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水浒-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很想说一样,但是刚刚被晁勇打击了一阵,却是没有人敢轻易出口了。
晁勇看向旁边秦桧道:“你说哪个先落地呢?”
秦桧想了想,不确定的道:“纸团先落地吧。”
晁勇笑道:“为什么?”
秦桧指着飞机,道:“这个和鸟的翅膀一样,可能会受风。”
晁勇笑道:“你说的对,也不对,现在没风,也还是纸团先落地。”
说着一撒手,纸团便啪的掉在地下,而纸飞机虽然没飞起来,但也是晃晃悠悠的才落下去。
即使晁勇双手松开的时间有些微的先后,但是两者下落的快慢也是一目了然的。
其实此时也是有风的,只是没有明显的感觉,秦桧等人也就觉得没有风。
两个简单的实验,便让所有人陷入茫然了。
晁勇笑道:“这其中的道理以后在我的物理书中会有解释,物理就是揭示万物规律的学问。多观察生活,多动手,而不是想当然。物理就是一门动手的学问,你们可以通过一个个实验验证。”
“塔顶有人。”
“他们要干什么?”
“不会是要跳塔吧。”
虽然离着铁塔有几丈,但是看到塔顶出现人,人群还是下意识的便往后挤,生怕上面的人掉下来砸到他们。
秦桧慌忙对晁勇道:“太子小心。”
晁勇笑道:“他们是我的亲兵,你说如果人从上面跳下来可以存活吗?”
秦桧抬头望着高耸入云的铁塔,光是想想都两腿发软了,面色发白的道:“这么高,跳下来恐怕会尸骨无存。”
一众听到晁勇话的人,也都是不可置信的看着塔顶上的人。
难不成他们真的要跳下来。
晁勇笑道:“不会,利用物理知识就可以安全的跳下来了。”
说话间,塔顶已经被人横插出几块木板来,塔顶上的人都走到了木板上,远离了铁塔。
最前面站着一个人,后面的几个人似乎扯着一块大布。
“跳下来了。”
“啊”
“快躲”
“不要挤我”
下面的人看到那人跑出塔顶,开始往下落,顿时乱作一团。
“阿弥陀佛”
一旁开宝寺的住持嘴皮哆嗦着念起佛来。
现场倒有小半的人闭上眼,有的是胆小,有的则是不忍。
晁勇则面不改色的看着石勇的表演,没错,空中跳伞的就是石勇。
这个表演早已演练过无数次了,为了准备今天的课程,晁勇做出降落伞后就让石勇在金明池演练。当然这种降落伞还无法收起来,只能由几个人协助,撑着降落伞,防止降落伞打不开。
这个演练只有最开始的时候失败了几次,都是因为起跳的高度不足,降落伞还没起到作用,石勇便落入水中了。
不过后来调了一架巢车以后,八丈多高的平台,便再没失败过。
看到石勇跳了很多次都没出事后,协助石勇的几个亲兵也都受不住诱惑,跳了几次,从空中看地下,没有人出事。
不过今天这露脸的时候还是由第一个吃螃蟹的石勇来。
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石勇身上绑着的降落伞在空气的阻力下撑开,仿佛一个蘑菇一样扣在石勇头顶,虽然还在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却慢了很多,晃晃悠悠的往下飘着。
鸦雀无声,没有了任何嘈杂声。
“砰”
在众人目瞪口呆中,石勇飘然落地,抱拳道:“石勇交令。”
几个亲兵也上去帮石勇解除降落伞。
“佛祖保佑。”
第一个清醒过来的居然是开宝寺住持,还见缝插针的开始宣传起佛教来。
晁勇差点气得吐了血,他废了许多心思是来宣传物理,居然还有不怕死的人敢来抢他的生意。
“你去跳一次,如果你跳下来能安然无恙,那就是佛祖保佑,我不但从此信佛,而且可以让朝廷把佛教定为国教。”
开宝寺住持闻言,马上闭口不言了,虽然晁勇开的条件让他难以拒绝,但是他也知道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一定有死无生。
他虽然信佛,但是也舍不得为了佛舍命,不然先前便拼死也要挡住石勇等人进塔了。
“怎么回事?”
“一定是那块布。”
“对,只能是那块布。”
四周的士民这才清醒过来,纷纷议论起来。
晁勇笑道:“这就是物理的一种应用,你们学了物理就知道其中缘由了。好了,今天的实验全部结束,大家都散了吧。对了,不要轻易尝试跳伞,如果准备不足,很可能会出事。”
说完,晁勇便带着亲兵往外走去。
所过之处,士民纷纷让出一条路来,有不少人更是跪在地上不断膜拜,比先前因为开宝寺主持说对佛不敬跪倒的人多了许多。
他们从没想过有人可以从近二十丈高的地方跳下来安然无恙。虽然太子说这是一门学问,但是所有人还是觉得这更像神迹,而创造这个神迹的就是太子。
直到太子出去,还有不少人呆呆的看着铁塔塔顶,仿佛上面有神仙一般。
晁勇从众人的反应也知道,他做的三个实验,前面两个实验只是让人觉得意外,推翻了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想法。但是并不怎么震撼人心,只有最后一个把所有人都震撼住了。
事先不知情的许贯忠和朱武都是傻傻的跟在晁勇身后,半天说不出话来。
第四百七十五章 飞天第一人
“师长,你什么时候开始传授物理?”
