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风吹-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爱你个大头鬼,我觉得你这个人很风趣幽默,所以才和你走的近了些,并没有产生感情的。”阿英无奈的解释着。
“哼,女人都是这样,骑驴找马,看见优秀的男人就变成花痴,恨不能立刻献身。”胖子气哼哼的说道。
“我说小胖,你这是把自己当驴了吗?”我不失时机的插言说。
“比喻你都不懂,还老装做古董。”胖子将火力转向了我。
我没忘重要的问题:“说实话,我很好奇你刚才吃的到底是什么药,给咱说来听听。”
胖子故作神秘的一笑:“你猜猜看。”
“我猜不会是壮阳药吧,比如龟龄集海狗丸之类的神药。”
“我草,老张你还老说我猥亵,我看你丫比我猥琐多了,都能想到那里去,你怎么不干脆说是伟哥呢?”
“其实我有想过的,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像,毕竟这里不是洗浴中心,而是墓室,若是你服用了那类药物的话一时情难自禁丧心病狂对着古尸发泄欲望的话就糟了,到时候我该阻止你的禽兽行为呢还是袖手旁观看着你亵渎尸体呢?因此我就降低等级,而得出的结论也非常合理。”
“我晕,把我都形容成川岛芳子似的特务行径了,让我纯洁的心灵蒙蔽了肮脏的尘埃实不相瞒,其实我刚才吃的只是维生素,你想多了。”
我听了一时无言,想了想才道:“不说这些了,说实话,这天觉的确是太厉害了,好在有阿英这位幸运女神守护在我们的身边,不然的话我们真是凶多吉少,多半已经去见老恩和老马了。”
胖子纳闷道:“性。欲女神是谁?有这么一位发神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你是在说阿英吗?”
阿英听了脸红了红,提醒胖子道:“王胖子,都说了别瞎扯淡了,你还故意插科打诨乱捣蛋,请你自重和正经一点好吗?”
胖子回应道:“你冲我使什么气呀,我明明听见老张说性。欲女神来着,准许他说就不准我听了,你这是什么逻辑,丝毫没有道理嘛,同时我也要告诉你,我的自身重量向来很重,这个就不劳你费心啦,而且我一直追求的就是一本正经和一心向善,你说我不正经其实让我很失落,被人误会的滋味不好受啊,诶,没办法,我就默默承受吧,谁让我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来着。”
“安静个屁,我相信猪能安静下来你却安静不下来,还美男子,抠脚大汉倒差不多。你的耳朵被驴毛塞住了还是怎么着,听到的内容差的这么离谱?”我详怒道。
胖子指着我的鼻子,怒气冲冲地说:“你三句离不开你的老本行,你干脆娶个猪老婆得了!你说话就眼蚊子叫似的,我听岔了又怎么了,不讲道理没有逻辑思考能力,纯粹就是一活脱脱的原始人。”
阿英说道:“好了,你们两个总喜欢斗嘴,净说些浑话,还办不办正事了。”
我顺坡下驴:“我们的行为确实不妥,我承认错误,咦,我还真听过一个和天觉类似能令人致幻的事情呢,不过促成这种特殊作用的材料不同,所以叫法也不一样,这种令人产生幻觉的东西叫尸瘴。”
趁着缓伤的时机,我对两人说了一件听来的事。
说一九五八年天津卫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跟随形势大炼钢铁,二是抗旱防汛挖大河,挖河主要是挖泄洪河,当时挖出了不少东西,因为河泥淤泥年久,埋住了河边的坟地或村子,所以会挖出几百年前的东西,现在一些上岁数的人,说起当年的事还有印象,即使不是亲眼目睹,也都有所耳闻,真正可惊可骇的,前后有四次。
