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中华-第3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答的是刘曼卿的卫兵。
刘曼卿所在的地方,海拔不过三千多米,所以水汽通量足够,下的雪呈现呈现出了雪花和一簇簇雪团的状态。卫兵回答的是一个趋势。更加高的地方的降雪虽然增加,但是因为水汽通量不够,依然还是冰晶状态,这种雪对于植被的保护能力就差了很多。
因为刘曼卿和她的卫兵并不是环境专业,了解不是很清楚,张春也就不再细问。
环境恢复不是几年时间能够完成的,大多数交通系统两旁的树木还都只有一人多高。对于环境的调解能力还非常差。刘曼卿所在的地区以前就有原始森林,有很好的基础,加上人工参与管理后,森林中的枯树和死树被砍伐,植被的实际丰度增加,才导致了局部环境的改善。
农业部已经把引进低等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作为先锋物种,草本和木本植物植物的引进不再是像以前一样广泛引进,而是从有条件的地方向外逐渐扩张。当这些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形成了足够的环境之后,才引入草本和木本植物,这样做虽然缓慢,但是却保证了成功率。
除了引入苔藓和蕨类,同时引进苔藓和蕨类植物伴生的生物群落,这要比苔藓和蕨类本身还要重要,只有这些生物群落分解土壤甚至岩石里的养分,为土壤生物活动层提供足够的温度和水分,苔藓和蕨类还能够生长得好。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
国土资源部认为,只有这些基础物种恢复,随着动物的迁徙,高级物种恢复可能要比人工强制恢复还要合理和快速。
澜沧江向上。到了唐古拉山。情况就不是那么乐观了。海拔四千米到五千米为高山草甸带;五千米至雪线为高山冰缘稀疏植被带,主要植物有垫状点地梅、苔状蚤缀、风毛菊、火绒草、葶苈草以及新引进的苔原植被;最上为高山永久冰雪带。唐古拉以西海拔四千米到五千米,因为雨水转少,是高寒草原。
农作物以青稞、麦和豌豆为主。但是因为交通系统的形成,这里食物非常丰富,其中海产品一点也不比其它地方少。以前**人并不吃鱼。但是由于人口结构的改变,海产品成为了人们主食的一部分。可以,正是因为海洋捕捞业的发展,缓解了中国人对于粮食的需求。在农田没有扩大的基础上,养活了国人。
如果不是这些产品,制造**高海拔地区,在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是绝对无法养活自己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蓝色国土
众多的海洋洄游鱼类能够逆流而上,到达唐古拉山,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情。黄河与长江的洄游鱼类要比澜沧江的要多。而雅鲁藏布江的就几乎没有。这还是因为海洋捕捞方式和海洋环境不同有关。
洄游鱼类一般在产卵之后就要迅速捕捞,因为之后它们很快就死亡了。
澜沧江河畔,人类和黑熊一起同时捕鱼的情景非常有趣。大多数时候,人们驱赶黑熊。但是也有人把捕到的鱼扔给黑熊。有些黑熊占领有利位置后,怎么也赶不走。所以居然还能各得其所。
很多鸟类也在人们头上盘旋,抢食人们丢给它们的鱼类的内脏。
由于鱼籽太多,所以人们也会捞取一些鱼籽。管理者会限制人们捞取鱼籽的数量。
“这些鱼籽就是以后的鱼,保护这些鱼籽比保护这些鱼更加重要。而且还有一些动物依靠这些鱼籽生活。”
也许是鱼群的种群不同的原因,同在青藏高原、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鱼子酱的风味决然不同。商场里有着明确的标示。不过今年的唐古拉山鱼子酱数量非常稀少,成了抢手货。
海洋与河流,因为动物的迁徙和洄游而显示出了其重要性。水利局几次制定的水电站计划都被否定了,修建水电站主要有几大理由,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发电。在西方,因为城市用电太过于集中。电力传输等问题而产生了电力缺乏。中国的城市则分散掉了。城市的电力至少有三分之一由沼气发生站提供,剩下的电力以前是由于火力发电,但是现在太阳能也能解决一部分。在核电站解决了交通系统。信息系统,厂矿的电力后,火电都退出了历史舞台,何况水电?
另一个理由就是灌溉。农业部与国土部达成的共识是:水资源更多的是依靠森林以及多作物种植的保水与涵养水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留在陆地上的大型水库,而不是依靠江河灌溉。江河灌溉只是应急机制,比如毛乌素、腾格里等沙漠的治理。内陆河则对于内陆湖泊的补给作用太重要了。这些内陆湖对于环境的调节作用又是不可替代的。
农业部和国土部都认为灌溉的理由不充分,而且截断河流的危害是深远的。
而森林的保水作用加强。让黄河与长江几年没有发生有威胁性的洪水了。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湿地恢复,以及湿地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完全不比农田差。同时湿地对于河流的调水作用远比一条防洪堤来的实在。
所以水坝的防洪作用也被否定了。
去掉了这三大理由,其它的比如满足航运要求等等就不是那么急迫。随着自动化运输系统的建设。连大运河现在的航运规模也缩减到了很的地步。
所以水电站的计划一再被否。国土部甚至认为建设部所谓的靠水电站建设并拉动钢铁水泥产业的发展的理由是荒谬的。现在交通体系也大量采用了纤维合成材料,减少了钢铁和水泥的用量。这样一来,还拉动这些高耗能产业做什么?
