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朱重八 >

第222部分

明末朱重八-第222部分

小说: 明末朱重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头领发出一阵尴尬的讪笑声,通通闭嘴。
朱元璋听到了一点他们的对话,苦笑道:“没做啥,他们一群大老粗单身汉讨不到媳妇,现在正焦头烂额,为了女人争风吃醋。”
“切!一群没出息的货sè。”王二豪笑道:“咱就从不争风,也不吃醋!轻轻松松讨了个夫人。”
那倒是!你夫人是映山红,谁敢和你争风吃醋?要是一不小心争赢了怎么办?众头领全都无语凝咽!
薛红旗听到王二的话,深深地看了一眼映山红,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苗美健美的腰身,腰间扎的蓝sè腰带飘呀飘的,随着马背的起伏,弯刀的刀柄撞着她的小蛮腰,一下一下很有节奏感,她不由得一阵心烦意乱:见鬼了!我应该不算丑?为什么我这样的女人居然比不上映山红?她都有英雄好汉看得上眼,为啥我就没有?
这时队伍已经到了白水城下,城门开处,张樱仙在一群护卫的环卫之中,缓缓地迎了出来,对着朱元璋微笑道:“相公回来啦?洛川那边还好吗?”
“嗯!没什么问题!”朱元璋点了点头道:“樱仙你来得正好,快来见礼,这位是从北边来的义军首领,薛红旗大姐……”他又顺势向薛红旗介绍道:“嗯,这位是我夫人,名叫张樱仙。”
“原来是大嫂!小妹有礼了!”薛红旗抱了抱拳,认真打量张樱仙,不看不知道,这一看,顿时感觉眼前一亮,只见张樱仙穿着一身翠绿sè的丝绸长裙,腰间用一条绸带轻轻束住,高雅大方之中,透着一股子水灵之气……看那张脸,肌肤如雪,典雅高贵,知达礼的淑女气质透过每一个表情渗透出来。
完了,彻底输了!薛红旗心中惨哼了一声:难怪映山红也嫁得掉,大嫂居然这般美貌,有她这样的女人在黄龙山寨之中,别的女人也只跟映山红划作一堆了。。。)
s
二八九、居然拿到脸上蹭
老实说,张樱仙真不算是很美的女人,若将她放到江南水乡,或者京城之地,不知道有多少达官贵人家的小姐比她漂亮,但是她这样的女人出现在一堆山贼之中,那就不同了!由于从小娇生惯养,养出她纤细娇弱的身躯,这种身材最是惹人怜爱。而且她还会读书识字,琴棋书画虽然不算jīng通,却也都有涉猎,知识可以带给人气质,把她这种有气质的女人扔进一群大老粗中间,免不了是要光芒四shè的。
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苍井空,在扶桑那地方算不上最美的女优,但你把她请过来,和凤姐站在一个舞台上为某个游戏代言,顿时就让台下的观众感觉到:苍老师千秋万载,一统浆糊!
其实薛红旗这种英姿飒爽型的女人也是很好的,放到后世,不知道多少男人会将之奉为女王,顶礼膜拜。但可惜在明末这个时代,英姿飒爽可不是什么好词汇!女人怎么可以有英姿呢?有英姿的那都是“不守妇道”之辈!
女人就应该弱质纤纤,在家里拿着绣花针,摇着小团扇,挪着三寸金莲,让丫鬟的搀扶着,用乌龟般的速度逛逛后花园,然后留下几句缠绵哀怨的小诗,最好是再摘一包花瓣捧在怀里,在后花园的泥土地上挖个坑,一边把花瓣向天空中洒,一边把花瓣向土坑里埋,嘴里还要哼着《葬花》类的小曲儿,这就完美了!这他娘的才是女人!
