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张狂的名望大坏,不单以后别想再召集其他人才,就连现在已经跟随在他身边的这些人,也未必会继续追随。这样一来,除非张狂以后找个地方,改名换姓,苟且偷生。否则,基本上没有任何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随便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告发太平道起义的唐周,同样也是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执掌“巽”部的太平道教众,本人才能卓越,风度不凡。
但是,当他一朝做了叛徒,出卖了“太平道”起义的机密,立刻就成为太平道最为痛恨的叛徒。凡是太平道信徒,对此人的痛恨,还超过了对任何一个汉室官吏的怨恨程度。
而汉室朝廷的官员们,也因为唐周的行为,对他极为鄙视。即使唐周身为镇压黄巾军起义的一大功臣,也没有给他任何好处。
根据张狂两世为人的见闻,这样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才,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论是当前,还是后世,张狂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的任何后继消息。
张狂自然不想成为唐周第二。而且,在得知管亥即将到来的消息之后,张狂在反复思量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
——名望不足!
在未来的规划中,张狂是想要继承“大贤良师”张角的名望,用于号令数年以后再次兴起的青州黄巾军和徐州黄巾军。
可是,凭借张狂目前在泰山附近,闯荡下的那点儿名望,能够压制得住几年后那些拥众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黄巾军首领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招募人才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名望,谁会来投奔一个天知道是谁的无名小卒?
别看天平军现在拥有周仓、典韦、于禁、乐进、臧霸等历史名将,似乎是人才济济的样子。但是,仔细回顾一下,这些历史名将,全都是机缘巧合之下,外加上张狂竭尽全力的诚心招诱,有些还使出了非常的手段,才甘心成为天平军中的一员。
但是,直到现在,主动来投奔的人,也基本上是些贫民、流民。几个月下来,张狂还没有在主动投奔者中,发现什么像点样子的人才。
当今乱世,身为黄巾军中的一员,想要出名,除了与敌人们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要本部的兵力不多,即使名头大一些,想必也不会被汉室当做眼中钉来处理?
若是实在不行,到时候,带着天平军向哪个山头上随便一躲,想来皇甫嵩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闲心,来搜捕一支藏身在深山中的“残军”?
话说回来,张狂心中反复思量一番后,发现这一路上,也是风险伴随着机遇。所以,他决定,冒一回险,看看在这一路上,是不是还可以再收罗几员三国名将。
富贵险中求!
做出了这个决定,张狂心中如释重负。当他把即将出兵的消息传达下去之后,天平军将士们也都一个个欢声雷动。
这一个多月的闲居,让张狂手下这些,或者野心勃勃,或者忠心太平道的战士们,憋得极为难受。如果只是呆在泰山这个山区险地,坐观外界的成败,未免也太对不起将士们那一颗颗要求上进的心脏了。
军中第一要事,当以粮草为最先。
一万三千斛粮食,一百三十头羊,四十头猪。这是张狂在计点自己的物资之后,赠送给管亥部黄巾军的粮草。天平军如此大方,让管亥军在羡慕之余,也极为感激。
要知道,对于黄巾军来说,向来不是愁没有人,没有兵器,只是愁没有足够的军粮。只要手中有粮,为了混一个肚儿圆,绝对有不少贫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愿意加入黄巾军。而接受了张狂军的大方捐赠之后,管亥军也就不好意思,再去打天平军剩余物资的主意了。
当然,到了这一步,对于将张狂所部收编的想法,也被管亥果断的抛弃了。只要张狂遵循“大贤良师”的指示,起兵救援“卜己帅”,管亥就既没有名义,也没有实力吞并张狂部。
对于这般大方的捐赠,天平军内部也有不少人极为心痛。
但是,张狂在考虑了运送这些物资,将会对天平军行军速度造成的拖累之后,还是果断的只留下两个月的军粮。有张狂的命令,泰大师和于禁等人的支持,臧霸、周仓等人,也只好收回了自己的意见。
饶是如此,天平军队伍中车辆之多,辎重之充足,也让管亥部的黄巾军士卒羡慕不已。双方合军之后,在路上没走几天,管亥军就流传起这样一首歌谣来:
“前军穿鞋,后军赤脚。前军披甲,后军衣少。前军肉食,后军吃草。”
前军,就是天平军。张狂既然要积极表现,干脆就一口气积极到底。他以天平军兵精将勇为理由,自告奋勇担任前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积极精神,自然深得管亥军上下的赞赏。
却不料张狂心中,本就是想要趁机练练兵,磨砺出一只少而精的强兵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张狂并不介意,天平军的数量在目前的基数上损失一半。
他的目光,现在依然在盯着数年之后才会发生的汉帝驾崩,军阀混战局面。
不过,这个未来,到底是发生在四年以后,还是五年以后呢?
