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每日的生活是一成不变,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没有了精气神,守陵太监,极少有寿高的,冯保清楚,自己怕是活不长了。
“宗主爷,宗主爷?”有个轻微的声音在冯保耳边轻轻叫唤着,冯保睡的原本就是不沉,一下子就是惊醒过来太监的觉没有睡的沉的,打少年一进宫就是伺候上头的大太监,慢慢的伺候各宫的主子,进内书堂学习,也是披星戴月,好不容易熬成了奉御,少监,再到太监,就算是到了太监这一层,仍然是要伺候差事,经常轮值乾清宫,整夜不睡也是常有的事情。
时间久了,自然就练成了现在这样的本事只要稍有动静,就会立刻惊醒,而且,神采奕奕,一点儿看不出神思不属,困倦难当的神情。
“什么事情?”
冯保赫然一惊,额头已经流下汗来。
他虽然在守陵,不过仍然有一些消息渠道来源,李植弹劾他之后,风声颇恶,陵中亲近冯保的一些太监一直是指望他能东山再起,虽然希望渺茫。但奏疏一上,除了一些不知世情险恶的从宫中跟出来的小太监之外,其余众人都对冯保避之不迭,一见冯保,如见毒蛇。
“从城里过来人了。”小太监一边扶冯保,一边答说道:“说是有急事要见宗主爷。”
起更时分过来,说明是天黑关城门前出的京城,然后往昭陵这边赶过来,说有事,当然是第一等的急事。
“好,咱家立刻就过去。”冯保格格一笑,晒道:“咱家只道皇上念着旧情,还有先皇的面子,不会叫咱家上吊或是仰药,现在看来,还真保不齐了”
冯保虽然被派出来守陵,但品秩未降,仍然有当日赐给他的大红蟒服,配上玉带,三山帽,手中一柄铜拂尘,依旧是标准的宫中权阉打扮。
待他出来到外堂时,一大队缇骑高举火把,已经等候在外了。
“见过印公。”
来人是一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四品职掌,当然不是带俸闲住那种,而是负有实职,冯保在位时,此人就是常在宫中轮值,当然是熟识的面孔。
“罢了,”冯保拂尘一抡,笑道:“咱家是什么样的人,还当得起大人你的大礼么。”
“印公这话说差了。”那个指挥笑道:“印公曾是伺候先皇和皇上的人,怎么着也要保有一份尊贵,这是我家都督大人在下官临行之前,特意交代的。”
“哦?”冯保没想到张惟贤居然有如此表示,心中一顿,嘴上便道:“张都督有心了,只是咱家刑余之人,待罪之身,怕是没有什么事可以回报了。”
“不不。”那个指挥笑道:“印公只消做一件事,咱们都督大人一定保印公可以安度晚年,不敢说富贵,也绝不会象严分宜那样落魄。”
严分宜就是严嵩,执政二十年,下场就是以近九旬之身而冻饿而死。严嵩身体太好,八十多岁被剥职还乡,家产被抄,地方官还要迎合徐阶,对他百般刁难,结果他就是不死,最后还是因为贫病交加,加上病饿,这才死去。
一想到严嵩的下场,冯保心里更是一颤,不死当然最好,不过要是如严嵩那样的下场,也比死强不到哪去。这样一想,心中最后的防御立去,当下便道:“一切听从你家大人吩咐,咱家一定竭力配合便是。”
第565章 改变
听到冯保这样的表示,那指挥呵呵一声,笑道:“印公放心,我们大人请印公做的事情,正好是对付印公心里最痛恨之人。”
“张惟功?”
“对喽,就是他!”
