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第4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的眼神略有变化。这时候蒙嘉突然说到荆轲,说到他在荆宛与熊氏密谈,显然是有目的。
“可知密谈内容?”隗状问道。
蒙嘉没有说话,其意思很明显,我蒙氏兄弟既然说出来了,当然有证据证明熊氏可能不利于咸阳。
“消息来源可靠?”隗状追问道。
蒙嘉微微皱眉,看了秦王政一眼,然后低声说道,“消息来自黑冰。”
隗状不再追问了。虽然武烈侯至今还是紫府黑冰的秘军统率,在前线战场上也一直依靠黑冰提供的外国消息做出诸多决策,但秦王政既然敢把紫府交给武烈侯,当然有办法控制秘军。秘军是个特殊的存在,直接听命于大王,武烈侯即便一直留在京城,也无法实际意义上控制秘军。现在秦王政不但利用秘军探查外国的机密,还利用秘军监控武烈侯,这就是他一直让武烈侯担任秘军统率的真正目的。这在中枢也不算什么机密,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敢说出来。
武烈侯肯定也知道。武烈侯是什么人?秦王政始终让他担任秘军统率,名义上是方便其及时做出决策,但实际上秦王政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我要用黑冰监控你。武烈侯知道身边有几个黑冰吗?谁是黑冰?他根本不知道,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好在武烈侯根本没有谋反篡国的心思,他堂堂正正,用的都是阳谋,目的就是统一中土,就是让帝国长治久安世代传承,这也是兄弟两人虽然矛盾重重但始终没有反目成仇的原因之一。
“这是个机会。”隗状不动声色地说道。
“的确是个好机会。”秦王政的目光转向冯劫,问道,“你说呢?”
冯劫当然明白秦王政的意思。在武烈侯的布局中,帮助熊氏外戚崛起显然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咸阳改变攻击策略,以主力攻打楚国,那么打赢了熊氏外戚也就建下显赫功勋,咸阳根本动不了他们。反之,如果咸阳坚持既定的攻击策略,熊氏外戚极有可能在背后插一刀,那么中原决战败了,一切也就落入武烈侯的掌控之中。如此看来,若要确保中原决战的胜利,必须彻底打倒熊氏。
说白了,秦王政把蒙武等人召回京城的目的不是商讨攻击策略,而是商讨如何打倒熊氏外戚。上次中原陷入危机的时候,秦王政和咸阳宫就试图把战败的责任推给熊氏外戚,借机把他们彻底打倒,谁知武烈侯早有布局,竟然说服了公子腾和熊启,让他们联手开辟了东南战场,此策不但让咸阳宫的谋划落空,还让熊外戚建功。现在秦王政和咸阳宫故计重施,又要对付熊氏外戚了。
武烈侯难道没有未雨绸缪之策?熊氏外戚难道就会束手待缚?荆轲在返回江南的过程中与熊氏外戚密谈,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冯劫暗自冷笑,蒙氏被逼得没有退路了,不敢败,也败不起,于是就想拿熊氏外戚开刀,以此来胁迫武烈侯,岂不知武烈侯是你们可以胁迫的对象?
“是个好机会。”冯劫说道,“但既然上次熊氏外戚逃出了陷阱,这一次他们岂能没有防备?此事还需慎重,以免自取其祸。”
蒙氏兄弟互相看看,眼里都掠过一丝忧色。
隗状蓦然想到了一种可能,这是不是武烈侯的借刀杀人计?假如武烈侯借秦王政之手诛杀熊氏外戚,由此导致决战失败,那秦王政和中枢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打自己的脸了,威信将遭到致命打击。
隗状的心脏骤然猛跳,让他感觉窒息。就在这时,秦王政说话了。
“东南战场需要一个最高统率,谁去最合适?”
秦王政决心已下,谁也不能阻止他去赢得中原大战。
东南战场上有公子腾,有杨端和,都是德高望重之辈,谁有资格指挥他们?
