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第7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可不要将此书当成消遣之物。”魏霸提醒道:“武帝开西域,由张骞出使起。我大汉能不能再一次迈出脚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就从此书起。若是只当成一本茶余饭后的闲书,那将军也许会错失良机。”
陆逊目光一闪:“将军放心,我会留心的。若真如将军所说,我纵使不能躬逢盛事,也会让我儿陆抗附将军骥尾。”
魏霸松了一口气,举起杯,和陆逊碰了一下,一饮而尽。他费了那么大的心血,又是演讲,又是编书,为的就是打开读书人的眼界,让他们把注意力投向四海。同样是读书人,像陆逊这样的读书人自然影响力更大,也更能左右朝廷的政策。要灭掉世家千难万难,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海外,却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世家有能力,也有经济实力,由他们来做开拓先锋最合适不过。
后世欧洲启蒙运动,文艺复兴,骨干就是那些有钱有闲的贵族。他现在撒下了种子,能不能开心结果,尚未可知,但是他至少努力过了。他相信,与曹**、诸葛亮、孙权单纯的压制世家相比,疏导也许更容易成功。
当然了,要想改变三四百年来儒家的内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个两三代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能不能亲眼看到都是个问题,更别说陆逊了。眼前最迫切的还是和诸葛亮争夺世家的支持,就当前的局势看来,在对吴郡陆家的争取上,他有先发优势。
……
姜维勒住缰绳,回头看了一眼长安城。
长安城巍然不动。
“唉——”姜维轻叹一声,收回目光,看着身边的桥月。桥月在他身边呆了几年,已经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只是心思依然很单纯,到哪儿都忘不了那个熬粥的陶罐。
“将军,你怎么了?”桥月被姜维看得发毛,摸着自己的脸道:“我脸上有什么?”
“没有。”姜维收回目光,轻策战马:“你知道我们要去哪儿么?”
“知道,将军去敦煌做太守嘛。”
“你知道敦煌有多远?”姜维低着头,身体随着战马起伏,心也似乎跟上一上一下。“敦煌没有关中富庶,也没有关中热闹,到了那里,你也许几年都回不了一趟家,也许……”
桥月打断了姜维。“可是那里有将军。”
姜维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他沉默了片刻,突然说道:“桥月,去敦煌之前,我们去一趟冀县。我带你见见我的母亲,可好?”
“为……为什么?”桥月突然明白过来,脸上飞起两抹嫣红。
“没什么,我就是想告诉她,我不是一个人去敦煌,让她放心。”姜维回过头,看了桥月一眼,展颜而笑。笑容灿烂,仿佛破云而出的阳光。桥月低下头,紧紧的抱着她的粥罐,下巴搁下罐子上,脸红如天边彩霞。
“走!”姜维大喝一声,催马扬鞭,战马“希聿聿”长嘶一声,撒开四蹄,向西奔去。五百余亲卫骑扬鞭策马,紧紧跟随。他们被姜维突然爆发出的高涨情绪所感染,大声呼喝着,大声说笑着,没有一丝落寞,只有无限的豪情。
李丰站在城头上,看着姜维消失在远处,撇了撇嘴,下了城,穿过宽阔的庭院,来到李严的面前。
李严打量着李丰,打量着他脸上的不屑,突然问道:“你说说看,丞相为什么要把姜维送到敦煌去做太守?”
李丰离开江陵之前就得到魏霸的点拨,知道诸葛亮这么做别有深意,可是他并没有真正明白深意在哪里。听了李严的话,他有些局促。
李严叹了一口气:“丞相这次是真的要重开丝路啊。”
。
。
。(未完待续。)
第875章 海阔凭鱼跃
李丰愣了半晌,这才恍然大悟。
蜀汉在朝堂上互相倾轧的同时,还面临着经济上的争权夺利。
这件事的引子来自于魏家研制的新式织机。织机据说是由李譔设计的,魏霸可能也在其中起过一定的作用。新式织机一面世就显现出了不小的威力,其效率几乎以倍数增加,很快就将旧式织机全部淘汰一空,并因此推动了蜀锦的迅速发展。
现在蜀地织锦的年产量是新式织机出现前的五倍,如果不是受限于原料生丝,估计可以达到十倍以上。产量的大幅增加,必然导致价格的下降,可是这些年蜀绵价格不降反升,就是因为海外市场的开拓。
那些增加的产量基本都被交州来的商人消化了,与此同时,大量的利润也进入了魏霸的腰包。
魏霸为什么财大气粗?都是这么来的。他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聪明才智赚来的。
最近这几年,交州、荆州出现了不少富甲一方的豪强,交州以士家为代表,荆州则更多,武陵有廖家、潘家,五溪蛮部落首领,长沙有桓家,襄阳有习家,都是附着在魏霸身上一起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名声不显,可是实力却增长迅速,让人咋舌。
现在魏霸坐镇江陵,他肯定会想办法利用荆州空闲的土地种桑,一旦解决了原料问题,丝绸行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如果魏霸再占领了以丝织品扬名天下的兖州、青州一带,钱途更不可限量。
诸葛亮在关中的时候就注意与魏霸争夺财源,他大量收购生丝,在关中开办织坊,并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关中、汉中世家依附。现在,魏霸通过并州之战议功,费了好多心血,把诸葛亮拽回成都,并把姜维挤出了关中,关中的好处大部分由李严接收了。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全部放弃,他把姜维安排到敦煌做太守,看似把姜维贬到了边远地区,实际上是让姜维牢牢的控制关中的外销途径。
