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枪王-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群华工战战兢兢地走到草棚的前面,已经有几个军官拿着几件棉衣迎上去,将棉衣披在前头的几个华工身上。
“老乡,你们受苦了,先穿上棉衣,再吃两烙饼,肉馅的!再喝一碗热汤,别客气,就像到了家里一样,你们的苦日子到头了!”
穿上棉衣,吃上肉馅的烙饼,喝上热辣辣的肉汤,一些华工当场就哽咽着哭了,泪水掉入热汤中,喝下去多了一些苦涩。
蒋方震和山有升远远地看着这一切,再望着从瓦普镇出来的一条长长的华工队伍,蒋方震说道:“我忽然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山有升点点头,说道:“不错,我们自己的同胞还受英国人的压迫的奴役,我们国内的政府竟然还要求我们这支由华工组成的部队去替他们打德国军队,这真是一个大笑话。”
“看来张总已经决定和英国人妥协了,以后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与德国人来往了。”山有升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蒋方震的脸色,但是蒋方震脸上很平静,于是继续说道:“德国人也是的,这么久了也不以发动进攻,我担心他们会白白浪费了这个机会。”
蒋方震没有回答,这时,两个德国人又一摇一摆地走了过来,罗尔夫上校远远地叫道:“蒋总参谋长,你们是不是和英国人和好了?”
山有升接口道:“罗尔夫上校,你也看到了,英国人开始释放华工,而我们之所以和英国人交恶,不就是为了华工吗?现在我们与英国人的矛盾已经不存在了。和好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是,我们之前还是合作得好好的,你们还说要将鲁昂的军用物资卖给我们。”罗尔夫道。
蒋方震道:“很遗憾,罗尔夫,德国军队浪费了一个大好的机会,英国远征军第四集团军在寒冷的天气里缺衣少食,士气低迷。你们德国军队却不趁机发动进攻,白白放过这样的机会,我感到非常的可惜!”
张一平在鲁昂与英国人谈判的情报罗尔夫也知道的,不过德国统帅部认为:中国军团不可能与英国人达成什么实际上的协议,因而并不怎么关注。
中国军因虽然代表中国政府,但是他并不属于中国政府,因为中国现在有一南一北两个政府。张一平的中国军队显然两个政府都不听。
中国军团与英国军队之间的恩怨太过深了,在他成立的几个月以来,已经差不多有十万英法联军死在他们的手中,其中英国军队起码有八万人。这个数字跟这段时间内,英法联军死在德军进攻下的数字差不多。因而德国统帅部认为,记仇的英国人是无法原谅中国军团的。
但是蒋方震这么说,罗尔夫也不得不引起重视,罗尔夫说道:“蒋总参谋长,德国第二集团军正在做进攻的准备。何况这天气也一时好不起来,大雪还将会继续,只要我们再坚持一周的时间,我敢担保英国远征军第四集团军将会失去一半以上的战斗力,到时第二集团军也做好战斗准备了。““你们102师只要在瓦普的周围,保持对英国军队的压制状态,牵制英国军队就可以了,其余的事情由英勇的德国军队来解决!“罗尔夫知道,中国军队虽然只有一个师,但是为了防备他们,英国军却调集四个步兵师。而且还只能防御而不敢主动发起进攻。
但是如果中国军队退出瓦普,英国军队就可抽回这几个师,用来防御德国军队,多几个师和少几个师,在战争中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蒋总参谋长,我们只要一周的时间就能够准备好!“罗尔夫道。
“罗尔夫,开始的时候,你说要等你们两周的时间,现在又要拖延一周。”蒋方震皱着眉头说道,“我们没有时间了,罗尔夫上校,中国军团总部召我回鲁昂,事情可能有了变化,中国军团很有可能与英国人达成了合作的协议,也许我们的合作就到此为止了。”
罗尔夫也是无奈,他虽然天分不高,但是也知道这一战对于德国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样的机会对于德国来说简直千载难缝,不是时常能够碰到的,如果这一战能够打垮甚至歼灭整个英国远征军第四集团军的话,极有可能决定整个欧洲战场的胜负。
第一百六十八章 将在外
--------求推荐支持-----
德国军队是否发起进攻,什么时候发起,这些是统帅部的事。不是罗尔夫上校可以决定的,他在这里只能够尽量说服蒋方震给他们一点时间。
罗尔夫不停地和蒋方震套交情,“蒋总参谋长,你知道亚眠的德军第二集团军的司令官是谁吗?他就是冯马尔维茨骑兵上将,当初你做见习连长的时候,他就是我们的团长,我们都是他的老部下。”
蒋方震皱着眉头说道:“很抱歉,现在我已经不是德国军队的实习连长了,而且,我们各自的立场也已经不同…”
蒋方震虽然这样说,但神情似乎被罗尔夫说动了,最后犹豫着说道:“好吧!看在冯马尔维茨骑兵上将是我的团长的份上,我们就给你们一周的时间。一周后,我军就会撤出瓦普回欧马勒镇。至于鲁昂港的物资,如果你们打不通联系,也不可能进行交易了。”
虽然眼前的这个罗尔夫并不怎么样,但是蒋方震依然相信德国陆军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面对缺少物资保障的英国第四集团军,蒋方震相信德国统帅部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只要他们发起进攻,第四集团军就有可能被击溃甚至全军覆没。
因此,蒋方震决定再拖一个星期。因为他估计,以英国人的顽固,谈判起码要花上两个星期才会有实质性的结果,到时第四集团军也许已经完蛋了。
罗尔夫连忙回去联系德国方面,而刚才的对话,山有升已以通过翻译知道全部的内容。
山有升劝说道:”总参谋长,张总让你回鲁昂,而你却还要留在这里呆一个星期,这样不妥吧?“蒋方震让一个参谋拿出地图,摊开,一个战士脱下了外衣挡住上面的飞雪。蒋方震指着地图说道:“德军第三,第七集团军已经切断了英国第四集团军与巴黎方向的联系,如果德国第二集团再从亚眠发起进攻,英国第四集团军就会陷入三个德国集团军的包围之中,到了这个时候,我军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相信张总要的也是这个结果,他会理解我所做的一切的。”蒋方震说道。
在鲁昂,英国人与中国军团的谈判进度比蒋方震想像的要快。
最后的协议草案已经拟好。就差张一平签字了,这时张一平却又犹豫起来。
张一平对曲伟卿说,他想听一听蒋方震的意见,毕竟蒋方震是军团的总参谋长,就像古时候的军师。中国军团做出任何重大的决定,都应该听取一下他的意见,甚至征得他的同意。
因此,张一平再次发电报让蒋方震回鲁昂商议,但是蒋方震却说要在欧马勒安置刚刚接收过来的两万多华工,暂时脱不开身。
曲伟卿在张一平的面前埋怨道:“总指挥,你说方震兄这个人是不是太那个了一点,安置华工用得着他这个大参谋长吗?有山有升就足够了!
