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争大唐 >

第506部分

龙争大唐-第506部分

小说: 龙争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异变生了柳无双球刚飞起,李贞突地一挺身,整个人竟然斜斜向前飞起,借着马的冲劲,整个人如同利箭一般离鞍窜出,眨眼间便已越过双方之间的距离,人在空中,手中的马球杆已然挥击了出去,准确地正中高飞行的马球之下部,但听咚的一声脆响,原本笔直前飞的马球已被击上了半空,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却见李贞手中的马球杆一探,在地面上点击了一下,原本已经势尽的身体再次窜起,迎着落下的马球一挥杆,下落的马球便已如同黏贴在球杆上似的,尽自弹动不已,却落不下地,与此同时,赤龙驹一个加前冲,待得李贞身形下落,正好骑回了马背之上,而其势不减,依旧放开四蹄,向着空无一人的奎狼队大门冲了过去,球进了,三比三!

哗然,全场哗然,如此精彩绝伦的骑术,如此神乎其神的身手,如此高的球技,任是京师百姓再如何的眼界开阔、见识多广,也从未曾领略过如此美妙的一击,一阵死寂之后,满场喝彩声暴然响起,无数人众欢呼雀跃,叫好之声响彻云霄!

球进香灭,平手!按赛事规则,自是该有个加赛决胜,此际龙翔队士气大振之余,连场激战的疲劳都已一扫而空,而奎狼队眼瞅着即将到手的胜利竟然在最后一刻飞走了,士气低迷不已,更严重的是体力也跟不上了,这场球再打下去,已是必输无疑的结果,自是人人沮丧,个个惊慌不已。

陛下有旨,天时已晚,此战以平手作论!就在仲裁人召集双方准备主持加赛之抽签仪式的当口,一名小宦官从场外纵马而入,高声宣道。

平手?嘿,好一个平手,老爷子这道旨意来得真他娘的及时!李贞一听这道旨意便已明白了老爷子的用心之所在赛事说起来本就是逗趣,原也无甚大不了的,可一旦牵涉到朝局之制衡,那就微妙得很了,在李世民看来,李贞落败最好,左右削一削李贞的面子也算是件好事,至少能打破李贞在臣民们心目中战无不胜的赫赫威名,而马球上的失败说到底不过是无伤大雅的小事罢了,当不致于影响到李贞的根本,而此时双方平手之际叫停,自然也就是要给群臣们传达一个信号制衡,摆明了就是要一众皇子来制衡李贞,这令李贞心头大恨之余,却也无可奈何。

殿下,我等当胜,为何要以平手论!

就是,该我等赢的!

便宜了那帮狗贼了!

李贞没开口,一起子东宫将领们却全都沉不住气地嚷嚷了起来,话里话外对于老爷子强行中止比赛都是大为不满,只差没当场抗旨不遵了。

罢了,老爷子要制衡,那就制衡好了!李贞心中虽也有气,可头脑却尚是清楚得很,眼瞅着事情如此,也实懒得再多啰嗦些什么,一抬手,冷冷地道:够了,都给本宫闭嘴!话音一落,也没理会一帮子东宫将领们的面面相觑,策马转回了场心外侧的观礼楼,将马缰绳丢给了一名亲卫,闷着头,大步走上了楼去。

儿臣见过父皇。才刚上了三楼,一见到含笑而坐的李世民,李贞忙不迭地便大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给老爷子见礼,丝毫也未曾因老爷子判定此场赛事平手而有何怨色。

免了。李世民细细地看了李贞一眼,没现李贞有何异常之神情,眉头不为人觉地抖动了一下,笑呵呵地一抬手道:贞儿球技之高,便是朕都不曾见识过,着实难能矣。

父皇过誉了,能搏父皇一笑,便是儿臣之福分。李贞躬了下身子,一脸子诚恳地回答道。

嗯,尔有这份心,朕甚是欣慰,今日天色不早了,这场球朕做主断平了,尔,唔,尔可有甚想法否?李世民点了点头,一副随意的样子追问了一句。

父皇,球赛者,戏耍耳,自当以和为贵,父皇所谕,儿臣以为理所当然。李贞哪会不知道老爷子问这话是何用意,立马毫不含糊地躬身回答道。

和为贵,好,哈哈哈好一个和为贵,来人,摆驾回宫!李世民深深地看了李贞一眼,放声大笑着起了身,由一拨小宦官簇拥着便下了楼去了,只留下楼内面色各异的诸人

第四百三十二章亲征之议(上)

