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301部分

国策-第301部分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芬殉啥ň帧!�
    “近期内,日本肯定还会进行多次实验。”
    赵润东点了点头,说道:“日本发展核武器地决心与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料。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必要调整国家战略防御系统。”
    潘云生迟了一下,说道:“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也好,你们明天一早过来。”赵润东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先去吃晚饭吧,晚上我们再讨论一下细节问题。明天召集老彭与庞兴龙等人,重新商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地发展与建设进度。”
    对共和国来说,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了。
    *****
    封推期间,半小时一更,闪烁更兄弟们一起疯狂,让大家爽个够!
    求票求支持,啥票啥支持都来点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章卷六 战争风云 第二十五章 加速
    了准备第二天的会议,潘云生、李存勋与刘晓宾3人夜。
    日本成功试射X…11型弹道导弹成了共和国加快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建设进度的直接动力。
    会议开始后,赵润东首先征求庞兴龙的意见。
    与以往不同,庞兴龙不但不再反对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上增加投资,还承诺在未来3年内为国家战略防御系统追加数千亿投资,力争在3年之内完成原计划用5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
    庞兴龙表态后,顾卫民开始介绍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情况。
    因为经济、科技、工业等因素,所以国防力量建设具有周期性。以海军为例,航母类大型战舰的周期为到50年,巡洋舰、驱逐舰等中型战舰的周期为30到35年、护卫舰等小型舰艇的周期为25到30年,潜艇的周期为20到25年。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也不例外,周期性决定了系统的建设时间。
    从20199年开始,共和国加快了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速度。
    关键就是复合蓄电池的新式生产工艺得到推广、民营企业被获准进入复合蓄电池的生产领域,8以上复合蓄电池产量迅速增加、价格大幅度降低。2020年,8以上复合蓄电池的产量达到2100~,预计2021年将达到5000~:。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技术进步,对推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进度也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到20211年7月底,16级复合蓄电池只生产出20~:,按照原先设计,仅能生产2~激光拦截系统。因为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电力快速传输技术,用相对廉价的12级复合蓄电池作储存电能,16级复合蓄电池直接为激光器供电,使每套激光拦截系统需要的16级复合蓄电池减少到不足3~:,所以到2021年底生产出的16级复合蓄电池足以生产出8套激光拦截系统。
    导弹拦截系统方面,超导电子元件的出现,解决了导引头技术问题。
    按照20199年制订地计划。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第一阶段地最佳建设周期为7年。完成基础拦截能力建设后。进入第二阶段建设。主要利用现有技术、通过采购更多地拦截武器增加拦截能力。开发更加先进地导弹拦截技术、进行技术储备。该阶段地建设周期也为7年。从2033年开始。进入到第三阶段建设工作。以更加先进地技术增强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地作战能力。
    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地实际建设周期为1。不是7年。
    确定这个周期。主要依据是技术发展与积累速度。作为最高端地国防建设。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对技术地要求超过了所有军事系统。别说共和国。美国在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时。也是以技术进步与积累速度为依据。确定建设周期。
    加快建设速度。不但需要追加投入。还得看能否及时解决技术问题。
    以空基激光拦截系统为例。除了激光拦截器之外。还要解决载机、探测、甄别、追踪、瞄准等等难以在一时半会之间解决地技术难题。按照原先计划。空基激光拦截系统地正式服役时间在2035年之后。即便在重新制定计划之后将服役时间提前到了2027年。也无法达到此时提出地新要求。
    虽然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中研制难度最大地一个。但是其意义与实战能力最为强大。是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地中坚力量。
    美国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地方向上徘徊了好几年,最终还是把重点放在了ABL上。
    只有能够前沿部署,在境外、甚至敌国上空拦截包括战略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的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本土不遭受战略武器的打击。
    对共和国来说,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因为共和国的地缘远不如美国。
    美国东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南北两端的邻国都没有威胁,除了有能力到美国近海发射导弹的战略核潜艇之外,任何国家的战略武器都要飞行数千、甚至上万千米才能打击美国本土目标。
    共和国没有这个优势,身边就有好几个“恶邻”。
    不管是对付日本、还是提防朝鲜、警惕印度、防范俄罗斯,共和国都得把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重点放在“初始阶段”,也就是在敌国发射导弹之后立即进行拦截,而不是等到导弹进入外太空、到达共和国本土上空之后再进行拦截。
    以此为目标,空基激光拦截系统成为首选,其次是海基导弹拦截系统,最后才是陆基导弹拦截系统。
    介绍完已经取得地成果,以及发展目标,顾卫民提出了新的建设方案。
    除了加大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研制投入、提前采购8到16架载机、力争在2024年初完成样机实验、在20
    制造出8到16~套系统、在共和国东北与东面两个战略完成基础建设之外,必须提高对海基导弹拦截系统的投入,力争在2024年之前让8巡洋舰与驱逐舰具备导弹拦截能力,在日本海与东海北部海域各部署战舰,填补空基激光拦截系统的漏洞。
    因为主要针对来自日本地威胁,所以陆基导弹拦截系统的发展速度可以适当放缓。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在202之前完成初步建设工作。”赵润东敲了敲桌子,把目光投向了潘云生。
    “我们搜集了相关资料。”潘云生介绍情况地时候,刘晓宾将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了参会人员。“空基激光拦截系统地能源供应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去年年初进行的地面试验成功摧毁了报废遥感卫星上地光学设备。该实验也证明了目标搜索与跟踪技术的可靠性,今年底将进行一次难度更大的实验,以确定搜索与跟踪系统地性能。亟待解决的是目标甄别与瞄准系统上存在的问题。前者需要高分辨率红外与紫外成相系统,还需要相关的计算机数学模型与分析软件;后者需要解决激光在大气层内传输时受到地干扰,以及持续跟踪目标所需的相关技术。”
    “具体情况如何?”彭茂邦问了一句。
    “比我们预期的理想一点,只是难度不容低估。”潘云生拿起了放在桌上地香烟,“即便加大投入,因为难以在找到更多的相关科研人员,研制进度也有可能滞后。以我的判断,能在2024年底完成测试就非常不错了。”
    “也就是说,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能形成实战能力?”
