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第33部分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3部分

小说: 柳暗花明又一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了,大过节的,把大事儿定下来,胡大舅觉得心里很痛快,加上他又要当爹了,所以这中午的时候,就多喝了几杯。
胡大舅一喝酒,就会脸红,但是不会变身成话痨。
和杜榆的二姑父不一样,人家是安静型的。吃完了饭后,就去床上躺着去了。
季氏笑着跟大家说道:“今天是太高兴了,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酒。”
胡玲忙道:“因为我就要有小弟弟了呗。”
这话说的胡姥娘很是高兴,都说小孩子的眼睛是最干净的,往往说什么就是什么,胡姥娘可不盼着自己的儿媳妇再生一胎是孙子?
“好,小玲说的对极了,有了弟弟,就要对他好知道不?”
杜榆他们是走着来胡家棚的,回去的时候,自然也是走着回去的。
季氏把胡玲穿小了的衣服也给弄了一个包裹,是给杜榆和大郎二郎穿的,相比较起来,杜榆家的条件是没有胡家的好,胡玲的衣服,料子都不错。胡鑫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读书,穿着要体面,那衣服很少有打补丁的,胡氏也没有嫌弃。
一家五口说说笑笑的朝家里赶,到了快要到家的时候,天上反而下了雨。
这雨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大家都把粮食收了才下下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地里骂老天爷呢。
幸好杜榆他们没有淋成落汤鸡,不过为了防止生病,回去后,还没人喝了一碗热姜汤。
“贼老天,该让你下雨的时候,你不下,现在不需要你下雨了,你反而下的勤快了!”齐氏看着外面的雨骂道。
更有那,中秋节的时候,还没有收完稻谷的,见到下雨了,更是骂的不行,今年的天气真是邪了门了,他们本来以为是再也不会下雨的,所以这收割粮食的时候就不着急,反正也不会烂在田里不是?干成那样的。
结果就来了这么一出,好几家连中秋节都没有好过,赶着去抢粮食去了。
这不是耍人吗?没有收起来的人家只能暗自在心里说了声倒霉!
这雨一下,还没有停住的趋势,连着下来好几天,温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果然是一层秋雨一层寒。
下雨了,出去玩儿不成了,就都在家里呆着。
杜榆也静下心来,准备把字给好好的练一练,不为别的,好歹咱也是识字的,这写出来的字,要越来越好看才成。
齐氏虽然最开始说了几顿,不过想着孙女会写字,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倒是没有和以前那样,坚决的反对。
上次从白马寺拿回来的笔墨纸砚都还有多的呢,也不另外浪费钱,所以齐氏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现在最操心的是给自家四儿子找媳妇呢。
胡氏和高氏从娘家回来,她都问了的,听到说已经让娘家人去打听去了,她总算是有了笑容。
本来齐氏很看好自家二闺女说的二女婿堂叔的女儿,只是后来杜梅带过来的消息是,那边也看好自己家这边,倒是有那个意向和杜家结亲。
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他家闺女嫁过来后,就和女婿分家另过。
也是觉得杜家这边人口太多,大家搅合在一起,这矛盾会越来越深的,把情分都弄没有了。
不过这个条件把齐氏给气着了,直接就也不同意了,开玩笑,谁家是刚成亲就要分出去另过的?
这是要搞什么?是不想伺候自己这个婆婆?就想着自己过舒坦的日子了?还嫌弃他们家人口多,她还没有嫌弃女方家里穷呢,真敢提条件!