中秋无疑是很热闹,但那是属于普天同庆的热闹,跟朝局虽略有牵连,只不过却也算不得甚重要之事,然则中秋方才刚过,一桩大事便闹得满朝不宁了起来贞观十八年八月十二日,新罗使节朴正男抵京,并送来求救函,言及高句丽联合百济夹击新罗,新罗力战已渐不能支,恳求天可汗兵已解新罗之危云云,适逢中秋将至,帝无暇理会之,并未置一词,而中秋刚过,风声便已从内廷传出帝欲再征高句丽,此消息一出,满朝文武哗然一片,战与不战之争大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上主流思潮以战为主,却强烈反对帝驾再次亲征高局丽,为此而上书者众,然,皆不见帝有何旨意下达,所有奏章一律留中不,众臣皆不知圣意何在,纷争大起焉。

俗话说得好,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会儿李世民不表态,也不接见朝臣,一派稳坐钓鱼台的架势,他老人家不着急,可身为太子的李贞却是急了,不急不行啊,见不到老爷子面的朝臣们可是一拨接着一拨地往东宫跑,无论是主战的还是反战的,都要求李贞这个东宫太子出面去找老爷子分说一、二,来人之多搅得李贞头晕脑胀,别说好生休息了,便是用膳都是将就着扒拉几口便算是了了事,整整三天下来,可怜的李贞险些都成了大熊猫了,那两眼眶黑得深邃无比,用不着化妆都能上台去扮演一下丑角的了,如此这般,李贞又岂能不着急上火的?

学老爷子那一套,躲起来不见客?好主意!李贞倒是真想这么干,只可惜他不能,不为别的,光是有着头顶上那顶金光闪闪的太子名号在,李贞就不能给人一种傲慢无礼的感觉,更何况群臣们能找上门来,最起码说明他李贞在朝臣们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与其因傲慢之名,而将可能投向自己的朝臣们推到兄弟们那儿去,倒不如累一些,力争给群臣们留个好印象,从而拉拢上一拨中立的朝臣,于是乎,尽管有着满腹的烦躁在,李贞还是耐下了性子,跟上门来的朝臣们周旋一、二,当然了,李贞也没憨直到当众表明自己态度的地步,充其量也就是打哈哈罢了,饶是如此,却已令李贞很有种苦不堪言的感受了。

普通朝臣们来东宫倒也好应付,打打哈哈,温言安慰一下,也就算是能交代得过去了,见了主战的,道声好,见了反战的,道声不错,左右都是瞎掰一番,反正李贞是绝不会轻易表态的,不过么,那等亲和与礼贤下士的姿态却是摆得十足十了的,任是谁都没得话说,尽自累了些,却尚算是能小有所得,李贞虽心烦不已,却也尚能将就着应付、应付,可令李贞头疼的是才刚送走一拨前来拜访的朝臣,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王秉和便急匆匆地来报房玄龄、长孙无忌会同诸遂良联袂来访。

得,这回是躲不过去了!李贞一听三位大佬齐刷刷地到了,便已猜出这三宰相之来意,十有**就是奉旨前来问话的,问的一准就是关于老爷子亲征的事儿,这是要李贞表态了的。咋办?凉拌呗,尽管李贞事先就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幕,也跟两大谋士就此事商议过了数次,算是心里头有了些底,可能不能过得了关,却尚在两可之间,算不得太有把握,然则人都到了宫门口,不管成是不成,也容不得李贞逃避了的。

