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十八军团(3个山地师)、第十七军团(2个步兵师)、第十三军团(2个步兵师)、第七军团(2个步兵师),第十九混编军团(1个I型坦克师、1个雷赤特师,2个步兵师)已经在捷克斯洛伐克边境集结随时可以进行军事打击。
苏台德地区的第十二军团(2个步兵师)、第八军团(3个摩托化步兵师)、第四军团(2个步兵师),第三加强装甲(1个II坦克师、1个III坦克团、2个III号自行突击炮营,2个摩托化步兵师)也准备就绪。
柏林的第一混编空军部队(含2个道尼尔Bo…17战术轰炸机大队,1个梅塞施密德BF…109f弗朗通用战斗机大队,1个容克JU…87b斯图卡近距离支援机中队),布雷斯牢的第二空中特别行动队(含1个梅塞施密德Bf…109e艾米尔截击机大队,1个容克Ju…87b斯图卡近距离支援机大队,1个容克大妈空中运输机中队)随时可以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空袭、轰炸。
东普鲁士的第一军团(2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建立起三道防线。波兹南的第二军团(2个步兵师)、第十四摩托化军团(1个I型坦克师、1个II型坦克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有信心可以应付任何的突然袭击。”
陆军总参谋长布劳希奇汇报完毕,敬礼退开一步,让众人可以看见挂在墙壁上的军事地图。他回头看一眼站在旁边的徐阳,示意‘你可以上场了’。
徐阳疾步走出来,对着众人敬礼,他以德意志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阐述整个吞并行动的详细方案。在计划中,德意志将利用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以及《慕尼黑协议》中的漏洞完成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吞并。
德意志外交部长伯得里希已经向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8个国家发去外交照会,用充分的证据表示已经查明‘恩斯河铁路大桥爆炸案’的元凶,德意志第三帝国有权对上述两个国家进行报复、甚至宣战。
远在匈牙利的伯得里希正式与匈牙利政府秘密达成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协议,在宣战日起,匈牙利加入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主导的军事联盟。
计划实施日起,在伦敦的里宾特洛普外交大使向英皇递交国书。内容委婉的要求英国必须理解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需要,并严正说明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正在整军备战,捷军占据了边防要塞、并做出向苏台德地区武力进犯的姿态。
此次特别会议的召开,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将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会后,帝国元首哈尔-冯-斯达克正式命令陆军于10月15日进攻捷克斯洛伐克。
英国首相张伯伦得到这一消息再次决定到德国会晤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新元首。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对会谈也异常关注。在英法的一再要求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于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命令陆军进攻的前10天、也就是1938年10月5日发表公告,宣布捷克斯洛伐克投降。
哈尔向全体国民证明,在自己的领导下,德意志依然会保持繁荣昌盛!
德意志第三帝国‘和平’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量国土,并与匈牙利建立军事联盟,从行动日起,德意志终于不再孤独,尽管这个伙伴是如此的弱小,但是德意志人民只从这次吞并行动中,看到了希望。新的领导人正在以一种不一样的姿态让德意志迅速崛起!
……
1938年11月23日,里宾特洛普从伦敦启程飞往苏联的莫斯科。开始商讨双方合作吞并波兰的可能性。
两个月后,两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既签署莫洛托夫——里宾特洛普协议。
此协议的秘密条约定义了成功入侵波兰后德国和俄国将拥有的领土势力范围,德国参谋总部、帝国安全局情报部就4月份就开始为入侵波兰编造正当理由及制定计划。
按照协议俄国将负责掌控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而德国将掌控立陶宛和但泽。入侵后的波兰将分成三个主要区域,沃斯兰区与德国毗邻,将完全归属德意志帝国,所有非德国籍居民将被驱逐至东边,波兰东部逾77000平方英里拥有13000000人口的土地,将成为俄国领土。中部区域将成为德国的一个保护国,命名为总督府,由德国国内权力机构管理。
1939年8月18日,里宾特洛普向波兰人要求归还但泽以及一片穿过波兰走廊的狭长地带,用以修建由德国运营的连结东普鲁士和德国剩余地区的公路和铁路。
波兰从不打算妥协,立即申请加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
英法等国已经察觉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意图,开始转变策略同意波兰的入盟申请,并向波兰提供独立保障。不过这时已经为时已晚,他们来不及调整国家策略,对波兰只是口头上的保证独立,并没有进行任何实际行动。
……
哈尔站了起来,将领们跟着站了起来。已经没有人说什么多余的话,既然会议内容已经决定展开行动,讲什么都已经无济于事。
他们将从总理府出发前往勃兰登堡门、也就是柏林中心广场。
将在那里亲手为德意志翻开历史的下一页……
第四十章:宣战!(二)
永远的旋律,永远的德意志,永远的德意志高于一切!
当兄弟们站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无法撼动德意志的崛起,古老而高贵的名声,为了祖国的繁荣!
无论何时,兄弟们永远站在一起。为了德意志的妇女,为了德意志的美酒,为了德意志的歌曲,为了保护和捍卫!
是什么在激励我们从事高尚的事业,是什么让兄弟团结起来,是什么让我们一起献出双手和真心,是:德意志祖国!
