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明皇 >

第171部分

唐明皇-第171部分

小说: 唐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欲得一胜寿王妃之丽姝,又谈何容易……自惠妃去世,我也曾派人在宇内寻访,自今尚无消息呢……若作强谏,只怕难逃子谅、九龄诸人的下场!……嘿!”力士突然悟得一个道理,不由精神一振,从亭栏座处立起身来,“前朝中父纳子媳者,莫不宠妃而疏子!迎侍寿王妃时,今上大事铺张,今若真欲纳其子妃,自然远琉寿王,哼哼!劝谏何来?力士呀力士!汝当促成此事,既能使今上不再忆及武氏,而恋迷于新欢,复可绝寿王夺宗之志!……无论今上是何主意,此时我回到宫中便知!”高力士打定主意,匆匆下了飞霞阁,朝东去往温泉宫。

温泉宫虽由高宗皇帝于大唐咸亨二年修筑,但规模不大,只不过傍近温泉水源修造的一座水殿,以及一道九曲回廊而已。后来太后则天因故多栖东都,温泉宫也就并未扩建;尔后的中宗、睿宗两朝,历时既短,复多变故,温泉宫仍如咸亨二年所建时一样,并未添一楹一柱。昔日李隆基尚居东宫,伴父睿宗幸此时,也只能和宁、岐、薛诸王设“五王帐”于宫侧伴驾。

眼下,温泉宫仍然只有皇帝及近侍寝栖。太子并诸王,设“十六王帐”于宫侧伴驾。其他伴驾众官,依秩于西绣岭第二峰处的女娲祠、第三峰的朝元阁、第三峰下的东御园、鹿园等处张设篷帐伴驾。

踏着月光、临近温泉宫门时,高力士手搭望棚向朝元阁望去。果如适才杨氏三女所说:遍山各岭的篷帐早已灯灭人静,唯松柏环障的朝元阁,却从窗棂处漏出缕缕灯光。想到寿王李瑁也在那灯光下举杯赏月,说不定正诗兴大发,乘醉而咏,高力士嘴角泛起几丝含义不明的笑意。

“哎呀阿翁!找得人苦也!”从黑黝黝的第三岭回过头来,刚要踏入温泉宫的高力士,突然被一溜灯光射得有几分目眩。同时听见小鸭儿的呼唤。

力士心头一动。但他却淡笑着问道:“我奉诏去请汝阳王殿下捧笛伴驾赏月呀!”

“哎,今上已返回宫来了!”小鸭儿焦急地对高力士道,“呻吟不已!”

“啊?”高力士一听,差点笑出声来。好不容易才忍住这笑意,故作惊慌地问道,“此刻今上?……”

“在寝宫龙榻上和衣卧着!”

“尚未呼传太医么?”

“该召何人,正找阿翁定夺呀!”

力士沉吟了一下,心里拿定主意了:“供奉可与众人于当值房稍候,待我一问圣意而后定召何人进宫请脉。”

高力士吩咐完毕,匆匆入了宫门,顺着九曲回廊,向水殿南厢寝宫走去。他刚出现在回廊尽头,寝宫宦官已发现了他,早有两盏宫灯流星般飞滚而来,导着他入了寝宫。他示意宦官散去。然后又朝珠帘内的宫娥们招招手,宫娥们会意地轻步出帘、又悄悄散向两侧房中去了。

高力士这才轻掀珠帘,向幄帐低垂的龙榻走去。烛光荧荧,铜铸的负烛鹤鹤顶上,盛着滴滴蜡泪。力士用手剔去蜡泪,取下发簪将九枝半残的宫烛一一拨明,这才向皇帝那罩于帐中的脸面看去。

“力士……”

皇帝分明被晃动于眼帘的身影惊动,睁开眼来,朝力士呼唤着。

力士一头跪下去:“老奴奉诏召宣汝阳王捧笛伴驾,不知大家圣躬违和!不知大家此时安稳否?

“唉!……”

“老奴即去宣诏,命太医入宫请脉?”力士边启奏,边欲起身。

“唉!”皇帝仍以一声长叹作答。

“大家!”力士见皇帝已是情不可耐,旋目一想,诚惶诚恐地说道,“大家受命于天,富有四海,凡有所欲,皆可遂意!何虚劳圣心,长叹不已?”

