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公带大怒,不行就说不行,还揭短!未必我就打不过你!
甘公带仗剑来战魏犨,魏犨轻挥宝刀,甘公带被斩为两截,一命呜呼!
军士将隗后抓住来见魏犨,毕竟是周襄王的前妻,谁也不敢擅自作主,所有的一切都是隗后引起的,魏犨大手一挥,乱箭齐发,隗后命丧黄泉。
魏犨将这二位的尸体报送郤溱,郤溱却觉得魏犨莽撞了,为什么不能将这二人留待周襄王处置呢?
魏犨却说,留待周襄王处置?那不是给周襄王出难题吗?不如代劳为上!咔嚓了这俩坏蛋,免得让周襄王背上杀害弟弟和前妻的恶名!
郤溱派人埋葬了甘公带和隗后,又命人安抚温地百姓,派人去阳樊告捷。晋文公急忙亲自将这个消息汇报给周襄王,曾经背叛您的俩坏蛋已经被杀死了,恭喜啊恭喜!周襄王觉得人生中的重负终于解脱了,广出金帛犒赏晋文公。
晋文公恭恭敬敬的表示感谢,同时谦虚地表示推辞,这点微末功劳如何敢邀功请赏呢?将来能够在您的周围侍奉直至随葬,臣就心满意足了。
的确,晋文公原本也没指望得到周襄王的赏赐,这些不过是希望在诸侯之中立威。
周襄王对晋文公更有好感了,这才是真正大周的栋梁之材啊!这份谦虚真是让人从心底里喜欢,周襄王将周朝温、原、阳樊、攒茅四邑封给晋文公表示感谢,晋文公这次没有推辞,谢恩告退。
为什么这次没有推辞呢?
开疆辟地是每个诸侯的理想,人家送上门来的土地还要推辞?傻啊?
原来之前周襄王的赏赐晋文公之所以推辞,主要是因为没有放在眼里啊!
百姓们争先来目睹晋文公的风采,纷纷说可知齐桓公如今又出现了!
晋文公于是下令两路大军凯旋退兵,大军在太行山之南屯兵,并派魏犨平定阳樊之地,颠颉平定攒茅之地,栾枝平定温地,晋文公亲自率领赵衰平定原地。
为何晋文公非要亲自前往平定原地?
因为这原地正是周朝大将原伯贯的封地,原伯贯由于打了败仗,所以封地被周襄王收回赏赐给了晋文公。
可是被褫夺封地的原伯贯,此刻依旧还在原地。
第三十八章 三日之约
晋文公派出颠颉和栾枝收回周襄王赐给的攒茅和温地,事情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当地的百姓纷纷带着酒食欢迎晋军驻扎。
周天子已经是谁都能欺负的主了,还不如跟着晋文公混,起码晋文公还挺有本事,何况这也是周襄王自己的意见。
偏是魏犨到了阳樊遇到了麻烦。
这阳樊守臣苍葛非常不认同周襄王裂土封臣的做法。大周曾经的歧、丰早就归属他人,现在还能有多少家底?还随便封赏呢?土地可不是金银,赏赐出去了还能有,给出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之前虽然苍葛欢迎晋文公的军队,那是因为晋文公是解救周襄王来的。而现在,周襄王却要亲手把属地封赏给别人,这是苍葛万万不能接受的。
苍葛也是个有个性的人,他居然就率领百姓将城门紧闭,把魏犨拒之门外。
魏犨本来就是火爆脾气,如今在阳樊吃了诺大一个闭门羹,气得哇哇乱叫,“苍葛,你小子听好了,赶紧开城门,不然等我打破城门,所有的人我都给你杀光!”
苍葛不动声色的在城头对魏犨说道,“我听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这城里的百姓,不是周朝的王族便是周王的亲戚,你们晋国算起来也是周朝的臣子,难道忍心屠戮我阳樊百姓吗?”