为了实现德意志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像兄弟那样团结起来,献出我们的双手和真心:德意志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为了寻回曾经失去的尊样,值得我们用尽一生来捍卫德意志祖国的统一、主权和自由!为了实现这使命的荣誉,为了德意志祖国永远的繁荣昌盛!
曾经的萨尔、曾经的莱茵、曾经的苏台德,已经重回德意志祖国的怀抱!
现在的东方省、现在的斯洛伐克省,已经归纳进入德意志的版图。
为了能让但泽回归祖国,我们穿上军装,踏着军步,紧密的团结在兄弟左右。为了日尔曼民族的繁荣,为了第三帝国的强盛,无数人都在进行我们伟大的事业。兄弟们,穿上军装,拿起武器,为了我们共同的誓言:即使我们全部战死,德意志仍将存在!
5万士兵列成方阵分布在柏林的各大街道,他们面孔坚毅、表情坚定的拿着武器,目光看向前方。对面依然是士兵,同样的眼神告诉每个人,他们心情激动的在期待什么。
当帝国元首乘坐汽车从总理府的方向缓慢驶来,士兵们绷紧着脸、挺直身躯、目光平视向前,汽车经过国防军队列时,方阵的长官口喊“致敬”首先敬礼,士兵们将肩膀上的毛瑟抓在手中换成持枪礼。
街道上不允许站立民众,路旁的楼房窗户不准打开,每栋大楼内都布满盖世太保的秘密警察,这是为了确保帝国元首以及各部门高官的安全。
党卫军士兵们比国防军更加的激动,他们现在终于得到书面证明被承认是帝国武装,再也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威望而勉强存在。给予他们这一切的人正在整个车队的第二排,那个有着光荣容克称呼的斯达克!
“看到了吗?那是我们的领袖,他和我们一样是黑色的制服,胸膛上的胸章说明领袖和我们是一路人,是兄弟。”
这是在内部清洗之后,第一次有人在公开场合佩戴武装党卫军标志的胸章。徐阳敢这么做,他也必须这么做,士气低迷的党卫军需要一点激励,无疑这样的行动是最合适的,没人有理由驳斥全国武装党卫军领袖不应该在公开场合佩戴党卫军胸章激励自己的部队。
斯达克家族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已经将势力扩展到整个德意志第三帝国,与别人相比,斯达克绝对扩展得毫无顾忌。这个家族懂得怎么去平衡各方势力,这个已经崛起的家族有着奇特的身份和绝对的优势。它既代表容克也代表国防军,按照理解,它掌控的武装党卫军既是双方势力的力量。没有人会反对利用手段来增强手中的力量,而且局势也迫使德意志接受武装党卫军的存在,因为武装党卫军不属于国防军系统,各国没有借口对德意志国家武装力量扩充来进行诽谤。
现在的武装党卫军,它的各部门指挥官皆是从国防军抽调的将领,是一个变相的国防军。统帅部坚信,这支武装力量将在德意志需要的时候,进入战场。数量庞大的武装党卫军可以做很多事,这支军队以后将负责占领区的戎卫,和接受低强度的作战。统帅部坚信,在日尔曼民族团结、奋斗的氛围下,这是一支可靠的武装。
徐阳站在敞篷车上挺直身躯,他目光锁定在一个特别的党卫军方阵。这个方阵全部由18-23岁的士兵组成,这些士兵经过严格删选,被专家认为是纯正血统的日尔曼青少年。
这些青少年全部来自一个团体,这个团体的名称正名叫德意志青年团,不过他们自称是斯达克青年团。在德意志的各个地区都有青年团的训练基地,不过他们又自称军校。军校择优从各地选拔青少年入学,在军校里面学习战斗技能以及相关的军事知识、民生常识,他们从军校毕业后会被安排进军队、地区市府、甚至是占领地进行工作。
目前德意志的失业率是0。6%,这绝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骄傲。但是为什么失业率会如此之少?答案在于国家为国民选择合适的工作!
目前德意志国控工厂达到七十多万家,适合干重活的男人被安排进入合适的工厂工作,尽管工资是如此的少,但也至少有个工作岗位。妇女们被安排进德意志的轻工业工厂负责生产一些杂碎的零件,例如军服加工厂。
从备战日起,德意志的参军热情提高,以每年16%的速度在增涨。比如说,如果以前每一年需要100件军装,从备战日起;每年需要增加16件军装。
妇女们的天份被挖掘出来,女性设计的迷彩军服深受士兵们的喜爱,那种样式威武、且能散热(或保暖)的军服可以适应欧洲大陆的绝大多数地区作战需要。
在1932年,德意志总共有10万的国防军。到1939年,德意志总有30万的国防军,另外还有编外的360万武装党卫军。算一算,这需要多少件军服?每年又需要更换多少件的军服?
数十位高级将领跟随在帝国元首的身后走上勃兰登堡门前设立的高台,他们一致高傲的将头昂起,走路时将身躯用力挺直。
安装在柏林市区各处的扩音器猛然响起“全军准备!”的命令,所有军人精神一震,全部换成持枪正步走的姿势。
被搭建得相当完善的观礼席可以容纳超过20万的民众,中央广场的非检阅区又能容纳2万名民众,包括聚集在德意志各地广播前设备前的民众,还有国外那些关注德意志情势的外国人,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2。8亿人在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