听着宠爱的近侍大臣,娓娓说出这番话来,尤其是“凡有所欲,皆可遂意”两句,使皇帝一下子侧身向外,面向力士,欲言而忍之再三,到底还是又一声长叹:“唉!……”

“大家!”力士却恭跪榻前,以目视鼻,焦急地奏说,“大家若心有所欲,当畅意而行!”

“畅意而行?”

“是呀!万不可以常情俗理而抑天子!”

皇帝一下子从榻上坐起,顺手撩开幄帐,心中似乎豁然开朗:“是呀!朕素以此理喻臣子,今日为何反而自以常情俗理而缚朕之欲!”想到这里,皇帝拈须望着力士笑道:“知朕心者,卿也!卿且起!”

“未知大家所欲,老奴心实不安!”高力士并不立起,仍跪地固请。

“高卿呀,高卿……”皇帝感动颇深地放开拈须之手,亲昵地将手抚着力士之肩,低声呼唤着力士。而他那被烛光映得炯炯有神的双眸里,却闪出明月、高阁,还有那依阁起舞的长发丽人……

第十一章

“哈哈哈哈!醒来啦!醒来啦!……”

寿王李瑁的年轻妃子刚在芙蓉帐里睁开眼,就听见帐外响起一片笑声。这清脆、响亮的笑声,把那矇胧睡意陡地驱散了。她朝立在帐前笑得最响的三姊送去一个习惯性的撒娇的苦笑,又一下子从锦被里伸出两条浑圆的手臂来,象婴儿似的,朝三姊摇晃着。

玉瑶笑着,在帐外朝她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颊:“不羞啊!王妃殿下啦,还要阿姊哄着起床么?”

“也难怪王妃在夫人跟前撒娇,”念奴一边撩起芙蓉帐,一边笑着说,“夫人虽比王妃长两岁,可太夫人归天后,王妃就是由夫人照料着啊!”

“记得王妃才到长安、住进王府时,每天一早都嚷着要‘三姊’哩!哈哈……”

“唉!人家现在可不要三姊了!”玉瑶故意哀怨地说,“人家现在要‘九郎’了!……”

“你胡说!”王妃的笑靥处,升起一团红晕。她嗔着三姊,向给她送来晨衣的仙音问道,“九郎呢?……呵哟!……”话刚出口,她才觉得失了口,羞叫着,伸手把锦被一下子蒙上了头……

“哈哈哈哈!”杨玉瑶、念奴、仙音又齐齐笑起来。玉瑶笑着,朝被窝里伸进手去,把王妃的胳膊拖住,道,“起来吧!你这疯妮妮!我说你心头只有九郎吧?……不要急!等你梳洗好了,你那九郎也就内朝完毕,回帐来了。”

“内朝?”

“哼,你这贪玩的小妮妮!”三姊见她不省事的模样,便依着卧榻榻沿坐下,将她拥在自己怀里,从仙音手里接过那玉兰色的蜀绸晨衣来,给她穿着,提醒着,“今日是单日,该诸王内朝太子嘛……”

“哼!”王妃一听,噘着那微厚而翘的唇,说,“记起来啦,记起来啦。内朝太子,我夜里要他今晨伴我先去鹿园看看鹿儿么!他倒忘了!”

“天菩萨呀!王妃殿下,你可别错怪了殿下,”念奴为寿王抱起屈来,“殿下起床后,唤了你多少声呵!你还哼哼呢……你不知道,这都什么时辰了呵!”

“管它什么时辰,他也该依着我!”王妃将那细长的眼睛一眨,“内朝太子,又不是朝天子嘛!”

“好啦好啦!”杨玉瑶见妹妹的犟脾气又发作了,忙着给她系好衣带,把话引开,“管是朝谁,九郎都该回来了——都快午时了!”

“念奴!卷起帐帘!”

念奴将篷帐门帘卷开,一道道通红刺眼的阳光,一下子射入帐来,把那宣州红线毯,映得十分鲜艳。几缕阳光洒入芙蓉帐,王妃的双目被这耀眼的光芒,刺得睁不开来。随着阳光,帐外的雀鸟噪鸣也传了进来,使帐里充满了野外栖止的情趣。这情趣使王妃不禁回忆起三年前由高力士迎侍着,路经剑关古栈道时、她犟着要在那古柏森然的栈道上设帐野宿的往事来,怔怔地发呆。

“我知道你这妮妮又在想什么了!”

“赌你猜着!”

“不用你赌,为姊也猜着了——你又在想蜀中院邸里那架凌云秋千了!”

