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烽火-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必武其实心里很难过,现在他什么也没有了,不!还有,他手中还有一百多死士!可靠这一百多死士,他能东山再起吗?
在清军退出大明之后,他能不能受到重用?要知道他可是卢象升的部下啊!
卢象升在姚东照的照顾下康复得很快,可是他的眼睛还是看不见。卢象升很关心张必武的一举一动,当初张必武想要奇袭济南的时候,卢象升也认为他是送死的,并不想张必武逞一时之勇,留取有用之身为国效力。
姚东照向他说张必武进击济南成功了,还斩杀了岳托,张必武逃了出去,只是因为现在清军四处找他,他还不能来到姚东照这里。
卢象升被震撼住了,想不到啊!这简直可以说是奇迹啊!
良久,卢象升笑容满面地连连称赞说:“张必武这小子真行啊!”他靠在枕上,欣慰地说:“大明的未来希望就全靠张必武了!就算没有我,也没有什么!”
姚东照对卢象升说:“你知道张必武对于此次他能成功是怎么说的吗?”
卢象升问:“怎么说的?”姚东照应道:“因为百姓们!不知老公祖还记不得记老奶奶和孙女不舍得吃大南瓜送来给你,还有众百姓们把收藏起来的食物全都不吝惜地送给了你!为的是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相信你!而张必武则认为你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为民请命的卢象升,而是一个受名誉所拖累的庸才了!”
卢象升一听他也没有反驳,因为张必武说的在理!不知为什么,卢象升看不见东西,可现在就像是回到了贾庄之战前,一群饥民把食物送给他和他的军队,百姓们的殷切期望,言语还一一地浮现在脑海之中。
姚东照又继续说:“张必武说他此次成功是因为爱!他不想大明的子民再受满清的蹂躏,不想明军再畏敌了!必须振奋军民之心,不能让他们有‘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想法,不然一切都完了!那时还不知会有多少个屠杀,像济南的悲剧不会少,只会更多!”
“所以他才不计生死地冲锋向前,心中有爱,所以无敌!加上他又有牵挂,牵挂着身怀六甲的妻子,他不想死,他才活了下来!”
卢象升笑了,恍然大悟地说:“有牵挂所以不会死,因为会千方百计地想要活下来!”
姚东照直点头,说:“是的!张必武希望老公祖你的心中同样有牵挂!你可以牵挂着整个大明,牵挂着天下的百姓!只要你心中有爱,有牵挂,你不会死!你还能重新证明你自己!当你卢象升再站起来的时候,别人会忘记你贾庄之败,他们还会记得你卢象升依旧是个大英雄!是他们的希望!”
卢象升双眼流出了两串滚烫的热泪来,说:“墩初啊,我觉得张必武才是我大明的希望!他说得不错!我不会再想死了!我要活着!只要国家还用我,我就会燃烧我的余热为国效力!为了百姓对我的殷切希望,更为了我所率领的阵亡的将士们!我还要看到张必武这个将星升起,我要看着他建立不凡的功业!如果说可以的话,我将会尽我一切的努力去帮助他!”
姚东照高兴极了,只要卢象升不一心寻死,那么就有希望!
卢象升又问了清军劫掠的情况,姚东照如实一说,他俩顿时低着头,感到无比的痛苦和难受!是的!身为大明人,他们怎么能不痛呢?可却不得不接受现实,陷入了深深的无奈之中。
清军在一阵掠夺之后是满载而归了。二月,多尔衮率军从山东北返天津,再渡运河东归。在三月初九曰由青山口出关,返回了辽东。
皇太极听说了,清军回来了,他不由欣喜若狂,他要亲自去迎接。虽然这一次不能打下燕京城,可是在大明的半年时间,战线延长两千多里,明军不能驱遂,还让清军掠夺了很多的财富。这是大长了清军的脸,又消耗了大明的实力,皇太极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皇太极接到了多尔衮和杜度的奏本。多尔衮俘获了257880人,杜度则是俘获了204423人,其中还有明朝的亲王和郡王以及奉国将军朱恩赏。
皇太极不由奇了,为什么右翼军是由杜度来上奏本呢?岳托呢?他对岳托是寄予厚望的!此时,他也收到了密奏,密奏之中详细地记叙了,张必武仅以不足一千人的死士突入五万多清军屯扎的济南城,还杀死了岳托和玛占兄弟二人。为了清朝的颜面,所以才假说岳托是病死于军中的。
皇太极手用力地捏了奏本,已然卷成一团。他的双眼喷出火来,他大叫:“张必武!又是你!贾庄之战只杀死了卢象升,却不能杀死你!我情愿不杀死卢象升而是杀死你!你真的是我大清入主中原的最大障碍啊!”
皇太极站了起来,他要去看那些掠夺来的人,其中有不少的能工巧匠,这些都是满清缺少的。什么科举方面的举人啊秀才啊,满清反而不重视,反而是这些能工巧匠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四十六万多人被集中在一起,清兵告知他们,皇太极将要来见他们了。为此四十六万多人是不能自安的,他们不知道他们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他们在焦急不安地等待着……
;
第四十五章 面圣
皇太极来了!清兵是加强了警戒。四十六万被劫掠来的人只能是等待着命运对他们的宣判。
皇太极站在高处,环顾着四十六万人,他张开怀抱大叫:“朕欢迎你们加入大清!你们的大明皇帝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他还算什么皇帝?而我大清则不同,只要是我大清的子民,我都会去保护他!绝对不让他受到一丝的伤害!只要身为我大清的子民,你们只要记住一点,大清永远是你们的靠山,谁也不能欺负你们!”
