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外大明 >

第76部分

海外大明-第76部分

小说: 海外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郑和舰队从占城中脱出身来,接下来就将一路南下,在历史上爪哇将是他的第二站,现在黑水明国声震南洋,不管怎么说,朱明都有理由相信,郑和舰队的第二站必是黑水明国境内的任何一个港口。

那么掐指算算,剩下的时间也不过两个月左右了,若是郑和不急,时间还能往后拖拖,但万一他急匆匆的要来亲眼看看这个海外华人国度呢,那时间兴许还要提前了。

朱明在寝宫中来回的踱着步子,时间来不及啊,现在只能抓紧时间,采取一切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了。

知道郑和舰队势大,虽然现在自己的海军势力也同样膨胀的厉害,可是要和郑和硬碰还不是太明智的办法,就算这一次侥幸胜了,那下次呢?要知道比起国力来自己的大腿还没人家的胳膊粗呢。

那么就只有乖乖的顺从一条路?朱明也想过了实在不行就俯首称臣,但郑和这个人也有个特点,喜欢带你去朝贡拜见。

虽说一路上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兴许进了北京城见了朱棣,人家一高兴还赏你大笔的财宝,但那是在你的统治根深蒂固的情况下。

像自己现在这样,统治一国不过两年,自己既没有大婚立下王后也没有子嗣可以监国,若是这样跟着郑和前去朝贡,这么大好的一个黑水明国交给谁?

摇了摇头,朱明头痛啊,现在忙着生个儿子出来监国或是代替自己去朝贡已然是来不及了,现在只能是想办法的加强自己的统治力度了。

一个事情要提前摆上议程了,以前朱明就想发行自己的货币,现在流通铜钱和银子来作为货币也无不可,但是银子完全靠自己的实际重量来作为一种交易的通货局限还是太狭窄,而且也不利于实际的交易。

自己其实老早就有想法铸银元来配合铜币一起充当日常交易的货币,但考虑到一来黑水明国成立不久,人心仍未完全安定,二来害怕这新的银元信用不够反而把大好的经济形势搞的一塌糊涂。

但现在紧急情况下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发行银元一来可以敛聚一大笔钱财,二来也是一个增加自己个人威望和国家凝聚力的做法。

连夜招入了王铜、卢米、马萨尔、朱大成几位大员,银元的铸造可以交给冶炼厂专门成立一个制度严格的新厂就可以,比例只需保证纯银在八成就算得上很好的成色了。

具体的事情自然是交代给这几位大佬,让他们统一安排协调立即去办,朱明要求在他银币的大概样式出来后,铸造银币的工厂也必须要马上就位开工,在两个月后,一定要让黑水银元遍布整个南洋甚至是成为远洋贸易的专用货币。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二十六章 银币的诞生

银币的设计其实很简单,而且为了能在其中一面印上朱明完整的头像,他也放弃了在中间开孔的天圆地方传统设计,还是做成后世的钱币样式吧。

朱明自己的头像则是专门找了个熟悉西洋绘画技巧的天方人来进行了一张素描,作为银币的正面模子。

在这张素描上,朱明的头微侧,自然算不得什么大帅哥,但是从画师传神的描绘中也能看出朱明脸上的自信和从容。

银币的反面则是正楷的两个大字:“壹两”,下面还有一排小字:“黑水明国铸”。

钱币中严格的按照银八铜二的比例进行熔铸,按照模子图纸的尺寸,铸出来的银币重量大约有九钱,就这样两下相加,铸币厂就等于是印钞厂,每铸出千两的银币来,朱明实际上只拿出了七百二十两的白银和价值可以忽略的铜来,就等于是赚了二百八十两。

虽然这样的利润还不能说是暴利,但既有钱赚,还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想想吧,若是以后连大明的交易也都觉得使用你的银币更为方便,那会是一个什么景象,等于全世界的地皮都被你刮了一道。

将样币在手中摩挲了一番,恩,这东西比起纸钞来有质感多了,朱明用手掂了掂,沉甸甸的压手,大部分人也不会注意到这个一两是缩了水后的一两,相反,至少在黑水明国国内,有了这银币,想必省去了很多商人用白银或黄金交易时还要检测银子纯度,又要过秤的麻烦步骤。

只是在以后银币大行于世的时候,要记得加强市面检查,及时发现假币就是了,相信还是会有不少不法之徒铤而走险赚这个钱的。

在铸币厂一切准备妥当后,首批的十万两白银在二军团士兵的押解下送入了铸币厂中,一箱箱的白银混合了精确称量过比例的铜锭一齐被倒入了大坩埚中,熔化后互相交融在一起,一枚枚的银币被铸了出来。

待得银币冷却过后,还有专门的检验人员对银币的重量进行抽检,若是哪一个小批中发现了三枚不合格的,那么这一小批都需要重新回炉。

这个事情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反正缺斤少两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但缺也要缺的一致,若是从自己的铸币厂中流出去过于差劲的瑕疵品,无疑将大大的影响自己的信誉。

半个月后,首批十三万七千多枚银币就新鲜出炉了,比起理论计算来,过程中还是有小小的损耗,但那比起收益来说就完全是微不足道了。

十万两白银转眼就变成了十三万七千两价值的银币,足足增值了三万多两,不过接下来就是要接受市场的考验了,若是没人愿意去用这东西,那反而白瞎了十万两白银的原料。

一块块的银币用油纸包好卷成长条,整齐的码放在箱子中,运往了自由钱庄,接下来算得上是新币的发行过程,就将由自由钱庄来完成了。

第二天,有需要前往自由钱庄取出钱财的人发现他们多了一个选择,除了铜子、银锭外,还多出了一个银币的选择。

好奇的他们纷纷询问起银币的缘由来,因为铸币也就是临时决定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此时钱庄中的工作人员自然是耐心的好好解释:这是国主想出的一个保障商人权益,同时又方便大家的措施。