这很悲哀,但这是事实,就连薛红旗这种在后世绝对属于女王级的好女人,也深深地仰慕着像张樱仙这种富家小姐。面对着这种憧憬中的完美女人,她免不了就要自卑一阵子,再自怨自艾一阵子,再自伤自怜一阵子……
“哎?薛红旗大姐,你咋了?”马小天在旁边问道。
“哎……没事!”薛红旗收起感伤,缓缓进城。刚刚还挺笔直的背脊,现在微微弯了几分,她的四千乌合之众不能跟进城去。只好扎了个营留在城外,一座城和一朵云也留在了城外约束军纪。
进了白水城,薛红旗左顾右盼,只见街道上一片繁荣。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百姓们见到朱元璋一伙人,并无畏惧之sè,只见恭敬之sè,大部份人会垂手在路边。称一声:“朱八大哥!”然后等他们路过了之后再做自己的事,偶尔也有人口称“朱八老爷”,这种称呼的则大多数是衙役、捕快一类看起来像是朝廷中人的家伙。
“这城里居然还有衙役捕快?”薛红旗震惊了。
“不要衙役捕快,若是有人作jiān犯科,杀人放火怎么办?”朱元璋笑问。
“你派人去把做坏事的抓来杀了不就行了。”薛红旗道。
“那我派去抓人的人,该称呼他们为什么呢?还不是得叫做衙役捕快!”朱元璋笑了:“反正都是衙役捕快,我就用官府留给我的衙役捕快岂不是更好,他们更熟悉这个城市。谁是良民谁是惯犯。他们比我的兵要清楚得多。”
“可……可是官府的人没有一个是好人,他们就会欺压良民!”薛红旗微怒道。
“这城里哪里还有良民?”朱元璋又笑了:“现在白水已经没有良民了,所有的百姓全都是我的人,个个都是穷凶极恶的土匪!这些衙役捕快若是敢欺负了我的人,就算我不捏不死他们,穷凶极恶的土匪们也会捏死他们……他们现在谁也不敢欺负。只敢秉公办事儿!若是他们在秉公办事的时候得罪了我的人,我就会给他们撑腰。若是他们胡作非为,我就不帮他们撑腰了。那时……啧啧……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
薛红旗仿佛又学到什么似的,深深地点了点头:“看来我攻下大荔之后,也要学学您这样的做法。”
不一会儿,队伍路过县学,所谓县学,其实就是一所官办的书院。
书院这玩意儿始于唐代,到了明朝的时候,书院经历了非常大的磨难,首先是嘉靖十六年明世宗以书院倡邪学下令毁天下私创书院。结果私人办的书院遭到非常重大的摧残,接着到了嘉靖十七年,又以书院耗费财物、影响官学教育为理由,再次禁毁书院。直到嘉靖末年,内阁首辅徐阶提倡书院讲学,书院得以恢复。
万历七年张居正掌权,在统一思想的名义下,下令禁毁全国书院。其去世后,书院又开始盛行。天启五年魏忠贤下令拆毁天下书院,造成了“东林书院事件”。崇祯帝即位后书院陆续恢复。期间书院总数达到两千所左右,其中新创建的就有一千七百所。
现在出现在薛红旗面前的,就是一所新建成的书院,房舍都还很新,也就是最近两年才建起来的。从门口看进去,可以看到院子里有一群学生,一个老学究打扮的老头儿在给学生们讲课。见到门口有一大群人走过,那老头儿向外张望了一眼,看到朱元璋,他明显地露出了厌恶的表情,哼道:“无知匪类,不要在书院门口徘徊,要么给我速速离去,要么进来听课,在门口探头探脑,成何体统?”
薛红旗见他一身酸腐气,顿时不快地道:“这人是谁?居然如此无礼?”
朱元璋介绍道:“这位是白水县的教谕,名叫张逸,人称张老夫子。”
教谕是啥呢?其实就是县学里的老师,是由朝廷指定给地方的饱学之士,如果和现代的职位来对比,相当于县城里的教委主任。
薛红旗心中微惊,这可不同于衙役捕快啊,衙役捕快虽然也属于官府的一部份,但只是官府这个大集体中的最下层,但是教谕已经算是非常正式的朝廷官员了啊,这种玩意儿,朱八大哥居然也收为手下?