魏犨一听,这是跟我派辈分来了。
别说,魏犨虽然鲁莽,但是绝对不是不讲道理。苍葛这番话还真让魏犨无语了。
魏犨派人赶紧禀告晋文公此事,看看应该如何应对?反正我是没词儿了!
要说姜还是老的辣,晋文公向苍葛致书一封,说这四邑也是周襄王亲自赏赐给寡人的,寡人待要不收,恐怕违背了周襄王的旨意。您要是真感念周襄王的姻亲在阳樊,那就请您率领他们归顺晋国,到时候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晋文公的话虚虚实实,虚在说怕违背周襄王旨意,人家送你金银财宝你怎么不怕违背好意呢?非不要逼得人家破土裂疆?实在这是周襄王下旨送出去的土地,既然出于周襄王好意,那就和其他人无关。你苍葛就是再不愿意,这土地是周襄王的,不是你的,所以你说话不算。而且晋文公也不是好欺负的,他绵里藏针的指出,要是为了周襄王的姻亲好,那就好好归顺。言下之意是如果不行,肯定会有战争发生。那时候就是苍葛自找的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晋文公命令魏犨暂缓攻城,请不愿意留下的阳樊百姓自行离开。
这代表晋文公对阳樊百姓最大的尊重。
这一份尊重不是每个诸侯都能够做得到的。
兵权在手,谁能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
如果说晋文公开始的话可以看做是一种姿态,一种说辞,但是他对魏犨的命令深深打动了苍葛。
一个能够不用权势压服百姓、而且能够为百姓着想的君侯,还不够吗?
苍葛率领想离开的百姓迁居至轵村,撤出了阳樊。
魏犨跟随在阳樊百姓后面,在轵村划定疆界返还。
没有流血冲突的双赢局面是真正的双赢。这不仅是双方智慧的体现,更是双方修养的证明。
再说原地就没那么顺利了。
败兵之将原伯贯打仗没脑子,但是玩花招还真是行家。原伯贯对周襄王剥夺他原地的命令非常恼火,但是他知道单凭他一个人既没办法对付周襄王,更没办法对付晋文公。
原伯贯决定发动广大群众完成自己的愿望。
靠什么让群众听自己指挥呢?
告诉群众说,你们历来就是我原伯贯的属民,我们大家齐心合力,可不能让原地归了晋文公?
恐怕除了收获一些白眼不会有收获。
只有牵扯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让群众为自己所用。
于是原伯贯和所有电影中暗中搞破坏的特务分子一样,编造了一个谎言。
原伯贯告诉原地的百姓,晋文公为了收回阳樊,命令魏犨攻陷了阳樊,并且进行了屠城!
这无异于是当时最可怕的恐怖故事,屠城啊那可是,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黑白穷富,那可就都屠了!
这完全是借着当时通讯手段不灵敏的条件限制,可是为了这个原因,原地的百姓男女老幼齐心协力守护原地,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如果原地失陷,不也是被杀吗?那还不如反抗一把,说不定侥幸有几个能活下来也是赚了!
晋文公也呐了个闷了,这怎么哪儿哪儿都抵抗呢?都这么爱国吗?不对啊,这是周襄王赏赐本侯的,你们着急什么呢?
赵衰对晋文公分析道,原地百姓之所以如此,那是对您不够信任。您只要想办法让他们明白您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这原地自然会属于您。
晋文公一想也对,周襄王的确是心甘情愿赏赐封地表示对自己的感激,可是百姓不这么想。
谁知道新换一个领导什么脾气?
晋文公问赵衰用什么办法能让原地百姓相信自己是一个诚信之人呢?
