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

第203部分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03部分

小说: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口茶水下肚,楚质顿时觉得口齿生甘,连精神都振奋了几分,忍不住赞叹起来:“好茶,仔细品来,似乎只比略逊龙凤团茶一筹。”

龙凤团茶,那可是闻名遐迩的贡品,在世人眼中是最为顶级的茶,所以楚质说其只比它稍微逊『色』,也算是极高的评价了。

“确实是好茶。”刘仁之也微笑赞成,轻轻闭目寻思了下,说道:“这茶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沁人心脾,齿间流芳,似乎是灵隐香林洞的香林茶,而且难得还是坊市少见的珍品,这还要托楚大人的福,不然丁家主未必舍得拿出如此珍藏。”

“呵呵,鄙人平日没别的爱好,就喜欢这口,没有想到二位大人也是同道中人,这香林茶虽然比不上龙凤贡茶,但在杭州中也算是上品,二位若是喜欢,回头鄙人就吩咐下人给二位送一些去。”丁行周笑道,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漫谈茶事,不过是个引子而已,说完这个,也是时候聊正事了。

“饮茶,品的就是个心境。”轻轻放下茶盏,楚质悠悠叹道:“丁家主的好意本官自然不能拒之,只不过在近段时间内,本官怕是再也没有品茶的心情了。”

“这是为何?”丁行周好奇问道。

“完成不了上意,忧愁还来不及呢,岂还有如此悠闲心境。”楚质摇头说道。

“什么上意?”丁行周莫明其妙,想了片刻,好像醒悟过来,轻声问道:“莫非范公又交付大人什么差事不成?”

说着也没问是什么事情,就已经拍胸豪爽说道:“承蒙大人看重,鄙人虽然没有什么能耐,但是在杭州城还是有两分脸面的,只要有用得着鄙人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

之所以如此急着表态,丁行周心里自然另有一番算计,对于楚质,他是从心里感激的,不仅是因为楚质出了个好主意,让自己名扬杭州城,荣耀乡里,在圈子内着实是扬眉吐气了回,更加是因为楚质的身份。

如今的杭州城,只要有心打听的,谁不清楚人家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年纪轻轻就已经身为一县之首,而且才华横溢,名扬天下,以后的前程自然不用说,过得那么十几二十年,就算入不了政事堂,起码也是个馆阁学士,朝中大臣吧。

只要有几分见识,了解过士子登科及第之后情况的,谁不知道这是铁律,不然万千学子争抢着要考上进士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从此以后,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外放为官,入朝为相吗,而楚质显然有这个资格。

特别是与楚质接触几次,丁行周更加觉得他不仅才气过人而已,而且谈吐不凡,处事沉稳,除了不时闪『露』的几丝青涩之外,尽显成熟教练的风范,一点也不像是个少年人,既然明知道人家日后的成就不凡,只要能与之攀上些关系,不管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丁行周都愿意为之。

做为一个商人,特别是已经有些功成名就的商人,丁行周的目光自然不会那么局限,与短期利益相比较,为了后世子孙计,他更加愿意选择投资长远的利益,况且丁行周自己也清楚,丁家的生意到了如今的地步,想要再有所扩大,恐怕没有以前那么容易了,如果没有变数,也只能仅此而已,虽然楚质未必能成为那个变数,但是若是能借此机会结交一个未来的大人物,这笔买卖划算。

“那先谢过丁家主了。”楚质微笑说道,不管丁行周存了什么心思,只要能达到自己前来的目的,楚质不介意欠他一个人情。

“不敢,不敢。”丁行周连忙摆手道:“大人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就是。”

楚质闻言,笑容慢慢隐去,轻轻叹息了声,说道:“既然丁家主如此仗义,那本官也不矫情了,想必今日城中之事,丁家主已然知道,我是求粮而来了。”

“莫非这事是真的。”丁行周惊讶道,今日城中传言四起,百姓纷纷抢购米粮,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的,丁行周怎么可能不知道,开始时候他还以为是某些人在造谣生事,官府应该很快出面平息的,可如今听闻楚质之言,他才意识到事情恐怕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简单。


  第二百六十九章 囤积居奇


第二百六十九章 囤积居奇

移居来到杭州城,可谓是只身打拼,才开创了现在的家业,丁行周自然不是愚鲁之人,明白城中官仓无粮的后果,物价飞升那是必然的,若是官衙调节不利,说不定还会延伸其他难以预测的后果,当然,城中驻守的兵丁也不是吃素的,不过真的到了那一步,却不是丁行周愿意看见的,毕竟作为一个本分的商人,他自然是希望能和气生财,安稳为上。

“千真万确,不然我与大人也不会上门前来求助了。”刘仁之轻叹说道。

见到楚质与刘仁之的表情,显然不是在说笑,而且也不会拿这种重要的事情来开玩笑,丁行周心念急转,猛然唤道:“管家何在?”

这时在厅外听候吩咐的管家急忙奔了进来,恭敬行礼道:“小的见过二位官人。”然后再朝丁行周拱手道:“不知东主有何吩咐?”