最后的一句皇太极是骄傲地吼出来的!不得不承认,皇太极是一个可怕的疯子!
人们并不买账,可却又没有办法,当然这一点皇太极知道,他会慢慢地让四十六万人屈服,就像是辽东的汉人一样。
皇太极大叫:“既然大明的皇帝这么没用,还作他的子民做什么!我会一视同仁,把你们当成我的子民!而且我明告诉你们,我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一个由满人、由汉人、蒙人、藏人等共同组成的庞大帝国!你们会为新的帝国而骄傲!”
“吃不饱穿不暖,在朕创立的帝国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要想满汉不再相争,就只能是组成一个统一的帝国,把满汉之间的争议和鸿沟一并钩除!所以朕一定要灭掉明国!这天下迟早是我大清的!你们会在我的统治下过得比大明还要幸福还要快乐!你们要坚信朕,朕会给你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朕是真命天子!只有朕才有济世安民!”
皇太极这样一说完,他就立即让汉二翼的人去和被俘的人说话,从而想在思想上影响被俘的四十六万多人,让四十六万多人认清事实,成为满清的顺民。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只要是有才能的人,皇太极都会不拘一格加以任用,而能工巧匠,皇太极也是对他们给予优厚的待遇,让能工巧匠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来。
在用人方面,皇太极做得非常好,他能让人们是人尽其材,就算是这些刚刚掳来的人,他也会让掳来的人发挥出自己的力量来。
而且皇太极让辽东的女真人原本是过着游牧生活的,现在全让他们定居了。他重视农业和手工业,也像汉人国家一样以农为本,而手工业他主要是想要以此来增强其军事实力。
比如说武器、长枪、利矛、大刀等,红衣大炮,火器,火药的制造也是靠手工术的发达来保证的。到了最后,满清的火器,如红衣大炮等都比明朝要多,当明朝失去了火器方面的优势之后,就像是一个小孩,任由满清肆虐了。
手工艺满人不在行,可是汉人在行,尤其是从中原掳来的汉人,他们之中有很多原本是从事这方面的,他们就能发挥极其有效的作用。而且皇太极还让满人师从汉人学习手工艺。
**哈赤创立后金时还是奴隶制,可在皇太极的努力之下,短短时间内就由奴隶制转变成了封建制,不得不说是一个大飞跃姓的进步。皇太极政治方面的才能确实非常杰作,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
现在又掳来了很多的汉人,其中不少能工巧匠,清的实力将会大大地增强。可是皇太极还是无比忧心的,因为他不想张必武得到重用,一旦张必武得到了重用,就等于给清制造了入主中原的拦路虎。
于是他想到了与他有联系的大明太监,看来是时候使用了,他要害死张必武。不止如此,他还私自召见了孔有德,他对孔有德暗授计宜。
孔有德立即是点头了,他明白,他会立即去通知早先就埋伏在大明境内的棋子,这棋子将会致张必武于死地!
皇太极看到了自己设下了天衣无缝的妙计,他就坐等张必武被杀的消息传来……
此时,张必武杀死岳托的事早就传遍了整个北方,很多人都把张必武视为超级大英雄。张必武与他的七百多死士孤胆勇闯敌营的故事是有了很多的版本,无不是歌颂英雄的。
毕竟满清入寇中原,纵横半年,明军不能抗,明军往往是不战而溃,根本就没有一个像样的胜仗。而张必武突袭济南杀死了爱新觉罗氏岳托和玛占,可以说给了大明极大的鼓舞,更是让明人为之骄傲,他们当然是要大书特书,可以说是难得的安慰吧!
再加上张必武以前擒拿温体仁,更令张必武的名声更足了,再加杀岳托此功,人们更是要交相称赞他了。张必武的威望是更高了。
此时的张必武已经回到了姚东照这里,他不敢轻易地与卢象升接触太多,因为卢象升在名义上已经是阵亡了。他现在还不知道朝廷对卢象升的态度如何。
要是明说卢象升没死的话,说不定会害了卢象升的。毕竟杨嗣昌和高起潜还在不断地追查着卢象升的下落,要确认卢象升是不是死了!就算是卢象勇的尸体冒充,也不能令杨嗣昌和高起潜放心呢!
张必武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有太监来宣旨了。张必武急忙是跪下接旨,皇上居然是要召见张必武。
张必武不由一愣,为什么皇上要召见他呢?是福是祸啊?张必武想到了以前和卢象升去面圣的时候,曹化淳曾经对他提醒过,而且还说他的一举一动,东厂都一清二楚。张必武为此是越想越感到害怕了,可是没法子,皇上要召见他只能是硬着头皮去了。
张必武还想弄清楚,崇祯对于阵亡的卢象升是怎么个看法的,要是可能的话,张必武想要为卢象升伸明冤屈。
张必武只好是随着来宣旨的太监一同进京了,黄起不放心,表示也要和张必武一起进京,不管是福是祸都要与张必武一起扛。
张必武为此很是感激黄起的,太监也不在乎多一个人进京,他便让张必武和黄起一同进京了。
令张必武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到了京城,就有一个人来找他了,这个人不是谁,正是高起潜。
高起潜这个笑面虎对张必武警告,让张必武不要乱说话,要是张必武乱说话的话,后果可要自负了。高起潜还暗示,只要张必武按他所说的去办,那么高起潜将会让张必武前程万里。
张必武一听,他先是苦笑了一下,他便抱拳向高起潜行了一个礼,也不知是听高起潜的还是不听高起潜的。
高起潜摸不透,正好王承恩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