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夜明 >

第465部分

夜明-第465部分

小说: 夜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林文士骂人的本事很有一手;这句话全是诛心之论;把吴三荣骂得大汗淋漓。朝廷势弱时;他们可以不把朝廷当回事;但现在南京朝廷已有席卷天下之势。吴三桂是怎么想得的;也不敢承认;以免授人以柄;给朝廷留下派军入川的借口。
    夏允彝骂爽了;下巴一抬;对车夫喝叫:“走”
    吴三荣哪里敢任由他自己走;这要是在路上出了点什么事请;镇西王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他调了两百兵马护送;并命信使快马加鞭往汉中给吴三桂送信。
    吴三桂知道夏允彝来了;但不知道他这么快就要到汉中。
    蜀道的确很难走;夏允彝身为钦差大臣;路上的事情不用他太操心。他一夜躲在马车中睡觉;只是苦了护送的兵士。
    他在成都府嘴上说的急;路上也不急;只走了一天的夜路;后面都如正常一般赶路;三天后方才到达汉中。
    汉中无战事。
    今年吴三桂从河南招揽来不少难民;汉中府的田野中翠绿欲滴;田里的庄稼在夏风下起伏。
    朝廷给吴三桂的封地是四川;汉中属于陕西的地盘。夏允彝一路看来;猜测吴三桂不想把汉中还给朝廷了。
    吴三桂早已接到密报;命斥候一路关注西边官道的动静。等见到钦差大人的车驾后;他点了一千兵马出城二十里相迎。
    见到吴三桂的旗仗后;夏允彝才露出些和善的颜色。只有镇西王有资格与朝廷的钦差平起平坐。吴三荣是吴三桂的弟弟;在他看来与吴家的奴仆也差不多。
    两队兵马合一进入汉中城;夏允彝命吴三桂摆香案接旨。
    两年前张焕奉命来河南招降吴三桂时;把圣旨如一张纸片交到他;如今时过境迁;吴三桂不敢怠慢;夏允彝也不能容忍他怠慢。
    宣旨完毕;夏允彝正色道:“朝廷对镇西王屯兵汉中不做进取甚为不满;特命本官前来监军。摄政王说今明两年是对清虏最后关头;驱逐东虏;恢复河山指日可待;镇西王麾下将士多辽东子弟;莫要自家的乡土也要让别人来收复
    他这几句话说的甚是刻薄;吴三桂脸色黑的像猪肝。
    夏允彝毫不在意他表现;又说:“左提督在河套击败漠东蒙古后;察哈尔人正在向辽东进军;清虏大势已去;这等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不知王爷还在等什么;只恨我不是武职;不能从战船谋个封侯。”
    这样的文臣油盐不进;即使把刀架上脖子;他也不会皱眉头。
    吴三桂不怕夏允彝;他在思考翟哲派这样一个人来汉中是什么意思。
    收复汉中后;他确实存了坐山观虎斗的念头。如果左若在陕西战败;南北对峙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他还有积蓄实力浑水摸鱼的机会。但现在;观望的时间显然已经结束了。郑芝龙的顺从;对他的心理是个巨大的打击;虽然他从未想过与郑芝龙共谋大事。
    他试探口风问道:“不知朝廷何时出兵北伐?”
    夏允彝道:“大军准备好了自然就北伐;眼下请王爷先取下郧阳府;做好与湖广军夹击河南的态势。”
    吴三桂默默点头;清廷在郧阳府没有留多少兵马;先攻下郧阳走一步算一步。
    宣旨只是开始;随后的几日;夏允彝的行为让吴三桂大伤脑筋。
    他随行只带了五十名随从;但在汉中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公然打着朝廷的旗号在汉中各地巡视。
    吴三桂派士卒陪着;同时监视夏允彝的一举一动。
    四日后;夏允彝把汉中的情形了解的差不多了;前往府衙拜见吴三桂。
    吴三桂这几日调集兵马;已经做好攻入郧阳的态势;不管实际效果怎么样;至少在表面功夫已经给足了夏允彝或者说大明朝廷面子。
    夏允彝一入府衙;在吴三桂面前坐定;连茶水也没喝一口;道:“我这几日看了;王爷把汉中经营的不错啊”
    吴三桂不明其意;但汉中的繁荣确实少不了他的功劳。
    夏允彝随后一句话差点没让吴三桂把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汉中府属于陕西;朝廷二十天前公告天下;免除陕西、河南、山西和山东四省田赋;王爷听说了吗?”
    “这个”吴三桂怒气快压不住了。
    夏允彝话风转的极快;道:“我这几日在田间走动时想到了这一节;但考虑到王爷大军出战需要粮草;我准备向朝廷上书汉中免于此策。”
    吴三桂脸色阴沉盯着夏允彝。
    夏允彝正气凛然。