她几个儿媳妇,哪个不是要跟着一起照顾一家子?偏偏到了他们家女儿就不成了?这样的姑娘就是再好,她也不会要。
于是这样,这个事儿就掰了呗,反正也只是开始提,还算不得正式提亲。
胡氏可不敢说啥,要分开就分开的话,不然婆婆还以为自家觉得负担重了,想着要把小叔子们给撵出去的意思。
别人能开口,她不能,看着婆婆生气,也劝了几句,总之,这姑娘不成,也就成不了婆婆的儿媳妇,所以再为这个人生气,那就不值当了。
高氏没有大嫂有发言权,不过也对这一成家就要分出去的做法不赞同。
现在是荒年,大家都不好过,也只有抱成团才能把日子过来,这样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做饭,也不是好的。
再说,婆婆虽然嘴巴厉害一些,可是却没有虐待儿媳妇的做法。这样的妯娌真要娶进门了,以后也只会一心为了她自己,说不定矛盾就要加重呢。
虽然那人并不是跟二哥他们一样,是想甩开父母兄弟自己过自己的好日子去了,可是这种想法,总让人不舒服。
“我们家又不是找不到儿媳妇了,这个不成,我再找下一个。总能找到合适的。”
杜榆发现自家爹读书更勤快了,秋收后,真是没有啥事儿,自家爹除了抄书册以外,也不像别人一样,还去找些短工做一做。
他是抄够了十本书,然后就去县城换的,一本书二十文钱,十本书是二百文。
“爹,你看我的字能不能抄书了?”杜榆把自己写的字交给自家爹看。
杜有忠看了,笑道:“有进步,还得努力。”也就是说,她的字还不够格,真是郁闷啊。
“别老是操心赚钱的事儿,爹难道还不能养活你们?”有些事儿不好跟儿女们说,但是杜有忠已经在心里发誓了,一定要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不过杜有忠把大儿子抓过来当壮丁,因为大郎的字很是能见人的。大郎能抄书赚钱,这心情就豁然开朗了。抄书不但要字好,还要细心,杜有忠也是有意的锻炼自己的儿子。


、50 好亲事啊

杜榆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练字;墨水金贵;她就用清水好了,就不信达不到抄书的要求了。
冬小麦又开始种起来;家里又是好多天的忙活。
齐氏这也顾不上给杜有德娶亲了;胡氏和高氏娘家也都有消息。不过齐氏听了,觉得条件都太差;不符合她的要求。
想了想;还是等手头上富裕了再说,男人不愁晚几年。
等杜有忠把自己抄书赚的钱交给了齐氏的时候,齐氏心里的感受,很复杂。
怎么说呢;她一直反对自己的儿子去读书的,要不是因为自己的丈夫是读书识字的,教孩子们都免费,她才不会让孩子们都去认字呢。
尤其是早年的时候,杜老爷子跟她说了,自家老大读书很好,她一听就火了。
因为当年的杜老爷子也是别人说他读书好,以后肯定有出息,可是结果呢,考了不知道多少次,一次都没有中过,还拖累了一大家子,弄得她公公婆婆愁眉苦脸,弄得那张氏指桑骂槐。
所以她是坚决不准的,觉得纯粹是浪费银子。
而现在老大却为了家里的生计,而天天抄书,她真是这个心情复杂啊。
“今年这又是到了冬季了,明年的时候,你再去找找活计吧。”齐氏对杜有忠说道。
杜有忠点头,“我准备去县城看看。”
“县城?那也太远了吧,以后你一年半载的不回家,咋行?”齐氏担心,大儿子这么大个人了,明明有老婆的,可惜老婆大部分时间不在身边,齐氏想着又觉得对不起大儿子。
“我先去看看,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杜有忠先给齐氏打了招呼。
“你自己有分寸就好!不行了,你把大郎带过去,让他跟着你学着,总不能全家都在地里刨食。”对长孙,齐氏是很重视的,觉得大郎这孩子不能和其他的人一样,就靠着这几亩地过活。
“等我弄好了,再说大郎的事儿吧。”杜有忠说道。
齐氏看杜有忠连明年开春的事儿都想好了,就知道他是有成算的。
她和老头子也老了,这些年一直靠着大儿子,大儿子的话还很有权威的。
转眼就到了冬至,杜有贤他们几个,现在做豆腐做的更多了,到了冬天,很多人家地里都没有啥新鲜的蔬菜,吃点豆腐,价格也不贵,还能改善改善生活,大家都喜欢买一两块。
又看着黄豆多,家里还发了黄豆芽,也跟着一起卖,每天都能卖完。
只要现在不出重大的事儿,家里的开支还是能维持的,并且还能有富余。
这里说的重大的事儿,就是娶亲或者过事儿,还有就是生病,添丁等等。
冬至这天,杜家院子里做好了饺子,买了点猪肉,大家都吃的很开心。
结果刘氏那边来了人,齐氏是不待见刘家的人的。见刘氏的娘穿的花红柳绿的,一看那衣服就有些不伦不类的,脸色就不好了。
“亲家,我们今天来,可不为别的,我那小闺女要嫁人了,请你们过去喝喜酒,说起来,也是我柳儿外孙女有福气,进了秦家,虽然是当丫鬟,可是那秦家老太太就是喜欢我们柳儿丫头,这不,拖了柳儿丫头的福,我那小闺女说给了秦家的二管事,您那,可别小看了这二管事,手头上管的人多着呢,用人,车马,都是我那小女婿管着呢。
而且,家里也是有丫鬟婆子伺候的,我那小闺女嫁过去,就是当奶奶的,可不比这穷人家,连顿饭都吃不饱,啧啧,可惜的很那!”
