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生活录-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是要找要做的营生么?去看了也没用,反正你回不去的。”颜回诧异夕拾的不死心。
“你只管带我去就是了,就当我欣赏水景不行么?”夕拾也不晓得被救的地方是湖还是河,虽然她当时落水的地方是湖。谁能保证魏晋也是湖呢?
“你想去就去吧,没什么好看的就是。”颜回无所谓地带路。
夕拾雀跃,在魏晋创业实在太难了,能回家最好。那里才有我存在的价值啊。
第二十一章 创业的曙光
更新时间2011…10…21 18:33:47 字数:2063
随着颜回东拐西绕终于到了目的地,不是湖,不是河,居然是海
“这里就是你们救到我的地方么?”难怪景略认为自己运气好,且不说自己不会游水,即使自己会水在没有什么游艇和潜水装备下,她绝对没有命能游到海底并穿过景略所说漩涡。
“就是此地,我们是在哪儿发现的你。”颜回随手指了个方向。
这个海通往的是自己的那个世界,可明知如此,夕拾却无能为力。
她一步步地往海边走去,海水浸湿了鞋袜。她好像无所觉,家就在那里啊,只要跳下去,说不定我就能回家了。
“你想找死么?”颜回一把拽回夕拾。“我救了你的命并不是来看你死的。”
夕拾没有说话,颜回的话拉回她的思绪。在没能保证自己能活下来之前一定不可以身犯险。
“没事,我就看看而已,不会做傻事的,你放心。”夕拾对颜回微微一笑。
“谁管你死活”颜回嘴里嘟囔着,松开了握住夕拾手臂的手。
“是是,你不关心你娘子的死活,我自己关心自己好吧?”夕拾故意戏弄颜回。
“谁说你是我娘子的,我没有承认。”颜回的脸红了红。
“好吧,不是就不是。”夕拾也没打算真当他妻子。
两人一时无话,在沙滩上慢慢踱着脚步。
夕拾长那么大,有湖的地方去过不少,海边倒是第一次来;所以走的很起劲。沙滩上美丽的贝壳很多,夕拾忍不住都捡了起来。
“这个好看么?这个又怎么样?”夕拾好像是在征求颜回的意见,却又不等颜回回答就自顾自地放在手帕里。
颜回只好装没听见。
贝壳兜满手帕的时候,夕拾终于舍得回家了。
沙滩的不远处有片小树林,穿过树林便可到市集。刚才经过此地的时候夕拾心思没放在上面,只想着快点到被救的地方就好。
这下心里没有些思虑,夕拾便有兴致东张西望了。这一望去,夕拾有了发现。
在树林底下有片小地方开了粉红色喇叭花热热闹闹,花的枝干匍匐地上,红花绿叶长的很是繁荣。
夕拾拽拽颜回的袖角“唉,颜回树林里怎么会有牵牛花?去看看吧。”
“不过就是一种野花有什么好看的?”虽然不情不愿,还是被夕拾拽过去了。
“不对啊,怎么不是牵牛花啊。”夕拾蹲下细看,虽然花开的像牵牛花,可是牵牛花的根枝没那么粗。这花不像牵牛花,倒像是
番薯的花。
从小在乡下长大的夕拾牵牛花和番薯的花还是能区分的,这明明就是番薯的花啊,谁没事把番薯种在树林里呀?
“本来就不是牵牛花,不过是有点像它的野花罢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颜回不以为然地说。
“什么野花啊。颜回,你不会连番薯的花都不认识吧?”夕拾上下打量下颜回,这么一个公子哥的模样也的确不像会认识农作物的人,不过这么寻常的农作物也不认识太无知了吧?
