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102部分

农业中华-第102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春和梁启超哭笑不得,刘英只是叹气。不是伤心没有仗打,而是伤心中国最精锐的新军也成了这样,国家又怎么能够不衰落?
  独立师不屑于和这样的军队作战,自己撤回来了。
  “国家不在于战,而在于治理。”这是梁启超和蔡元培得出来的结论。不过张春把新民报中的相关文章撤了下来。因为战争期间,这是北洋军阀和护**、革命军之间的某种默契。做可以做,说是不能说的。
  有意识的是,王汝贤居然派人来找张春,说张春缴获的大炮没有用,不如卖给他。吴佩孚也不是自己掏钱,用的是老袁的钱,不用白不用。
  张春和刘英不愿意管,交给了曾思敏。
  曾思敏说沙洋不缺银子,要买就用黄金。
  不得不说袁世凯是下了狠心要吃掉护**,给的黄金白银真不少。生意还真让曾思敏做成了。
  但是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
  四多万北洋军和一万护**在四川是怎么打的不知道,但是形成了对峙是事实。
  二月,各地的学生们纷纷回校。革命军与北洋军的游戏战争成了反面的教材,成了教育学生的第一课。
  “这不可笑,这是耻辱,一个国家的军队到了如此地步,不亡更待何时。”
  张春很少拍桌子,讲第一堂课的时候的那一拍让很多学生都记忆犹新。
  战争到了这个地步,谁都知道袁世凯已经完蛋了。
  三月十日冯国璋等联合发电给袁世凯,迫其退位,取消帝制。
  三月二十三日袁世凯取消帝制,并致电各省停战,商议善后办法。
  四月,袁世凯决定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由段祺瑞组织新内阁。张春遂通电王占元,由于袁世凯取消帝制,沙洋也取消独立,各方维持实际控制线,实现停战。王占元求之不得,所以答应停战。
  五月,孙中山见各地有平息的现象,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来电要求刘英、彭养光、孙镜进兵武昌。彭养光回电说鄂中诸军以沙洋最强,沙洋独立师与王占元已经达成了停战协定,陈雄远部与张志功部实力不足,汉川已屯兵数万。此时进兵已无可能。
  刘英和孙镜干脆就没回。
  沙洋、潜江、京山,钟祥都成立了临时军政府,实行战时军管。新光复区一边推行土地约法,一边剿匪。军政府宣布,由于管辖区假银元,假铜币和交子泛滥。即日起禁止流通,合作银行发行新银币和新铜币。所有人都可以到银行兑换新货币。同时如果对外贸易,也已按照原兑换金额足额兑换回银币或者银锭。新铜币可以折算成银币和银锭,不予兑换成旧铜币。
  告示规定了旧铜币兑换时间。过期,旧铜币立即废止,不得兑换。
  三个团都在一边训练,一边剿匪,帮助地方成立民兵组织,尽快恢复地方的治安。
  张志功、陈雄远部由于失去了战略目标,又无法解决农民和地主武装的矛盾,弄的两方面都不是人,部队发生了溃散。地主武装有钱有粮,开始进行割据。境内火拼不断。张志功和陈雄远又躲在县城里享福,管辖区局势很快糜烂。大量的难民向张春控制区涌,如果不是沙洋县早有准备,粮食储备充足,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张春是早就预料到了这种局面。刘英看不过眼,亲自走了应城一趟。但是两个人都等着政府封将军,至于治理,他们认为是民国政府的事情。
  刘英回来对孙镜和彭养光说了,彭养光大怒,虽然彭养光认为张春的政策太过酷烈,有夺人财产,收买贫民以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之嫌。但是总好过没有治理的办法吧。
  孙镜只说了一句:“竖子不以为谋。”
  京山县,由于地主富商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张扬带着一帮学生和士兵到了县城,带过去的还有大量的粮食。
  京山的粮价被硬打了下来。紧跟着第二批二团的士兵就到了,都是“老兵”,有着丰富的地方经验。同时来了二十多个巡警。军人和巡警以骚乱治安、贩卖毒品、贩卖妇女儿童、开**娼馆等为由,杀掉了一大批富商和黑帮。部队又进一步剿灭逃到山里的黑帮分子。杀了很多人,杀得孙镜都不忍心看。
  但是京山县平静了,乡下的农民有了希望,纷纷组织农民协会准备分田地。虽然还没有到收获季节,分田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张扬开始扩宽和修整通向钟祥、仙女、白马和曹武的道路,因为有大量的流民,征集很容易,因为修路能吃饱饭。
  同时和孙镜一起制定京山县的建设计划。一个大型的水泥厂,整个京山县现在都没有水泥厂,雁门口的水泥厂很小,也不打算再扩建,沙洋的水泥厂太远。所以水泥厂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失去土地但是得了大量钱财的地主们的兴趣,这也算是给了他们一条出路。
  除此之外,还要建一个大型的桐油厂,是在原来的小型桐油加工厂进行工艺改造后的加工厂。一个松香工厂和一个制药厂。这些都是新民大学林业所和化工所的技术结合下的产物。
  桐树和松树在京山林区的数量不少,只是品种和产量不佳而已。林业所在仙女进行了树种的选育和改良中国。特别是在改良鹰子崖的次生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林业所和环境所都拒绝采用单一品种种植的方法发展林业。而是将大片的山区化为保护区后,组成专门的林场,才进行有计划森林改良。
  山林属于政府,不允许买卖。燃料问题由沼气池解决,所以也不允许老百姓砍树。原有的地主把钱投在这几个工厂上。保证这些人的收入。京山的山地多,林业所说森林改良后,还会有很多类似的厂子。只要你有钱,就有地方投。但是不要打森林的注意。
  京山县总算是走向了正轨,有了收容流民的能力。
  京山县除了县城,周边都是非常贫困的地区,地广人稀。真正人口多的在曹武宋河一带,这两个地方是陈继祖新组建的第四团实行完完全全的军事管制。两地的居民也知道这个地方很可能成为战区,所以纷纷朝县城周边建立的移民点迁徙,反正那里还能分到土地。
  张春实际上是利用土地改革,在缓慢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打散原有的家族管理的模式。典型的就是王家集,那里的王姓人已经不足三层了。这种做法,彭养光十分有意见,孙镜却不置可否。原本他是为了刘英回来的,现在,刘英只想当一个好的作战处长,他也只想当一个好县长,如果在他的主持下,能够办成这几件事情。这也是孙镜的梦想之一,甚至这就是他的梦想:建设国家。以前似乎被口号和演讲给弄糊涂了。