说起来,冯保最痛恨的当然是张惟功,顺带着也恨万历。不过恨张惟功可以坦然说出,恨皇帝或是李太后,冯保是打死也不敢说的。
留下他性命的惟一理由便是孺慕敬爱忠君之情,没有这个,何以显家奴与外臣之不同?所以太监不管怎样,首先一定要显示出比外臣更忠君的一面,而皇帝之所以肯用太监,也是因为家奴比外臣靠的住,感情上也亲近的多。
自成化以后,皇帝多有不见外臣的,但对身边的阉人,成化也好,正德也罢,都信用有加,就算是裁抑太监的嘉靖,手中也颇有几个缓急可用的权阉,否则的话,当皇帝的,怕是觉也睡不安稳。
既然说是张惟功,冯保的态度自然又是一变。
没有此人,当日废立多半就成了,潞王年纪还小,冯保最少还有十几年的好日子可过,张居正死了,他可以再扶一个权威更低,更加听话的,估计他的地位,会在当年的王振之上!
可惜,一切都毁在那个小子手中,冯保经常沉思,当日自己就怎么没有看出来,张惟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祸害?
“无论怎么出手,但凭吩咐。”冯保咬着牙齿,阴侧侧的道:“哪怕是要咱家的命,只要能看到那厮倒霉,咱家也是乐意的!”
“吾待此疏久矣!”
文华殿中,万历拂着李植的奏折,好象看到什么宝贝一样,目光久久不愿离去。
数十年后,著名的明代史学家谈迁在他的名著中是这样记述的:“初,张居正卒,上恶冯保,左右知之,以告御史江东之,李植。未敢即攻保,先论徐爵,果下狱论死,乃攻保。上曰:吾待此疏久矣。”
万历可谓真情留露,这几天来,他故意压了一压,要看看四方动静。冯保虽然是死老虎,朝中仍然有不少冯保余党,当然,更多的是张居正的余党。
如果闹起来,正好可以借机行事,提前将张居正也一起扫进去,可惜张党现在没有主心骨,已经是一盘散沙,看着还把持中外,其实已经是死老虎一只了。
这件事也使万历和内阁看出来张党虚弱的本质,原本预计要拖一阵子的清扫大计,估计可以提前进行了。
“怎么办他”
内廷李太后已经有话,冯保随万历处置,太后本人没有意见。
最近武清伯李伟身子不大好,眼看拖不下去,太后忧心此事,日日吃斋念佛请佛祖保佑她父亲能够平安过关,除了潞王大婚之国的事情之外,真的是任事不理了。
所以现在冯保的生死,只在万历的一念之间。
“皇上,内阁那边的申阁老有揭帖送过来。”
司礼监的温太急匆匆赶了过来,进殿之后,因为最近不常与皇帝见面,温太跪下叩了个头,这才起身,接着又用目光向张惟贤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是将揭帖毕恭毕敬的呈送到了万历身前的几案之上。
皇帝在文华殿有见人的地方,当然在偏殿也有办事的地方,见人说事,要么文华殿午朝,要么左顺门,要么在平台,这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地方,万历也无心去改变,他自己办事,要么是文华殿,要么就在乾清宫中,近来在文华殿日少,在乾清宫的日子多,甚至有不少次,万历就是在乾清宫正殿后的配殿中办事,大殿寝殿一到冬季寒冷难挡,虽然皇帝住的时候生着无数暖炉和重新裱糊取暖,到底不如住乾清宫后的配殿群,器玩多,方便舒适,不象乾清宫里头,抬头高老,感觉上就阴森寒冷的多。
在西苑,皇帝也着人开始收拾,有时候在西苑一住就是几天。
三个月来,一共见阁臣五次,举行小规模午朝两次,平台和左顺门照例引见地方官员七次,比起前两年来,已经减少了七成之多。
申时行虽然是受万历信任,但和张居正在时没有办法比,每常也不会召对,有什么事,要么票拟时表达,要么就用奏疏揭帖,和普通臣下,并无区别。
所不同者,就是万历好歹会尊重一下自己的授业讲师和现任次辅,有申时行的揭帖,当然是优先观看。
“臣申时行冒死奏闻:今,天下多处遇灾,朝廷用度不足,户部已报亏空数十万两之多,宫中用度,宜行俭省,所提调户部银二十万两,尚乞皇上收回成命”
君臣之间,申时行仍然是如同当面说话那样的风格,谨慎保守,十分恭谨。
但再恭谨,结果却是一样的:申时行拒绝了万历提银的要求,并且请万历用度上俭省一些儿,不要这么浪费用钱了。
万历匆忙看罢,已经是涨红了脸,将揭帖一推,咬着牙道:“好嘛,连申先生也和吾打擂台来了!”
