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良皇帝-第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续说。”我挥手道。
“臣有一计,可以一举解决这两大问题。”段鸿淡声道:“那就是高丽和东突厥联手,共谋大吴领土。大吴奋力反抗,被迫出军自卫,将两国各自拿下。只要将高丽国拿下,再吞并东突厥后,将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应对罗刹和蒙古国骤然而来的压力。”
“高丽国啊。”我眉头紧紧锁了起来,其实这数年来,高丽国在处理与大吴的外交关系上,一直小心李翼,生怕有个什么不妥。显然,高丽国自己也看出来了,自己国家的位置,是如何地尴尬。若是大吴不把高丽国拿下,恐怕根本无法气定神闲的北征开拓疆土。但是大吴这些年来一直陈重兵北方,分明有取东突厥的架式。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琴太傅也是眼光老到,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缘由:“但是,我们如此对待一直与我们交好的高丽国,是否有些丧失仁义?另外,段大人的战略设想中,也颇有漏洞,高丽国一直以来战战兢兢与大吴交往,说他会联合东突厥对大吴图谋,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太傅大人此言差矣。”段鸿正色道:“东突厥休说其战略位置,国土面积。就说他除了草原以外,那些矿山中所蕴藏的矿石,就足够形成国家大利了。太傅大人当领朝政已经有数年,当知道我国冶炼业之迅速发展,国家所消耗的矿产资源有多少?虽然现在大吴还够用得很,但以这发展速度,恐怕数十年后,大吴矿产资源就会跟不上消耗,到时候再行图谋,不是已经晚了?所以,在国家大利之前,一切仁义道德,都是虚言。高丽国若是不拿下,等拿下东突厥后,那就如在大吴心口上,悬上了一把利刃,这把利刃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掉下来,给大吴来个透心凉。所以,高丽和东突厥同时拿下,应该纳入我们的基本共识中。”
“两位爱卿说得都有道理。”我坦言道:“其实朕也是如此设想,不光是朕,恐怕秀丽公主,包括高丽国王也都如此设想。高丽国地地理位置,实在太过于敏感了。如此看来,在战略构想上,必须将高丽国考虑进去,否则日后朕日夜睡觉也不得安宁。高丽国一定要拿下,但要考虑的是怎么拿下,不能落人口舌,否则那些依附于大吴的小国,定会起叛逆之心。”
琴太傅见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便也只好紧锁着眉头道:“老臣倒是有个想法,是否可以以大吴和高丽国同宗同文地理由进行合并,再大面积将大吴人口迁徙到高丽国,而原高丽国民,分散迁徙到大吴各富庶之地。”
“看来琴太傅内政所长,却不通外务。”段鸿一说到正事,丝毫不客气道:“没有哪个国家,即便是一丁点大的小国,也不会肯就此并入强国,这样一来,与灭国又何区别?”
“段大人,琴某倒是认为此事大有可行。”琴太傅淡淡道:“高丽国向来是大吴国的附属国,加之最近几年大吴愈加富裕强盛,乃是各邻国羡慕之对象。恰恰相反,高丽国百姓则越发穷困,对其国王的支持度愈发降低。若是大吴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威之以武力。高丽直接以附属国的姿态,并入大吴也并非毫无可能性的事情。”
“两位爱卿所言均十分有道理。”我淡然道:“能够和平吞并高丽,乃是朕之所愿。但是一旦不成,武力应对方面也必不可少。朕的意思是,做两套战略部署,见机行事,其最终战略目的,便是成功拿下高丽国和东突厥。”
第九十一章 图谋(上)
“吾皇英明。”段鸿和琴太傅齐齐躬身道。
“段鸿适才所言,还有些漏洞。”我淡声道:“按照高丽国的国力,以及东突厥的战力,若说他们想联手对抗大吴,恐怕的确说不过去。不若将罗刹国和蒙古国扯进去。这两个大国,只要我们一旦取下东突厥后,势必与我大吴为敌,与其让他们主动,不如将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
“以皇上的意思是?”段鸿微一愕,迅即道:“让四国主动与大吴挑衅,开启战火?”
