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翔苍穹 >

第47部分

龙翔苍穹-第47部分

小说: 龙翔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的分析,决非搀杂个人感情看问题,而是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而提出的预测。 印度的科技和教育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3 

点原因,归结起来,就是英国殖民统治留下较好科教基础;印度学者有较强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印度政府的重视。前两点随着时间的推演渐渐淡化,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经济企业界(例如李嘉诚先生资助的长江计划 

,政府对科教兴国的日益重视、人民群众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朴素的重教意识、海外学者急剧增加和报国意识( ETS 

的统计显示,美国的外国留学生中,仅中国大陆部分就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为 21 世纪我国基础科研的大发展奠定了一个绝佳的基础。 

前面只是做了一个乐观的预测,我们必须看到,印度的科教基础还是十分雄厚的,我们由于文革的冲击,底子薄,基础浅,加上现在科技界又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蔓延,我们面临的问题很不少,因此务必要戒骄戒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但是,如果看到诸如印度的诺贝尔奖位居第三世界之首,印度号称“世界第三科技大国”,就妄自菲薄,失去自信也是很不可取的。我相信只要大环境适宜,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是有很大的后发优势的。 

三、种姓制度是制约印度社会前进的最大障碍 

种姓制度在印度至少已经存在了 3000 多年了,它是印度社会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种姓制度和印度人在长期的历史时期所打上的宗教烙印,深深的束缚整个社会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扼杀人民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这些沉重的社会思想负担使广大的印度劳动者,或多或少带有一种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个性。与之相对应,我国古代的正统儒家文化也有“中庸”的思想,提倡八面玲珑,事事不为先,这些也在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有所反映。但与印度社会极不相同的是,我国信教群众占总人口的少数,而印度信教者则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中庸”大多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很少有别的顾虑,随着现代社会的强烈竞争氛围长期熏陶,经过权衡,一旦认定抢先的好处比跟着别人走的好处大的多,便很快改变自己的人生哲学,适应新的游戏规则。而且,从“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等成语,就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就有很强的改造世界的主人翁意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总体上说,我国的社会意识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形形色色的宗教势力在印度久盛不衰,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 

历史上,不少印度革命家用宗教服务于民族运动,激发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人民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宗教在一定程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宗教毕竟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具有巨大的保守势力和积重难返的惰性, 

真正阻碍社会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印度历史每一次划时代的进步都与宗教改革和新兴宗教的出现紧密相关。 

目前,印度已经不是国大党一党的天下,人民党等政党已经有十分强大的势力,这些政治局势的改变,都或多或少利用了宗教的宣传。印度人民党的崛起伴随着强烈的印度教复兴思潮, 

印度的连续 核试验,印度政府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强硬立场,都与这种 “ 宗教民族主义 ” 

有很大的联系。我们应该辨证的看问题,如果说作为短时期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宗教宣传可能“未尝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适合印度国情的可取之举。 ” 

但是,“在印度如此盛行宗教的国家,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无疑是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宗教无疑是起负面作用的。 

相对于宗教,种姓制度可能负面作用占的成分更大一些。种姓制度使农民无意向土地所有者反抗;使企业不能平等的对待不同种姓的员工;使政治的民主受到了种姓社团利益的冲击。 

'19' 因此,从根本上消灭种姓制度,是印度通往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 

四、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要全面的洞悉当代印度社会和中国社会,并对新世纪两个泱泱大国的发展做出预测,可以说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甚至较为全面的分析一下,都不是短短几千字可以解决的。前面,我主要集中就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很粗浅的谈了谈自己的认识,而且,似乎都倾向于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更多些的观点。诚实的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完全不带有自己的偏见几乎是不可能的。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谁不希望自己的祖国更快、更好的发展!可是,勿须讳言,我国正面对着 

21 

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盲目自大,惟我独尊,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下场,而且我国历史上这样的教训已经足够让每个中国人深深反省了。只有坚持对外开放,虚心向世界各个民族学习,取人之长,为我所用,中华民族才能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我想,就“印度能否超过中国”这个问题直接做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都不是很有意义的。看到别人的长处,又同时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的态度似乎应该更为可取。 

印度和中国一样,都是一个历史古国,人类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多优秀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民族独立之后,印度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大大增强。尼赫鲁总理提出了不结盟思想,对第三世界国家争取一个比较好的和平发展环境有着十分有益的借鉴意义。 

同时,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它们并不是因为体现在印中两国的条约之中才成为原则的 -- 

