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第4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笔,等他们返回自己的驻地,他们就会得到一大笔让他们也会心跳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荣耀,在河东上下皆视荣誉为第一的情况下。能够让自己身上披上那么一层金光闪闪的外衣,无疑是所有人都希望的。
而主持这一切,亲自带领他们获得这样平时都不敢想到的胜利的人还是之前让他们轻蔑抵触的少年,这一刻所有人再没有轻视这今年轻主将的年纪,也没有人再去质疑他的威严。
是的,一场校场比箭让所有人对卫灌收起了轻视,一场叶县防御战让所有人队卫灌起了尊重,而这一场南顿偷袭,让三千人对卫灌终于臣服听命!
卫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衡识允是他第次凭借自只的魅力折服了第批人!…
这无疑让他很满意,也让他很骄傲。
他更期待接下来的战争。会让他真正得到自己叔父的另眼相看。他想等到以后站在自己叔父跟前能够再也不会战战栗栗,告诉他,我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可是,当卫灌摩拳擦掌还要再干出一番大事的时候,终于,守护在他身边的宿卫们再也无法漠视未来的主公再继续冒险下去了。
这里面不少人曾经也是河东军中下层将官的佼佼者,他们带兵打仗,熟悉战争,可绝对不是卫灌这样一个虽然满腹兵书,却是初临战阵的小孩子可以比的。
当他偷袭南顿的时候,他们来不及阻止。但现在显然情况已经越来越危险了,他们不得不出面劝阻了。
当这些宿卫们将目前的情况一幕幕的展现给卫灌面前开始,后者本来激动而兴奋的心情终于被淋上了一盆冷知”
卫灌并非不懂带兵,只是经验缺少,让他无法做到如同一个常年带兵的大将对自己每一个命令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了如指掌,对这些东西带来的反应,结果都推敲得七七八八。
所以,他不知道现在的南顿已经成了四面受敌,也不知道孙坚的大军很快就会达到。但是,现在他被点播清楚,这么多年来跟随在卫宁身边学习韬略,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是的,他固然烧毁了南顿的粮草,但是存没有知会太史慈的情况下孤军冒进,得到了显赫的战功后。却意味着他根本得不到友军的帮助和增援!
南顿成了孤城一座,他们也是孤军一支!
卫灌的脸色开始变得卡白,这意味着什么?他又如何不知道!
南顿对孙坚的重要性,注定了前来的兵马是绝对远超三千人的数量,而要凭借南顿挡住对方层层攻击,可能么?
他见识过卫宁指挥数万,数十万大军,他也憧憬着,但是身临其境。却又因为那两军冲杀的骇人所威吓,不敢睁眼。他也没有自信能够真正成为一方主帅去来一场上万人的两军对垒。
卫灌终于开始展现出了他年纪轻轻的负面,手足无措,恐惧爬满了心中。死亡对于他来说是遥远的事情,而在卫宁的羽翼下,他从没有真正意义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所以,他害怕了,他后悔了。从短暂的激动后,瞬间被打落谷底,这样的压力让他险些吓得迈不动脚。
他只能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这些他叔父精挑细选保护他的宿卫们。
终于,一个让他仿佛找到希望的消息从这些人的口中传达出来。太史慈将军应该不会坐视他在南顿受到的危险,而远在河东的叔父也不会漠视他的生死。
早在他冒进南顿的时候,这些侍卫就已经将消息传回了阳翟和中牟……
是的,太史慈是河东最顶尖的武将之一。他会来救自己,那么自己应该就没有危险了,”
可是。宿卫们又一次将好不容易才恢复生气的卫灌向下面推了一下。
通过现在的局势分析,卫灌算是彻底的明白了,太史慈肯定是已经出兵南顿了,可是蔡县的拉锯让他绝对无法短时间里突破。而孙坚出兵南顿,并没有阻碍,此消彼长,南顿还是危险重重。而远在中牟的叔父就算有什么动作,也肯定在短时间里帮助不了自己”
所以,如果想要求牛,那只能靠自己!
卫灌的身体在颤抖,即便他咬紧牙关努力克制。也无法掩盖住内心的恐惧。
孙坚会出动多少兵马,一万?两万?还是三五万?他不知道,但是随便一个数字,都肯定是他麾下这区区三千人无法抵挡的,
但是,不能抵挡,也必须抵挡!他必须坚持到太史慈的救援,坚持到叔父的后手”
宿卫们将腰间的军刀卸下。静静的送到了卫灌的跟前,
闪耀着冰寒光芒的军刀。有股震慑人心的杀气。那上面铭刻的卫字,却带给了人无穷的勇气!
是的,“卫”之这些宿卫们赖以生存的勇气,何尝不也是他卫罐为之珍惜的荣誉?
他能够丢掉这荣誉么?不能!从他小时候就十分重视贵族的高贵开始,就对自己流淌的血格外自豪。而这份铭刻到灵魂的骄傲,他绝对无法忍受被人践踏,尤其是自己的懦弱会让这份荣耀蒙羞,让整个卫氏家族蒙羞,让自己的叔父蒙羞!
盯着宿卫们捧起的军刀。盯着那醒目的卫字,卫灌的眼神从恐惧,渐渐变得冷静,又从冷静,渐渐变得火热,变得高昂!
宁战死,莫有耻!
恐惧是耻辱,逃跑是耻辱。没有战斗意志也是耻辱!
他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三千人发动起来,做一好一场艰苦的战斗,坚持,一直坚持到叔父的救援!
于是。南顿全军上下开始了行动,修补城池。准备箭矢,捞木等等,卫灌下定了决心,这一战,不能为名字抹上哪怕一个污点!