“今年虽然有受灾的地方,但岁入仍然与每常相同。太仓库中,最少积银在千万以上,皇上就一个亲弟弟,取二十万尚且生出这样龃龉,实在是不识大体。”
温太代表的是内监一方,虽然申时行和司礼两边合作愉快,不象张居正在后期时因为太后和皇帝的倚重,票拟时根本不考虑司礼的态度,大权独揽,张四维和申时行就识作很多,许多大政方针,彼此商量,合作还算愉快。
但愉快归愉快,能给内阁下绊子,使阴招,司礼的太监们也绝不会客气。
果然,万历用很欣赏的眼神扫了温太一眼,赞道:“到底先生们还是外臣,不能与汝等相比,不理解吾的苦心。”
“皇上不妨下诏痛责,然后令户部速进银来?”温太建言道:“上次诏取珍珠宝石的时候,户部的人也是叫苦不迭。”
“户部尚书也该换人了!”
万历眼中厉芒一闪,现在的六部尚书,除了曾省吾曾经是张党外围,后来加入许国一党之外,剩下的全部是张居正一手提拔上来的,还有四品以上的京堂之上,张党人数当真不少,如果户部这一次敢硬顶,倒不妨从户部开始清洗。
“申先生应该还有密奏吧?”
张惟贤适时过来,扫了温太一眼。
以他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身份,除开陆炳的时期,遇到大太监只有俯首听命的份,但现在张惟贤步步升高,权势日渐巩固,皇帝越来越信他,越是这样,敢在万历面前说张惟贤坏话的便是越少,捧他的人就越多,皇帝则就越来越信任。
这等事,说起来简直是小儿科,十分低劣的手法,但人君能堪破这种群小包围,或进谗言,或捧某人的做法的,当真是寥寥无已。
温太被这么一扫,心生警惕,知道是张惟贤在警告自己。
看来外朝在这一件事上,与锦衣卫等势力达成一致,自己想趁机给申时行上眼药,扩大司礼监影响的打算是落空了。
“是有密奏,适才光顾说事,竟是有些疏忽了。”
内阁办事,正常的流程是光明正大的,不论是奏折还是票拟,大学士的政治态度都是光明正大,特别是高拱和张居正,一个是性格刚硬强直,不屑玩秘密政治,另一个则是手揽大权,皇帝幼小,加上有冯保支持,更不必如此。
在这一段日子,万历亲政,又很少面见阁臣,密奏说事这个成化年间很流行的办法,又重新被阁臣们给捡了起来。
万历拆开申时行的密奏,开始阅览起来。
很快的,他的脸上阴晴不定,显露出沉思之色。
二十岁的皇帝,脸色圆润,身体发福,因为没有接见外臣的打算,皇帝穿着的是燕居的服饰,元青色,也就是纯黑色的曳撒,镶嵌着大东珠的暖帽,腰间一根红色的饰玉腰带,加上脚上朱履,穿着十分寻常,闲适。
如果不是眼神中的凌厉之色,那种掌握天下,大权在握的气息毕竟掩藏不住的话,万历看起来也不过就是一个寻常的富家少年。
“张惟贤,”万历问道:“顺字行在蓟镇,保定,宣府诸镇,是否真有那么多分行,一年之利,真有那么大?”
“臣不敢妄言。”张惟贤道:“臣与张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