“家里粮仓还有多少米粮?”丁行周沉声道。

管家不明就里,但是管家、管家,就是为东主管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大到钱银米粮收入支出,小到仆役宅院一针一线的去向都要明明白,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那就证明这个管家不称职。

而丁府的管家自上职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了,固然有某些好吃懒做的小『毛』病,偶尔还瞒着东主贪污些零碎银子,不过整体而言,还是个合格的管家的,不然丁行周也不会让其在管家的位置上待这么久。

所以当丁行周询问家中米粮情况时,管家心里固然有些『迷』『惑』,但却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回答说道:“上月底结算为,月初时厨房取了,支给工匠,现在如今仓中计有一千五百二十八石斗。”

前几天刚翻查了账簿,应该是这个数没错,丁行周轻轻点头,也丝毫没有迟疑,不假思绪道:“吩咐下去,让下人们备好一千石米粮,明日清晨送到县衙仓库。”

说完也不理管家莫名惊讶之『色』,微转身子对着楚质,语气歉然而诚恳说道:“大人也知道,鄙人名下商铺经营的是布绸生意,家中存粮确实不多,只能尽绵薄之力,至于留下的五百石米粮,是为过冬之用,还请大人莫要见怪才是。”

“感谢丁家主高义还来不及,岂有见怪之理。”楚质微笑拱手示意道,且不说蚊子再小也是肉,要知道相对来说,一千石米粮也不算少了,寻常百姓之家,几年未必能吃得完,况且人家丁行周说的也是实情。

丁家固然是大户之家,但并不是专门经营米粮生意的,家中能积蓄这么多的米粮,也算是少见的,要知道地主家没有余粮,并不是件奇怪的事情,收上来的粮食,明知道自己吃不完还放在仓库中任发霉变烂,这种蠢笨的事情没人会做的,地主也不例外,留下部分粮食,其余的最佳选择当然是出售。

“岂敢承大人之礼。”丁行周连忙推让起来,带着一丝感激之意说道:“西湖盛会之事,还没有谢过大人谋划之恩,今日只是尽了些微之力,远不能表达鄙人心意,可惜,不过日后大人若是还有什么吩咐,尽管寻上门来便是,鄙人。”

你来我往谢了片刻,楚质与刘仁之委婉推却了丁行周热情的宴请,在他的恭敬礼送下,走出丁宅,上了轿子,向下一个目标而去。

“二位大人慢行,恕鄙人不远送了。”走了十余步,丁行周拱手扬声道,直到轿子渐行渐远,消失不见,他才转身返回家中,这个时候厅中已经摆好酒宴,见到丁行周回来,管家忙殷勤的招呼起来。

丁行周自然不会客气,端起了酒杯,轻轻抿了一口,脸上泛出一抹喜悦笑容,管家见状连忙执壶为丁行周添满酒杯,堆笑说道:“东主,恕我愚昧,刚才两位官人固然说了几句好话,但东主也不能就给千石米粮啊,要知道现在外面都在盛传城中缺粮,您只要稍微透出些口风,自然会有人上门求购,时下一石米粮已经涨到七八百文钱,若是再过几日,说不定还能赚上千贯,而如今却。”

“却什么?”丁行周淡淡笑道,微微举手,酒杯已然见空。

“当然,卖个情面给钱塘父母官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以后还要承人家照应。”管家讪笑道,继续给丁行周添酒,“不过也不必白送千石粮食啊。”

“什么白送。”丁行周摇头说道:“我倒情愿是送,可惜人家未必会同意,明日送粮的时候,县衙定然已准备好千石粮食的钱银,而且还是按市价算的。”

“东主如何知道的。”管家好奇说道:“刚才我明明没有听你们在谈论价钱啊,若是米粮送过去了,县衙不承认怎么办。”

“堂堂一县之尊,岂会为区区数百贯钱而耍赖。”丁行周笑斥道:“你呀,小人之心,而楚知县可是个君子,你可不能以自己之心来度测人家之腹。”

“东主教训的是,下人不就是小人吗。”管家笑呵呵说道,丝毫没有羞恼之意。

“皮厚。”丁行周笑骂了句,端起杯子小饮了口佳酿,微微皱眉,轻声自语道:“昨日还好端端的,怎会一日之间流言四起,这事,似乎有些蹊跷啊。”

“能有什么蹊跷?”管家『迷』『惑』道。

“你不觉得奇怪吗。”丁行周说道:“城中坊市刚开时候还没有什么动静,可就在短短的一个时辰内,城中官仓缺粮的消息立即满城皆知,这消息传得也太快些了吧。”

“我却没有觉得。”管家说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况且还是如此要紧的消息,大家自然是口耳相传,希望亲朋好友尽快知道,做好防范。”

“或许你是对的。”反正事情由官大人们担着,与自己无关,抛开疑虑,丁行周尽情畅饮起来。

相对而言,楚质与刘仁之却没有那么幸远,连续拜访了几户人家,也算是颇有收获,直到戌时末,见夜『色』已深,两人才打道回衙。

后衙院子之中,悬挂的灯笼将院子映得如同白昼一般,院子中央的桌案上摆放着几盘热气腾腾的佳肴,还有一壶淳酒,有两人在对酌,天上的一轮半月透明而洁亮,清幽的光芒映照大地,将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辛苦大人了。”刘仁之举杯示意,微笑道:“为求米粮,奔波了几个时辰,自已却粒米未尽,可见爱民之心,下官敬大人一杯。”

“这里又没有旁人,刘主簿又何必虚赞。”听到赞誉,楚质却没有丝毫笑容,轻叹说道:“辛苦不辛苦倒是其次,只怕是有愧太守之托。”

“大人宽心,才一个晚上,我们已经求得三千石米粮,想必明日的收获更大。”刘仁之劝慰说道,心中微叹,这话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要知道按照楚质先易后难的策略,刚才他们前去拜访的都是些在官生中登记在案的积善人家。

所谓的积善人家,说白了就是平日积极响应官衙的号召,出钱出力做善事的富户,这些人或者是想官员承情,或者想借机卖好以达到某个目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官衙要求的事情,与自身利益没有太大冲突,或者利益冲突不大时,一般都乐于按令行事,然而一县之中,自然不可能人人都会如此的,有些后台够硬的士绅,不卖官衙的账也是常有的事情。

“刘主簿不必好言安慰。”楚质轻声道:“如今官仓少粮也不是什么隐秘之事,粮价上涨也是自然的,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