老臣等见过太子殿下。房玄龄等人由东宫主事宦官王秉和陪同着,刚走上显德殿宫门前的台阶,就见太子李贞正含笑立在殿门口,忙各自整襟上前,以君臣之礼参见不迭。

三位老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本宫迎接来迟,海涵,海涵。李贞笑容满面地虚虚一抬手,口中很是客气地说了一句,已有了身为半君的气度,却又不失尊崇三位宰相的礼节李贞如今是半君,能亲自到大殿门口迎接,本身就说明了对三位宰相联袂来访的重视,很显然,若是李贞跑宫门口去相迎的话,看起来似乎更为谦逊,其实过犹不及,反倒会给三位宰相留下个虚伪的印象,唯有大殿门口恰恰合适,如此做法,既不显得矫情,又充分体现了李贞对三位宰相的尊崇,其中分寸的拿捏着实高明得很,令三位宰相心里头都暗自钦佩不已。

多谢殿下,老臣们此来多有冒昧,还请殿下恕罪则个。见李贞如此风度,身为三宰相之的房玄龄大病初愈的脸上掠过一丝笑意,很是客气地拱手回了一句。

哪里,哪里,三位老大人能来,本宫欢迎之至,请!李贞风度翩翩地侧了下身子,一摆手,做出了个请的姿势,领先一步走进了殿中,却并没有走向大殿正中的宝座,而是缓步行入了后殿,直奔书房而去。待得进了书房,李贞很是客气地吩咐赐坐,自有一拨子小宦官送上蒙了锦缎的圆椅、几子等物,并依次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而后默不作声地全都退出了书房,只留下君臣四人相对而坐。

三位老丞相都是心计深沉之辈,此来更是别有用意,各自斟酌着如何开口言事,而李贞自也不想将自己揣测出来的心思过早地暴露出来,一时间君臣四人都不开口,这书房里登时就是一派诡异之寂静。

殿下明鉴,老臣久闻殿下战阵之威所向披靡,却始终缘铿一面,待得见中秋马球赛上殿下之英姿勃,令人叹为观止,老臣拜服,始知传言万万不及也,殿下神威,当今之世,几无敌手矣!一片缄默之中,到了底儿,还是诸遂良最先沉不住气,一脸子媚笑地率先开了口。

嗯哼,有古怪!李贞一听诸遂良这么一开口,便将话题往战事上带,心头暗凛之余,笑着谦逊道:诸侍中过誉了,本宫能得寸功,皆出自父皇之恩荫、三军将士用命之所致,本宫实不敢自居其功矣。

呵呵,殿下过谦了,以殿下之大材,实我朝之栋梁矣,如今西北安靖,皆殿下之手笔,世人莫不赞叹之,而今北面小寇喧嚣,殿下以为当何如哉?诸遂良自是知晓李贞滑不留手,要想从李贞口中套出话来,简直比登天还难,索性便将话题直接了当地挑了开来,他这么一开口,原本低眉垂而坐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立时都来了精神,全都目光炯然地看着李贞,就等着看李贞如何应对了。

嘿,这个老诸同志的脸皮子还真是有够厚的,这么敏感的问题居然就这么明目张胆地问了出来,算你狠!一听诸遂良问出此言,李贞心里头登时便是一阵烦乱这些天来,这个问题李贞已经不知回答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含含糊糊地带了过去,可那是对一般的朝臣,李贞怎么说怎么是,谁也没胆子揪着李贞问个水落石出的,然则这会儿面对的可是三个老家伙,原本就不是能随意糊弄的,更何况这三巨头还极有可能是奉了老爷子的旨意前来的,这就令李贞不得不小心应付了,万一不小心踢到了铁板上,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对于高句丽这么个屁豆点大的王朝,李贞多少算是有些了解李贞手下的燕记商号虽行商满天下,可主要的对外通商路线却大多是顺着丝绸之路蔓延,至于朝鲜半岛那一块却因着利润空间不大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涉及,每年也就是一、两支商队的规模罢了,至于旭日也因着李贞对西域的重视之故,并没有在北方投入过多的精力,仅仅只是有一个不成规模的情报站罢了,所能收集来的情报自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