    潘云生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对于潘云生的分析,没人持怀态度。军情局是军事科研工作的主管部门之一,一直负责掌握最高级别的军事技术。潘云生在这一行干了几十年,就算不是学技术出身,也算得上是军事技术界的权威。
    “果真如此,我们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赵润东揉了揉额头,说道,“日本有足够的能力在三年内完成导弹与弹头小型化工作,生产数百枚核弹头与上百件运载工具,甚至有能力建成战略核潜艇。如果我们不能在三年内初步建成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在东北亚地区与亚太地区地活动将受到巨大限制,甚至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大国地位。”
    “如果解决不了呢?”顾卫民问了一句。
    赵润东苦笑了一下,朝潘云生看了过去。
    “只能想方设法的争取足够的时间。”潘云生猛抽了两口烟,“一是积极主动的在日本展开活动,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共同制裁日本,减缓日本核军备的建设速度。二是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完成载机等其他方面的研制与制造工作,尽量压缩空基激光拦截系统从完成试验到形成战斗力的间隔时间。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别地选择。”
    “后者完全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前者则得看美国的态度。”
    “或许,我们可以在美国身上做文章。”
    李存勋突然冒了一句出来,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见到潘云生投来的支持目光后,李存勋说道:“日本加快核军备地建设速度,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不管怎么样,美国不希望日本在这条道路上走得太远。能够与美国一同对付日本地只有我们,如果我们提出要求,美国应该会做出让步。”
    “你是说,让美国为我们提供相关技术?”
    李存勋点了点头。“肯定不是公开行动,而是秘密合作。当然,我们必须做出对等的承诺,必须以技术换技术。”
    “问题是,我们能够拿什么技术与美国进行交换?”
    “如果进行技术交换,会不会损害国家利益?”
    “战略防御系统是国家地安全基石,美国的防御系统就是针对我们地,美国凭什么帮助我们进行武装?”
    “即便是对等技术交换,恐怕美国也不会做出让步。”
    “还得提防上当受骗,美国很有可能提供虚假技术。”
    ……
    李存勋的一番话激起千层浪,讨论顿时激烈了起来。
    潘云生暗自苦笑。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只有李存勋这种刚刚参加决策级会议的年轻人才敢提出如此大胆的想法。
    讨论了一阵,赵润东搁置了这个话题。
    让其他人按照会议精神进行准备后,赵润东将3位军情局的同志留了下来。
    显然,赵润东对李存勋提出的想法很有兴趣。
    *****
    封推期间,半小时一更,闪烁更兄弟们一起疯狂,让大家爽个够!
    求票求支持,啥票啥支持都来点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章卷六 战争风云 第二十六章 秘密交易
    润东送客出门,潘云生与李存勋用眼神交流了一番。
    李存勋的提议不但具有可行性,还很有现实意义。情报界,因为国家利益需要,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达到目的,所以不得不采用秘密行动或者秘密交易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当年的“伊朗门事件”。
    这类行动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首肯或者默认。
    因为用来交易的是与国家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最高机密”,所以情报部门没有擅做主张的权力,必须获得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授权。
    赵润东回到书房,潘云生重新泡上了几杯茶。
    “小潘,你还挺不客气的嘛。”
    “老赵,在你这,我需要客气吗?”潘云生呵呵一笑,说道,“我考虑了一下,小李提的建议值得我们探讨。”
    赵润东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把你们单独留了下来。”
    刘晓宾碰了下搭档,李存勋一点都不兴奋。关键是提出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