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元帅们-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7年末,苏联谷物短缺,斯大林认为其为富农囤积之果。他力求迅速消灭富农阶级,并始推农业集体化政策。而布哈林等人则认为谷物收购危机原因不在于富农,而在于不合理的收购价格和工业品之不足,继续维护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于是批评布哈林等人是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集团,并于1929年将布哈林逼出政治局。
统治苏联
农业集体化
主条目:农业集体化1927年-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他不顾布哈林等人的反对,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由于对“富农”概念缺乏准确界限,集体化开始时国内“富农”占农户总数不到3%,而最后被剥夺的农户却达到农户总数的6%-8%,部分中农和贫农也被当作富农剥夺。1929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集体化,从此集体农庄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两个月内集体农庄的比例从15%增长到59。3%),执行过程中,底层执行者经常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农民入社。1930年3月2日,斯大林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于是引发了大规模退社的浪潮。1930年6月,集体农庄的比例已经由60%降到了23。4%,斯大林不得不在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再次改变态度,赞扬全盘集体化的成就并批评反对者是“和共产主义的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又一次掀起了集体化运动的高潮。到1933年底未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户仅占0。2%,至此全盘集体化的目标基本实现。
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农业总产值下降了23%。而且在1936年-1940年集体化完成后,农业总产值也只是维持在1924年-1928年的水平。 苏联1928年-1934年间农业集体化过程中,谷物的总产量下降了7。8%,而同期的国家收购量却增加了150%,这直接导致了波及乌克兰、北高加索、伏尔加地区、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等地的严重的饥荒。在此次饥荒中死亡的人数大约在600万-1000万之间,其中以乌克兰大饥荒最为惨重(饿死250万-500万人)。为了控制农民向人满为患的城市转移,政府恢复了沙皇时代的内部护照制度,宣布农民不经许可滞留城镇为非法行为。在此期间国内数以万计的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苏联当局不得不使用正规军以剿匪的名义镇压反抗农民。
大规模工业化
从1927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为止,斯大林提出要在短期内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于是按照每五年一计划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1928年-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随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则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大规模发展重工业。在这段时间内,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928年的446%,平均每年增速为18%。其中钢产量达1770万吨,煤为1。28亿吨,电力为362亿度。期间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库兹涅茨克等地建立了诸多新兴工业区。1938年起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到1941年6月,苏联的坦克总数高达2。4万台,火炮约11万门,飞机1。8万架,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苏联国内日常消费品的生产却被忽视,城市居民并未分享到多少工业进步的成果。和1928年相比,1937年苏联的人均食品消费和人均工业消费品量下降了3%-8%。工人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工作量,而且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会被处分,以至进行劳改甚至被枪决。歌、音乐、绘画、电影等各种文化作品的焦点 斯大林主义是指苏联和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在斯大林统治下及其之后的共产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了斯大林的政治经济外交主张,其中有一国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阶级斗争等观点。但是,斯大林本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创立了任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的所谓“斯大林主义”,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学生。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主义的一个核心是中央集权体系。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主义体制的本质是独裁政策,这个解释被反对斯大林主义的评论家们广泛运用。斯大林主义还经常被他们称为“红色法西斯主义”。
也有人认为斯大林主义其实是西方反共势力强加给斯大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斯大林主义的话,就只能说,首先,它是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了一些极为严重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他同时指出:“所谓非斯大林主义化就是非马克思主义化,就是搞修正主义。”
大清洗