秦桧看到刚刚一幕,却是心潮激荡,觉得以前学的圣人学问、数学之流都太没用了,只有这物理才是真正的大道。
晁勇看了一眼满脸渴盼的秦桧,笑道:“书还没有全写好,而且我马上要领兵出征了,可能要明年吧。”
秦桧闻言,马上道:“弟子愿意陪侍在师长跟前,也好早晚聆听师长教诲。”
晁勇也不知秦桧是为了混军功,还是真的为了求学了,摇头笑道:“兵凶战危,你不通武艺,跟在我身边可能丢了性命。”
秦桧却道:“弟子不怕危险,弟子虽然文弱,也能为师长挡的几下刀枪。”
晁勇却是不愿带一个文弱书生上路,笑道:“我还有事要交给你,这段时日你要多用心学习数学,等我领兵出征后,你要在太学继续教授数学,最好能带一批弟子出来,往天下传授数学之道。功成之日,少不了你们的封赏。”
秦桧听到封赏,眼底不由闪过一丝光芒,面上却古井无波的道:“师长放心,弟子一定全力传播数学之道。”
晁勇点点头,突然问道:“你是进士出身,也算文人。我且问你,宗教和朝廷是什么关系?”
秦桧听得晁勇问起宗教,心思电转,想到昨日邸报上揭发的几个东京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和尚道士,隐约猜到了什么,恭声道:“学生以为宗教不利朝廷统治,像佛道之流,不事生产,逃避税役,还要榨取百姓血汗钱。而且这些宗教宣扬的教义多是无君无父,只认他们供奉的神佛,不认君父,古往今来借宗教作乱的例子不胜枚举。”
晁勇看秦桧已经猜出一些什么,也相信秦桧是一个聪明人,便直接问道:“如果朝廷废除宗教的话,对天下人心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
秦桧听得太子这般说,便也知道自己猜对了,太子这般直白的问他似乎真的把他当成弟子了,按捺着心中的狂喜,道:“不会,我华夏维持人心靠的是几千年形成的礼仪和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这些才是我华夏的道德规范。那些宗教的神明、地狱什么的虽然对人心也有一定好的影响,但是他们对纲常的破坏更大。没有宗教的上古时期,人心更加淳朴。”
虽然灭教的政策早已定下,晁勇也绝不会动摇。但是多方考察,才能知道将来要面对的阻碍势力有哪些,也好准备对策。
晁勇点头道:“说的不错,我要往军营走一遭,今天就不授课了。”
“学生告退。”
秦桧听得不授课,这才一脸怅然若失的告退。
等秦桧走了,晁勇对许贯忠和朱武道:“你们看此人如何?”
许贯忠也不是迂腐之人,自然不会说什么君子不背后议论人的傻话,否则谁也不评论其他人,难不成要皇上自己考察所有人不成。
“看起来是忠孝之人,也十分好学。”
朱武却答非所问的道:“这降落伞也是一种利器,可是一时却想不出能用在哪里。”
晁勇笑道:“使用起来还是很不方便,而且容易出事,没太大用武之地,或许可以和热气球配合使用吧。”
朱武拍手道:“对,可以从热气球上用降落伞跳下来,直接落入敌人阵中。”
石勇对降落伞最有发言权,闻言马上道:“还没落地就被射成刺猬了。”
朱武笑道:“可以往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跳啊。”
晁勇摇头道:“如果热气球可以搭载很多人就没问题了,否则跳几个人下去也没用。”
朱武却是十分看好这些新东西在军事上的应用,笑道:“热气球现在有什么进展吗?”
晁勇笑道:“侯健带着人在金明池研究呢,昨日刚刚报来已经可以飞上天了,我们去看看。”
石勇道:“降落伞用的布就是侯健选的,既坚固,又能兜住风。热气球要足够大,还要不漏气,还不能太重,侯健试了许多布和纸才成功。”
晁勇当初想到制作热气球,便觉得最大的难点可能是气球的材料问题,现在又没有高科技材料,能用的应该还就是布,因此晁勇便让通臂猿侯健去负责此事。
侯健被称为江湖第一手裁缝,对各种布自然是了如指掌,而且侯健飞针走线,若有人能缝出密不漏气的东西,那一定是侯健。
大梁打下东京后,侯健便负责制定朝廷袍服,虽然还是做裁缝活,但是也是有了品级的官员了。
侯健听得太子要他缝制可以飞天的东西后,当即丢下手边的所有工作,搬到了金明池,闭门不出,躲在金明池研制热气球。
金明池却是最理想的试验场所,足够空旷,而且平日百姓也不允许进去。在晁勇决定制造热气球后,更是向皇上申请把金明池划为禁地,官员都不准进去游玩。
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高一些,只要不升到几十丈的高度,即使掉到水中,性命也不会有太大危险。
热气球原理很简单,但是要做出能载人的热气球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侯健绞尽脑汁,才想出把布和纸结合的方法,做出了合格的热气球。
众人也都想看看这个时代可以让人飞天的东西,胯下战马也快了一些。
刚刚进入金明池中,便看到几丈高的空中飘着一个足有房子大小的气球,下面还吊着一个篮子,篮子和气球中间还有一个铁盒子,正燃烧着熊熊烈火。篮子下面还有十来根绳子固定在地面,仿佛绳子一松开,便会直上九天。
众人看到飞在空中的热气球,当即两眼都直了。
晁勇也有些小激动,虽然后世多的是工具可以飞上天,但是这个时代无疑只有热气球能让人类实现飞天梦。
热气球下方则是一个建在水中的木质的类似后世火箭发射井的架子,这个绝不是在晁勇提示下完成的,而是侯健等人琢磨出来的。
池中的人也看到太子一行人,忙驾船迎到池边来。
“拜见太子。”
侯健跳上岸,大声见礼,脸上也难掩自豪和得意。
晁勇笑道:“我还以为要一段时间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大家辛苦了,每人赏钱一百贯。侯健官升一级。”
“谢太子赏赐。”
“谢太子赏赐。”
船上的水军和匠人听到每人赏赐一百贯,慌忙大声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