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1436部分

国策-第1436部分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此影响。在明知道会冒很大风险的情况下,第一波攻击机群的战斗机还是冲了进去。
    必须承认,技术进步给攻防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之前提到过,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防御一方获得的好处比进攻一方刊;。因此战争正朝着对防御者有利的方向前进。    略…
    在舰队防空作战中,这一情形体现得非常明显。
    如果在引世纪初,在己方战斗机位于攻击区域的情况下。舰队防空系统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对此,美国海军甚至有明确规定,即舰载战斗机只负责区域外防空作战,如果敌机或者敌机发射的反舰导弹进入了防空区域,舰载战斗机不愕追击,甚至不能用火控雷达照射目标,以免对舰队防空系统造成干扰。相对而言,干扰造成的影响根本算不了什么,真正的问题在于误击与误伤。虽然在战舰面前。战斗机算不了什么,如果能够保护好战舰,就算击落几架己方战斗机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误击与误伤还会分散舰队的防空火力,占用防空火控通道,使针对威胁的拦截能力大大降低。
    ,  万
    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能够解决敌我识别问题,特别是在极端作战环境下的敌我识别问题,就能让防空战斗机在舰队防空区域内活动,与战舰上的防空系统一同作战,拦截来袭目标。母庸置疑,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传统的敌我识别手段是靠发送一串带有特殊意义的无线电信号。己方战机上的敌我识别装置接收到无线电信号之后,会自动发射出另外一串同样有特殊意义的无线电信号,即做出应答。只要应答正确。就是友军。可想而知,这种相当“原始”的甄别手段只能用在低强度战争中,别说遭到恶意干扰,即便在电磁环境相对复杂的战场上,敌我识别信号也很容易受到影响。从而使识别系统失去应有的作用,结果就是友军遭到攻击。别说引世纪中期的战场上,在怂多年前的海湾战争中,当时还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子干扰设备,盟军都多次误伤友军。
    与无线电识别系统一样,其他电子识别手段都存在容易遭到干扰的
    端。
    直到田年左右,共和国的工程师率先将“场效应原理。用在了敌我识别系统上,才解决了敌我识别这个世界级难题。“场效应原理”并不复杂,即利用所有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的基本物理性质,即重力场与电磁场。因为任何物体的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可以由物体产生的场来确定物体的身份。因为原理非常简单,所以数年之内,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掌握了类似的技术。当然,“场效应原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受探测系统性能的限制,加上地球本身就有重力场,还有地磁场,所以采用“场效应原理。的探测设备的作用距离都非常有限。只能对较近的物体进行探测。也正是如此,“场效应原理。在提出数十年之后才得到应用,而且首先就用到了敌我识别系统上。不管怎么说,在以避免误伤为主要目的的敌我识别系统中,对感应距离的要求并不苛刻。即便在某些时候;需要对远处的目标进行甄别,也可以借助其他手段,而不一定要依靠“场效应。”
    正是得益于此,舰队防空作战才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当然,这也不是说己方的防空战斗机可以四处乱蹿,不用顾虑己方的防空系统。
    不管怎么说,敌我识别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因此需要花费
    。
    在以远程防空导弹担纲的外围防空圈中,进行敌我识别的那点、时间还算不了什么,可走到了以毫秒计算时间的内层防空圈,即冉能量武器对来袭目标进行拦截的时候,敌我识别所花的时间就不是那么短暂的了。
    说得形象一点,以共和国海军的激光拦截系统来说,在对付 个目标的时候,持续照射时间仅有旧毫秒,即便用分光系统同时照射旧个目标。持续照射时间也仅仅只有;万毫秒分光系统会产生能量损耗。其能量传递效率大概为糊。更重要的是,到了需要动用能量拦截系统的时候,需要对付的往往都是反舰导弹。而且是已经抛掉了发动机,仅剩下了弹头与姿态控制发动机的导弹。这个时候,反舰导弹的速度基本上都在力马赫以上,而能量拦截系统的交战距离在力千米左右。因此留给拦截系统的反应时间只有3秒钟,一般情况下,还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目标进行2次拦截,即每次只有旧秒,也就是;如毫秒。算上损伤评估等等时间,每次开火并的准备时间不会超过拦截总时间的猫,及劲毫秒。由此可见,除掉;万毫秒的拦截时间之后。仅剩下了;乃毫秒。因为能量拦截系统不是摧毁目标。而是使目标偏离弹道,无法对战舰构成威胁,所以必须在距离战舰联口米之外将目标击落。除掉这个时间,连仍毫秒的喘息时间都没有。
    由此可见,在舰队内层防空圈,拦截系统不会分敌我,会对所有进入攻击范围、并且对战舰构成了威胁的具标进行拦截。更重要的是,拦截系统判断目标是否对战舰构成了威胁的标准很简单,即目标有没有向战舰运动。准确的说,是目标与战舰的相对距离是在缩短还是在扩大。如果是在缩短,那就是构成威胁。