好在南顿本就是豫南的辆重要地,这里不缺兵器,不缺箭矢,不缺粮草,唯一处于劣势的就是兵力上的问题”只是,如果不论击败敌军而言,单纯的守护住城池等候救援。那么倘若敌军数量不多。坚持下去未必不可能。就算数量庞大,他也必须坚持下去!
而这个时候,凌操分兵的八千,已经度过了颍水支流,向着南顿一步步的逼过…
张领已经抵达阳翟,而在此前。孙坚已经从许昌出兵向着阳暂压制上来,好在太史慈之前并没有抽调太多的兵马,当孙坚军向前线推进的时候,留守在阳翟的守将果断的下达了出击的军令。
阳翟三万兵马出兵迎击。展现出了一如往常的果决,孙坚见阳翟守势不曾减弱,只能再度退兵返回颍水之东。
当张颌再领兵三万南下,汇合这原本的守军后,合共六万人就可以舍弃防守而主动出击了。
张颌的兵马比起徐晃和徐荣两部来所好要多一点。但也承受更大的压力。
他既要形成对许昌的压制。以牵扯许昌的孙坚大军无法形成对徐晃切割军团的骚扰。完成大战略的构想,又要镇压住孙坚军对豫南的渗透支援,减缓马超和太史慈对豫南的救援和攻略压力。
所以说在某个尺度上的把握,张颌必须拿捏分明,不是因为重视一边而忽略了另外一边,造成任何一方的失误。
泛压力,不是别人能够承受的。恰恰相反,张颌就是一讹在详境中也保持冷静的大将!
所以,当张颌抵达阳翟后。根本没有过多的停留,便果断直领大军从阳翟而出,一连突破数道孙坚军的封锁。战线稳固的停留在了颍水的西岸,与颍水之东的孙坚军遥遥对峙。
当战线推平到这个地步,张颌才开始整理兵马,稍作修养。不过,随着大军集合,六万的兵力远远不是河时岸不过两万多的江东军可以阻拦的。
不过才过两日的时间,张颌就开始发动起了狂轰滥炸般的冲击。孙。坚显然并没有预料到阳翟竟然会那么迅速的发动反击,他之前更认为豫南才是河东军的主要作战目的。可现在倾巢而出的六万兵马打了他个措手不及。使得颍水之东也为河东军所占领。
而张颌的兵锋竟然丝毫没有停留的迹象。竟然直接向着许昌攻打过来!
就在这个时候,北面陈留河东徐荣大军倾巢而出的消息已经送到他的手上,那份沉重的军情让他意识到了河东军的动作已经不再是试探,而是大决战了!
在派遣凌操南下带走了三万兵马,如今孙坚还能掌握的也不过是七八万人而已,对比起张颌军团来说,这股力量的优势并不大。而颍水一战张颌的强攻,也给他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双发的差距更显得模糊不清。
南面豫南还在战乱,太史慈两万人的强猛攻势摆出了一副不破豫南不回军的架势,孙坚在一边庆幸之前对豫南保持足够的重视,一边开始收缩兵马,开始防备起张颌的攻击来。
而就当他以为一场大战就要开始的时候,张颌在推进到许县五十里外后,就开始驻军不前,反而是大兴土木修建行辕营塞,仿佛要做好固守的准备,这又让孙坚陷入了猜疑之中。
张颌倾巢而出绝对不是来踏青那么无厘头,肯定是有所目的。而这股目的很好推测,不是让他无法救援陈留就是让他将精力放到这里不能顾及豫南,可是不论哪边来说,河东军都不占据优势,甚至可以说还处于劣势。
张颌应该更急不可耐的发动攻击给两边缓解压力才对。而停军不前,却是南辕北辙。
张颌不急,猜不透他的目的地的孙坚同样也不急,他将大军稳固扎在部陵和禹州两处上,将战略纵深推进到前方,保护许昌本地有足够的转圈余地,也索性就和张颌对峙了起来。
当然,孙坚不会忘记在长社卫宁的另外一支大军团,为了防备徐晃可能出现的偷袭,他同样也将后方兵马收缩调往前线,显然。这场战争已经到了胜负关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假如前线崩溃,后方也是绝对逃不过的,还不如将所有能用的力量都用到这上面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当他开始防备徐晃的时候,徐晃偏偏就动了。
五万兵马急速行军,单刀真接切入许昌和陈留之间,直扑大梁而去,去势汹涌!
孙坚大惊失色,他本来以为徐晃不是配合徐荣攻打陈留。就是配合张颌攻打许昌,却没想到,卫宁竟然将五万人专门用来分隔他和曹操的联系!
要知道。就算分开两军作战。河东也等于是两面受敌,而且孙曹两军本就是联军,彼此各成一个系统,分开作战斗不会削弱太多的战斗力,反而会因为独立作战而更展现出双方各自的特色。而因为兵力的相等,使得河东无论对付哪边都不可能全力以赴,这样无形中反而是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
河东这样毫无疑义的做法,不单单是孙坚不明所以,就是曹操也目瞪口呆。
河东这是明摆着要和他们孙曹联军来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啊!这可不是以前那种互相试探,互相摩擦本质克制的消耗战,而是用活生生的士兵来当消耗品的对峙了!
难道河东要仗着自己一方数量稍微多点就用这样愚蠢的大战略?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处于守势的他们,伤亡肯定是远远小于河东军,而一旦兵力上的差距开始缩情面也将彻底的掉转过来!
阴谋的味道跃然而出,但无论是曹操还是孙坚都不能猜出卫宁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但是不管怎么样,双右手上做的事情都不会停下,而徐晃的切入就算不知道原因也绝对不能让他得逞。
所以曹操和孙坚军都开始不约而同的向着南方增援,下定决心必须保住大梁不失。
大梁就是陈留和许昌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