=
=
=
' '
第371章 绝杀
第371章绝杀
秦王政不得不下决心,倒不是他一定要置熊氏外戚于死地,而是武烈侯公子宝鼎逼得他不得不诛杀熊氏外戚。
现在的形势明摆着,中原决战的胜负取决于东南战场的攻击,而东南战场的攻击取决于荆宛军队的努力,荆宛军队是否浴血拼杀则取决于熊氏外戚。
熊氏外戚属于被打击被遏制的对象,目前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荆宛,东南战场的胜负对熊氏本身的处境并没有直接的改善作用。设想一下,如果熊氏努力把这一仗打赢了,帮助秦王政和中枢赢得了中原决战,秦王政和中枢是否就不再遏制他们,不再打击他们,甚至让他们重回京都?显然绝对不可能。
外戚把持朝政,削弱了君王的权柄,阻碍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前有昭襄王,后有秦王政,都是不遗余力地压制外戚。未来,当公子扶苏做了君王,或者任何一个身体里流淌着楚人血液的王子做了大秦的王,他们都有可能在激烈的权力博弈中,把熊氏外戚重新召回以为援手。
大秦的楚系力量过于庞大。秦楚王室之间有二十一代联姻,所以自宣太后联合其兄弟子侄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楚系势力之后,楚系力量就无处不在,即便是昭襄王实施“固干削枝”之策,也不过就是驱赶熊氏外戚而已。举刀杀戮就是兄弟相残,就是血肉相残,昭襄王还没有残忍到如此地步。
秦王政也是一样,也是在华阳太后薨亡后驱赶熊氏外戚。不过历史发展到今天,大秦的中央集权制正在走向成熟,秦王政比昭襄王更加忠诚于“法治”,为此他绝不容忍现在或者是将来发生外戚干政、外戚窃取权柄、外戚破坏中央集权制度的事情,所以他要把熊氏外戚连根拔除,把这个隐患彻底铲除。
熊氏外戚就是扎在秦王政心里的一根刺,就是插在大秦中央集权制度上的一把剑,让秦王政寝食不安。秦王政迟迟不愿立储,原因就在这里,虽然后宫的华阳太后不在了,楚国的阳文君熊岳及其所属势力也不复存在了,大秦熊氏外戚也被赶出了京都,怀德夫人和公子扶苏这对母子基本上失去了内应外援,但秦王政在立储一事上还是犹豫不决,就是担心熊氏外戚东山再起,然后依靠庞大的楚系力量卷土重来,破坏甚至摧毁秦王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大好形势。
熊氏外戚当然知道秦王政的心思,他们总不能束手待缚、任由宰割,他们要生存,要反击,而这一次就是绝好的机会。假如他们故意战败于东南战场,或者与楚人暗中秘谋,在东南战场上“演一场戏”,让楚人集结主力于中原,与齐军联手夹击秦军,秦军必定大败于中原,由此必定可以给秦王政和中枢以重创,如此秦王政和中枢自顾不暇,根本没办法去对付他们。等到武烈侯、王翦齐赴中原,大家齐心协力打赢中原大战,完成统一,那么可以预见,朝政必定被武烈侯及其所属势力所控制,臣强君弱,立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了,熊氏外戚即便不能马上返回京都,也为重返京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么一分析,一推测,秦王政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武烈侯是老嬴家的子孙,他的治国理念也是中央集权制,只不过他步子非常稳,坚持在统一前后要“过渡”,实际上与秦王政的治国理念殊途同归,这是秦王政可以容忍并向武烈侯妥协的重要原因,而熊氏外戚的身体里流淌着楚人的血液,熊氏外戚掌控朝政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颠覆国祚,比如田氏代齐,篡取国祚,一个是颠覆国策,大秦不是集权于中央,而是集权于熊氏外戚,最终导致王国的崩溃。
秦王政作何选择?当然是彻底摧毁熊氏外戚,断绝亡国的隐患,牢固君王和中央的最高权威。
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铲除熊氏外戚的机会。
假如这一仗打败了,可以归罪于熊氏外戚,借熊氏的人头挽回君王和中央的威信;反之,假如这一仗打赢了,中土一统,天下尽在掌控之中,完全可以找个借口把熊氏外戚连根拔除,摧毁武烈侯和熊氏的联盟,斩断武烈侯的“臂膀”,就此把武烈侯牢牢压制,让他从此失去抗衡咸阳的实力。
熊氏外戚成了秦王政和武烈侯激烈博弈的工具。
武烈侯试图借助熊氏外戚在东南战场上的作用取得政治上的优势,而秦王政则一剑砍倒熊氏外戚,让武烈侯的所有谋划灰飞烟灭。
那么,现在派谁去东南战场完成这一使命?谁是秦王政手里的“剑”?
