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司马懿吃三国 >

第162部分

司马懿吃三国-第162部分

小说: 司马懿吃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家,您贵姓啊?”中年儒士隔在篱笆栏外向院坝中正呆坐着的那位葛衫老汉喊道,“咱们是从这里路过的游学书生,能不能在您这坝里歇一歇脚啊?”

那老汉一直有些呆呆地望着他们越走越近,这时又听到他们喊话,突然反应过来,从烂草席上支起了上半身,脸上挤出了几分干涩的笑容:“各各位先生客气了。老汉免贵姓于,村里的人都喊我老于头——你们走累了来歇脚咋不行呢?行的!行的!老汉再去搬几张草席来”

中年儒士当下开口谢过了,和那几位同伴轻轻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原来,这中年儒士正是魏国尚书仆射司马懿,白袍文士乃是黄门侍郎王肃,黑脸大汉乃是豫州刺史贾逵,而那走在末尾的中年人则是河东郡太守何曾。他们今天是专门到这牧阳县里微服察访来的。来之前,贾逵、何曾都曾提出派遣亲兵侍卫易容改装一路贴身保护,却被司马懿一口拒绝了,他的理由很简单:这些亲兵侍卫与其被调拨出来贴身保护他们,还不如也派到邻边县邑去同步调查。司马懿做事就是这样:一向喜欢精打细算,从来不肯浪费一丝一毫的人力物力。

这时,老于头已从堂屋里搬了四五张烂草席出来,请司马懿等人在院坝当中坐下。然后,他又端了一瓢凉水上来,呵呵笑着:“各位先生走路渴了吧?唉,老汉这里眼下只有凉水喝了。七八天前你们若来,老汉还可以给你们送一两碗稀粥喝。可是现在被这蝗灾一闹,连老汉自己今后再想喝几碗稀粥也怕是难得很了”

“是啊!今年的蝗灾来得这么厉害,实在是我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啊!”司马懿瞧了那光秃秃的大槐树一眼,沉沉地叹了口气,吟了一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又看到了老于头正面带惊色地望来,便向他问道:“老人家,怎么好像就您一个人在家守屋呢?您的妻子儿女到哪里去啦?”

“唉!老汉家里本来只有四个人,老伴大前年就病去了啦!老汉的大儿子现在正在荆州曹仁大将军手下当兵呐!”老于头两眼盯着院坝的黄泥地面,喃喃地说道,“二儿子年岁还小,六月间刚满十二岁,一早跟着隔壁的许大伯到后山坡地里去挖红薯啦!呵呵呵那红薯埋在地底下,蝗虫自然是啃不到了”说到这里,他那苍老憔悴的脸庞上竟然绽出了一片难得的天真笑意,“唉!挖完了红薯,再挖地瓜,就这么将就着先吃几天吧,挨得一天算一天了老汉我去年得了咳喘,做不得什么重活,也帮不上他们什么忙,只有一个人待呆在家里守屋了”

司马懿听了,鼻子里一酸,一缕悲悯之色立刻淌了出来。他正自调控着情绪,此刻王肃却噙着眼泪开口讲话了:“老人家,不管怎么说,如今正是大魏应天禅代、玉宇澄清的升平之世——您家的余粮应该还是够吃吧?比起前些年流离四散、飘摇无居的日子,恐怕还是好了许多罢?”

“咳、咳、咳!这位先生,您有所不知啊——老汉家中哪里还有什么余粮?老汉是这于家庄土生土长的本地自耕农户,自己家中也是有田有地的。自前朝建安六年以来,每年田地里的粮食收成都有五六分缴给官府做了租税那剩下的四五分余粮只够一家几口人勉强填饱肚子罢了!今年又遭这蝗灾一闹,唉!只怕又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了”

“官府的租税要缴纳这么多?五六分的粮食收成?这是民屯客户才会遭到的境遇啊”王肃吃了一惊,“您还是本地自耕农户呢!”

“民屯客户?哎呀!老汉幸好不是民屯客户——这后山那边的那些人氏才是!他们向官府上缴的租税比咱们更多!每年的粮食收成有七八分就要交给官府!”

