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第3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让所有的人意想不到的是巴特利。
巴特利举着枪走出门,在还在垂死挣扎的六个枪手的头上每人给了一枪,然后拖走了他们的背包和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而枪口始终对着小碧莲包裹着伤口的瑞恩。
“谢谢朋友们帮忙。但是我需要这些财物。”巴特利的裤子已经被鲜血浸透染红,他十多岁的两个孙子飞快地帮他收集财物。
“老家伙,放下你的枪,我们是你的救命恩人,我还为此受伤了。你应该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情。”瑞恩对自己的伤势不在乎。
巴特利从门口的尸体上搜出一个警徽扔给了瑞恩。
“可爱的小伙子,这些人就是警察,你以为警察能处理这事?”
“旧金山。难道都变成了这样?”瑞恩问。
“你们也许可以去中国人的地盘,那里可能会好一点。”巴特利坐在了门口。用脚把尸体踢下台阶。
“麻烦你们,把这些尸体拖走。”他喘着粗气。眼睛里满是死气,可是冷静中透出几分疯狂。
“这就是美国人。”陶晶耳朵里的耳机里传来一个同伴的声音。
陶晶没有说话,因为她已经看到了瑞恩眼中的杀意。
“老太太,我得走了,如果可能的话,在中国人的地盘,我们也许能够遇见。”陶晶向老太太告辞。
南妮看到这个小姑娘太多奇迹了,所以并不担心这个孩子能够在这个乱世下活下去。
陶晶神情黯然。因为她之前认为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不可救。可是她的顶头上司正是柳慧。柳慧说美国人。他们的文化就是强盗和骗子的文化。这种文化下熏陶出来的成年人没有救的必要。
这是一个很残忍的结论。柳慧会骗人吗,不会,她的眼睛瞎了,可是心却比谁都明净。
旧金山,威尔逊游骑兵,有一个师的编制,不过这个师没有一匹马。而是一个标准的装甲部队。他们正在筹集运输油量的车辆作为自己后勤。威尔逊游骑兵是作为先头部队,其后还有两个军和大约百万白人大军。他们准备强行突破喀斯开山脉和内华达山的结合地,穿过布莱克罗克沙漠到安大略,在哪里会和波特兰撤回来的第二军。那样才能对西雅图核心区哥伦比亚平原造成威胁。
参谋部对这项计划筹划了很久。他们希望能够抓住印第安主力,给予一次重击,从而取得战略优势。
跟着正规军还有几支大家族和财团的民团。这些财团为军队提供所有的军需品,条件就是由他们来接管富饶的哥伦比亚平原,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联合体。
钢铁洪流逆着人流北上。一路上的汽车要么被强行推倒路边,要么被强行征集进了军队。这些车的车厢上面被安装上了重机枪,面对黑漆漆的枪口,没有人敢反抗。很多人的财产就这样被大兵们抢走成了私有财产。
“一挺轻机枪,四千发子弹。一千美金,很便宜了。”这是正规军和民团之间的交易,不过不是正规军交易给民团,而是相反。民团比正规军的枪支包括车辆都要先进和高级。他们就是军火商们的活广告,目标就是这些刚刚组建的炮灰部队。
这些士兵们只能抢劫老百姓的财物,再来换取枪支弹药,用来在战场上保命。
旧金山,一些财团控制下的企业纷纷改成了兵工厂。大财团可以和海陆军的军部的高层接触,小财团就只能这样小打小闹了。
一些华商也开始做这个生意。只是华人区一般都很保守。就连溥仪的控制区也戒备森严,也开始卖枪支弹药。
这些财团现在不做海军的生意,因为,海军现在纯属赔本生意,军舰扔进去,很快被击沉,没入了大海。不做海军的生意,庞大的生产力就转向了陆军。
瑞恩还是枪杀了巴特利,并在征兵处被一个将军的演讲刺激得热血沸腾。他和他的三个弟弟参加了美军,准备往回走,去找印第安人的麻烦,去升官发财。
北进的美军,现在已经扩充到了七十万人。而安大略,据说集中了一百万人的青壮年。
“多么大的一笔生意。”老肯尼迪对家族的成员安排向东部迁移的事项。东部富饶而美丽,有老家族的底子在。所以现在的关键在如何利用这次军事行动赚到足够的钱。
“这场战争,我们获胜的机会有多大?”
“获不获胜都没关系,这几百上千万人,需要吃,需要穿,需要枪支弹药。战争一开,每天消耗的枪支弹药就是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数字。你们要调用全部的运输机和客机,不管怎么样也要开通道安大略的航线。实在到了危险的时候,还能撤回伯明翰和亚特兰大。”
老肯尼迪声音冷漠的可怕。
“这次战争,我们获胜的可能性有多大?”威尔逊问这自己的参谋团。
“如果找得到印第安人的主力,获胜轻而易举。可是现在的印第安人太狡猾,第二军当时并不比我们的装备差,人员也不少,可是却被一点点赶出了西雅图。”参谋人员这么回答。
威尔逊皱着眉头:“这次行军的危险性有多大?”
“危险性不大,因为印第安人的一些小偷袭都是以军火库,分散部队为主。我们是装甲部队,只要把燃油车队混在攻击队形里面,一起向前突击。还没有听说印第安人敢进攻这样的大军团的记录。问题是到了安大略以后的事情。”
“百万大军,跨过哥伦比亚河,攻入平原,似乎问题并不大。”威尔逊笑道。
“是的,要争取打头阵,强占最富饶的地方,不然我们对支持我们的几个家族不好交代。”
美军的营地,燃起了篝火,一些士兵挎着女伴在跳舞狂欢,售货的车辆里面灯火通明。成箱成箱的啤酒威士忌被消耗,商人们兴奋的脸上放光。而还在南逃的穷人们躲过了一排排车队,在寒风中逃命。
一辆货车内,陶晶默默地看着玻璃窗外狂欢的大兵们。
“他们凭什么认为这是一场能够轻而易举获胜的战争?”