赵衰建议晋文公,您就下令只许准备三日的干粮攻城,到时候无论结果如何,就算是三天时间到了我们没打下来原地,那我们也照样撤退。
晋文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命令三军只准备攻城三日。
这三天晋军和原地军民打得非常认真,双方都拿出了看家本事和吃奶的劲儿。
你别说,在原地军民团结一致的努力之下,晋军还真是没占到便宜。
到了第三天,军士来报告晋文公,我们晋军的粮食只有今天的了。
明天所有的晋军将面临粮草危机。
赢不赢的不一定,但是挨饿是肯定的了。
晋文公听见这报告没言语。
这天夜里,原地有百姓用绳索吊着从城门翻下来,说是得到了消息,知道晋文公善待阳樊百姓,并没有屠城,而且还放阳樊百姓自愿离开。原地的百姓表示,明天晚上就自愿献城。
这原地百姓也够可爱的,就算阳樊没有被屠城,晋文公是被诬陷了,可是毕竟有三日之约,而且原地也获得了这场守城之战的胜利,何必非要献城呢?
可见原地民风古朴,而且老百姓真的是盼着有一个真正的明君。因为自古以来中国老百姓坚信一点,有明君,才会有好日子。
好人有好报,晋文公当日对阳樊百姓的善心成就了他今日在原地的信誉。
可是晋文公面对报信的百姓回答说,现在约定的三日攻城之期已经到了,明日晋军将离开原地。你们原地的百姓就自己好好守城吧!
所有的人都被晋文公的决定惊呆了,这是什么情况?
送上门来的城池,不要?
有人劝说晋文公,这送上门来的好事,不可推辞啊!就算是没有粮草,那阳樊和此地距离很近,随便调拨军队前往即可了,何必非要撤退呢?
晋文公缓缓说道,“诚信是立国之本,寡人颁布命令三日攻城,逾期即便攻城不下也会返回,天下谁不知道寡人的命令呢?老百姓就是因为寡人诚信才相信寡人,如果这次食言,就算取得了原地,将来用什么获得百姓的信任呢?”
可见有了赵衰的启发,晋文公的思想境界又有了高度飞跃。的确,诸侯都想开疆拓土,但是为了一座城池失掉民心是最可悲的。或许晋文公早就想过,即便得不到原地,但是能够得到民心,那也是非常成功的。不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领导实在是少之又少。
第二天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晋军开始撤退。
原地百姓吃惊之余无不感动,原来晋文公是这样一位有信义的好领导!
于是在原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百姓们纷纷从城头上自备工具越墙而出追随昨日的敌人——晋军,务必请晋军收留自己。
原地大乱。
民心向背历来是左右历史潮流的关键力量。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原伯贯就是说谎水平再高,也无力回天。
原伯贯知道,原地,已经不属于自己了。
原伯贯命令开城门迎接晋文公。
在晋军行军三十里处,原地百姓追上了晋军,原伯贯的降书也递了上来。
这是人格魅力的征服,更是诚信的力量。晋文公命令大军在城外驻扎,单枪匹马飞驰入原地。
这一次,晋文公受到了原地百姓发自内心的欢迎,原伯贯也心服口服前来参拜晋文公。晋文公善待原伯贯,并且将他的家迁徙到河北。
周襄王封赏的四地历经波澜终于到了晋文公手中,同时也很好的展示了晋文公的行事风格和人格魅力。
在四地的管理问题上,晋文公认为赵衰曾经在逃往途中不擅自吃掉仅有的稀饭而是进献给自己,赵衰是个诚信之人,于是命令赵衰为原地大夫,监管阳樊;而郤溱不与家族私通,和栾枝帮助自己,所以晋文公命令郤溱为温地大夫,监管攒茅。晋文公命令各与这二位大夫两千精兵,驻守管辖之地。
晋文公通过帮助周襄王复国和取得封赏四地,在诸侯之中崭露头角,为日后称霸诸侯打下了基础。
第三十九章 柳下惠的惊人才华
刚登基没多久的晋文公一举平定内乱,而且扶助周襄王复国,并且波折但是颇为显示个人魅力的收复了周襄王赐给自己的温、原、阳樊和攒茅四邑,一时间晋文公在诸侯之间炙手可热,在民间更是成为传说中神一样的人物。
而同样刚登基的齐孝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齐孝公在登基之时便是困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