“的确如此。”我嘿嘿一笑道:“当然,朕不可能蠢得一次性想将罗刹和蒙古都吃下来。毕竟目前大吴并没有这么大的胃口,即便是勉强吃下后,大吴国的国力也将消耗殆尽,十年也恢复不来,如此一来,那些虎视眈眈的其他强国便会趁机出动,大吴势必会遭到空前打击。即便是已经吞下的四国领地,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微臣明白了。”段鸿脸上露出了笑意:“皇上将东突厥和高丽吃下后,便决定是做积极防守的姿态,等一切稳妥后,再行图谋。若是真的能将罗刹和蒙古都扯进来,高丽国就算没有这条心,恐怕也会暗生此心的。”
琴太傅也是思索了半晌道:“的确,如今摆在高丽国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无条件和大吴合并。二就是联合诸多强国,合力对付大吴。这条理由,端得是十分有根有据。就连老臣,也不由得怀疑。高丽国是否真有这条心了。”
“段鸿,你去找萧起,与他商量如何利用间谍,将四国合作的事情绘声绘影地描绘出来。甚至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下便利,让四国当权人物,互有接触一下也无妨。当然,这一切都要在私底下进行。”我沉思了片刻,迅即说道:“同时暗中做好备战准备,到时候可以一鼓作气将两国拿下,免得日久生变。”
“微臣领旨。”段鸿一脸正色。躬身领旨后,退开了少许。
“太傅。”我缓缓沉声道:“你即刻安排礼部尚书王昭光。极力邀请朕的老丈人,陪同省亲的秀丽一道前往大吴来游玩一番。若是他不肯前来,恐怕投降的几率将会十分低下,如此就能直接进行段鸿地策略。”
“老臣领。”琴太傅也是正色的回答我道。
“都下去吧。”我淡一挥手:“今日之讨论,就到这里了。”
“臣等告退。”琴太傅和段鸿,齐齐朗声退下。
待得他们走后,我则躺在了太师椅上。低头沉思起来。如今世界格局,乃是越来越复杂了。大吴虽然领先于各国,但是如果不思进取,不拓展版图的话,迟早会成为别人口中的那一块肉。
“刚多子,得空后去通知李林甫,让他尽快招刘不庸回来见我。”我猛地站起身来:“时间已经不早了,摆驾去慈宁宫。”
“奴才遵。”小多子叩了一头后,迅即搀扶着我径直去往了慈宁宫。如我所料。一干人等都集中在了慈宁宫中。睫儿显然十分讨人欢喜,除了长平外,都对她好感愈增。
“爹爹。”睫儿见我过来。忙奔了过来,扑到了我怀中,喜色道:“爹爹,睫儿好想念你。”
“傻丫头,爹爹只不过才离开了半日而已。”我刮了刮她的翘鼻子道:“这不,不是回来看你了。”
“皇后,朕肚子好饿啊。今天吃什么?”我嘿嘿一笑道。
“问了半天,也不知道睫儿喜欢吃什么。”皇后无奈道:“这小妮子啊,好像是天生无欲无求。太后娘娘想赏赐她些新衣服和珠宝,她是一概不要。”
“丫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微微正色道:“正所谓长者赐不可辞,又不是外人要给你东西。”
“爹爹教训的是,睫儿记住了。”睫儿微微一笑道:“睫儿其实能见到爹爹,已经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儿了。其他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了。”
“傻丫头。”我怜惜地将她往怀里搂了一下。迅即道:“既然睫儿想不出来要吃什么,那就吃火锅吧。朕都好些日子,没有吃到火锅了。”
“就知道皇上会这么说。”皇后掩嘴轻笑道:“臣妾早已经让御膳房安排了火锅宴,咱一家子在一起聚聚,热闹一番。”
我忽而凑到她身边,低语道:“皇后既然如此聪慧娴淑,连朕想吃什么都猜的出来;那是否知道朕晚上想吃什么?”
