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抗日突击营-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挂钩——”
“预备——”
“跳——”
随着一声声清晰而响亮的口令,副排长冲孟遥敬礼完毕,缓缓举起拳头大吼一声:“同志们,侵略者就在我们脚下,你们的回答是什么?”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当第一批战士高呼着口号跃身扑向舱外,第二批战士立刻全部就位,一批批,一排排,几乎是在眨眼间,原本挤满了士兵和装备的后舱,顿时变得空空荡荡,只有战士们的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仍在机舱内回响。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老蒋回味着这斩钉截铁的八个字,不由得连连点头。
孟遥最后看了一遍机舱,连同自己在内,还有九名战士,一辆安静得叫人心醉的装甲车。五名战士,将在最后随着伊尔的降落迅速驾着装甲车开出舱外,担负战场压制和伊尔保卫任务。而他,则率领最后两名战士完成最后一批伞降。覃五柄由于尚无伞降能力,将在机降后再行会合。
“挂钩——”
“预备——”
听到口令再次响起,老蒋以及覃五柄一下子将目光集中了过来,眼巴巴地瞅着孟遥。孟遥顿了一下,缓缓举手向老蒋敬了一个礼:“蒋先生,舱门很危险,千万不要试图往下看我们,你就放心等着我们凯旋的号角吧。”
“你这一跳下去,我们怎么办?”老蒋忽然有些慌张起来。
“放心吧,刘鹏会让伊尔在空中做出大盘旋机动,我们不完全占领机场,他是不会降落的。”孟遥说完,将手伸向挂钩,同时大喝一声:“同志们,首战用我,用我必胜,跳——”
老蒋哪里知道,在伊尔四周,歼20战机早已虎视眈眈在方圆两百公里范围内,已经事先搜索盘旋了三五圈之多了。可以说,别说此刻空中没有任何威胁,即使有,凡在此空域内的任何活动物,也早就被歼20肃清了。
此刻,一轮旭日正冉冉地从东方升起。
奇妙的是,在伊尔微微抖颤的机身下,却依旧是漆黑黑、灰蒙蒙的一片混沌。为这片从未见过的景色,一直紧紧抓着腰间缆绳的蒋大人,不知不觉间竟站立起来,勾头拼命向舷窗外望去——
有一个秘密他还从未向任何人说起过,包括他亲密的蒋夫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年轻时家乡曾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他,倘若有一天他能看到比登泰山还要早的日出,他就将化龙而生,一掌天下。
现在,这样的景色居然真的出现了。
莫非这一切,果真是在冥冥之中就已定下了么……
第181章、占领济南机场
作为唯一夜班哨兵,尽管很清楚方圆十里内不会有任何中国人敢于出现在机场视野中,驻守济南机场的驻华日军胶东湾联队海军下士小林石依然精神抖擞地持枪而立。
来到中国已经半年多了,每天围着机场转圈,除了偶尔飞过的小鸟以及更高的白云,就只有每天为数不多的几架次空军的飞上飞下。海军来为空军看家护院,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最近又传说海军还要为陆军保驾护航,还要弄一个什么海军陆战队的名号,上面的大官们是怎么想的,还真是让他们这些小兵猜不透。
再有几个月就要换防到渤海湾,到那时他的军衔不仅要换换了,而且还听说军部在那里设了好几处军人慰劳所,里面有很多来自本土的姑娘们。这是一个信号。也许用不了多久,他这杆手里的长枪就可以射出第一颗真正的子弹,将它准确地射入某一个中国人的头颅中,或许是一个花姑娘也说不定。
夜班哨都不喜欢,因为老打瞌睡。那帮蠢货,就是不愿意动脑筋,其实只要稍微展开一下想象力,中国还是有很多值得大日本帝国玩味的东西。比如美食,比如女人。想到这些,那些瞌睡通通就会死了死了的。
也许明天,也许后天,枪声一响,一切就都开禁了。那时,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能做得呢?
小林石一个转身,兴奋地向东方的天际望去。
新的一天又来临了,终于攒够了假期,今天可以约上几个关西老乡去中国人的济南府逛逛了。
咦,那些是什么东西,天花盛开吗?