“三姊真鬼!虽猜得不准,却也近着边儿了呢!……”玉环朝三姊“噗哧”一笑。

“你这贱命妮妮!”玉瑶望着她那调皮的笑,一边掀开锦被,命仙音快给她穿好云头履,一边用手指点着她那如白玉般滑腻、晶莹的额头,“老想着那地老天荒的西蜀!可咱家却是虢州弘农闵乡的大姓!……再说,那西蜀益州,怎能比这京畿的繁华呵……”

“繁华,也不尽合人意!”王妃又犟开了,“三年来,每到夏日,我就思恋起蜀中涪州的荔枝,三姊,你就不思恋那色鲜味美的蜀中佳果么?……记得母亲刚去世,我虽说快四岁了,还恋着母亲的奶汁。我哭呵哭呵,你用花儿、蜜儿,……还有好多好多的糖果来逗我,喂我……我都不依,还是哭啊、哭呵……有一天,你突然用漆盘盛着一盘亮晶晶、水灵灵、形状象鸡心一样的荔枝来!你一喂进我的口里,那香气,那甜味……我一下就忘记了妈妈的奶汁!……”

玉瑶听着,偷偷拭去眼角的泪珠。

“从那以后,我就特喜那荔枝香果。……唉,多好的涪州荔枝呀!……”

“去年,王妃为这差点病了,”念奴笑着告诉玉瑶,“把九殿下可急坏了!后来知道她思恋蜀中荔枝,便遣人去取……”

“那哪儿成呢?”玉瑶频频摆头,“马不停蹄,一去一来,也得好多日子哩!等取回来……”

“全烂啦!”玉环下了卧榻,朝梳汝台走去,嘟哝着说,“到底还是让我空等了那么多天!”

“也就这一点不合你意嘛!我的王妃殿下!”玉瑶跟上去,把妹妹安顿在梳妆台的铜镜前,劝慰着。

“哼!人常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有这大不合人意的事,这帝王家也真叫人乏味儿了!”

“要‘义髻’么?”玉瑶不让妹妹老想不高兴的事,打断她的嘟哝,问道。

原来玉环发丝虽又长又浓,但她却仍嫌做成的发髻不如意,她想如吴道子画中的仙女那样,梳起高耸的拱髻。但发丝虽已委地,做成的髻儿却仍矮小乏韵。一次,她无意间将大姊玉玲刚剪下的一段青丝做成发髻,簪于自己的髻顶。这一来,不仅云髻高耸,胜似仙姬,而且还有两溜秀发,如清泉畅泻胸旁……她一出闺房,长于修饰的三姊大吃一惊,久久望着她的云髻出神,当得知底蕴后,三姊给妹妹这假髻取名“义髻”。自己也学着妹妹的作法,梳妆时装上“义髻”。这“义髻”除她们姊妹和近侍知道而外,概不外传。故玉瑶此时问妹妹,可用“义髻”妆饰。

听三姊问“义髻”,玉环诡秘地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三姊头上的“义髻”,莫名其妙地一笑。

三姊见她那神情,狐疑地俯下身子,朝铜镜里望去,镜面上映出她那妖冶的“望仙高髻”。随着高髻升移,没于镜顶,那额下用南都石黛,精描的双蛾,以及蛾眉下正对镜顾盼的一双水流云飞的眸子,一一映于镜面……玉瑶打量了自己好一会儿,并未看出什么疏忽处,这才抬起身来,去看妹妹,要追问她傻笑什么,可是,等她回过身来时,却见妹妹早已侧过身去,对着仙音捧着的一张棱形宝镜,梳理着发髻,装饰着义髻。玉瑶赶紧朝镜里望去,不禁“呵”地一声,赞叹起来:“你这机灵的妮妮啊!……”

玉瑶看到:今日仍用义髻装饰的妹妹,却并不把那蓬松漆亮的义髻,簪于真髻之上,而用玉簪将那义髻斜斜地簪在头首左侧偏前,使那髻儿如一团乌云,摇摇欲坠地悬于左眉之上。如此一来,使王妃那神采飞逸、异常妩媚的面庞,凭添无限风韵!……

“妙极了呀!”念奴在玉瑶身后,情不自禁地轻轻鼓掌赞道,“王妃从那日夫人坠马时的模样,悟出这奇髻了!”

被念奴这一赞,玉瑶才回忆起数月前今上千秋节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