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邯郸守军望眼欲穿,却没有齐军发兵来救。
大将丕选本来已经准备投降了,这时候庞涓却得到了齐军发兵讨伐襄陵的消息。
庞涓慌了,襄陵如果失陷,那么都城安邑可就危险了!
没有别的选择,邯郸要投降,我等不及了!
庞涓班师,没想到在距离桂陵二十里地的时候就遇到了齐军。
怎么回事?
据说是要讨伐襄陵的齐军,为什么出现在桂陵?
谁说打仗一定要放出真消息了?
打仗还放出真消息,那是纯傻子。
原来孙膑早算到庞涓回兵的道路,预先派出偏将袁达引三千兵士挑战。率领前队的庞葱和袁达相遇,敌人相见分外眼红,双方开始激烈交战,可是不多时袁达便败走。
一见面就败得,那必须有阴谋。
庞葱还不算全傻,他没追赶袁达,而是派人将情况报告给庞涓。没想到庞涓一听破口大骂,一个偏将就给你们吓这熊色!追都不敢追,还指望你们和田忌对阵吗?
庞涓命令魏军全力追击。
齐军没有辜负庞涓的期望,在桂陵,庞涓看到了严阵以待的齐军。
庞涓仔细观看,这不是孙膑当日摆下的颠倒八门阵吗?
他心里闪电般出现一个念头,难道孙膑没死?孙膑到了齐国?
庞涓心里迟疑,他让魏军摆开阵势,真的是孙膑?
总有一个人让你听到名字就神思恍惚,这人不是你的仇人,那一定是你的爱人。
庞涓见到田忌先是客套一番,齐国和我们魏国一向是友好往来,今天怎么能兵戎相见呢?太伤感情了,您这么做一定是失策啊!
田忌暗骂你这个畜生,说起谎话来一套一套的!
既然是公事,那就公事公办,别扯什么私人感情。
田忌说,赵国用中山作为代价请我们齐国出兵救助他们。如果你们魏国能够割让和中山一样的地方给我们齐国,那也行,那么我们就撤退。
庞涓怒了,合着你们齐国是趁火打劫啊!
田忌说,如果不怕就来对阵,只是不知道你到底认不认得这阵?
庞涓大骂,这不就是那个颠倒八门阵吗?
田忌笑道,既然你认得,那你敢打吗?
这是挑战!
庞涓却心里胆怯了,一切和孙膑有了联系,自己好像就没有那么自信。
可是后面无数魏军的眼睛在看着,庞涓只能硬着头皮回答,既然认得,怎么不敢打?
庞涓召集庞葱和庞茅,说我记得孙膑说过,八门颠倒阵一遇到攻击就会变成长蛇阵。长蛇阵的特点是首尾呼应,有人攻击首部,尾部会呼应,有人攻击尾部,则首部会呼应,有人攻击中间,那就首尾呼应。所以现在我们兵分三路,只看八门颠倒阵一变为长蛇阵,那就一起出击,打破他的长蛇阵!
从理论上说,庞涓对于八门颠倒阵已经有了成功的解读,就看实践如何了。
庞涓率领五千人亲自上阵,可是一进入阵里,忽然所有的旗子颜色变化,看不出哪儿是出口,只看见中间一杆大旗,上面大书一个斗大的“孙”字!
啊!
庞涓的心脏瞬间停跳三秒,原来孙膑还活着,原来他到了齐国!
庞涓已经糊涂了,多亏了庞葱和庞英拼死进入阵里相救才保住性命,而庞茅已经被田婴斩杀。
经过确切统计,这次战斗魏军损失的兵士有两万人。
两万人!