小林石晃晃脑袋,又使劲揉了揉眼睛。错觉,盯住一个地方看久了眼睛就会发花,发花就会产生许多许多的错觉。比如昨天,他就看见过富士山下的樱花盛开,还有在樱花丛中走来走去的美人。
好吧,换个方向看看。
再一转身,一朵盛开的天花突然出现在几步开外,可奇怪的是,再一眨眼,硕大无比的花蓬却在一瞬间凋谢了,代而取之的是一张冰冷的脸庞,以及脸庞下那双冰冷的眼眸。
好奇怪的装束,好奇怪的打扮,像传说中的神魔——
小林石忽然张嘴想笑。笑了心里就不会那么恐惧,这是他屡试不爽的一条经验。但是不知为何,他手里的枪却也在一瞬间高举过肩,几乎没过脑子就完成了一套标准的射击战术准备。
冷冰冰的脸庞突然动了一下,手中随即咔嗒一声轻响,这边的小林石顿时两手猛然一张,然后又飞快地捧住自己的咽喉,扑通一下跪倒在地。
孟遥走过来时,正看到小林石双手抱着喉咙在地上翻滚,咽喉处不断冒出血泡。
犹豫了一下,看到战士们已纷纷机动到位,孟遥随即向杨茂明做了一个手势。杨茂明极不情愿地扫一眼翻滚不已的小林石,用耳麦将卫生员呼唤了过来。卫生员查看了一番,忍不住摇头苦笑了起来。这家伙显然是被第一批下来的尖兵干掉的,特种兵强弩一箭穿喉。不过这家伙是命大还是尖兵过于自信,倒地后居然一直挣扎到现在,尺把长的弩身对穿在咽喉上,除了咕咕咕向外冒泡竟能一直保持呼吸,还真是一个医学奇迹。
看到卫生员的标志,小林石求生的**一下子被点燃了,居然撒开双手一把抱住了他的双腿,眼中满是乞求地喷出了一嘴的血泡。
战场急救本就有被割喉后的处置科目,救下他不是什么难事。但眼前这人,是敌人,是侵略军、占领者,救死扶伤就对应不到他身上了。看到卫生员迟迟不肯动手,孟遥轻轻踹了他一脚,随即带着杨茂明向营房摸去。
此时已近清晨六点,有些个别营房已有灯光闪动。
驻守机场的日军,通过对营房数量的辨认,显然已远远超出了情报预估的数量。不过孟遥对此也早有准备,一个加强连又一个班,如果还收拾不了酣睡中的小日本,突击营也就该改姓了。
这个机场从伞降后,所有官兵都已看清楚了,也就寥寥十余架飞机,而战斗机模样的飞机,最多不过一个中队。这么少的飞机,却有两个中队驻守,那就只有一个解释,日本军方很可能已将这里当做了一处重要的空军基地,后续必将有更多的飞机通过这里转场,或者直接驻留。
两个中队日军,分别酣睡在40座简易营房,一个营房有8名日军,合计360人,这个数字与尖兵汇总过来的情报就无出入了。
六点整,孟遥发出了攻击信号。
霎时间,早已散布在40座营房外的160名官兵,4人一组,如蛟龙入海纷纷扑进了日军营房。遗憾的是,整个机场内还是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枪声。
孟遥摇摇头,伸手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原本用刀解决的只能用枪,可见日军单兵素质的确不是民国时期中**队所能比拟的。
当然,如果放手让官兵一搏,他相信每座营房的日军绝不是突击营的对手。
但此刻不是逞强显英雄的时候,迅速拿下机场才是重点。至于最后是用刀用枪,全凭官兵自己随机决定。不留一个活口,这也许是孟遥从军生涯以来下达的第一个没有任何犹豫的血腥命令。
半个钟头后,刘鹏机组驾着伊尔在自我导航系统辅助下,安全降落。
这时期的飞机还没有夜航理论和能力,因此所有飞机都被推进了机库封存,不仅跑道空空荡荡,就连指挥塔台都是关门大吉。所以,解决了守军之后,突击营根本连塔台都不需要上,只是分出部分兵力扑向了停机库。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小日本的这十余架飞机,怎么处理。
作为突击营最好的日语翻译,梅金龙从现在开始,成了这里的二号人物。寻找日军作训大纲,驻军文献以及飞行日志,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老蒋在侍卫的簇拥下,很快找到了正在日军指挥室一起忙乎的孟遥。他一看到孟遥的身影,人还未到,便扬手高喊了起来:“”孟遥,孟遥,赶快告诉我,日军有没有漏网之鱼,周围是否已派部队作了纵深搜索?
正喊着,小林石在两个战士的搀扶下,几乎与老蒋同时走了进来。
第182章、仁慈就是犯罪
“怎么还有一个日本兵?”老蒋疑惑地盯着小林石,大喇喇地一屁股坐在了指挥官的座位上。
不一会儿,梅金龙抱着一摞日军资料走过来,将它们分门别类地交给负责保管的战士后,拈着其中的一份文件忧虑地道:“营长,有一件事我们还是没有预料到,所有日军飞行员没有一个是在机场过夜的。”
孟遥眉毛跳了跳:“还有这事?也就是说,消灭的日军里面都是普通士兵?”
“是的,”梅金龙翻着资料应道,“现在很清楚了,他们还没有战备值班这一说。或者,因为飞行员的特权,他们可以自行选择住在城里。”
配属在加强连的特战分队长站出来:“营长,我带人去济南城。”
孟遥摇摇头,“不需要,他们是更狂热的死忠分子,即使抓到他们也只会是一堆尸体,再说时间也不允许。”
看了看手表,孟遥当机立断命令道:“现在不到七点,两个机组补充时间应该可以在90分钟内完成。梅金龙,留下一队战士给你,务必给我坚守到九点半,如果有日军命令往来随时报告。”
说完,他才看了看老蒋,上前拉起他向外走去。
走到一半,老蒋看着不对,猛地停下脚步看着孟遥:“娘希匹,这是回飞机的方向,你们都在战场上忙着,我是不可能像个傻子一样坐在飞机上的。”
见孟遥一声不响,老蒋加重语气道:“代表团我一个人都没有放出来,都老老实实坐在飞机上,你有什么不放心的,就我一个人出来了。好啦,我向你保证,我就跟着你好啦,不乱乱动总可以吧。”
孟遥叹口气,转头对杨茂明说道:“去拿一件防弹衣来。”
防弹衣一拿来,孟遥毫不客气地几下扒掉老蒋身上的长衫,三下五除二地将防弹衣套上去,最后又认真地围着他转了一圈,方才放心地点点头,让侍卫将长衫重新给老蒋穿上。
除了突击营自己的官兵,目前这世上也就只有三件防弹衣流落在外。而现在,它们已分别穿到了毛、周以及老蒋身上,应该算得上物超所值了。
老蒋很不舒服地扭动着脖子,显然很不习惯身上突然增加的这些重量和约束。孟遥说话的时候声音很低,若不是彼此早已有了默契,杨茂明都很听清他在讲什么。由于有言在先,再加上对孟遥手中都是好东西的迷信,老蒋扭捏半天,最终还是很不情愿地接受了。
给老蒋的这件防弹衣,孟遥原本是准备在抗战正式打响之后,择机在他发表那篇著名的抗战宣言之时,作为礼物郑重其事地赠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