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202部分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02部分

小说: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这次太守召见,却不知。”话说了一半,见到楚质满面疲惫的模样,刘仁之立即把后半截话咽回了肚子,随即犹豫起来,不知道是该开口询问还是告退离去。

缓缓的吐息,楚质睁开眼睛,『揉』了下额头,轻声说道:“你刚才所言百姓抢购米粮的事情已经惊动了太守,所以紧急召集杭州城各级官员商议解决之道。”

“那,可商议出什么结果来?”刘仁之询问起来,心里有几分紧张。

“,众位官员争论不休,最后请太守决断。”楚质一五一十将刚才在州衙厅中发生的事情传述出来。

“那太守的意思是?”刘仁之问道。

“自然是拨粮。”楚质说道:“无论是出于平稳物价、安定民心的需要,还是不让百姓相信城中无粮的传言,官衙辖下的米行店铺都不能断绝供应粮食。”

“下官也赞成太守之意。”刘仁之点头赞同,但是心情却依然忧虑不定,额眉已经皱成了川字,轻叹说道:“可是城中米粮不多,在流言四起的情况下,百姓不辩真假,全然没有往日的理智,只怕区区五六万石是不够他们抢购啊。”

长叹了口气,刘仁之说道:“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能撑一时算一时,先应付这几日,其他的事情,也只能以后再说吧,说不定再过几日,朝廷的赈灾米粮就运到,危机不解自除。”

其实刘仁之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根本不怎么靠谱,而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话刚说出口,就已经摇头叹气,显然连自己都不相信,毕竟按照一般惯例,如果朝廷有米粮运来,肯定会有个公文下发,由差沿途官衙层层传递,命令提前几日送到,让杭州官衙有所准备,可是现在不要说公文传达,连个音讯都没有,可知这个希望不大。

“刘主簿,你也不必再太担忧。”楚质轻声说道:“太守在下令拨粮之时,也明确规定,为了保证百姓人人都能买到米粮,所以店铺要按量出售粮食,不允许百姓多买。”

“太守高见。”刘仁之赞叹说道:“这样一来,又能支撑几日,而且理由充分,也不怕百姓反对。”

称赞范仲淹不愧是贤德良相半响,刘仁之发现楚质的精神有些恍惚,却不像是疲惫所至,似乎是遇到什么烦忧的事情。

刘仁之以为楚质也是和自己一样,在为这件事情而担忧,反过来劝慰道:“大人,船到桥头自然直,况且有范公坐镇杭州,你也不必过于。”

楚质微微摇头,轻声说道:“除此之外,太过还有指示,让各县官员筹集米粮,以充实仓库。”

“筹集米粮,怎么筹集啊?”刘仁之惊讶说道:“钱塘各乡镇,除了城效附近的村镇没有受到干旱影响之外,其余地方,也是缺少水源浇灌,收成无望,果然连养家糊口的粮食都没有,叫我等怎么筹集。”

“刘主簿,你误会了,太守的意思不是让我们向百姓向征收。”楚质开口说道,从古到今,普通百姓之家,根本不会有多少存粮,就算有,也是用来救命的,特别是在灾害的情况下,除非是想『逼』得他们走投无路,不然心存慈善的官员不会打他们主意的。

“不向百姓,那向。”迟疑了下,刘仁之反应过来,比划了下,轻声说道:“莫非是向他们?”

楚质微微点头,刘仁之闭目摇头,嘴角绽出一缕苦笑,说道:“大人,并非下官在背后论人是非,只不过,以他们的『性』子,大人怕是难以成事。”

“我当然明白,可是事到如今,就算没有太守之令,只要有一丝希望,我自然要一试,至于成与不成,也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楚质淡然说道。

刘仁之默然点头,同意楚质的说法,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既然如此,那下官就陪大人走一遭,在杭州为官多年,说不定他们也给下官几分薄面。”

“也好。”觉得有些道,楚质自然答应,悄声说道:“事不宜迟,趁着米粮价格还没有上升多少,现在就去吧,可能容易商量些,快点完成指标,也好向太守交差,不然来年政绩考评他给我报个差上去,那岂不是冤死了。”

不明白指标是什么意思,相处日久刘仁之也逐渐习惯楚质不时冒出几句让人听着含糊的词句,还好联系上下文,寻思片刻也隐约明白过来,轻微一笑,说道:“那大人准备先去那一家?”