看到她惊愕的神sè,朱元璋笑了:“我的手下里没有人能担当教谕一职,只好继续留任朝廷的官员了,每天上午各位头领还要来这里听课呢。”
“丝!”薛红旗倒抽了一口凉气,比起听说母猪会爬树更加吃惊:“这个张老夫子居然肯教?”
朱元璋笑道:“他一开始也不愿继续在此讲学,后来我对他说,既然我等是贼人,他更应该用圣人教化来帮助我们这些贼人多学点道理才对,如果他不干活儿,怎么对得起朝廷发给他的俸禄,怎么对得起传道授业给他的恩师?于是张老夫子就醒悟了,天天在这里认真地讲课,希望感化我们这群逆贼改过自新。”
“扑哧!”薛红旗险些笑跌:“这还真是白捡了一个老夫子来用呢。”
过了县学之后又走了一会儿,街边出现了一个木匠屋,只见一大群工匠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着什么东西,薛红旗偏头过去一看:“呀……是弩?”
“嗯!我才占据县城没多久,刚开始打造弓弩,这是第一批!”朱元璋微笑道。
朱元璋军以前龟缩在黄龙山中,物资极不丰富,所以一直没有制作弩,这次出山占了县城,才终于开始制作弩箭。实际上……在明朝末年,弩箭已经开始被时代所淘汰,火器发展迅速,弩箭已经不受重视,到了清代就会完全被淘汰出军队了。
这年头弩已经很少能看到,薛红旗见到朱元璋居然在大量制造弩箭,不由得微感好奇:“朱八大哥,你造这玩意儿做啥?现在没人玩这个了吧……”
“我也不想玩这个,但是火器对于我们来说还太过于奢侈,不可能大量配备,只好暂时用用弩!”朱元璋无奈地道。
“可是……用这种东西对上官兵的火器部队,肯定会吃大亏的吧!”
“那倒未必!”朱元璋笑了:“再过上数百年,武器的重要xìng会慢慢超过士兵,但是现在嘛……士兵的重要xìng尚在武器之上,用弩未必就会输给火器,关键还是看用它的人。”
薛红旗明显不是很感冒这句话,眼中流露出对弩箭的不屑来。这也不能怪她,明朝是经历了火器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所有人都迷信火器的威力,对于弩箭这种玩意儿无人看重。它有很明显的缺点,那就是耗费的成本比弓要高,制作起来非常麻烦,使用起来却又比火器要差。而且弩的发shè比弓要费时,弩兵在开弩的时候,需要用双手拉,或者用脚蹬才能把弩上满弦,所以无法像弓兵那样同时兼用别的武器,更是无法在马背上使用。
对于马贼来说,不能在马背上使用的武器根本不能叫做武器!只能叫做垃圾!
她正想说几句弩箭没用什么的话,突然见到身边的许人杰一个箭步窜进了木匠屋里,双手举起一把刚做好的弩,狂喜地叫道:“终于制成了……真正的宋代踏张弩!哇,这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呢,以前看兵书的时候反复看到踏张弩这三个字,就是没有亲手摸过……太漂亮了!我太喜欢了!”
他把踏张弩抱在怀里,爱如至宝,满地打滚,不停地抚摸,看来就像某个守财奴在地上捡到一块金子似的欣喜。
薛红放看到他恶心的动作,忍不住郁闷地道:“真是个蠢蛋……哎呀,你居然还把它拿到脸上蹭?别做这么丢人的事!”。。)
s
二九零、考验你的本事
参观了一圈白水城,薛红旗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朱元璋的有些做法她并不能理解,也不能赞同,但是大多数手段都让她开了个眼界,收获良多。尤其是繁华的市街,神采飞扬的行人,是她许久都不曾见过的盛景。
由于旱灾已经持续了多年,虽然去年和今年都还算是好年景,但是前面的数年大旱已经将百姓们的积蓄耗费光了,再加上官府的催逼与盘剥,许多人交不出税赋,所以她以前所过的地方,见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愁眉苦脸,一筹莫展。
但在这里却不同,人们的脸上并没有那种遭到压迫的苦大仇恨表情,每一个人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很明显,他们都觉得明天一定会更好。
其实百姓们要求的真的不多,他们只想要活下去而已,在大旱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