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奠基者 >

第14部分

奠基者-第14部分

小说: 奠基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云清原来也是玉门局的人,后来新疆成立石油勘探局,便随师政委张文彬来到了克拉玛依。这时听玉门的王进喜的手指着自己在喊挑战,他张云清怎能忍得住?只见他跃上主席台,抢过麦克风,既对王进喜,又对全场一万余名参会者吼道:“我们这个月要打7000米!”张云清说月钻7000米是因为知道玉门的王进喜来者不善,他王进喜是因为听说张云清上个月创造了月钻进4000米的全国纪录后,很不服气,于是来克拉玛依前王进喜在队上几经动员和研究,决定这回乘现场会之机,决意要跟张云清他们搅和搅和。哪知张云清不吃他那套,你不是要超过我吗?那我就放他个“卫星”让你“老王”做缩头乌龟!

王进喜是谁?天塌下来敢去用脖子撑的家伙呀!见张云清夺过麦克风喊出了“7000米”时,便伸手就将麦克风重新抢回来:“我们要打7200米!向毛主席报喜!”

张云清气呼呼地看了一眼王进喜,凭借其高半个头的优势,将其挡在一边,又冲着麦克风大喊:“我们8000米!”

“我们打8500米!”不知什么时候,王进喜钻到张云清前面,只见他双手各抓一个麦克风,嘴巴都喊歪了。

后台的余秋里和康世恩等笑得前仰后合。台下一万余双手更是拼命击鼓。

张云清个高手长,猛地夺回麦克风,这一使劲,麦克风的铁管子都扭弯了。但电线没断,张云清不管三七二十一,今天非要压倒你这“玉门佬”——在新疆局的兄弟们面前要是输了面子,他张云清以后还怎么做人?

“我打9000米!”张云清喊出了天文数字。

王进喜愣了一下,看看对手,突然挥动拳头,朝主席台上的桌子“哐”地砸去:“我们打一万米!”

“一万米!”

“一万米!”

王进喜的声音几乎让全场的人都震得耳聋。

张云清心想你这家伙是疯了!好吧,今天咱们一起疯到底吧!他正准备上手再抢回麦克风时,大会执行主席张文彬快步走到两人中间,要回麦克风,说:“好了好了,不能再没边沿了!这一万米就算标杆,谁完成一万米谁就是卫星队!你们俩有没有决心?”

“有!”王进喜和张云清比起嗓门了。而在台下的万众也跟着喊起来:“有!”

余秋里笑得从来没有这么开心。

只见台上的张云清向主持人张文彬行了一个标准礼。张文彬是张云清的老首长,而警卫排长出身的张云清,用现在的话说,又是个帅哥。他这么一个军礼,让台下又响起一片掌声。

王进喜老土出身,他看张云清来这一手,两只三角眼气得恨不得将对手吃掉。

余秋里一看,连忙起身上前把两位对手叫到自己身边,也不知跟他们唠了些什么。只见王进喜和张云清友好地握了握手,然后重新并排站在麦克风前,先是王进喜举手,后是张云清举手——

“玉门人是好汉!标杆永立祁连山——!”

“新疆人是好汉!永保标杆插天山——!”

两个各呼一句后,又用一只胳膊对着麦克风振臂高喊,这声音胜过十只雄狮:“石油工人是好汉!坚决拿下800万!”

克拉玛依的青年广场上地动山摇。

“石油工人是好汉!坚决拿下800万——!”

这回领喊的是余秋里。跟随他喊的是一万余名石油人。800万是石油部向毛泽东和全国人民保证的全年产油任务。

石油人都这么告诉我:余部长一喊口号,能把大地撼了!能让人的血液沸腾!

这一天余秋里心情舒坦,好像又找回了那种在杀敌战场上翻江倒海的感觉。

“余部长,我必须向你报告:有点不妙情况。”晚上,康世恩皱着眉头,来到余秋里的小房间。

余秋里忙问:“哪儿情况不妙?”

“四川。”

余秋里“噌”地站起:“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康世恩继续报告道:“在川中前线原定打的20口关键井,已经完钻19口。可是战绩平平,其中只有少数井产油,而且产量相差悬殊。有些井产量下降很快。有的井产量平稳,关井后再开井,一滴油也不出了……”

“你说得具体些!”余秋里有些烦躁,并不停地在屋子里走动。这川中的找油战是他上任后布置的第一个战役,毛泽东、邓小平都在等他的“喜报”呢!毛泽东在几个月前视察四川隆昌气矿时不还亲笔题词说“四川大有希望”嘛!主管石油的总书记兼副总理的邓小平甚至对他余秋里说过这样的话:“四川有一吨石油,也算有了石油工业了!”怎么,到了你余秋里的手,四川就这么一点没希望啊?

康世恩如实报告:“原先的龙女寺2号井,当时日产60吨,可经过两个月的压力喷油,产量一直不上升。等后来我们需要关井测井底压力时,哪知再加压让它出油时,一滴油也不出了!”

余秋里:“那个南充3号井呢?以前不是一天喷油300多吨嘛!它怎么样了?”

康世恩垂头丧气地:“跟龙女寺2号井差不多,开始还时喷时歇,后来干脆停止了。”

余秋里气得嘴里直骂:“小娃儿尿尿!呸!我不信,既然它们以前都出了油,而且油还是很大的嘛!现在就躲起来啦?跟我们捉迷藏?”

康世恩检讨道:“看来我对地质情况摸得还不够,布孔可能也有问题。”

余秋里说:“这说明‘地下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它是有意捉弄咱们。那好,我们就来个集中兵力,打他个无处躲藏的大战役!你看怎么样?”