    当然,这对舰队外围防空圈的战斗没有多大影响。
    在舰队防空系统的支持下,美军战斗机迅速扭转局面,让冒进的共和国海军战斗机尝到了苦头。
    只不过,局面并没变得对美军有利。
    就在美军拼尽全力拦截共和国海军的战斗机时,第二波攻击机群已经到达美军舰队北面劝多千米处。
    前面提到,在与美军战斗机遭遇的时候。第一波攻击机群的战斗机将携带的防空导弹投向了美军舰队外围的护航战舰。根据部分飞行员回忆,在他们与美军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时候。至少有搬美军战舰被导弹击中,并且冒起了浓烟。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旧点旧分到占点石分之间被导弹击中的战舰是队”后不是搬,其中包括在舰队北面执行警戒任务的 艘巡哗忧、披行辅助警戒任务的;艘多用途驱逐舰、以及在附近活动的2艘反潜驱逐舰。因为勉艘战舰均被击沉,而且在沉没之前均处于严重电磁干扰之下,发出的战术信息并没被旗舰收到,所以无法确定这4艘战舰的具体沉没时间,以及在沉没之前遭到多少导弹攻击。
    从当时的情况、特别是共和国海军新一代反舰导弹的性能来看,首先遭到攻击的肯定是位于最北面的“邦克山”号巡洋舰。按照美军的作战记录,该舰在战斗开始的时候。正在用配备的被动探测系统执行防空警戒任务。因为美军舰队的航向为否度,所以该舰实际上位于舰队的左前方,而不是正前方。这也正好与美国海军的防空编队吻合,即在执行防空作战任务、或者是首先考虑空中威胁的情况下,应该在舰队前方左右各刃度的方向上各配备一艘具备远程警戒能力的防空战舰。由其为同一方向上的舰载预警机提供前期支持,协同完成舰队防空警戒任务。虽然被动探测系统不会发出电磁辐射,但是在反舰导弹眼里,一艘排水量超过2万吨的巡洋舰,绝对是仅次于航母的目标。因为在发射导弹前,飞行员就已确定无法攻击航母,从而选择了自由攻击战术,即反舰导弹在进入末段射程的时候,不再搜寻航母,而是攻击导引头探索范围内最为显著的、而且没有遭到攻击的战舰。
    相对而言,那艘多用途驱逐舰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去。
    之前提到过,美国海军并没有在同一个平台上建造多用途驱逐舰与反潜驱逐舰,而是以多用途驱逐舰为基础,开发了巡洋舰,反潜驱逐舰则是全新设计。也就是说,美国海军的多用途驱逐舰更接近于巡洋舰。而不是反潜驱逐舰。虽然在排水量上,多用途驱逐舰比巡洋舰小了好几千吨,但是比反潜驱逐舰大得多,所以在遭到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特别是在“邦克山”号巡洋舰被多枚导弹连续命中之后,与之配合行动的“布拉德”号多用途驱逐舰以在中东战争期间随舰阵亡的一名驱逐舰舰长的名字命名肯定成了导弹磁铁,吸引了不少的反舰导弹。
    因为“邦克山”号导“布拉德”号的大部分舰员都幸免于难,而且两舰官兵都确认战舰在沉没之前燃起了大火。而且很有可能是采用轻质材料制造的上层建筑被导弹爆炸产生的高温引然,所以大致上可以肯定。当时共和国海军飞行员看到的,就是这两艘战舰。也就是说,另外2艘反潜驱逐舰在中弹后就沉没了。这一点,也可以从这两艘驱逐舰总共只有不到出名官兵幸存,而且幸存官兵都是在战舰上部舱室的岗位上工作得到证明,旗反潜驱逐舰在共和国海军的反舰导弹面前是多么脆弱不堪。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第一波攻击机群的最大贡献就是干掉了美军舰队北面的护航战舰。
    准确的说,是让第二波攻击机群能够再向南飞行 凶千米以上,从而用携带的反舰导弹攻击位于美军舰队核心处的航母,特别是位于舰队左前方的第六舰队的“布什”号、“麦迪逊”号与“布坎南”号航母这皱航母均为“杰弗逊”级,而且都已美国历史上的总统姓氏命名。更重要的是,第一波攻击机群在追击美军战斗机的时候,也是从这个方向上进入第六舰队的防空圈的所以在第二波攻击机群到达、并且发射导弹的时候,第六舰队里的防空战舰全都在忙着对付天上的战斗机,而没有注意到远处的攻击机群。直到攻击机群在反射导弹之后,用火控雷达照射美军战舰,为反舰导弹提供最后一份目标信息的时候,美军防空战舰上的警戒系统才发出警报。
    ,  万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再组织防御已经来不及了。
    从时间上推算,就算反舰导弹飞行助千米,也就不过 四秒钟,这还包括了发射后爬升加速所用的时间。第二波攻击机群总共有2旧架战斗机。每架战斗机均发射了6枚反舰导弹。也就是有;力0多枚反舰导弹射向美军舰队后来证明,有的多枚反舰导弹在发射后因为故障未能飞向美军舰队、或者未能对美军舰队构成威胁。
    对第六舰队来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拦截如此多的导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对蜂拥而至的反舰导弹。第六舰队的指挥官别无选择。只能启动舰队联合防御系统,借助位于右侧的第四舰队、以及跟在右后方的第八舰队的防空力量。
    “联合防御系统,并不神秘。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本舰的探测系统为其他防空战舰发射的防空导弹提供目标数据。很明显,这也是网络联合作战的一种模式。实现该战术的关键不是探测系统的性能,而是防空导弹的性能,特别是防空导弹的自主攻击能力。要知道,早在力世纪问世的“宙斯盾”系统就能同时探测数千个目标、并且跟踪其中数百个目标,而限制“宙斯盾”作战效能的是防空导弹的火控通道。如果防空导弹不再需要火控通道,至少不需要专门的火控照射雷达,能够依靠探测系统提供的粗略数据,然后完全靠自身的探测系统搜寻并且攻击目标,那么防空系统的性能就不再由火控通道限制,而是由探测系统的探测能力决定。很明显。提高探测能力要比增加火控通道发算得多。直到引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