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 >

第12部分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第12部分

小说: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是组成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骨干。但是在建设大型企业的同时,还必须建设许多中、小型企业,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增产更多的工业品,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周恩来经济文选》第298页。
  对于新建、改建企业和原有企业的关系,周恩来认为,新建、改建企业“对发展工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但有了新建和改建的企业还必须注意原有企业的生产,“许多新建和改建的企业还需要依靠原有企业的协作和支援”。同上书,第301页。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企业,发挥它们的潜在力量,增加生产品的产量和品种,使它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培养人才和供应设备,并且供应人民的需要。
  第三,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必须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但是,决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片面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1953年9月,周恩来在阐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时,多次指出:发展轻工业,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有利于满足人民需要。“如果我们只看到重工业而不看到轻工业,那就会犯错误”。同上书,第142页。农业发展的速度要与工业发展相适应,“地方党委,特别是省以下的党委,除去一些城市搞工业外,主要的力量都应该放在农业方面”。同上书,第165页。但是,“一五”建设的前三年,由于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由于急于实现国家工业化、急于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时,对农业、轻工业的重视和安排不够。1956年2月,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4月,毛泽东综论十大关系,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教训,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此后,周恩来进一步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地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③《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26页。轻视农业和轻工业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就会发生经济发展上的严重不平衡。周恩来还认为,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艰巨,“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摸索,才能使这三者的比例安排得比较恰当。一个时候恰当了,过一个时候还要修改”同上书,第231页。。
  第四,必须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依靠内部积累,依靠本国资源,但不放弃争取外援。同时需要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关门建设是错误的。“即使我们在将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之后,也不可能设想,我们就可以关起门来万事不求人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技术上、文化上的联系,必然会一天比一天发展”。




逐步实现三大改造(1)



  “一化三改”是“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整体目标。周恩来不赞成撇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孤立地谈实现工业化的目标。1953年6月28日,他在给毛泽东并转高岗的信上指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口号在我们这个过渡时期作为唯一目标来说是不完全的,其中没有包括农业集体化及利用和改造资本主义工业”。《周恩来书信选集》第49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周恩来认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36页。即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小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他每次阐述“一五”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既强调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也要求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不仅是不同性质的私有制(前者以个体劳动者自己及其家庭的劳动为基础,后者以雇佣劳动者的雇佣劳动为基础),而且在生产的手段、规模和社会化的程度上也是不同的。有鉴于此,周恩来说:“对于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需要用不同的形式和速度。农业和手工业是走合作化的道路,私营工商业是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从改造过程的长短和程度的难易来看,他认为个体农业、手工业是两个汪洋大海,要做很多的工作。“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只要把问题说通了,还是比较容易的,更繁重的还是农业和手工业问题”。《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40—141页。
  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充分论述了走合作化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原则、步骤。
  为了防止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两极分化,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为了巩固工农联盟,必须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指出,我国的农业在土地改革以后有了新的发展,1952年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超过了解放前的最高年产量。“但是农业的发展显然还赶不上人民和国家对于农产品的需要。为了使农业能够更快地和更有计划地发展,必须逐步实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上书,第187页。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有走合作化道路的历史。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许多革命根据地中,就大量地出现了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在个别地区已经产生了半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完全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使生产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农民和手工业者是愿意走合作化道路的。可是,“互助合作运动要根据自愿两利的原则,逐步地由低级到高级,不能性急。”④《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65页。周恩来说:“如果我们工作做得好,就能够证明给农民和手工业者看:个体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不如集体;个体不如互助,互助不如合作,合作不如集体农庄。”④只要能这样证明给农民和手工业者看,那么,他们就会走上集体化、合作化的道路。如果合作化的产量、技术水平、经营状况不如单干,农民、手工业者看不到合作化的优越性,强迫他们走合作化的道路,那么就会欲速不达,事与愿违。关键在于做好工作,发挥合作化的优越性。周恩来关于合作化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他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理解,体现了他的求实精神。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周恩来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实现这个改造的必经之路。
  1949年,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后,基本具备了这样的条件。1953年9月7日,毛泽东提出,现在应明确“肯定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98页。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二天,周恩来在政协常委扩大会上进一步指出:“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比较健全的方针和方法。现在进入计划建设时期,应该将这个方针和办法进一步明确化并具体化。”《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45页。
  什么是国家资本主义?周恩来把它表述为“是一种受国营经济领导的、受限制的、不完全的资本主义”。⑤同上书,第154页。凡是和国营经济联系合作的私营企业,就带有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目的基本上为国计民生服务,部分地为资本家谋利。它“既不同于一般的私人资本主义,更不同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而是中国型的国家资本主义”。同上书,第148页。国家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而不是目标,目标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并没有取消资本主义所有制,它只是有限制的资本主义,还需要继续改造和提高”。⑤但是,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逐步进行,使其“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可盲目冒进。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周恩来指出,在工业方面,低级的形式,一般是原料主要由私人购买,由私人进行生产,国家收购其产品的大部分,私人还能保留一小部分自销。中级的形式是加工订货,即原料由国家供给,产品由国家收购,由私人进行生产,私人不能到自由市场去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了。高级的形式是公私合营,即企业中有公股参加,公私共同管理,公方处于领导地位,私人所有制是被承认的,但已经受到限制。在商业方面也有代批发、代购代销、公私合营等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形式。周恩来认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需要摸索经验,总结提高,需要到实践中去创造。




逐步实现三大改造(2)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的盈利怎么分法?周恩来阐述了“四马分肥”的分配原则。第一是国家收的所得税,第二是工人得的福利金,第三是工厂保留的准备扩大再生产的公积金,第四是资方的红利。当时一般情况是,国家所得税占35%,工人福利金占15%,公积金占30%,资方红利占20%。周恩来认为资本家所得的少了一些,可以使资本家分得的利润多一些,不是20%,而是25%,甚至比25%还多一点,这样可以影响资本家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国家资本主义决不允许资本家独占盈利或者劳资分肥、损害国家的做法。
  周恩来认为我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对私人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主义是自由泛滥、自由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垄断,垄断就出危机,危机就出战争,战争就出贫困和死亡,这是资本主义循环的规律”。“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周恩来经济文选》第169页。为了限制私人资本主义自由发展、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逐步增长,有必要逐步地把私人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逐步地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
  列宁曾经设想在俄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但没有实现。为什么中国能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周恩来认为,其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我们有过合作的历史”,同上书,第227页。有愿意接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其二,“我国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工人阶级,经济上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同上书,第153页。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工作,国营经济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