城外挖泄洪河防汛沟的地点有十几处,四次并不在同一地点,头一件怪事出在子牙河,那一年挖大河,白天干活儿,挖出淤泥,装在小车上推走,河边搭了大棚,离家远的几个河工,晚上在大棚里过夜,夏天闷热,蚊虫也多,但是挖河泥的活儿太累,河工们一躺下就睡着了,这时大棚外来了六个穿黑衣服的小孩,长得都差不多,推开棚门,进来对河工们说了些莫名其妙的话,什么“我们兄弟一直住在这,别让我们分开”,当时没人听得明白,也不知这六个小孩从哪来的,想要追问,却见棚门关得好好的,已不见了那六个孩子的去向,河工们以为是做梦,转天接着挖河清淤,在河泥下挖出六个铁猫,铁铸的大猫,长满了锈蚀,看不出细部,轮廓像猫,不知道是什么朝代沉在河中的东西,那时候为国家献铜献铁光荣,走到路上捡根铁钉子都不忘上缴,因此六个铁猫被送去打成了土铁,河工大多是以前鱼行脚行出身的苦力,这些人很迷信,认定那天的六个小孩,是河底六只铁猫所变,古物有了灵气,毁之不祥,暗中烧香祷告,但是此后也没有别的怪事发生。
第二次是在西门外,老时年间,天津卫有四座城门,分别是“拱北门、镇东门、安西门、定南门”,庚子年城墙城门全部拆除,但人们仍习惯沿用旧地名,西门外有条墙子河,曾经是城下壕沟,在那清淤挖泥,挖出个老坟,里头没有棺材,是很窄的夯土坑,躺着一具干尸,朽烂的衣服还在,裹着死尸,挖大河清淤那几年,挖出的坟墓不下数百,只有这个吓人,那干尸脸部凹陷,或是头上没有脸了,下颚到眉骨是拳头大小的一个凹坑,积了黄水,恶臭难闻,过后古尸让谁收走就不得而知了,此事引出不少谣言,但都不可尽信。
第三次是在窑洼浮桥,曾是清朝直隶总督衙门的所在地,挖泄洪河挖出一条怪蛇,尺许长,儿臂粗细,遍体赤红,头上有个肉疙瘩,奇怪的是这条蛇会叫,口中能出声,有个胆大的河工,抡起铁锨拍死了怪蛇,血溅到周围的人身上,便开是溃烂流脓,为此死了两三个人,过后也有谣言说那一年属龙属蛇的有灾,必须吃桃避劫,造成一度无桃可买。
第四次让是挖大河的一个地方,这次更邪乎,挖河泥挖到块两张八仙桌面大小的青石板,厚达数尺,轮廓像某种动物,阴刻水波纹,既然有石板,下边准有东西。
河底淤泥中挖出的石板上似有碑文,依稀有“张锦文”三字,还有是什么年什么月之类,起初以为是海张五的墓,海张五原名张锦文,清朝末年地痞混混儿出身的大盐枭,幼时随母乞讨为生,后来闯过关东,回到天津卫当了吃盐运的混混儿,别人运盐他去要保护费,不给钱便是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白手起家占了盐运,是这样发的财,咸丰年间,海张五出钱组织民团打太平军有功,朝廷封了他一个从三品的官头衔,提起海张五,在天津卫的名声非常之不好,一是没功名,你武官也得是武举出身才受人敬重,功名说白了就是文凭,在封建社会有功名可不得了,一个人有了功名,身份地位便不同一般百姓,比如同样犯了王法,虽然也会被带上公堂接受审问,但是有功名在身的人,见了县官不用下跪,有过错不准责打,要先革去功名,方可责打,海张五一个地痞无赖白吃白拿滚热堂的主儿,当官当得再大,说起来也教人瞧不起,他出身贫寒,认的字不多,心眼子不少,给朝廷写折子全是师爷代笔,这还没什么,主要是咸丰八年英法联军打进来的时候,此人替联军当过走狗,名声从那会儿彻底臭了,百姓们没有不骂他的,据说海张五死后,埋在西门外。
大伙觉得有可能是海张五的墓,挖开也就挖开了,何况海张五官儿不小,做过盐枭,家里有得是金银财宝,墓里备不住有些好东西,趁乱拿走一两样,岂不是白捡的便宜,众人存了这个念头,个个铆足了劲挖泥,谁成想挖开淤泥石板,才发现根本不是墓穴,从里边出来的东西把河工们都吓坏了。
一众河工撬开石板,喧声四起,旁边轮歇的人们也都赶过去看,郭师傅和丁卯挤到前边,只见石板下是个大洞,壁上全是土锈,黑咕隆咚的不知有多深,看来像是海张五的墓,没有这样的墓穴,有两个胆大不怕死的河工想下去,让人找绳子,绳子还没找到,忽听洞里有声响传出,好像折断了许多秫秸杆。
河工们无不吃惊,两个打算下去的这会儿也怕了,听那声音又像潮水升涨,由打深处越来越高,众人脸上变色,感觉洞里有东西要上来,想到老时年间的传说,龙五爷捆住旱魔大仙扔进一口古井,那地方正是在西门外,难道挖大河挖出了旱魔大仙?