东南战场规模不大,但军政官长们的资历、级别太高了。东南战场上有长沙侯公子高,有武安侯公子腾,有昌平君熊启、昌文君熊炽兄弟,有大庶长杨端和。放眼朝堂,就找不到一个有资格指挥他们的人,甚至就连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人都寥寥无几。
=
众人面面相觑,无不目露难色。
现在看看东南局势,总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想起武烈侯。
武烈侯为了实施西南策略,在东南倾注了大量心血,结果大江两岸君侯一堆,将率林立,而且势力构成还极其复杂。仔细想一想,不难发现前年公子高在公子腾和昌平君的辅佐下,毅然开辟东南战场的难度有多大,如果这背后没有武烈侯的影子,没有武烈侯的全力推动,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东南战场的开辟,大秦也就无法在短短时间内缓解那场可怕的中原危机。
既然武烈侯在前年就想到了咸阳要对付熊氏外戚,并拿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对策,那么今年他肯定也有办法从容应对。这从武烈侯任由秦王政改革兵制,任由咸阳从北方战场抽调二十万大军南下就可以看出来,虽然这一切可以解释为武烈侯对秦王政和中枢的支持,但往深处想,谁敢保证这不是武烈侯设下的一个陷阱?谁又敢去跳这个陷阱?
“长平侯。”客卿司马空说话了,“必须调用长平侯。”
秦王政沉默不语。众人也是低头沉思。
武烈侯为了把公子扶苏推上储君之位,这几年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甚至可以说武烈侯的大部分谋划都是以此为目标。公子扶苏的功勋飞速积累,爵位飞速上升,如今基本上可以说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大秦的储君肯定是公子扶苏。
然而,这一次中原决战,公子扶苏没有主动请缨,武烈侯也罕见地没有把公子扶苏推上中原战场,这其实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说明什么问题呢?是说明武烈侯不看好中原决战,还是武烈侯利用此仗设下了一个重创秦王政和中枢的陷阱?抑或,武烈侯已经肯定此仗赢不了,所以才顺势设下一个陷阱?
越想越是复杂,之所以复杂,都是建立在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的矛盾之上。正是因为彼此没有足够的信任,所以秦王政和中枢才担心打了败仗。正是因为担心打了败仗,所以才决定摧毁熊氏外戚,这样败了就可以归罪于熊氏外戚,而赢了就可以斩断武烈侯的“臂膀”,总而言之,秦王政和中枢要在政治上立于不败之地。
怎样才能确保胜利?前提是东南战场要全力以赴,熊氏外戚要全力以赴,于是公子扶苏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把公子扶苏拉到中原战场上,以公子扶苏为质,胁迫熊氏外戚,胁迫武烈侯及其所属势力。
公子扶苏到了中原,如何安置?是大军统率,还是监军?大军统率不能给他,因为公子扶苏有可能凭借临机处置大权,改变攻击策略,所以只能授予扶苏“监军”一职。监军权力有限,仗打输了,所承担的责任也有限,威胁不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