1934年12月1日,苏联政治风头正盛的列宁格勒州委书记谢尔盖·基洛夫在斯莫尔尼宫三层被刺客枪击头部身亡。斯大林对此案高度重视,他亲自前往列宁格勒参与调查和审讯,并且宣称此次暗杀是由托洛茨基及其反对派所策划,开始了针对老布尔什维克的清洗。1935年2月原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党中央书记格里科·雅戈达被尼古拉·叶若夫接替。同时安德烈·维辛斯基被任命为检察长。斯大林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反苏联合总部”的名义逮捕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人,以逼供手段迫使他们认罪,最后于1936年8月在莫斯科公审将他们处死。不久后,又以“托洛茨基反苏军事组织”的指控处决了图哈切夫斯基等红军将领。1938年3月针对“右派和托派反苏联盟”,斯大林又以同样的手段处决了布哈林等人。1938年4月内务部的叶若夫被拉夫连季·贝利亚接替,失势的雅戈达、叶若夫均遭到清洗。1940年,身在墨西哥的托洛茨基被苏联特务刺杀。大清洗最终变成了对党、政、军、中央、地方干部的全面清洗和镇压,受害者的人数至少在70万人以上。列宁时代的政治局成员“老布尔什维克”只剩下斯大林,米哈伊尔·加里宁和莫洛托夫三人,苏联元帅中的五人只剩下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两人。大清洗活动也涉及到社会中的许多人:知识分子、农民(尤其是所谓的“富农”)、神职人员、技术专业人员和少数族裔。很多人遭到逮捕,被关押在古拉格集中营里,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部分人在饥饿、疾病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死亡。苏联境内的诸多少数族裔被集体迁移和流放,其中包括:波兰人、伏尔加德意志人、摩尔多瓦人、犹太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车臣人、朝鲜人等等。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乔巴山也效仿斯大林对国内实施了政治清洗。
二战领袖
苏联的扩张
斯大林起初欲与英法建立反对纳粹德国的同盟却遭遇失败,于是转而寻求和德国建立合作。同期阿道夫·希特勒也为避免使德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遂于1939年8月23日派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与苏方代表莫洛托夫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秘密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包括了对波罗的海三国和对波兰的瓜分。同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9月17日,苏联红军以保护波兰东部的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为理由入侵波兰东部,占据了维斯瓦河以东的波兰领土,并将其并入苏联国内的白俄罗斯苏维埃和乌克兰苏维埃两个加盟共和国之中。之后斯大林下令对波兰战俘实施清洗,其中以卡廷森林事件最为著名。同年秋季,苏联向芬兰提出领土交换的要求,遭到芬兰的拒绝。不久后苏联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939年11月30日动用红军四十多万人进攻芬兰,引发苏芬战争。在芬军顽强抵抗下苏军损失惨重,但最终芬兰因寡不敌众被逼割让卡累利阿等地来换取和平。1940年间,苏联吞并了波罗的海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三国,又强逼罗马尼亚割让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1940年9月27日,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与日本帝国在德国柏林签署了三国同盟条约,确立了三个轴心国的同盟关系。同年10月,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信给斯大林,称德方希望将苏联拉入轴心国集团,建立“四国同盟”。斯大林遂派遣莫洛托夫前往柏林谈判。德方提供了“四国条约”草案,要求苏联只能向国土以南的印度洋方向扩张。斯大林同意签署条约,但同时要求将土耳其、保加利亚也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之中。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不再给予苏方答复。1941年4月13日,斯大林为避免遭受德国和日本两面夹击,在莫斯科同日本外相松冈洋右签署了《苏日互不侵犯条约》,相互承认双方的势力范围,并承诺在对方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苏德战争
1941年6月22日早上4时45分,希特勒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国军队,发动了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在此之前,斯大林已经收到了来自一些苏联间谍和苏军将领的警告,但他认为纳粹德国不会冒着两线作战的危险,在彻底击败英国之前就进攻苏联,因此没有对同纳粹德国展开本土战争做充分的准备。在确认德军的入侵后,斯大林担任了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和苏联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于7月3日发表演说,号召苏联人民不仅要消除本国面临的危险,还要帮助解放在德国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在德军的突然打击之下,同时因为大清洗带来的负面影响,苏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德军入侵后一个月,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法国领土的两倍。而在8月,由于斯大林拒绝采纳格奥尔基·朱可夫的建议,下令红军死守基辅,结果导致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战役中被德军围歼,纳粹德军宣布歼灭苏军66万人,希特勒宣称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1941年11月初,德国中央集团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斯大林坚决留在城里组织反击。11月7日,斯大林命令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阅兵式,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斯大林说道:“让我们的伟大祖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季米特里·波札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姿,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吧”,斯大林在这次讲话中提及的这些俄罗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的用意,是以俄罗斯民族主义来鼓舞苏军战斗。受阅的苏军部队随即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