第677章 兵起(二)
    钱谦益踏上归途;在南京城中逗留五日;他到底没有勇气回家乡常熟一看。
    客船沿运河北行;船舱中很是沉闷;钱谦益命随从打开船舱的窗户;看运河两侧的风景。
    客船前后挂着朝廷旗帜运粮的漕运木船不计其数。河中不光有运粮船;还有运兵船。南直隶各府县的府兵都在运河两侧集结;走水路前往高邮州。
    逢勤在高邮州经营两年;原本的小土城现在已被修的固若金汤。高邮州二十里外设有明军的大营;与城内守军相互呼应;这一年击败数十次清虏骑兵骚扰。
    只看运河中的木船调配的物资;钱谦益便能预估出明军的强大。
    想起北京城的乱局;他心中暗自感慨:“看来满清真是穷途末路了。”
    一步错;步步错;他当初要是不急于投降满清;哪怕是跟随马士英逃往浙东;今日大明朝堂上少不了他一个侍郎的职位;位居尚书也不是不可能。张国维以前算什么?就是陈子龙见到他也需执弟子礼。
    运河的繁荣到高邮州为止;高邮州以北河面也有些木船;不过那些都是战船。这半年淮扬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事;但斥候之战永无停息。
    双方为了控制运河的河面;甚至某一个村落的控制权;死伤数十人都是常事。
    明军水师护送钱谦益出高邮州三十里水路返回;前面是清兵的控制区。往北水路安全;淮扬共集结了满清和大明二十多万的大军;运河中水寇早已无藏身之处。
    钱谦益没有在淮安府逗留;他甚至没有下船;只是命随从购置了一些补给;径直经山东北上返回京师。
    走水路免了陆地上的颠簸;但速度比不了快马加鞭的骑士。
    钱谦益乘坐的客船到达京郊通州时;下船买食物的小厮返回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战争开始了。”
    骄阳似火。
    一队整齐的兵马沿着河道边的长堤往北进军;他们来自扬州城。
    沿途看看见冷冷清清的村落;孙之敬一路上已经经过了十几个村落;里面没有一个人;连老弱妇孺也没见到。
    虽然明军北伐的消息秘而不宣;但老百姓比坐在朝堂上的人想象中要敏锐的多。
    两边的水田里布满的才抽出穗子的水稻;孙之敬胯下骑了一匹黑马。黑马垂着脑袋行走;看上去有些蔫吧。
    如果让许义阳见到;一定会嘲笑一镇总兵也会骑这等劣马。不过孙之敬不在乎;他不喜欢骑马。他自幼习武;但他家在宁波府;出门多乘船;在起兵之前从未骑过马。
    如果不是大将军府的军令;他连战马的缰绳也不会碰一下。
    他偶尔抬起千里镜远眺;茂盛的树木挡住了视线。根据斥候的送来的情报;清兵应该还守在盱眙城内。
    盱眙;是北伐的第一个目标。
    盱眙是洪泽湖畔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境内水道多;稻田多;不利于清兵骑兵作战。洪泽湖在淮安上游;凤阳城的下游;明军攻取盱眙是为了割裂淮安清兵与凤阳府之间的联系。
    大军行走三日;盱眙城就在前面。斥候没有发现出城阻击的明军;孙之敬心中有些打鼓。
    “不应该啊”
    淮扬这么大点的地方堆积了二十多万大军;淮安清兵不可能不知道明军出扬州城;清虏的优势在野战;难道不派骑兵前来阻击吗?
    淮扬军的统帅是逢勤;作战计划难免受到他谨慎性子的影响;未言胜先言败。
    孙之敬军原本计划路上要与清虏阻击的骑兵遭遇;没想到顺顺当当到了盱眙城外。
    先锋两千明军直扑到盱眙城外;县城大门紧闭;县城外几座大集镇中各留了数百人留守。明军先在南城门外列阵;领头的游击将军另派小股兵马绕城先去封锁四城城门。