“你那是什么表情?不认识有什么稀奇,放眼整个魏晋也无人认识此物,我不识有什么好稀奇的。”颜回受不了被夕拾当白痴一样看的眼神,忍不住出口申辩。
“不就是个番薯么?你不认识就罢了,怎么还把全魏晋的人拉上?顶多我不觉得你无知好了;别把他人扯上。”不知道还拉垫背,夕拾鄙视之。
“什么叫不觉得我无知?我本身就不无知。番薯是何物?莫说我,整个魏晋也确是无人晓得。大家也就在河边,溪水旁,再有就是此地看到此物,其它地方并无它的踪影,你若是知道,不妨说出来让我也长长见识。”做人虽需谦虚,但被人怀疑智慧还是需要反驳一下的。
夕拾傻了,在现代社会满大街随处可见的零嘴在魏晋居然无人识得?
“真的没人认识?那你们不吃这个的么?”夕拾吃惊地问。
“骗你做甚?这到底是何物?还可食用?”颜回不禁也有些好奇,一撩袍子,蹲下摘了朵番薯花凑前细看。
“番薯就是来自番邦的薯”夕拾弱弱地解释。
夕拾只知道番薯原产地不是中国外,什么时候传来中国她是一点都不晓得,可以肯定的是传来好多年了,至少有几百年。
“鼠?我没看到它哪儿像老鼠的。再说外面世界如此之大,并不能保证魏晋人出去的时候能收集到所有东西,有所遗漏也是在所难免。没有记录书册可供阅读,我不识也是正常的。”说那么多,颜回想说的是,我不认识不代表我没见识,谁让书上没写呢,书上都没写,不认识不是很正常么。
“你居然也知到外面的世界很大呀?”不是说出不了魏晋的么?难道是骗我的?
“有书籍记录,不用出去,我也是知道的。”颜回知道夕拾的怀疑,他没说谎话所以眼神坦荡地看着她。
夕拾低头,别开视线。
即使你知道回去的方法,为了魏晋,你也一定不会告诉我。即使我找到回去的路,为了魏晋,你也不会让我离开。这是我早已知道的事,又何必再去问你,多问不过是让你再次破坏我的希望罢了。
“我知道我该做些什么了。”既然魏晋对外界的文明有遗漏,那只要我捡到这个漏并加以发展,一定会做出一番事业的。比如眼前的红薯,只要种植起来,所带来的收获也是不小的吧?
“做什么?”颜回不明所以,逛了一早上街都没有想法,怎么看到这种不知道是什么的物种就有了点子呢。
“呆会你就知道了。”夕拾卖弄关子,从地上找了根树枝开始挖番薯。
先挖几个回家看看景略食后的反应,毕竟景略是当家人,只有取得景略的同意才有可能大面积地种植发展。
海边的土壤基本都是沙多泥少,掘了几下后,果然挖出好几个番薯。
夕拾满意地起身“走吧,我们可以回家了。”她没有全挖完这里的番薯,在没有看到别的地方也有番薯之前,她要留点种子。
到魏晋快两月了,夕拾终于觉得创业有了曙光。
第二十二章 吃番薯的小白鼠(上)
更新时间2011…10…22 23:50:41 字数:2296
番薯再小也是薯,手帕是兜不住了,幸好魏晋人的袖子非常宽广,在没袋子的情况下只能弄脏衣服回去洗了。
颜回很无语地看着夕拾把还沾着泥的番薯扔进袖子里,默默对自己强调说:自己是绝对不能爱上这么邋遢的姑娘的。
不过此番景象若是在喜欢夕拾姑娘的人眼里,可能只觉率性可爱吧。
在还没成为别人眼里的那只西施,夕拾已经破坏了自己的形象。
回到司徒府,已经快午时了。
夕拾急急忙忙地往厨房跑,赶做午饭。颜回便自顾去了书房看书去了。
魏晋虽然比历史上所存在的朝代都要先进许多,但和现代还是无法比拟的。
别的不说,在做饭方面,魏晋是绝不可能出现什么煤气灶,电磁锅等现代便捷的做饭器具。
所幸夕拾出自乡下,对灶台生火煮饭还是会些的。