庞涓非常伤感。
八门颠倒阵,孙膑的确告诉了庞涓会变为长蛇阵,但是孙膑没告诉庞涓的是,遇到攻击,八门颠倒阵抽取外面两队,里面整个变为长蛇阵,所以庞涓并不知道详细的变阵方法,所以落得惨败。
常胜将军庞涓,如今惨败至此,庞涓还有什么选择?只能撤退回魏国。
当然,庞涓没有告诉别人的,是孙膑的忽然出现,已经让他心胆俱碎。
侥幸魏惠王由于庞涓在邯郸取得的胜利,没有计较他的这次失败,准许他将功赎罪。
经过这件事情,齐威王对于孙膑是百分百信服。齐威王专宠孙膑、田忌,而且还将兵权委任给他们。
齐国又得到了天纵英才,这真是一件大好事!
不过也有人不满意的,这就是邹忌。
没有孙膑出现的时候,邹忌是齐国相国,说一不二。可是孙膑来到了齐国,不但他成为齐威王的宠臣,甚至连田忌的身价也高涨,相国邹忌的位置就有点尴尬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邹忌想,如果孙膑没来齐国就好了。
庞涓派人以千金贿赂邹忌,要求邹忌除掉孙膑。
几日之后,有人带着很多金子,半夜的时候找到卜者,说是要占卜田忌将军什么时候能够成大事?
文卜者吓了一个哆嗦,还有这么明目张胆的吗?
人卜者想自己还想多活两年,所以坚持不肯占卜。
书这人嘱咐卜者千万别把消息泄露出去就告辞了。
屋这人刚走,又来了一队公差。只是这队公差不是占卜来的,他们是问罪来的!
卜者被以谋逆罪的罪名逮捕,当然,齐威王第一时间接到了确切消息。
田忌要谋逆?
齐威王怀疑了,田忌还真有此心?
田忌也知道了消息,为了消除齐威王的怀疑,田忌辞职。
没几天,孙膑也辞职了。
也许只有我们都辞职了,你才能相信我们?
第十五章 马陵
孙膑和田忌都告别了齐国政坛军界,邹忌的心终于放下了。
可惜第二年齐威王就去世了,齐威王的儿子辟疆继位,是为齐宣公。
齐宣公知道田忌和孙膑是被冤枉的,所以继位之后很快就将这二人复位。
恐怕邹忌要感叹了,幸福啊,你为何总是如此步履匆匆?
此时天下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曾经尴尬的郑国终于没有迎来第二次发展的高峰阶段,被韩昭侯所灭。赵国派出相国公仲侈前去祝贺,同时商量一起对付魏国的事情。
的确,韩赵魏虽然一起起家,不过三家始终有互相兼并之心。魏国发展形势不错,如果能够消灭魏国,那么韩国和赵国的实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韩昭侯同意了公仲侈的请求,但是由于韩国今年有灾荒,所以约定第二年出兵。
消息传到魏国,庞涓建议魏惠王先发制人,何必等到两家联手打到门口呢?我们先出兵,讨伐他们韩国!
魏惠王同意了庞涓的请求,派世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大将,发倾国之兵,讨伐韩国。
韩国,这次我们跟你拼了!
魏军气势汹汹而来,在外黄的时候,有个徐生要求见世子申。
世子申不知道这个徐生是什么来历,于是询问他有何事?
徐生自称有百战百胜之策,世子申激动了,怎么个百战百胜法?
徐生问世子申,您觉得这世上还有比魏国更加富强,位置比王还尊贵的吗?
世子申说,没有啊!
徐生说,您自己作将军讨伐韩国,即便是胜利了也不过是作魏王,拥有魏国之富,可是您要是失败了呢?岂不是一切都化为泡影了?如果您可以有避免失败的理由,又能够称王,那不是百战百胜的好事吗?
原来徐生是说客。
这里还真是绕了个圈子,从世子申的角度而言,的确有失败的危险,但是仔细想想,这是为了国家而战,如果胜利,魏国疆土扩张,实力倍增,那时候说不定还能做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荣誉。
机会与风险并存,但为了国家,只能前进!
可惜世子申听了徐生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居然就准备撤退了。
没想到徐生说,跟随您的人都是为了有利可图,您说撤退容易,谁听您的呢?