    孙之敬中军赶到;一边命随军府兵把铁炮拉上来;一边让人到周边几座集镇中把本地的乡老请出来。
    明军此番出师;确有王师之相。摄政王与逢勤三番两次强调;沿途不得扰民;若有违禁者拿各镇总兵问罪。
    那几个乡镇里可没什么乡老;稍有身份的人早就不知逃到哪里去了。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淮扬百姓宁愿相信自己的双腿;不相信朝廷兵马的军纪。
    兵丁押了七八个说话稍有些条理的人过来。
    府兵在盱眙南城门外从马车上拖下铁炮;架设炮兵阵地。正兵在四周砍伐树木;修建营寨。
    那几个百姓被带入兵营时;恰巧外面炮兵试炮。三四声炮响后;几个百姓吓的缩着脖子;斥候营的游击将军审问了半天没问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见那几人话的说不清楚的模样;若是往日斥候营的游击早就几鞭子下去了。但此次出兵之前;各营总兵专门向军中协同守备以上传达命令;扰民者定斩不饶;这些人的骄横之气被压制住了。
    明军试炮后;盱眙城头有清兵指指点点观望;有人开炮还击。
    孙之敬站在炮兵营后三四百步拿千里镜往盱眙城方向看了一会;见清兵阵容整齐;城头有女真人压阵。
    按照逢勤的军令;他每到一地先要扎好营寨;用武钢车和木栅栏做好外围防御;以防清虏骑兵袭营。去年鳌拜率军奔袭千里;斩杀袁宗第;给明军留下了血的教训丨
    孙之敬看西边天空的太阳;未时已经过半。他估计盱眙城不那么好打;决定今日先做准备;明日再行攻城。没有高邮州送来的确切军情;他也怕清虏骑兵突然出现在盱眙城下。
    两个时辰后;守军见城外明军不像是就要攻城的样子;密集的人头慢慢稀疏下去。
    孙之敬在四处巡逻;监督士卒扎营。
    这些来自浙东的山民好勇斗狠;又在战场磨练了五六年;每到出征之时;想到杀鞑子就充满了于劲。
    夕阳西下时;大营初见雏形。士卒们放下手中活;先集结吃晚饭。
    只要战斗不是如火烧眉毛般紧急;每日早中晚各三遍军歌是免不了的。
    孙之敬用完膳刚要回营歇息;外围斥候来报;郑遵谦领着一队百人骑兵到了七八里之外。
    浙东两位总兵;孙之敬和郑遵谦都一样是书香望族出来的;两人不是兄弟;胜过兄弟。

第678章 兵起(三)
    郑遵谦的兵马在孙之敬的右翼行进。
    从浙东起兵时起;他们便一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收复江南、攻取扬州;他们每一战几乎都在一起。
    “郑总兵来了?”孙之敬稍有些惊诧。因为如果没有军令;郑遵谦擅自离军来他这里是死罪。
    念头一闪而过;他很快不再费神想郑遵谦来这里的原因;一切等见了面便知晓。
    “他留下大队兵马;率轻骑疾驰过来;想来一定有急事。”孙之敬心思甚细;传令道:“让伙夫再做两百人的饭;再炒几个精致的小菜送到我帐中来。”
    郑遵谦性如烈火;骑术精良;从接到消息等了不到一个时辰便出现在兵营门口。
    孙之敬在十字道口迎接。
    郑遵谦一下马;火急火燎的冲上来;也没有二话;粗声粗气的问:“还有饭吗;奔了一天;我这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他家是绍兴望族;父亲曾经官至布政司;但他是个异类;自幼就是这个粗暴的脾气;不爱读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