“因为人言和宣传。”凌雪红指了指一个戒备森严的农场说:“因为那里的军方高层和财团大腕们掌握的话语权,他们营造这么一个骗局,把这些人送上战场,成为炮灰。他们不是军人,只是普通人,并不懂得战争,也不需要懂得。”
“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场惨败,足以让整个美国西部崩溃的惨败。我们能做什么?”
“等他们失败,收留那些孩子,战争不应该落在这些孩子的头上。”
凌雪红看着车上的一个角落里面三四个被遗弃的婴儿:“张先生说,孩子是人类的希望。也只有他们才能够让大地获得新生。柳慧先生已经在沿途准备好了一些收容所。”
“如果我们突击指挥所,是不是可以阻止这场悲剧。”陶晶一脸的不忍。
凌雪红叹了口气:“指挥所里的人不能决定什么,他们死绝了,也不可能改变任何行动,这是一次分赃。”
第六十九章 安大略战役(二)
西雅图的飞机制造厂重创之后,美国的飞机制造转到东部,而梅隆家族因为是美国最大的冶炼铝制品商,逐渐控制了美国的航空业。梅隆家族和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的结合,已经算是聚集了美国一半以上的财富和人才。
安大略修建了最大的机场,不仅是在安大略,在盐湖城也在修建机场。大量的运输机到了这里,各种各样的商品运送过来,换成美元。
成千上万的穷人听说这里西部现在成了掘金之地,聚集到这里,从而形成巨大的市场。有市场就有商业,有商业就离不开几大家族的经营。
战争?这不是战争,这不过是一场盛宴而已,人民不过是盛宴中用来消耗的一盘菜而已。
五百万人,安大略聚集了五百万人,包括军队和无数投机者。这已经到了一个极限。
四月,这个季节并不是一个好的季节,哥伦比亚平原很快就要进入收获季节。就算实现了农作物多样化后,收获季节错开,但是四月到六月也是不能错过的季节。
印第安人离开平原的时候,都扑在土地上痛哭,但是他们必须撤离。
白崇禧总算知道有一个地方有仗打,怎么可能放过,所以紧急从朝鲜省调了一个师前往西雅图。毛石山也在加紧运送护林人和技术工人。相应的武器装备也配备到位。
“这不可能,我们不可能和这五百万人硬碰。”
粟裕再次拒绝了印第安长老们要求动员老百姓拿起刀枪与美军硬拼的意见。
“老百姓撤出平原,交给护林人。护林人需要利用地形和森林延缓美军和这些投机者的进攻。老百姓撤到山区的时候,要把所有的粮食全部拿走。”
粟裕笑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我有两个师。这两个师会穿插到落基山、内华达山和大盐湖,打击主要的对象后勤和机场。我们已经有情报显示,几大家族正在把这场战争当成一个生意来做,所以切断他们的发财之路,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百多个印第安部落的长老坐在下面。
“印第安人,现在要做到的团结,尽量减少损失。而不是与美军硬拼。把年轻人,把精英的战士拼完了怎么办?回顾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的战争史,我们并不是没有打过胜仗,可是最后却失败了。就是因为我们拿人命去填敌人的枪炮。过去的一年时间,西雅图我们所有取得的成绩,几乎都是以自己的长处去打击敌人的短处,而不是相反。安大略最大的危机是什么?就是后勤补给。我们要掐断它所有的供给。这场战争将是长期的。不可能在短期生效,可能要打一个月到两个月。”
战争。就是强制的粘合剂,巨大的生存压力总算把这一百多个印第安部落给捏合在了一起。粟裕怎么放过这个机会?
护林人,也就是游击队现在成为了在一线作战的部队。这些游击队更加需要协调和指挥。所以粟裕和所有的参谋人员都留在了西雅图。而印第安师和国内调过来的特种师混编后,以团为基础,分散穿插到敌后去了。
陶晶的小组接到了命令,相机捣毁美军的补给点,但是条件是绝对安全的条件下。
陶晶的小组一共七个人,年纪最大的四十多岁,已经潜伏了五六年了。凌雪红比陶晶早来一些。也比陶晶成熟一些。
陶晶进入暗月的时间太晚,就算她再努力,还是要比凌雪红这样从三四岁就在暗月中混要幼稚的多。
陶晶更加像一个作战的暗月,而不像一个搞情报的暗月。只是能力差一些而已。
“安全,绝对安全。所以你们给我记住,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能轻举妄动。”姜亦利年纪最大。经验最丰富。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对外也是她们的家长。李雯夏并不是姜亦利的妻子,但是因为年纪相当,而假扮他的妻子。而李雯夏是武力值最高的一个。而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小组七个人,就有五个女孩子的缘故。唯一的男孩子是一个表面看起来有些残疾,主要做体力活的二十多岁很朴实的人。
“知道。”凌雪红拉了一下还有几分不服的陶晶。
陶晶不傻。她知道此时安全比较重要。她只是觉得应该进取一点而已。但是她相信凌雪红,因为从陶晶进暗月开始,凌雪红就像大姐一样照顾她,尽管其实两个人年纪一样大。
所以陶晶也就不说话了。
两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