它们本身就是国际真正关系的原则。我们过去一直认为这些原则是正确的,即使全世界都否定这些原则,我们还坚持这些原则。”尼赫鲁说。这就表明,印度和中国在这一先进思想的认识上,有着相同和类似的理解,目前,四项基本原则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准则的典范。 

印度高等教育发达,对我国科教兴国事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甘地是印度的国父,他的宏大思想体系包涵很多非常优秀的精华。“我经常与劳动者一道工作,并以此作为我职业的一部分。这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我总是把自己看成是工人和农民的忠实仆人。” 

这句话说得多么朴实,从某种意义上,这正体现了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受到宗教和文化的长期影响,印度人民十分自觉的保护野生动物,在印度,汽车给牛让道,孔雀与人共舞。我国由于文化大革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定胜天”的无限制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左的思想的影响,很多人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薄弱。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剧,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也就愈来愈重要。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十分有必要向印度人民学习。 

中国在历史上中央集权统一的时间长,而印度在历史上则多为分散的各个小国。印度具有 “ 法治 ” 传统,与中国 “ 德治 ” 

的社会传统区别较大,却与西方法治社会有相似之点。“依照印度教的看法,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依照 “ 法 ” 运行的,社会各个阶层都必须守 “ 法 ” 

。”“ 国家的管理者不是婆罗门而是刹帝利,国王虽有很大行政权力但必须依法行事。” 这些印度历史的传统,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展望二十一世纪东亚兴起 

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西方人挟其科技优势,自命为天之骄子。然而,据我的看法,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文化能延长万岁千岁,从下一个世纪开始,河东将取代河西,东方文化将逐渐主宰世界。”这个说法曾经一度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站出来反对。 

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世纪老人,对文化有着极高理解的大学者,季老说这些话,无疑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我们不能片面的从他给出时间表来理解,而应该深刻体会季老话中深刻的寓意。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表现出强烈的单边主 

意 

,谁能保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历史教训在当今不会重演?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作为古文明的中心,其文明的高度是西方国家在当时无可企及的,但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有谁能预测这些高度发达的文明将由于自身的缺陷,将会沦落为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呢?时间演进,但历史的规律不变。东方文明在经历长达百余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屈辱史之后,必能凤凰 

孽? ,在汲取其他文明精华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在不久的将来绽放出极其绚烂的花朵。 

综合的说,我不认为上述的方面是判断中印竞争谁将胜出的基本考虑因素,而是其它一些更为基本的要素的外在表现层面。中印之间究竟在竞争什么,决定竞争结果的最基本的因素究竟是什么?我这里冒昧提一个看法: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实际上是两种制度安排、两种治理方式和两种政府管理模式的竞争。 

印度是一个民主国家,印度有自由批评受到保护的媒体、独立于行政之外的不受干预的司法体系; 

印度推行自由市场制度,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没有不同的人为设置的进入壁垒,同时有较好的退出机制,特别是高技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跟西方国家没有太大的区别; 

印度没有如此庞大的国有企业需要政府不断输血并且永不破产,印度政府看来对“民族产业”关心不够,对高新技术既不关心、也不扶持,没有“雄心”去主导和指挥本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领域内赶超某某国家; 

印度看来有更加灵活的教育制度,他们有一些大学是私立的,大学之间的竞争已经造成了参差多样的、适合各种需求并且有不同办学模式的结果。印度的教育部看来不进行“211”的评选,也不强行规定所有的大学生都要学某些课程,并且要一直学到博士。 

。。。。。。 

因此,我断定上述的模式如果继续坚持下去,不被复杂的种族矛盾和冲突打断,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跟中国的距离会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并且这种推动作用迟早还会波及到传统产业上去。 

修2 41

(更新时间:2005…1…14 9:06:00  本章字数:4551)

“至于越南,我在电脑上网查了些越南的概况: 

面积32。9566万平方千米。人口9201。4万人(其中13~17岁男547。9万人,女532。7万人;18~22岁男516万人,女497。7万人;23~32岁男850。8万人,女870。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500亿美元(2007年)。 

“全民国防”政策: 

1、坚持建设由常备军、预备役部队、民兵自卫队和公安力量组成的武装力量。重点建设一支革命化、精锐化、正规化、逐步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和人民公安;同时建设强大的预备役部队,以便在发生战事时能及时为常备军补充兵员。 

2、强化军队的对外对内双重职能。对外,抵御侵略,捍卫国家独立、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内,防暴乱、反颠覆,保卫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政局稳定;挫败各种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