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双腿卡在损坏的仪表盘下面,所以康晓霆无法确定是否割断了大腿动脉。
吗啡很快发挥了作用,孔志高的神志稍微清醒了一点。
“上尉,坚持住,我们会救你出来的。”
“你……你是……”孔志高突然抓住了康晓霆的胳膊,从右侧的胸前口袋中掏出了一封没有封口的信。“帮我……帮我把……把这封信交……交……”
“上尉,你别说话,我们一定会救你出来的。”康晓霆没有去接那封信,因为他知道,那封信是上尉飞行员坚持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如果答应了上尉飞行员的最后请求,对方马上就会失去生存的意志。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康晓霆也不会抛弃这位素不相识,却与他穿着同一种军服、在同一个战场上战斗的军人。
只是,直升机在坠地的时候,左侧机头首先触地,然后机身翻滚了几周,导致机长前方的仪表盘严重变形,死死的卡住了机长的两条腿,让其无法动弹。要想救出上尉飞行员,必须拆开变形的仪表盘。以个人的力量,根本办不到。
包扎好了飞行员右胸处的伤口,康晓霆又爬出了机舱。
“砰——”
随着最后一声枪响,空旷的草原上迅速安静了下来。
稍微愣了一下,康晓霆迅速溜到了苏铭谨的身旁。
“他还有救吗?”
“没有致命伤,只是失血过多,你赶紧去找卢队,让他派医疗兵过来,记住,多带点血浆,伤员需要立即输血。”
苏铭谨没再多问,提起轻机枪,飞也似的朝工地跑去。
移动房屋的旁边,“雄狮”特种部队的卢诚闻少校拿着一具遥控引爆器,一名身穿西服的西方男子倒在他脚边的血泊之中。子弹从眉宇处射入,肯定是埋伏在附近的另外一名狙击手的“杰作”。几名精通爆破的队员正在用仪器扫描房屋的底部,大概在寻找爆炸装置。
“卢队……”
卢诚闻回过了头来。“小苏,你们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副飞行员与二名机组成员都死了,机长还活着,受了重伤,需要军医与血清。”
没有丝毫迟疑,卢诚闻朝二十多米外,那名蹲在一具武装人员尸体旁边的特种兵吹了下口哨,然后朝坠落的直升机比划了一下。随后,他派了二名特种兵随同苏铭谨前去协助军医救治伤员。
检查了孔志高的伤情,军医先给他挂上了生理盐水。
“伤势并不严重,右胸伤口及时止血,没有对左侧肺叶造成影响。大腿上的伤口没有影响到大动脉,失血并不严重,暂时不需要输血。”军医摇了摇头,又说道,“仪表盘是用高强度合金制造的,人力根本破坏不了,要想救他出来,只能截肢。”
“截肢!?”康晓霆吓了一跳。
“这是你的?”军医将沾满了鲜血的信封塞到了康晓霆的手上。
“不,不是。”迟疑了一下,康晓霆还是接过了信封。
“我们没有破拆工具,连大点的钳子都没有,根本拆不了仪表盘,不截肢,他就只能死在这里。另外,卢队说了,我们十五分钟之后撤离,不可能为了他影响整个行动。”
“等等。”康晓霆叫住了军医。他知道,双腿对飞行员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让机长节肢,还不如现在就杀了他。“小苏,你去找卢队,让卢队多给我们一点时间。你们两个,跟我到工地去,那里肯定有破拆工具!”
说完,康晓霆带着两个特种兵朝工地方向跑去。
“机长是老康的亲戚?”
军医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苏铭谨很是反感。“当然不是,老康没有几个年纪相当的亲戚。你在这照顾伤员,我去找卢队。”
此时,移动房间的大门已经被打开了。
进去检查一番后,卢诚闻与二名特种兵从里面搬出了一件半人高,通体黝黑的物品。等在外面的二名特种兵取下了携带的折叠金属箱,准备将那件物体装进去。
“还有十分钟,让直升机回来,准备撤退。”
“卢队……”
听到苏铭谨的叫喊声,卢诚闻朝通信员点了点头,转身迎了过来。“情况怎么样,机长救出来了吗?”