你想想,由官府统一铸成一两每枚的银币,价值得到了官府的确认,不用再为了不同成色的银子而烦恼,交易的程序也大大的简化了,同时只要对银币稍作辨识,商人也不会因为成色或是总量上的问题而遭受损失,是不是大大方便了所有人。

这些前来取款的商人自然是接受了这个说法,但其中肯定还有很多精明人会对重量和成色刨根问底,所以自由钱庄的人也很坦白的讲出了银币的这两个问题,告诉了前来询问的人短缺的那些都进入了黑水明国的国库中作为银币保证金储存起来了。若是还有人信不过,国主也发话了,确定是真币的,一两银币能随时在自由钱庄中兑换等值的一两白银,所有仍有顾虑的人一听到这条,顿时都放心下来。

当年美元刚开始发行的时候,就是能直接从银行兑换黄金的,只是随着时代变迁最后这一功能取消了而已,这在符号货币发行的初期都是必要的谋取民众信任的方法,而且银币毕竟还是有其实际的价值所在的,所以至少对于银币的价值,大部分人都没有了顾虑。

于是在一名华商第一次吃螃蟹的带动下,这天陆陆续续有十几名商人取出了崭新光亮的银币。为了防伪,这次银币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比如朱明头像鬓角的发丝是三缕,黑水明国铸几个字的右下角有一小小的刻款朱明等等,也许会有仿造的人出来,但那也是一段时间后了,在这个历史已经脱离了原来轨道的时代,只能出现了什么问题再具体分析解决了。

当这十几名商人拿着取出的几千枚银币开始到市场上购物时,早已得到通知的官办商铺作坊都是一路绿灯大开,收起这种新银币来。

这个时候交通咨询不便,有什么新东西出现自然是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国主新出了一种方便大家交易的银币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此时市面上流通的银币还很少,不少家中宽裕的还专门跑到官办商铺中去用散碎银子兑换了一枚这样的银币来,就是为了一睹真颜,满足他们心中的好奇感。

“啧啧,你看这银币上的像,和国主真是像,这钱可做的真仔细,哎哟,我看这分量也够一两了吧?兴许还有多,不行,我得去称称,万一比一两还重国主不是亏大了么。”

“老刘你就别瞎操心了,人家自由钱庄的人都说了,还差一点才到一两,这国主方便了大家伙不用收点税啊!而且人家钱庄的人说了,你要是不相信这钱能当成一两使,随时去钱庄给你换成一两足足的散碎银子。”

这样的对话在街上随处可以听到,不停的见识到新鲜的事务让自由城的市民眼界也开阔了不少,说的是头头是道。

还真有较真的人拿着十几枚银币去银行兑,真兑成了十几两的散碎银子,他用一块破布包着这散碎银子,刚走出门又折了回去,还是求钱庄的人给他换回成了银币,这银币一块小小的饼子,一个一两,别人收起来也爽快,自己带着也比散碎银子方便多了。

意料之中,但又顺利的颇出朱明的预期,银币的发行没有遇到丝毫的阻碍,很快十三万多枚银币就被钱庄发出去了八万多枚,这八万多枚银币很快进入了黑水明国的各个市场之中。

虽然之前就得到了通知,但爪哇岛方面还是用加急信鸽来信确认银币是否真的发行了,在爪哇岛上已经出现了使用银币的商家,传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也许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吧,暂时还弄不清楚郑和舰队动向的朱明只能是多多敛财,多多扩大自己的个人声望。

估算了自己现在的财务储备,短时间内五十万左右的现银流动应该是能拿的出来的,那么这一次的银币发行量也就定在了五十万枚。加上之前已经发行的,这五十万枚银币发行出去,十万两的收益就在腰包之中了。

这还只是短期的利益,等到市场充分接受这五十万枚银币了,整个黑水明国内的交易量需要的货币还不止这个数,若是哪个国家也开始愿意用黑水明国的银币进行商贸了,那市面上所能流通的银币更是大大超过这个数目,自己也将获得更大的利益收入,而这样与自己国家信用牢牢绑在一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自己的个人声望也将越来越高。

至少从短期看,这一切都在良性循环之中。

而远在占城,此刻在海边捕渔劳作的人们惊恐的发现,有一支庞大的舰队破浪而来。

第一卷 东南风乍起 第一百二十七章 离开占城

当郑和的舰队停靠在占城时,岸上的居民先是被这支庞大的舰队所震慑,恐惧充斥到了他们心中的每一个角落,但随后知道这是从大明朝过来的舰队后,一切恐惧全都烟消云散。

消息很快的被传往几个头领那儿去了,此刻占城国王阇耶僧伽跋摩五世已经回到了属于自己的都城毗阇耶,当地的头人不敢怠慢,立马派出了此地有名的飞毛腿前去报告。

当地的土人在头领的带领下,畏畏缩缩的靠近了郑和的船队,此刻船队上不停的有小船被放下,不少兵士纷纷乘坐着小船向岸上靠来。

看到围过来的当地土人,说实话,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还是相当戒备的,大明还没有承平多久就又发起了靖难之役,卫所士兵也还没有糜烂,尤其是这些挑选出航的士兵无一不是精壮敏捷的精兵,警惕性自然相当高。

当地的土人带着讨好的笑容,帮助船队士兵把小舟拉到岸上,随后恭谨的垂手站立在一旁,任谁也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