张狂有些记不准了。
毕竟,他在后世,只是一个“真·游戏玩家”和“伪·历史爱好者”。
就这样,一只人数达到一万四千人以上,基本由精壮男丁组成的黄巾军大军,行进在兖州的官道上。
xxxxxxxxxxxxxxx
张绕将手握在环首刀的刀柄上,坐在一辆牛车上。与他一样,忍受着没有减震器而产生的颠簸,安静的坐在牛车上的人,足有三百之多。
这三百人,有的是张绕的部众,有的是管亥帅派出来的精兵。除了武艺出众,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跑步速度快,耐力强。
他们,是由黄巾军大帅管亥亲自选中的,用于快速反击的精锐部队。目标,就是那些不知死活的地方豪强私兵队。
本来,由于管亥军所部人员众多,装备精良(相对的),让所过之处的地方豪强们,两股战战,忧心忡忡。
这样规模和装备的军队,不是那些只有数百可战之士的中小豪强们,可以对抗的。
但是,从这只大军的前进速度中,不少的有识之士看出了蹊跷,从而放下心来。
日行四十里,这是以管亥的统军能力,所能保持的最高行军速度。如果再加快速度,管亥就不能够保证,在到达东郡附近与卜己军汇合时,手中还能够掌握多少部众。
毕竟,在太平道中,管亥是以武力著称,并不是很擅长统帅大军。黄巾军统御最强的几个人,依次是“波才帅”,“马义元帅”,“张曼成帅”,“卜己帅”和叛徒唐周。能够将手下的一万多人管理好,已经接近管亥统兵的极限了。
为了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尽快的与“卜己帅”大军汇合,管亥军没有主动进攻沿途所经过的坞堡,还尽量避开了县城的官兵。
然而,让管亥始料未及的是,这样的示弱行为,并没有让己方的麻烦减少。相反,却让途经地区的官兵和豪强们活跃了起来。自从出了泰山郡,进入济北国开始,地方武装势力对大军的袭击,就突然间变得频繁多了。
对此,管亥也相当的烦躁。
第68节 孰料伏对伏
管亥相当的烦躁。
他本不欲与沿途武装势力纠缠,然而天不从人愿。三天之中,居然有五只豪强私兵,利用熟悉当地地形的优势,袭击了管亥军。虽然军中损伤不大,总共只造成了六十余人的伤亡,却让管亥军在三天之中,只前进了七十里。
更加严重的是,由于只挨打不还手,管亥军中的士气,受到了大幅度的影响。有些黄巾军战士,甚至在私下里抱怨管亥不懂兵法,这个首领当得不合格。
对于这种现象,管亥召集手下的一帮心腹,商量了一阵。除了加强了沿路派出的斥候数量,管亥还决定,特地由“小帅”张绕,带领手下精锐战兵三百人,作为快速反击部队。
一旦有敌人进行袭扰,张绕就要立刻出动反击部队,给这些敢于前来捋虎须的家伙,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
小帅张绕虽然在不久前败在臧霸手下,却无损他在管亥军中的威风。毕竟,败在武力堪称“万人敌”的强者手中,并不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
面对“管亥帅”给予的重担,张绕拍着胸脯,大声承诺,一定要给那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豪强私兵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不过,奇怪的是,虽然管亥的中军和后军屡遭袭击,可是张狂率领的前军,却是风平浪静,没有遇到任何骚扰。对此,管亥部下的小帅们,除了各种羡慕\嫉妒\恨之外,也只好简单的认为,张狂所部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那些地方豪强们,一看到天平军的旗号,就联想到“单父之战”。就连“江东猛虎”孙坚,与兖州州师都尉鲍信两人联手,都奈何不得的人物,岂是这些欺软怕硬的乡间土豪们敢于招惹的?
至于管亥军,一看他们那松松垮垮的行军队伍,就知道这是一支战力不强的弱旅。所谓“欺软怕硬”,当然要体现在这样的场合。
虽然管亥帅手中有六百精骑,但是在没有装备马镫的情况下,这六百精骑,九成以上的骑手,都只适合使用骑弓或小弩,进行骚扰作战。真正能凭借双腿夹住马腹,使用兵器进行激烈拼杀的,不过四、五十人。
这些来之不易的骑兵精锐,管亥自然是当做宝贝一样。像这种与地方豪强武装之间的小规模纠缠活动,管亥自然舍不得派出那些个宝贝骑兵。
所以,这一次的快速反击,由,且只能由步卒来实行。
张绕坐在牛车上,忍受着大车的颠簸,静静的调息着。
他其实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之所以第一次见到堂弟张狂,就主动出面挑衅,其实是为“管亥帅”试探张狂的底细。
虽然张绕也是出身“巨鹿张氏”一族,但是论起与“大贤良师”张角的亲缘远近来,张绕比起张狂,就要差的太远了。
不过,张绕此人,做事很是努力。
凭借着出身巨鹿张氏的关系,他被派到管亥帅身边,担任侍从,当然暗中还有监视的意味。而张绕深知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不在张氏,而在管亥。于是他尽心竭力,为管亥奔走效劳。
终于,管亥帅有感于张绕的殷勤,也考虑到张绕的出身,决定将他收录为核心弟子。理所当然的,当管亥凭借张角八大弟子之一的身份,成为青州黄巾首领之后,张绕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管亥手下,最得用的小帅之一。
想到这里,张绕心中对那个比自己小上十多岁的堂弟,隐隐有着一些嫉恨。比起张绕这十多年的辛苦打拼来说,不费吹灰之力,年纪轻轻,就能成为一“方”渠帅的张狂,的确有着让人愤怒的理由。
偏偏出现这种现象的黄巾军,目标正是要推翻“任人唯亲”的汉室(及世家大族)统治,给底层的有才能之士,一个出头的机会!
想到这里,张绕不由得苦笑。
然后,张绕就没有再向下想了。
因为,震天的喊杀声,突然激昂的响起!
张绕一手撑在牛车上,利落的翻身跳下。他大声的喊叫着:
“疾走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