“伤腔控制住了,只是没有办法拆掉变形的仪表盘,需要更多的时间。另外,老康带人去找破拆工具了。”
“更多的时间?”卢诚闻立即皱起了眉头,“我们过去看看。”
吩咐通信员联系直升机,并且让爆破手尽快把货物装相之后,卢诚闻跟着苏铭谨来到了坠机地点。
不多时,康晓霆与两名队员就带着便携式焊枪与小型电锯赶了过来。
此时,之前飞走的那架直升机回到了工地上空。
“给我十分钟的时间,只需要十分钟。”
稍微迟疑了一下,卢诚闻点了点头。“我们在直升机上等你,十分钟后,你把伤员送过来。另外,你与二队的队员按照备用计划撤离。记住,五天后必须到达备用撤离点,不然你们就得自己想办法回国,明白吗?离开前,拿走直升机上的所有标志性物品,炸掉直升机,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康晓霆,你要全权负责,出了什么差错,我拿你是问。”
“是!”康晓霆立即答应了下来。
因为损失了一架直升机,所以一半的特种兵必须从陆路撤离。
其实,对搭乘直升机离开的特种兵来说,后面的路程也不会一帆风顺。
。
第一章序四 深海之狼
东经46°15′,赤道以南,索马里海盆西部海域。
在沿着非洲大陆海岸线北上的索马里寒流与热带季风的相互作用下,该海域常年风高浪急,是世界上气象变化最难预测的地方。气象雷达普及之前,很多船只宁愿增加一些航程,也要绕过这一海域。不过,海面上的狂风与巨浪,对在海面下二百多米处航行的潜艇几乎没有任何威胁,对一艘在冰柜里的食物吃光之前都不需要浮上水面的攻击核潜艇来说,更不会有丝毫影响。
舷号409的“枪乌贼”号潜艇指挥中心内,华剑锋少校目不转睛的看着抓在手里的电文,足足呆了五分钟。旁边,几名穿着土黄色短袖衬衫的军官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少校艇长,似乎在等待艇长下达命令。
一个多月前,华剑锋率领一百多名官兵,架乘“枪乌贼”号离开了榆林军港。
按照早就制订好的战备巡逻计划,“枪乌贼”号在进入了南中国海之后,先后在中建岛、南威岛与万安滩附近海域搜寻可疑目标,恫吓了两艘越南与印度尼西亚的破旧常规潜艇一番,然后前往马六甲海峡,与前来配合的一艘远洋货轮会合。
贴在货轮肚皮下面航行了二天一夜,“枪乌贼”号进入了安达曼海,与一架印度海军航空兵刚刚从美国购进的P-8I反潜巡逻机遭遇,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模拟实战演练,证明了“枪乌贼”号的静音性能,顺带搜集了声纳浮标的特征信号。
离港后的第十五天,“枪乌贼”号到达印度南端的科钦港外海,开始搜集过往舰船,主要是印度海军的各类舰船,特别是部署在该地的印度海军常规潜艇的特征噪音。这次,“枪乌贼”号的头号目标就是那艘印度海军刚刚获得的“鱿鱼”级常规潜艇。
为了加强海军军备力量,达到控制印度洋的目的,印度海军分两批从法国购买了六艘“鱿鱼”级潜艇,由法国DCN公司建造的首艇已经在二个月前抵达印度,并且进驻科钦港。等到位于孟加拉湾的拉姆比利潜艇基地建成之后,第一批三艘“天蝎座”级潜艇都将前往新的巢穴。
搜集假想敌对国新式潜艇的噪音,是任何一支海军潜艇部队在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
能够被派来执行这个任务,足以说明年仅三十三岁,却已经参军十五年,在潜艇上服役了十一年,担任艇长三年的华剑锋少校的个人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九天九夜的等待,目标终于出现了。
在接下来地三天内。“枪乌贼”号不但紧紧地咬住了出海训练地那艘印度常规潜艇。记录下了对方地特征噪音。完成了模拟攻击训练。还在第三天地晚上。跟随对方一同上升到了潜望镜深度。利用对方为电池充电地机会。用安装在光电潜望镜上地微光照相机拍下了几幅珍贵地照片。整个行动中。那艘印度潜艇都没有发现近在咫尺地“枪乌贼”号。
就在上浮拍照地时候。“枪乌贼”号收到了由军事通信卫星发来地电报。
电报是反复拍发地。直到“枪乌贼”号收到电报。并且发出回电后。才会终止。以此保证“枪乌贼”号能够收到这封电报。这肯定是一份极为重要地电报。不然不会用珍贵地军事通信卫星朝着“枪乌贼”号出没地海域反复发送电报。
收到电报后。“枪乌贼”号离开了印度潜艇。转为向西南航行。
离开印度海军航空兵反潜巡逻机地巡航范围。到达相对安全地海域后。“枪乌贼”号释放了一具通信浮标。随后以二十九节地速度向西南方向航行了五十三个小时。到达了电报中指定地巡逻海域。
这已经是五天前地事情了。
五天中,“枪乌贼”号一直保持着四节的安静航速,静静等待新的命令。结果,还未等到新的命令,却等来了一个老朋友:美国海军的“休斯顿”号攻击核潜艇。
“休斯顿”号是“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的第二十六艘,编号SSN713,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几年之后就将退役。“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休斯顿”号被调往美国中央战区,以迪戈加西亚为基地,每年执行三次战备巡逻任务。
在华剑锋担任艇长的这三年中,“枪乌贼”号与“休斯顿”号不期而遇好几次,早就记录下了“休斯顿”号的特征噪音。“休斯顿”号却从来没有真正逮到过“枪乌贼”号,仅仅数次察觉到了“枪乌贼”号的存在,并且凭借其高出二节的最高速度逃之夭夭。
老友偶遇,自然要上去打招呼。
与往常一样,“枪乌贼”号利用更加出色的静音性能,花了数个小时的时间,悄悄绕到了“休斯顿”号的屁股后面。在与对方等速航行之后,“枪乌贼”号上的声纳长打开了数字录音机,开始记录“休斯顿”号发出的噪音。搜集到的声音信号将在“枪乌贼”号回到基地之后移交给情报部门的专业机构,对其进行全面分析,以确定“休斯顿”号的状态,以及是否进行过大范围改进。
如果没有其他任务,这种无声的跟踪将持续到某一方的冰镇啤酒即将喝光,不得不返航为止。对核潜艇上的官兵来讲,那往往意味着半个月,一个月,乃至二个月。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枪乌贼”号收到了由超长波电台发来的电报。
超长波电台是专门用来与潜艇,特别是在任务期间不会浮上海面的核潜艇进行紧急通信的专用电台。一般情况下,电报都是发给战略核潜艇,而不是发给攻击核潜艇的。当战略核潜艇的艇长收到这样的电报时,往往意味着本土遭到了敌国的核打击,或者本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需要对敌国进行战略还击,或者提高战略警戒级别。如果是前者,战略核潜艇将立即将携带的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发射出去,在二十分钟内摧毁敌国;如果是后者,战略核潜艇就要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做好随时发射导弹的准备工作。
只是,这封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