“这个何君,王某听闻朝廷颁下的收税条令是:自耕农户的缴粮比例为二三成,屯田客户的缴粮比例为四五成怎么到了你们牧阳县里竟然收缴得这么多?而且简直是多得出奇啊!”王肃也不怕得罪谁,朝着那河东太守何曾就直通通地问去。

何曾脸上飞快地掠过了一丝尴尬,露出干巴巴的笑容来,眨了眨眼睛,向贾逵瞟了一下,垂头低声地说道:“这个王先生,您可就要问一问这位贾老师了。其实,贾老师还算是非常优恤咱们牧阳县了,您瞧一瞧和咱们牧阳县相邻的屯野县、平顶县,他们缴纳租税的比例至少比咱们这里要多出一成呢。”

贾逵却是转脸看向司马懿苦苦一笑:“司司马先生,您瞧这”

那边,老于头像听什么哑谜一样听着他们的对话,简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司马懿使了一个眼色给他们,他们立时便乖乖地闭住了口。他暗暗叹了口气:他身处朝廷枢要之地——尚书台,难道不知道为何这下边的农田租税会收得这么高吗?在前朝建安年间,哪一年朝廷没有对外用兵征伐?只要一用兵征伐,农民就得随时准备被额外征缴军粮!本来,倘若不对外用兵征伐,自耕农户和屯田客户各自缴粮三四成,倒还有些盈余可以积储防饥。但是,一旦用兵征伐,朝廷也就顾不得这许多了——毕竟,“饿死平民事小,饿坏军卒事大”啊!

前些年,还是先帝曹操在世之时,在司马懿的建议之下,朝廷颁下了“兴建军屯以养兵安国”之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一些地方的军仓渐有积蓄。但是,除了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这五个用兵较少的地方真正开始推行“军屯养兵”之令外,雍州、凉州、荆州、徐州、扬州等大多数本是富庶之地的州郡,都没怎么对这事儿上心。坐镇雍、凉二州的镇西将军曹真和坐镇荆州的大将军曹仁,两个人都是宗室上将,仗着自己身为皇亲国戚的特殊关系,硬是没把尚书台“军屯养兵”之令放在眼里,一天到晚只想着举全军之力东征西伐以图建功立业!而徐州牧臧霸、扬州牧张辽,又是先帝时的心腹宿将,一向恃功而骄,对施行“军屯养兵”之令也是半推半拖、不肯尽力。

身为执掌军政庶务之尚书仆射的司马懿,让典农中郎将王昶、度支尚书陈矫等连番去函督办了几次,曹仁、曹真、张辽、臧霸等仍是爱理不理。司马懿一时也拿他们没辙。看来,只有待到合适机会再以皇命圣谕的手段逼他们认真开展“军屯养兵”事务了。

定下心神之后,司马懿拿起那木瓢喝了一口凉水,向老于头淡淡笑道:“老人家莫愁——你们今年虽然遭了蝗灾,日子也可能会过得紧巴一些,但如今正是大魏应天受禅、日月重光、玉宇澄清的升平之世,当今陛下又是尧舜一流的英主仁君,哪里就会看着你们白白挨饿?咱们从洛阳那边求学归来途中,就曾经听到传闻说朝廷里大概不久后就会颁下御旨——据说要给你们拨粮赈灾呢”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老于头笑得满脸皱纹都似乎挤成了一朵花,“哎呀!——这位先生,老汉我全家可是就托您的吉言等着朝廷赐粮享福了。来、来、来,老汉我也没什么东西可送的,您就拿几个红薯去路上吃着解饿罢!”

说着,他从里屋里抱了一大包红薯出来,使劲儿地便要送给司马懿他们。

“这这怎么行?你们都是靠着这些红薯充饥”司马懿慌得连连摆手,“不行!不行!咱们不能收”

可是那老于头一个劲坚持着要送,司马懿没办法,只得叫何曾脱下了自己的衣衫兜起了带走,然后留下了一串铢钱,才在老于头的千恩万谢中辞别而去。

第3卷赤壁暗战,司马懿阴了曹操一把第25章魏代汉主第174节提拔清吏

在驿道上走出三四十步开外,司马懿方才容色渐敛,变得凝重之极,从胸腔中深深地吐出一口气来,徐徐问道:“依诸君之见,眼下豫州河东郡一带这一场蝗灾应当如何化解呢?”