中国的河流现在没有一个大型水坝,只有一些以前修建的型水坝。最大的水利枢纽除了大运河就是黄河灌渠和都江堰。而这三个工程其实更多的是对自然河道的合理运用而已。
其中以黄河的治理最为出色。
黄河和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到现在有快十年的时间了。十年时间,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树木已经长得非常高大,草场和灌木发育完全。不过上游就差了很多。
毛乌素沙漠最早下手治理,条件也最好,所以现在已经被绿色覆盖。其次还要算是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被认为是治理中西部的核心,治理塔里木盆地最关键的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以及来水量。喀什。山山脉和昆仑山脉耕地面积缩了,并且新的农业科技对于灌溉用水需求降低,大面的草场和沿着各条支流沿岸植树种草。包括种植苔藓和蕨类植物。这让和田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克里雅河等等一系列的河流水量增加,一些如提孜那甫河,红石榴河等等的型河流也在向沙漠深处延伸,罗布泊的面积持续增大。这给新疆整个气候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水带来了生命,沙漠被草场湿地和林带切割。不过总体来,塔鲁木盆地一代降水还是偏少。单靠雪山融水,只能限制新沙漠的形成。这个新沙漠。就是只只有一两千年历史的沙漠是有可能恢复原貌的。
森林和草场的发育对于气候的调解作用并不是无极限的。或者这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和人类长期不间断的养护。
但是罗布泊水面的持续扩大对于巴丹吉林沙漠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祁连山的降水在增多,居延海已经真正形成了传中弱水流沙和北海的景色。但是同样,巴丹吉林沙漠核心区高大的沙丘依然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不过合黎山植被恢复非常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彻底被断开,面积大大缩。形成了绿树草原湖泊与高耸的沙丘相互映衬的奇妙景色。这让居延海圣地变得格外美丽。
阿拉善和巴彦淖尔不再是风沙一片,已经有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模样。阴山以东的沙化现象已经得到遏制。这主要是受益于对草原的改造,防风林和有条件地区的种植业恢复。把一部分的牧民留在森林和农田之中,减少牧民数量和放牧的牛羊数量。
而这一切,居然都是因为交通运输系统运来了大量的海产品缓解食品压力的缘故。国家补贴给绥远省,敦煌省的物资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因为这里确实需要持续的养护。
绥远省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但是要想吃好,追上全国平均水平,还是需要海洋来进行补贴。
与这两个省相比,南贝加尔、赤塔、帕米尔包括**青海,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粮食输出。输出的主要读对象是现在的哈萨克,马加丹,勘察加和楚科奇。
哈萨克是因为刚刚收服,而马加丹等单个省环境实在太差,要想维持足够的人口居留,粮食补贴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哈尔滨、赤塔、海参崴到楚科奇的道路已经抢通,现在要建设的是自动化铁路的建设。
这条铁路与**地区的铁路都遇到了高寒和永冻层,多地震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克服的苦难太多,进展缓慢。而交通系统中的公路以及轻轨系统都进行一心扩建,以满足运输的需要。
而这条交通系统也是海产品主要的输入渠道。北太平洋的海产品,包括海豹,海象,鲸鱼,鲨鱼等等肉食直接到了哈萨克。这是苏联所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兴安省到敦煌省的高速铁路,列车最高时速已经达到了二百二十公里,轻轨列车的时速也达到了一百二十公里。
“如果没有海洋这块蓝色的领土的产出,中西部的环境进化恐怕要缓慢很多。特别是哈萨克省的巴尔喀什沙漠等一系列的沙地,因为大量人口的迁入,恐怕会加剧。但是现在不仅没有恶化,反而由于人类的护理而有所恢复。”
敦煌大学,冯玉祥、刘英和董必武已经成为了沙漠治理的专家了,他们三个人主持这中西部地区的植被恢复研究。
而只有他们才真正感觉到了蓝色领土的重要性。
“中国有九亿人,从事海洋捕捞业的有近六千万人,但是养活了最少一亿两千万人口。蓝色领土面积已经与陆地面积相当。这还是在限制了捕捞业发展的结果。海洋洄游到各河流上游的鱼类至少可以养活三四千万人。随着海洋环境的改善,这个数字还会上升。中国的传统思想从来都讲国土国土,似乎只有大陆才是领土,但是事实上不是如此。当年日本凭借本州四岛就能够做到称霸东亚,而现在却不行。为什么?就因为海洋,海洋也是领土。我希望把这些写进教科书。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北海,东海,黄海,渤海,南海,暹罗海,包括北太平洋,这都是我国的领土。不是所谓的公海。”
刘英还是保持着强势的军人作风。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不同政见者带来的影响
“他们真把森林全部砍了,改成了农田?”
张春还是不敢相信这个现实,西西伯利亚,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农田,没有除了村庄有几棵树以外,真的看不见森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