皇后先是一愣,迅即满脸羞红,白了我一眼道,低语斥道:“皇上,您真是越老越不尊。在孩子面前,也能说这些么?”说着,捂着一脸茫然的睫儿,背着我离去。惹来我一阵哈哈大笑。”
一席火锅吃停当后。本想把睫儿安置在太后这边住下,但这小妮子却眼泪汪汪地拉着我的衣角不肯放,虽然嘴里不说。但其心中定然是想和我住在一起。
睫儿离开我这么多年,我也是极为想念她。如今回到我了身边,又觉她十分乖巧,见她如此模样,心中便也不忍心。便将她带回了养性斋,只是她说什么也不肯单独睡觉,无奈之下,只得和女儿同床而眠。
心中一直惦记着与皇后地约会,如今已经过了掌灯时分。估摸着皇后她已经洗干净在坤宁宫等我了。然得身边多了个睫儿,只得先哄她入睡。
又过得半个时辰,我听得睫儿已经睡下了。便欲起身向外走去,试图掩至坤宁宫去。
“爹爹,你又在梦游了?”睫儿小心翼翼地问道。
无语,这丫头怎么如此惊醒?只得又梦游回自己床上,搂着她道:“睫儿,怎么睡不着啊?”
“恩,睫儿想妈妈了。”睫儿微微哽咽道:“也不知道妈妈她怎么样了,看到街上的文书没?”
“睫儿你放心好了,你妈妈是天下最聪明的女人。她一定会知道你在这里的,说不定你明天一觉醒过来,就会看见妈妈了。”我柔声安慰她道。
“爹爹,给睫儿讲个故事好么?”睫儿轻轻道:“听妈妈说,爹爹最会讲故事了。”
晕,我会讲什么故事啊?除了一肚子的黄色笑话。以前倒是经常用来搏莹莹一阵笑骂。
不过这女儿我还是极为宠她的。别说讲故事了,给她摘月亮也要办到啊。遂搜肠刮肚,给她讲了一段猪八戒背媳妇。果然,倒是把睫儿弄得一阵好笑。但是她笑过之后,却幽幽道:“唉,这猪八戒好可怜,人长得丑就没有人喜欢他。其实他很老实,也很可爱。如果真的有猪八戒,睫儿愿意和他交朋友,陪他一起玩。”
我汗然,俺女儿就是与众不同,思维也有异于常人。我在祈祷她别让我给她找个猪八戒出来,那样我就麻烦大了。
幸好这丫头还是蛮懂事地,静静道:“爹爹,谢谢你的故事。睫儿睡觉了。”
“晚安。”我柔声道。
“爹爹,你不是要去皇后娘娘那里么?”睫儿轻声道。
“呃……你怎么知道的?”我大汗。
“睫儿已经睡着了,不能说话了。”睫儿狡黠地笑了一下。
心中犹豫了良久,却还是没有离开她去皇后那里。天知道这丫头还这么小,晚上一个人睡觉会不会怕?如此便坐在床上打坐,修炼真气一直到天亮。
……
如此安稳数日后,莹莹她终于找上了门。她是先回到了陶府,但一见到有个自称是陶子英的未婚妻子住在了陶府,并且有一名号称已经在陶府十多年的老管家。她一见,就知道是我搞得鬼,同样也知道我定在旁边安排了御前侍卫保护陶府。
很轻易的,她就通过那御前侍卫,将消息传到了我耳朵里。这几日,我都是在宫内度过。也没有回陶府,只是差了去告之一声,公事教忙,也就不回去了。
我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便又穿上了便服,拉着睫儿一块。弄了顶轿子,径直从神武门出门,直接抵达了陶府。
我抱起了睫儿,往陶府内走去。管家陶忠一见到我回来,就对着我耳边道:“少爷,有一位姑娘来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