“启禀司马仆射:贾某这多日来也早就想得烂熟于胸了——为今之计,当务之急是全力捕蝗、驱蝗、除蝗!河东一带虽已遭历过了这场蝗灾,但现在还保不定这群恶蝗会扑腾到哪里去。关西那边的雍州、凉州等地都得防着点儿!”贾逵听得司马懿此问,略一思忖,便朗声而道,“贾某在这里向您保证:无论使用多少兵力、多少人力,这豫州全境的恶蝗,贾某一定会将它们捕杀一净!”说到这里,他又抬眼看了一下司马懿和王肃,声音蓦地变得刚硬了起来:“有些人讲,这蝗虫乃是天降灾厄以示警的奇物,谁也捕杀不得——狗屁!老天爷降灾示警就降灾示警呗,自有当朝的‘食肉者’之徒去反思自省。可是咱们身为州郡的父母官,却怎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恶蝗去折腾这些升斗小民?司马仆射,说句冒犯人的话,我贾逵一向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些恶蝗与民夺粮,那它们就堪称我大魏朝社稷之大敌!我贾逵一定要将它们除之而后快!”

听了贾逵这一番有棱有角的“硬话”,跟在他身后的何曾直眨巴着眼睛,一会儿瞅一瞅司马懿,一会儿又瞥一瞥王肃,心底的思绪如同风轮儿般转了个不停:关于贾逵所讲的“蝗虫乃上天示警之物,不可妄行捕杀”的这些怪话,他也听到过,而且他还打探到这些说法就是从朝廷的御史台里流传出来的。那些御史们读了满脑子的死书,居然要大家对蝗虫的肆虐放任不管,弄得人心惶惶——贾刺史先前早已是气得连肺都炸了,所以今天才会当着司马懿和王肃的面讲出了这一席锋芒毕露的“硬话”。现在,就瞧这两位天子特使、朝廷要员如何正面表态了。

王肃拿起一把扇子用力地朝自己扇了几扇,颈上的青筋都“突突突”蹦了起来——贾逵所讲的那些“蝗虫乃上天示警之物,不可妄行捕杀”的奇谈怪论,就是朝中御史大夫华歆散播出来的。王肃和父亲王朗司空已多次为这事儿与华歆在典章义理之上争辩过了几次,可华歆就是抱着一根死脑筋不愿改变他那腐朽不堪的谬论。于是,他扬声便向贾逵答道:“这些恶蝗糟蹋粮食、残害百姓,根本就是损民害民的妖物。谁说捕杀不得?刚才王某还生怕贾刺史捕蝗捕慢了!不要听信那些妖言谬论,它们都是一群腐儒自己捣鼓出来的”

司马懿也是沉吟有顷,仍然面色凝重,缓缓开口道:“唔贾刺史刚才这番话说得好!那些怪谈谬论,你就当作是过眼浮云,休要理它。捕蝗、除蝗之事,你还是快快通知周邻郡县放手去做。回到尚书台后,本座便会立即行文函告各大州郡,也要效仿你们豫州的做法:防恶蝗如防大敌,一齐行动起来,全力捕蝗、杀蝗,莫使蝗灾愈加泛滥!”

“好!司马仆射做事一向都是明敏果捷、雷厉风行,我‘贾大炮’最是钦佩您这一点了!”贾逵高兴得大声赞道,“有您司马仆射在尚书台里为贾某撑腰,贾某对什么妖言、什么谬论都不怕了!”

司马懿一摆手止住了他的赞不绝口,眉头依然微微皱着,沉吟一阵又道:“捕蝗、除蝗也只是化解蝗灾的良方之一,王侍郎、何太守,您俩还有什么良策吗?”

何曾这时才发现这位司马仆射的官秩虽是高得惊人,但为人处事却极为圆融练达、平易笃实,而且全是真情流露之举,决无矫饰虚掩之态,便也渐渐消除了心里的交往障碍,鼓起了勇气,拱手禀道:“启禀仆射大人:下官斗胆陈请,这一路来您已亲眼目睹了豫州庶民身遭蝗灾的惨景——依下官愚见,朝廷今年不仅须得赶紧拨粮赈灾,最好还应当免掉今明两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