现在,英国人已经将亚眠地区的华工全部都遣送过来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没有借口向亚眠地区进军了,现在撤出来是理所当然的。”
张一平反而觉得蒋方震不马上撤出来是正确的,一方面他不相信英国人,102师部署在瓦普外面,同样可以保护101师不受北方的英军的威胁。同时,保持对英军的足够的压力,才能使遣返华工的行动更加有保障。
另一方面,他始终不太甘心放英国第四集团军一条生路,蒋方震的102师部署在那里,英国人就不敢掉以轻心,必须抽调足够的兵力进行防范,这样可以牵制很多英国军队的兵力。为德国军队的进攻起到一定的作用。
张一平为蒋方震分辨道:“两万多名华工到来,的确是一件大事,在蒋总参谋长的心中肯定比英国人的事重要得多。这说明蒋总参谋长关心我们华工,也没有什么不妥的。”
“总指挥!”曲伟卿不满地说道,“我不是说方震的坏话,方震他在德国留过学,跟德国人交情深厚,我担心他一时冲动,破坏了我们得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现在,我们与英国已经达成了谅解,英国人释放华工,中国军团得到扩大。而且还正式名正言顺地代表中国政府,无论是对部队,对你,对我,对中国军团的所有官兵,还是对国内的政府都是一件大好事。”
曲伟卿说得对,目前是中国军团在欧洲最好的时刻,敌人减少而军力又得到扩充,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前途一片光明。
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除了归功于中国军团这几个月来的浴血奋战之外,还与曲伟卿的努力谈判分不开。
这样的大好局面,曲伟卿当然不希望被蒋方震破坏,即使蒋方震是他的挚友也不行。
张一平安慰道:”稍安勿燥,伟卿兄!蒋总参谋长是一个知道轻重、公私分明的人,他和德国人是有一点交情,但是关系到国家和中国军团的利益的时候,我想他是知道怎样取舍的。”
“这样吧,我们把合约的副本抄一份,让人急速送去欧马勒给蒋总参谋长过目,看看他有什么意见,然后再回来告诉我们,这一来一回也不用两天时间,英国人也不会差这几天的时间吧?“曲伟卿点头道:“这倒是!好吧,现在只能这么办了。”
“另外,英国人打算从我们码头购买一部分粮食和被服,然后用火车紧急送到亚眠去,总指挥你怎么看?”曲伟卿又问道。
粮食和被服以及军械是比较重要的物资,之前卖给弗罗拉和犹太人都不包括这些东西,因此曲伟卿要先征求张一平的意见。
“你又怎么看,伟卿兄?”张一平饶有兴趣的反问道。
看来英国远征军第四集团军真的非常缺少物资,而且已经到了很关键的时候了,否则英国人也不会向中国人开口,因为这是一个军事机密,如果不是事出紧急,英国人是不会对张一平说的。
“按理说,只要签了和约,我们和英国军队解除了敌对关系,应该算是友军了,何况他们又出钱购买,本来没有什么的。
但是华工营的兄弟回来之后,我们的人数将达到十五万,而我们又没有补给的来源,到时我们的压力会很大…”曲伟卿说道。
“那就拒绝他们好了。”一平轻描淡写地说道,英国人如果真的饿死冻死,他很乐意看到,别人当英国人是盟友,他心里却永远不会。
“但是,始终是我们让他们陷入这样的困境的,如果我们不做一些补救的话,始终说不过去,而且作为盟友,友军有困难,我们也应该出手相助,因为我们有这个责任。”
看到张一平一脸的不屑,曲伟卿就劝说道:“我知道总指挥是不屑把英国人当作盟友的,但我们起码在名义上是盟友,既然名义上是,我们就起码在名义上做到盟友的责任。”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张一平问道。
曲伟卿沉思了一下,说道:“这样吧,我们答应他们,但价格要高一点,另外让307团把鲁昂通向亚眠的铁路破坏彻底一点,到时就算我们肯卖给他们,他们也运不出去,现在天寒地冻的,等修好铁路,他们自己的粮食都上来了。”
等修好铁路,他们已经冻死饿死得差不多了!张一平心想。
曲伟卿总算没有完全被英国人迷惑,张一平放心了不少,笑道:“不用你说,我相信那里的铁路上的枕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