她总共挖了五个番薯,从中挑了两个大的洗干净削皮,切成小块,用大碗装了放进蒸面包的屉子里,打算隔水煮熟后拿来做黄金饭吃。
屉子有三层,越接近锅底那层煮东西是最容易熟的,夕拾淘好米把米用铁盒子装好,放在煮番薯的那层。
除了因为觉得蒸熟的米饭和番薯比煮的口感要好些,另一个原因是夕拾对灶台的火候掌握不好,怕烧焦米饭。
昨天新婚摆的流水席剩菜还是很多,中午夕拾照样不打算做菜,挑了条烧好的鱼,一盘东坡肉,一盘素什锦菜,还有一碗鸡汤放进屉子里,盖好盖子,夕拾这才开始烧火。
在南北朝的时候古人就已经发明了一种叫发烛的点火工具,就是电视里常演的叫火折子的道具,这算是火柴的前身,只不过当时没有被重视。
经过魏晋漫长的发展,发烛变得越来越简便好用,和现代的火柴大同小异,火柴棒就是一根被切成小小的薄薄的松木顶端涂少许的硫磺做成的,只不过魏晋没能提炼出红磷,做摩擦起火的辅助,而是采用了传统的火石来发火的。
看多了魏晋奇异的景观,在瑯环阁也多次帮可良的母亲打过下手,除了第一次看到很是吃惊后,如今再看发烛夕拾也并不觉得稀奇,因为这里是魏晋啊,不是历史上固步自封的那个朝代。
火开始烧旺的时候,夕拾拨开灶肚里的柴火,把剩下的三个番薯用灰和碳埋好继续加柴烧。番薯最好吃的做法,夕拾觉得莫过烤的外焦里嫩了。水分蒸发掉部分,才能更好的把糖分集中起来。
小半个时辰后,屉子里开始散发出饭菜香以及番薯特有的香气。
从灶肚挖出一个番薯,抖抖干净上面的灰,夕拾直接把它掰成两半,看熟了后,就吃了一个,感觉味道和现代的番薯没什么两样,一样软糯可口非常香甜。
这样的味道,应该没人会拒绝的了吧?夕拾露出微笑。
洗干净手,夕拾把菜端到饭厅,取一半米饭和一半蒸熟的番薯用木勺搅拌压碎,这就是黄金饭了。
剩下的一半饭是为了避免司徒景略吃不习惯,而番薯是为了当零嘴。
烤好的番薯,夕拾既没有切,也没剥皮就这么黑乎乎的端上去了。
摆好餐具,去找了颜回再去请司徒景略,倒不是夕拾不尊重老人家。没有先请老人家是因为总不能让做爹的等儿子吃饭吧?
先给颜回和景略装了一碗白米饭,然后夕拾再给自己装了碗番薯饭,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反而钓着他们的好奇心先。
果然景略先忍不住开口询问了“儿媳妇啊,你吃的是什么啊?是薯蓣饭么?”
“爹,这不是薯蓣,是黄金饭。味道很好的,要不您尝尝看?”夕拾很热情的夹了一块蒸熟的番薯打算往景略碗里递。
“爹,这是夕拾在小树林里挖的不知道什么东西,还是不要乱吃的好,免得吃坏肚子。”颜回直接架开夕拾的筷子。看到桌子上那两只黑乎乎的东西,颜回还是很有印象的。
“颜回,你不认识的怎么就说不能吃呢?我都吃了十几年了,要有事早有了。”夕拾眼里有火星溅出。
“不认识的东西最好少入口,爹又不是神农要食百草。不过是长成金黄色,你就好意思起名叫黄金饭?我看叫夜来香还差不多。”颜回寸步不让。
把番薯叫黄金饭是夕拾临时起意,本着一个好名字可以增加点食欲并加些印象分的,哪知被颜回这么贬低。
夕拾气得脸红脖子粗,却不知道怎么反驳。
“咳咳,小回,注意这是吃饭的时候。”司徒景略瞪了颜回一眼,转头微笑地问夕拾“儿媳妇啊,你说说这是什么东西啊,闻着香气怪诱人的。”司徒景略很会制造亲切感,开始叫夕拾丫头,现在就直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