军根本买不起这种昂贵的轰炸机
    受此影响,在七零年代末,中国空军被迫放弃了新式轰炸机的研制计划转而对已有的轰炸机进行升级改进
    到了八零年代,随着顾祝同担任国防部长空军的战略轰炸机项目重新启动
    虽然技术有所进步,但是并不足以在具备经济可行性的前下研制出能够完全达到空军出的性能指标的轰炸机
    结果就是,空军不得不降低性能指标
    在一九八一年,空军出的新一代轰炸机的性能已经大幅度降低,比如最高飞行速度只需要达到两马赫,最高飞行高度不超过一万八千米,最大载弹量高到三十吨,而最大作战半径依然是七千公里
    虽然载弹量有所升,但是速度与高度性能指标的降低大幅度降低了研制难度
    当然,也等同于降低了研制与生产经费
    只是,仅仅一年之后,中国空军调整了轰炸机的性能指标
    主要就是在以防空导弹为核心的防空系统面前速度与高度已经不再是轰炸机的主要突防段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装备的远程防空导弹的射高接近三十公里,速度超过了六马赫显然以当时的技术力量,根本造不出比防空导弹飞得更快与更高的轰炸机,而且造出来也买不起再说了,如果技术取得进步,让轰炸机能够飞得更快与飞得更高,也同样能够赋予防空导弹更强的性能也就是说轰炸机在速度与高度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过同时代的防空导弹
    显然继续重视速度与高度,已经不合时宜了
    相反,降低飞行高度,成为轰炸机新的性能取向
    这就是,任何一种部署在地面上的防空雷达都有探测盲区,很难发现超低空目标,因此轰炸机从超低空突防是突破防空系统的有效办法之一虽然预警机已经大量服役,但是预警机在当时还是一种战术性武器装备,战略价值极为有限,而且在全面战争中,预警机的生存能力备受质疑
    更重要的是,在高空高速这条路被堵死之后,超低空成为轰炸机仅有的生存空间
    一九八二年,中国空军对战略轰炸机项目的性能指标做出了重大调整,即以突出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性能为主,不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
    当时,中国空军明确出,参与竞标的企业,最好能在两年之内拿出样机
    原因很简单,新式轰炸机必须在一九八四年首飞,才有望在一九八六年定型,而H…56到一九八六年已经问世三十年,进入了推移期如果新式轰炸机不能在此之前定型,中国空军的战略航空兵将遭受重创
    问题是,要让航空企业在两年内完成设计与样机制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结果就是,参与竞标的四家航空企业全部选择在原有方案上进行改进,而最终获得了工程阶段合同的两家航空企业拿出的样机,也是在一九七四年方案、也就是高空高速方案上改进而来的
    最终,中国空军选择了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的设计,并且授予其制造十三架测试样机的制造合同
    这种后来被命名为H…82的轰炸机,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前卫比如,采用了可变后掠翼与T型尾翼的翼面布局,机身责采用了升力体结构与翼身融合设计,除了机首与尾撑部分之外,弹舱、油舱、起落架舱都设在宽大的机身里面,四台发动机则以两台一组的方式吊挂在翼根下方
    这一设计的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机身内部空间
    在确保了两个标准尺寸的弹舱之外,H…82的机身油箱能搭载近七十吨燃油,加上设在机翼与垂直尾翼内的油箱,机内油箱的总载油量高达一三十四吨,使其具备了在载弹二十二吨时拥有七千公里的作战半径
    要知道,这是采用超低空突防时的作战半径,如果全程高空飞行,即便在载弹三十吨时也能达到七千五公里在载弹二十二吨的时候,H…82的作战半径达到了惊人的一万一千公里
    相对而言,H…82最出色的还是其载弹能力
    按照空军的要求,H…82的基本载弹量为三十吨,即在两个内部弹舱内挂在六十枚五公斤级炸弹如果执行战略击任务,标准配制是二十四枚射程为五公里的中程空射巡航导弹,此时的载弹量为二十二吨如果携带十二枚射程为一千八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载弹量则为十五吨
    只不过,这绝不是H…82的最大载弹能力
    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空军就明确要求,H…82不但要具备战略击能力,还必须具备携带常规武器执行轰炸任务的能力,所以除了两个内部弹舱之外,H…82在机身与机翼的固定段下方设置了十多个外挂点,而且全部是复合型的重载外挂点极限情况下,H…82能外挂七十二枚五公斤级航空炸弹这个时候,如果弹舱内挂的也是五公斤级航空炸弹,其载弹总量高达六十六吨!
    也就是说,H…82的极限载弹能力为H…56的两倍
    如此强悍的载弹能力,意味着H…82有着极为结实的机身
    事实上,为了达到超低空高速突防的性能指标,H…82就必须加强机身结果,使其能够承受住低空高速飞行时的震动与冲击
    显然,在飞行速度与飞行高度等性能上,H…82并不出众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一点四五马赫,而且只有在轻载时才能达到,而其海平面上的最大飞行速度却有零点九五马赫,不亚于当时任何一种战斗机在最大升限上,H…82只能达到一万五千米,不过能够在不到一米的高度上以零点九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而且为其配备的地形跟踪与测绘雷达,使其能够在这个高度上自动飞行
    总而言之,H…82的设计侧重于增强低空飞行性能,而不是高空性能
    从某种意义上降,H…82满足了空军出的所有性能要求,但是却并没有被空军当成一种完美的轰炸机
    主要就是,轰炸机的超低空突防生存能力肯定不会强到哪里去
    当时,中国空军面对着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这就是,如果爆发全面战争,H…82承担的任务与H…56一样,即对敌国进行报复性战略击,而其主要武器肯定都是射程高达数公里、甚至是上千公里的巡航导弹,因此轰炸机不需要直接面对敌国的防空系统,也就不存在突防的问题,而H…82在以巡航导弹为基本武器的时候,作战的效费比未必比H…56高出多少相反,如果参加的是局部战争,等到轰炸机上场的时候,战术航空兵已经摧毁了敌人的防空系统,轰炸机同样不存在进行突防的问题,而H…82使用常规弹药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也未必超过了H…56
    那么,中国空军有什么理由花费大量经费来购买一种作战效能并没有本质性高的轰炸机来取代还能够继续使用,而且已经算得上是得心应的H…56呢?
    要知道,更换轰炸机群至少要花掉上千亿华元
    可以说,当时中国空军找不出一个可以购买H…82,并且用H…82全面替换H…56的正当理由
    也许,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是,中国空军在轰炸机的研制上投资太多,而且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已经完成了H…82的全部研制工作,还通过了极为严格的验收,总得采购一些来维持轰炸机的生产能力吧
    结果就是,直到一九八八年,中国国民议会才批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