“先易后难,丁家。”楚质不假思索说道,也没有忘记提醒刘仁之:“备轿就行了,常服而去,不要敲锣打鼓的弄得人尽皆知。”

“下官明白。”刘仁之微笑道。

过了片刻,轿子已经准备妥当,楚质也没有耽误,吩咐长贵几句,就携同刘仁之悠悠出了衙门,朝丁家方向而去。

坐在舒适的轿舆中,楚质轻轻掀开帘子向外看去,心里有些感慨,清晨到灵隐寺,遇见了美丽佳人,中午回来,再被范仲淹召集到州衙商量对策,如今已经是黄昏时候,太阳已经偏西,就要落山,不过此时天空却没有丝毫的阴意,依然是明昼透亮。

不过与中午相比,现在确实是多了丝清凉,还不时可以从街道两旁的树荫感受到几缕微风,卷走了一些闷热的暑意,让人觉得浑身清爽了许多。

轿子虽然是从较为僻静的巷道行走,但是楚质还是能从阵阵喧哗声中,清楚的感觉到街上车如流人如『潮』的热闹情形,以往这个时候,正逢午市散去,夜市未至,街道行人应该会稀疏一些,可是如今还是熙熙攘攘的,显然是受到传言的影响。

其实在州衙之时,也有官员提出要去“辟谣”,虽然传言属实,城中仓库确实缺粮,不过也不能任由流言四溢,但是这个提议却让范仲淹给否决了,理由非常简单,堵不如疏,况且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百姓只会相信自己是对的,绝对不会管别人说什么,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也没人理会,解释得多了,反而让人觉得官府心虚,效果适得其反。

也不知走了几个巷子,转了几个拐角,轿子来到一处环境清雅,豪宅庭院林立的地方,宅舍连绵,朱楼夹道,极具气势,一看就知是有钱有势的富户士绅的豪华大宅。

过了一会,轿子悠悠停了下来,轿帘卷起,楚质从轿内走了出来,习惯的看了下周围环境,这里颇为空广,绿树环绕,旁边就是一幢宅院,巍峨豪华,宅门前耸立着两蹲张牙舞爪,形象生动的石狮,大门上方书有着丁府二字的门第牌匾,金光闪闪,气势不凡。


  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粮


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粮

江南人家的门户一般朝南,丁宅背靠南屏山麓,坐北朝南,自然也不例外,宅子四面都有一条十尺宽的小河环绕,河岸边的院墙高达两丈,都用厚厚的石砖砌成,刷成灰青『色』,衬着蓝汪汪的瓦片,水洗一般。

宅子的后院墙之下栽着许多石榴和芭蕉,小径两旁栽着各式花草乔灌,假山怪石错落其间,弯弯曲曲地横过几条花径,尽头处都有一间亭台,亭台之中,有个身披绫罗绸子,略显几分富态的中年人,轻偎着椅子,满面春风,感觉十分的惬意。

最近丁行周的心情非常欢畅,连晚上睡觉时做梦都笑出声来,这是他的小妾亲耳听到的,丁行周觉得应该不假,毕竟白天时候就总听管家下人反应,自己总是无缘无故的发出阵阵笑声,不分地点场合,经常吓人一跳。

心情舒畅,岂能不乐,丁行周觉得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今日也是如此,繁忙了一日,终于将生意上的事情处理完毕,吩咐厨房准备晚膳,自然悠闲自在的坐在后院之中,手里把玩着一柄玉如意,旁边有两名俏丽婢女轻摇纨扇,招来阵阵清风。