河工们心里发怵,都不由自主地往后缩,丁卯胆大包天,还要往前去看,让郭师傅一把拽到后边,此时从洞里冲出大群黄尾蜻蜓,多得没法数了,乌泱乌泱的飞出来,恍如一团黄云,遮天蔽日地盘旋,看得众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那些黄尾蜻蜓样子很怪,只有一对翅膀,头宽尾细,飞不了多高,转眼四下散开,没头没脑地落到田间地头,附近的小孩们都跑着到处捉蜻蜓,也引来鸟雀啄食,挖大河的人们却都呆了,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黄尾蜻蜓,淤泥下的大洞中有怎会有蜻蜓?
河工们围着大洞议论纷纷,有迷信的人说,蜻蜓是旱魔大仙的化身,谁碰谁死,不让孩子们去捉,难怪今年旱得厉害,说不定旱魔大仙要出来了,还有人说是河脉龙气所变,不是好兆头,各说各的话,莫衷一是,惹得人心惶惶,到了下午,洞中不再有蜻蜓飞出来,但也没人敢下去了,耽搁到傍晚,天一擦黑就没法再干活儿了,河工们也是怕出事,先把石板盖上,如果明天继续挖,洞口必定是越挖越大,天知道里边还有什么东西。
天色渐晚,留下三个人住在大棚里守夜,看着挖河泥用的铲镐和独轮车,其余的人都走了,夏更天,黑的晚,已是夜里八点左右,留下的三个人可没闲着,他们三人是解放前鱼行的苦力,结为盟兄弟,老大老二和老三,老大是个蔫大胆,老二鬼主意多,老三手脚不干净,小偷小摸,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他们仨敢偷敢抢的穷光棍凑一块,憋不出半个好屁,等别的河工都走了,他们吃过饭,守在漫洼野地里,用草纸烧烟熏蚊子,四顾无人,又看云阴月暗,不免生出贪心邪念。
老大说:“你们哥儿俩说说,河底下这个大洞里有什么?”
老三说:“别是有旱魔大仙?”
老二说:“愚民胡说八道,哪有那回事,石碑上有张锦文的名字,我看一定是海张五的墓。”
老大说:“老二说的对,淤泥下的石板是墓门,下边有海张五的棺材。”
老三说:“墓中怎会有那么多蜻蜓飞出来?”
老二说:“你真是一脑袋高粱花子,那是墓中宝气所变。”
老三说:“大哥二哥,我明白了,听你们说话这意思,是打算”
老大说:“打算干什么,那还用说吗?海张五是大盐枭出身,打太平军有功,封为朝廷命官,有得是钱,他墓里陪葬的全是好东西。”
老二说:“明天再往下一挖,海张五身边的珠宝全得交公,现在却只有咱们三人在此,不如下去拿它几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老大和老三不住点头:“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草不肥,谁愿意穷一辈子,此时机会摆到眼前,还没胆子下手,那就活该受穷,饿死也没人可怜。”
老天津卫人尽皆知,大混混儿海张五把持盐运发家,旧社会盐税很重,但家家户户要吃盐,谁也离不开,盐又是从海里来的,无本的买卖,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