刘氏娘说的真是恨不得飞起来,好像自己要嫁给那二管事一样,也得亏她都这一把年纪了,杜榆发现这人脸上还擦了胭脂呢,不过刘氏的娘明显的不会打扮,弄得脸上跟猴子屁股一样,整个一个媒婆的形象。
所以齐氏就笑了,“哟,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亲家啊,这不知道的,冷不防一看,还以为是上门说媒的媒婆呢,你这真是少了一个媒婆痣,太可惜了。”
“嘿,我不和你计较,我家的日子是越过越好,有些人啊,就是眼红,也只能嘴上厉害罢了,等着瞧吧,有些人那,早晚就会后悔的,有本事一辈子别求着人。得了,我说这些废话干啥?就是给亲家你报个信,到时候可一定要去喝杯喜酒!”
“这院子也太寒碜了,唉,我都看不上眼,我小女婿可是说了,到时候给有良他们在镇上弄套房子,以后就住镇上来了。啧,还是有良想的明白,早早的分出去了,不然现在多少尾巴甩不掉?你们慢慢的啊 ,我可是先走了,还有好多人家都要去报喜信呢。”刘氏娘一扭一扭的走了,齐氏狠狠的吐了一口吐沫朝那刘氏娘的后背,直接把院门给关了。
有些人,时不时的来膈应人,真是让人很生气。
齐氏说道:“那一天,谁都不许去!”管她刘氏的女儿嫁给谁,都不关他们的事儿,她可不和这刘家走动下去,没的以后没完没了了!
这女人不就是想要一份礼钱?齐氏根本就没有和他们走动的意思,反正那刘氏到时候能过去,他们干啥要去受脸子?
“大哥,你知道那秦家的二管事的事儿吗?”杜有全毕竟最小,还是有些好奇心的,加上他大哥一直在镇上,对秦家应该有个了解的。
其实大家都有些想知道,这刘氏的妹子怎么突然就嫁给了一个管事了?
杜有忠看大家都看着他,就是齐氏和榆儿也都在听着,就说道:“那二管事,我见过,不过一直听说他媳妇病在床上,这次,”
“肯定是他媳妇没有了,我就说嘛,那刘家都是什么货色,怎么能有那个福气,原来是给人家当填房的,那啥二管事,是不是有儿子?都多大了,不会是年纪一大把吧。”齐氏忙问道。
反正齐氏觉得那刘家的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要到手的男人也都是二手货。
最后杜有忠被齐氏问,大家才知道,原来那秦家的二管事都和那边的杜满仓一般大了,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儿子比大郎还要大。
齐氏一拍大腿,“我就说嘛,哪里有那么好的事儿?这刘家人真是太不要脸了,这样的亲也结。那啥都能当刘家那小闺女的爹了,也不嫌磕碜的慌!”又想起刘氏娘刚才说的,是自己的孙女杜柳做的好事儿,齐氏把牙又快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