如意凉润而光滑,质地上乘,从玉沁内部透出喜人的绿意,丁行周仔细的欣赏着,嘴角微微上挑,无声无息的笑了起来,附近的仆役婢女见到这个情形,心中已是见怪不怪,知道自家主人肯定又是想到什么得意的事情。

就在这时,身穿青『色』衣袍,白面青须,双眼活溜『乱』转,身材明显发福的丁府管家优哉游哉的出现在后院院门口,步履一滞,先是瞄清楚了后院之中的情况,发现丁行周的心情不错,脚步未踏入院中,声音也已经先喊了出来。

“东主。”恭敬中带着几分喜悦,尾音拉得长长的,一路小跑来到丁行周面前,胸口起伏,气喘吁吁,却有些抑制之意,不时举袖拂拭着额头上根本不存在的汗迹,表演十分的到位,估计放在后世,拿个什么奖应该没有问题。

额眉微皱,随之又舒展开来,双手依然玩赏着玉如意,瞥视一眼管家,淡淡的说道:“行了,别装模作样的,有事情就快说?”显然已经看穿了管家的小伎俩,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以管家的身材,如果真是跑来的,早应该听见沉重的脚步声。

管家放下衣袖,脸上赘肉一抖抖的,嘻嘻微笑,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而那抑制似的喘息也停了下来,笑道:“东主,贵客盈门,好事来了。”

“什么贵客?”丁行周问道,神情依然那么淡定,有点儿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不过还是正了正身体,停止了翻转手中的玉如意,目光落在管家身上。

管家自然不敢过分捏拿,连忙说道:“楚知县与刘主簿前来拜访东主,如今就在门外等候。”说完将拜贴呈了上去。

“你怎么不早说。”接过拜贴,丁行周连看都不看就已经站了起来,口中抱怨道:“楚大人来访,你应该请人进来才是,怎么能够让贵客在外等候呢。”

“都楞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去准备准备。”朝院中的婢女仆役斥了句,丁行周匆匆忙忙的向外面奔行而去,留下满院仆役『迷』『惑』的面面相觑,不明白要去准备什么,过了片刻,终于有个机灵的仆役醒悟过来,陪起了笑容,说道:“管家,小的有件事情想向您老人家请教,不知您?”

“一群笨蛋,贵客来了,还不去准备香茶瓜果接待,还有,记得叫厨房设宴。”客家没时间和仆役兜圈子,直接把丁行周的意思点明白了,随之抖动着发福的身体,一震一震的追了出去,不忘呼道:“东主,等等。”

当丁行周以最快的速度冲刺到府邸门前,映入眼帘的正是楚质和刘仁之的身影,当下再无怀疑,连忙迎了上去,满面笑容说道:“两位大人前来,却不先差人知会鄙人一声,有失远迎之处,万望二位见谅才是。”

“日落之时,冒昧前来打扰,应该是我们请丁家主不要介意才对。”楚质微笑说道。

“楚大人这是哪的话,二位大人光临寒舍,那是给丁某人的面子,欢迎还来不及,岂敢有责怪之理。”丁行周笑呵呵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真诚。

寒暄片刻,在丁行周盛情的引领下,楚质与刘仁之走入宅门,来到客厅坐下,客厅布置华丽而典雅,桌、椅等家具形式古朴,摆设整齐,漆成深『色』,显得华贵而凝重,四周墙上挂了不少名人的山水画,墨汁淋漓,浓淡相宜,却不知是否出自名家的手笔。

刚坐下,就有婢女奉上香茶,热气升腾,莹绕着阵阵清香,黄昏时分突然造访,肯定有什么正事,不过大家都比较含蓄,风俗如此,自然不会那么快进入正题,三人客套了片刻,聊了些奇闻逸事,纷纷端起茶盏相互示意,抿了一口青白『色』的茶汤。

一口茶水下肚,楚质顿时觉得口齿生甘,连精神都振奋了几分,忍不住赞叹起来:“好茶,仔细品来,似乎只比略逊龙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