 第十三章 董必武

  与孙镜相比,彭养光肯定是要走的,他本来就是同盟会的人,不像刘英孙镜是共进会的人。他对同盟会抱有很高的感情和希望。而且他要回去对孙中山说张志功、陈雄远部的问题,因为这很可能是整个国民党的问题。
  张春没有挽留,因为接替他的人来了,从狱中放出来的董必武。
  董必武是1914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当时在私立日本大学读法律。也正是那个时候,黄兴与孙中山矛盾激。1915年回国筹备起义;主要负责会门势力,期间两次入狱多多少少都与张春有点关系。
  出狱后,他开始反思会门力量是否真的能够完成革命,革命者难道可以和欺压百姓的黑势力同流合污吗?董必武与彭养光比较熟悉,彭养光介绍他来钟祥接替工作,而且是替对共进会和革命党造成沉重打击的张春工作,这让他感到了好奇,所以他就来了。
  与彭养光不同,张春对董必武非常重视,没有马上安排董必武前往,反正那里有周荣在,周荣的能力也非常强,不会出什么问题。三十岁的董必武进了干部速成班,成了那里年纪最大的学生。
  “我这里的工作方法和传统的工作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你未来的同事都是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我这里的学习方法也不同,不是坐在教室里,而多半时间要四处调查。所以并不耽误你做事情。两年,我希望您能够呆上学习两年。您与孙镜不同,孙镜就是京山人,他对这里的风俗人情非常熟悉,能够很快融进群体,而您,老实说需要时间。干部速成班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您以后就会知道我说的没错。”
  张春是这样给董必武解释。
  董必武见张春时,是彭养光带过去的。董必武怎么也想不到护国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新民报也连篇连载地抨击袁世凯是窃国贼。而张春居然带着一帮学生给王家集的古树钉上铭牌。后面还跟着一串四五岁的小屁孩。
  王家集也在进行改造,重新规划街道,居民的房屋也在翻建。一些富户集资建了一些食品厂,主要生产豆制品。从豆腐到臭豆腐到豆奶,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除了这些工厂,还多了学校、卫生所、发电厂,储蓄所和税务等等管理机构也设了点。因为这些地方以及工厂的工人都是外来人口,现在王家集已经不再是王家的私地。这些人很多都是移民,他们的家人都在王家集分了田地,或者居住在专门为工厂修建的小区里。
  因为这些改造,很多老院子都拆除了,但是那些人家里的古树却保留了下来,林业所制定了一个古树保护办法。这些古树都要登记不允许砍伐。这让原来的老宅院那边成了一个公共绿地。
  以前这些古树被圈在院子里,现在多了生长的空间,加上林业所专门有人来管理,所以都重新焕发出了青春。
  张春喜欢这些古树,是因为它们提供的特有气息要比小树浓郁多了。
  董必武看着张春享受和幸福的神色,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完全不是革命党中传言的野心家。
  张春很多时候都像一个孩子,身边的丽质看着和孩子们玩耍的张春时,反而充满母性的光辉,看起来是丽质照顾张春要多一些。
  可是张春讲话时,总是会从小处见大。
  “这树之所以长这么大,是因为它们有足够的时间发育根系,树木的根系比树冠占据的地盘要大。所以它们长得越大,吸收的营养越丰富,各种元素都会引起树木散发出来的气息发生微量变化。所以每一株古树都是宝贵的。你们现在就像这古树,正在努力生长根系的时候,越是扎得深,见得越多,将来成长的空间也越大。”
  张春笑眯眯给给孩子们解释,甚至自己动手小心地从地上挖出小树苗,抖落泥土,给孩子们看发达的根系。
  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张春很迷人。
  严格说来,张春大多数时间都在说教,只是生动而切合实际,孩子们都愿意听而已。
  -----------
  彭养光上船去武汉的时候对董必武说:“我和张春接触不多,但是他在学生和年轻人中威望很高,严格来说,他是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领导人。在他下面,顾明也好,刘光铭也好,都能很好地做事,你留下也许是好事。但是这个人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董必武问:“有什么说法吗?”
  “孙先生一直想把新民大学和这支部队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没有成功过,反而连刘光铭也离开了。梁启超能够和蔡元培共事,你能想象嘛?”
  “那是为什么呢?”
  “刘光铭说他能够在这里看到希望。”彭养光苦笑地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