康世恩与余秋里一样心急,这川中明明是有油的,怎么转眼油井就全灭了?作为地质学家,他康世恩百思不解。

“我赞成。”康世恩说。

余秋里的右胳膊一甩:“好,等党组会议通过后,你要亲自坐镇四川组织会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康世恩扶扶眼镜:“我明白!”

北京六铺炕。石油部召开专门研究川中会战的党组会开得特别沉闷。余秋里有几次在会上自言自语地喃喃着:“奇怪得很呢!一会儿它们往外哗哗地直冒龙,转眼咋就影子都不见嘛!你就是喊它老子亲爹也没用!这么狡猾的敌人噢!”

党组会议最后作出决定:再调集部分力量,加强川中会战力度,争取在1958年底前拿下川中油田!余秋里再一次对他的同僚们强调:“此次任务,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在一片战斗动员令下,“天府之国”找油更加战火纷飞。四川局全力以赴,玉门、新疆和青海三个实力最强的勘探局分别也派出了最优秀的钻井队和试油队,都由一名局领导亲自带领,于11月中旬全部开赴会战地。与此同时,部机关也运用了设计院所、石油院校等技术部门前往支援。此刻的川中大地上不仅是钻机隆隆的勘探大会战,而且又是石油技术攻关战。

将军天天与远在前线的康世恩通话。康世恩则白天在施工现场指挥,晚上又忙着找各钻井队队长和技术人员商议生产进展情况,然后再向北京的将军汇报。

“余部长,看来这儿的情况真的很复杂,我们遇上了狡猾而又顽固的敌人了……”经过两个多月的苦战,在又完成37口钻井的勘探后,康世恩不得不语气沉重地如实汇报道。

“……”北京的长途电话线里许久没有将军的说话声音。

康世恩紧张地连声“喂喂”地喊起来:“余部长,你在吗?你听到我刚才说的了吗?”

北京那边终于说话了:“我在。”又是一阵很久的沉默。

康世恩鼻子酸酸的,他真想在自己亲密无间的好领导、好战友面前哭一声。但他硬支撑着:“余部长,是我工作没做到家……”

“别这么说。是敌人太狡猾!也怪我们太轻看了它。”北京那边又传来声音,“老康,我看这样:既然我们一时逮不到‘敌人’,那就留着以后等我们的技术过硬后,我们再杀他个回马枪,你看怎么样?”

康世恩连连点头:“好的好的……”

“同志们,现在我宣布:鉴于川中地区地质情况复杂,本次川中会战宣告结束,请各局把前线的队伍撤回原单位……”电报大楼里,余秋里语气沉重而又坚定地向远在四川前线的队伍和全国各石油单位如此宣布道。

新一年的2月,余秋里被刘少奇叫去,当听川中情况后,刘少奇也很纳闷道:真是古怪脾气啊!要不真是可能地下的油是分散的,没有“大仓库”。

余秋里当时看着刘少奇满脸狐疑,感觉自己作为石油部长非常内疚。这是他第一次在组织和领导面前没有完成好任务。

现在是——1959年4月3日在上海召开的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会议期间,他余秋里又一次被毛泽东当众叫住,问的还是他的“最痛”。

毛泽东的问话声音不高不低,但对余秋里来说仿佛天打雷霆。他是军人出身,在自己的统帅面前,他无可回避,而且必须如实报告。

“主席,四川情况不好。”

毛泽东像是没有听清似的朝余秋里“嗯”了一声。

余秋里不得不重复报告:“报告主席,四川情况不好。经过勘探,发现那里的油层薄,产量低,下降快,我们没有找到大油田。”余秋里的头低得特别低,像犯了错的孩儿见长辈,直挺挺地站在那儿等待毛泽东发落。

“噢?那好嘛!既然那个地方找不到,就换个地方找。东方不亮西方亮嘛!中国这么大的地方,我就不信找不到油!”余秋里觉得毛泽东就在他耳边说话。

“是,主席。我们一定在别的地方找到大油田!”余秋里内心一阵激动,当他抬起头,想向自己的最高统帅发誓保证什么时,见毛泽东已带着他的同事走进全会会场了……

余秋里如释重负地深深喘了一口气。

川中啊川中,你个狡猾的敌人,我余秋里记你一辈子!

这场“遭遇战”后来真的让余秋里记了一辈子。在1994年出版的《余秋里回忆录》上他这样说:“川中石油会战,可以说是我刚到石油部后打的一场‘遭遇战’,也是转到石油工业战线后的第一次重大实践。在这次会战中,我们碰上了钉子,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得到了有益的启示,对我以后的工作大有好处。通过川中找油,我进一步认识了石油工业的复杂性。实践证明,一口井出油不等于整个构造能出油,一时出油不等于能长期出油,一时高产不等于能稳定高产。我认识到,石油是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流体矿物,因地而异,情况复杂,必须在不断实践中,取得大量的、能反映地下真实情况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才能对地质情况、油层性质、油藏类型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有效的勘探石油、开发油田的基础。川中会战战果不理想,原来预期的主要目标没有实现。那时我们把形势看得乐观了,把问题看得简单了。主要原因是经验不足,知识不多,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总之,是我们还没有做很多工作,没有把情况搞清楚,就吹了牛,说这个油田不错,是大油田,说了大话。这是个很大的教训……总之,川中会战经验教训是深刻的。我曾对四川石油管理局的同志说:‘感谢你们四川,川中是教师爷,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学乖了。’”

几个月后,余秋里真的在松辽的大庆会战中,把川中“教师爷”一直请在自己的身边,每逢重大决策之前,他都要默默地请教一番“川中教师爷”,然后再决断千军万马是进还是退。

这里有两个细节要补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