丝织品是奢侈品,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要想发财,只有外销。关中能够外销的市场主要以西域为主,姜维做了敦煌太守,就卡住了这条丝路的咽喉,可以将大量的财赋集中在自己的手中。
有了钱,他就能办很多事,或是联络草原上的胡人为已所用,或是征伐西域,将西域重新收回。这是诸葛亮之前就想让魏延做的,因为战事拖延,没能完成,现在交到姜维的手上,算是交给了一个最贴心的人。
如果能收复西域,姜维就有足够的战功升迁。他强大了,诸葛亮就有了倚仗,在朝中说话更有底气。
这么一来,对大将军府的威胁就很大。
想通了这一层,李严还能对入主关中兴奋不已吗?胜利只是暂时的,关中就是一个坑啊。难怪魏霸不来,他在荆州、交州多舒服,诸葛亮根本控制不住他,而到了关中就四面受限,想要发展,大不易啊。
统一天下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三路大军都已经在做前期准备。魏霸担任了东路大军的主将,陆逊担任了中路大军的主将,李严自然就是西路大军的主将。可是细细一思量,就会发现李严这一路其实是最弱的,不仅发展空间有限,背后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姜维,身边有一个摸不清底细的吴懿,成都有一个时刻注意他的丞相。比起魏霸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李严觉得自己就像是养在鱼缸里的鱼,就是有再大的雄心壮志,也被坚固的鱼缸限得死死的。
要说李严不着急,那都是谎话。可是最让他着急的还不是面临的局势,而是眼前的儿子李丰。
这智商真让人着急啊。就这本事,以后还怎么和诸葛亮、魏霸斗?就算诸葛亮活不到那时候,魏霸也足以把李丰玩死十几回啊。
一想到这件事,李严就有些后悔。当初因为对诸葛亮的恐惧和对关中的贪婪,他离开了成都,现在关中入手了,却无法真正掌握,而失去的却非常明显:他没有了足够分量的智囊,马谡身为大司农,他不可能跟着李严到关中上任。
诸葛亮,你够狠。李严恨得牙痒痒。
“你来关中之前,魏霸有没有对你说什么?”
李丰得意的笑了:“当然,我得到了他的承诺,赵素等人将会全力支持大将军府。”
李严诧异的看着李丰,有些不太相信。
李丰泰然自若:“父亲,这件事,你就交给我吧。”
李严将信将疑的点了点头。
……
五月,魏霸带着一万水师赶到了广陵,随行的不仅有夏侯玄、诸葛直,还有不少由海盗**改编成的水师将士。这些人立功之后,在南郡、襄阳一带安了家,落了籍,有了土地,成了有恒产的正经百姓。有一些人厌倦了刀头舔血的曰子,不愿意再从军,有一些人却怀念杀戮的生活,安顿好了家小,又跟着魏霸杀奔东海。
魏霸的队伍中只有一艘巨舰,其他的楼船都是从豫章船厂缴获的楼船,也是经过改装的,大概有十来艘,气势依然不可小觑。来迎接的孙韶等人看了,不禁暗自叹息。那些楼船都是孙权准备用来对付襄阳水师的,没曾想成了魏霸的战利品,全是白忙。
孙韶已经收到了孙权的命令,知道这次共同出师,广陵郡将成为东路大军的基地。魏霸是主将,他是副将之一,要听魏霸的指挥。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孙韶就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若非意外,吴国没有翻身的可能了。现在的孙权只想保住他的王爵,也只能保住他的王爵,对成都朝廷已然没有还手之力。
一看到魏霸,孙韶就报告了一个消息:曹魏已经派人封公孙渊为燕王。
魏霸听了,无动于衷的嗯了一声。孙韶不解的追问了一句:“将军,你不觉得失望么?”
“失望什么?”魏霸反问道:“相反,我觉得很开心。”
孙韶狐疑的看着魏霸,不知道他是自欺欺人,还是掩饰。
见孙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模样,魏霸叹了一口气:“听说将军是曾经打得曹丕弃车而逃的猛将,什么时候把希望寄托在谈判了?我等既然大张旗鼓的要远征辽东,曹睿、司马懿岂能没有对策。他们如果想不到这一点,我才觉得失望。对手太弱了,赢了也无趣,你说是不是?”
孙韶无语。这样的狂话,也只有魏霸有资格说,他是没资格说的。
“一个燕王的虚名,公孙渊真能放在眼里么?最后决定他怎么选择的,还是实力。”魏霸握起拳头,曲起手臂,比划了一下。“现在公孙渊接受曹睿的封赏,并不代表他就愿意依附曹魏,更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制服他。当然了,在此之前,我们可能要先亮亮肌肉。”
孙韶忍俊不禁:“那将军打算怎么亮肌肉?”
“先派人取夷洲。”魏霸扶着栏杆,远眺波光粼粼的大海:“以战代练,不能让这些人闲着。”
孙韶眉头一挑,连连点头:“将军所言甚是,正当如此。”
“得将军一声赞,我心甚慰啊。”魏霸哈哈大笑。
孙韶也笑了。经过短暂的相处,他觉得魏霸蛮有意思的,虽然少年富贵,却不似那些依靠父辈遗荫而骤贵的少年郎一般骄纵,他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气度,不愧是凭实力打出来的名将。他的成功,不是运气二字就能解释的。
“将军,有没有兴趣出一趟海?”
“我?”孙韶很意外。
“将军水陆皆能,坐镇广陵多年,曹丕十万大军也不能前进一步,将军的威名我早就听说了。这几年打得也不错,王凌接连败在将军之手,若是有铁骑,你只怕已经攻占整个青徐了。见识过了你的陆战能力,也让我们看看你的水战能力吧。”
孙韶想了想,慷然道:“不知与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