那您这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徐生给世子申种了个草,居然就此告辞。
而世子申则下定决心要撤退,庞涓苦劝,这次大王发全国之兵交给您,现在您一仗没打就撤退?回国该如何交待?
所有的将军也都反对撤退,这要是撤退了,谁能丢的起这人啊!
世子申没办法,只能命令前进。
魏国大军,直抵韩国都城。
韩昭侯又慌了,上次不是齐国救了赵国吗?这样,我们赶紧也派人去齐国求救!
齐宣王也没拿定主意,韩国有事,我们齐国救是不救?
邹忌认为这是邻国之间的纷争,不如别多管闲事。
是啊,您收了庞涓那么多金子,事儿也没办成,怎么好意思还阻挡庞涓的计划呢?
田忌和田婴却认为,魏国如果成功兼并了韩国,那么齐国就是魏国的下一个目标,所以齐国这次必须出手。
所有的人都激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孙膑默默无语。
齐宣王在喧闹中看到了那个沉默的人,他问孙膑,你为什么不说话?难道救和不救这两个意见你都不同意?
孙膑说,的确如此。大王看魏国,去年他们打赵国,今年他们打韩国,难道魏国就能放过我们齐国吗?如果放任不理,魏国兼并了韩国,下一个危险的那就是我们齐国了,那时候,魏国实力大增,我们真的会很被动。所以对于这次魏国讨伐韩国,我们不救不行。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就发兵,韩国反而没事,等于我们齐国和魏国交锋,无论成败,都损失的是我们的实力,对于韩国没有任何损失。所以现在救助,也不是办法。
看来孙膑是想从中获取最大利益。
齐宣王问,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孙膑说,最好您答应韩国救助他们,韩国一定拼死和魏国抗衡,等到双方力尽的时候,我们慢慢的出兵,这样我们损失很小,而且还削弱了这两个国家。岂不是比前两个计策都好很多?
齐宣王激动的当场宣布,就是这个计策好!
齐宣王派人告诉韩国的使者,齐国立即准备,一定要救韩国,你就放心吧!
韩昭侯得到消息非常高兴,组织全国抵抗魏国。
庞涓不是一般将军,韩国组织的五六次冲锋都被庞涓打败了。
韩昭侯急啊,他多次派人前去齐国催促齐军出兵。
齐宣王又派田忌为大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发兵车五百乘救韩国。
田忌上任,就要命令出兵韩国。
孙膑笑着说,您忘了上次的事情了?上次我们要救赵国,不是没往赵国发兵吗?如今救韩国,难道我们要往韩国发兵?
田忌忽然醒悟,这位军师,往往出其不意,却总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田忌问孙膑,这次您说打哪儿?
孙膑笑道,打一个魏国一定会回师救的地方!
不用说,魏国都城,安邑!
齐军迅速向着安邑进发。
庞涓在韩国打的顺风顺水,眼看就要逼近韩国都城,可是忽然有急报传到,说是安邑受到攻击,魏惠王命令庞涓即刻回兵!
庞涓大惊,这谁这么缺德,知道我们全军在此作战,专门打人老巢?
庞涓命令即刻撤退,当然被打怕了的韩军也不追赶。
孙膑为田忌献策,魏军骁勇善战,本来就瞧不起我们齐军,现在我们要让他们更加瞧不起才行。
更加瞧不起?
田忌怀疑的看着孙膑。
孙膑说,您今天命令挖十万人的灶,以后逐日递减。庞涓一定派人暗中监视,这样他会认为我们齐军军心涣散,军士逃跑的很多,我们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庞涓离开了韩国,心里虽然非常不甘心,但是也没办法。
人家都要进攻我们都城了,还能不撤兵?
等到回到魏国,齐军已经进入多时,庞涓派人检点齐军的灶坑,居然有十万之多!
这做一顿饭地都挖成筛子了!
庞涓非常害怕,难道齐国这是要和我们魏国拼了?我们也没怎么着他们啊!
可是第二天,派人去查看齐军的灶坑,只有五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