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刘伯承传 >

第45部分

刘伯承传-第45部分

小说: 刘伯承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杀伤日军。日军猛攻不逞,恼羞成怒,极其凶残地使用燃烧弹、毒气和喷火器,特务团的勇士们前仆后继,始终坚守在阵地上。其时雪花飞扬,周围的山峰很快布满了白色,地面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可黄崖洞阵地前一片焦黑,硝烟散了又起。经8昼夜苦战,特务团击毙日伪军800余人,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后主动撤离。
  刘伯承指挥第三八五旅、新编第一旅等4个主力团,猛击敌人的侧后,积极配合黄崖洞保卫战。第三八五旅第十三团夜袭黎城,奋勇突入城内,埋设地雷百余颗。日军出动时触发了许多地雷,造成较大伤亡。各地游击集团也不断出击,袭扰、牵制日军。日军到处挨打,不得不在风雪交加中,仓惶撤到西井。
  刘伯承判断日军归巢心切,斗志已衰,且有恶劣的气候条件可资利用,决心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伏击战。他把伏击地点设在三十亩、曹庄、长畛背一线谷地里。这里是日军从西井回窜黎城的必经之路。从三十亩到长珍背,相距10余里,唯一的一条通路就延伸在低谷里。道路两侧,近处是平地,稍远处则是连绵的山坡。山坡上陡下缓,便于部队伏击时隐蔽和发扬火力。刘伯承令第三八五虚、三八六旅、新编第一旅的5个团埋伏在曹庄至长畛背道路两侧的山坡上。
  19日9时,日军先头部队进入曹庄,伏击部队把它放过去未打。过了半小时,日军大队人马进入了伏击圈。霎时,激烈的枪声响彻山谷,两侧山坡上的火力一齐射入敌群,紧接着战士们端着刺刀冲了下去。日军遭到突然打击,惊惶失措,收拾起400多具死尸,狼狈逃回黎城、潞城。
  反“扫荡”胜利结束后,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刘伯承。在回答记者关于粉碎日军这次秋季“扫荡”有何意义的提问时,他指出:一、缩短了日军“扫荡”的持续时间,敌人原定“扫荡”一个月,结果20天即被粉碎;二、打破了日军在黎城建立据点,长久盘踞的企图;三、打破了日军打通邯长大道的企图,日军于侵占东阳关后,公路路标已插至响堂铺,足见他们修路的决心,但此种企图完全被粉碎;四、打破了日军破坏根据地经济建设,摧毁有生力量,大批捕捉壮丁的阴谋。
  第二节突破铁桶阵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了保障扩大侵略的需要,日军急于巩固在华统治和掠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他们提出了“变华北为大东亚作战兵站基地”,“建立华北参战体制”的新方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日军从1942年2月开始,对东起冀鲁边、西至晋西北的各抗日根据地展开空前激烈、残酷的“扫荡”。同时加强对占领区的劫夺榨取和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并强化傀儡政权,大力发展伪军,培植利用会匪道门,增强特务工作。
  2月3日,日军发动了对太行、太岳区的春季“扫荡”。
  当天拂晓,日军采取奔袭手段,分3路进攻太行区第二、三、四军分区,一路由辽县北犯石拐,一路山武乡东犯王家峪,另一路由长治、襄垣合击黎城,企图一举摧毁分区领导机关或基干武装。由于根据地军民预有准备,日军沿途遭到正规部队和游击集团的伏击、袭击,行动受阻。各分区机关和基干部队及时转移,日军的奔袭全部扑空。
  当晚,三路日军共同转向桐峪、麻田,对八路军总部实行“铁环合围”。
  刘伯承令新编第一旅在东阳关、潞城一线,分遣部队结合游击集团,以袭击、侧击的手段坚决扭住日军,掩护领导机关撤退。又令第三八五旅第十四团前出到涉县以北清漳河沿岸地区,迎击深入“扫荡”的日军。新编第一旅等部队对日军展开猛烈的伏击、袭击,有力地牵制和迟滞了日军的行动。日军进到桐峪,麻田附近时,总部机关已安全转移到了麻田以东的郭家峪。
  日军因两步奔袭计划均告失败,遂转而进行“辗转清剿”。在和顺县的羊蹄凹、龙王庙尖,辽县的左会、黄漳,武乡县的蟠龙、石板等地,到处捕捉壮丁,抢劫耕牛等牲畜,恣意烧杀抢掠,撤布糜烂性毒剂残害群众,对根据地进行灭绝人性的摧残。为了支援太平洋战争,日军特别注意搜刮资材,凡对战争有用的东西,一律装车运走,连破铜烂铁也不放过。
  刘伯承令第三八五旅、新编第一旅等部队强化游击战争,以营、连为单位分散活动,大胆宽大机动,用伏击、奔袭、急袭、骚扰等手段,摧毁日军的运输补给线,打击日军的“清剿”部队。并派干部帮助县、区指挥部工作,开展全面全力的对敌斗争。
  各部队迅速分遣出若干分队,结合游击集团和民兵。进行坚决的反“清剿”作战。日军遭受打击后,不敢分散配置,只得集中兵力改作“反转电击”。
  一连几天,日军以较大兵力来回运动,二次合击麻田、桐峪总部机关,五次合击第二分区基于武装。总部机关在特务团掩护下,每次都巧妙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26日,黎城日军在潞城日军配合下,“扫荡”太南地区。27日,刘伯承率师指挥所越过邯长路进至涉县以东工金庄,指挥反“扫荡”作战。他令新编第一旅、第三八五旅主力迅速开到太南,利用太南的险要地形,实行据险机动的伏击、阻击,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当天,日军进犯石城地区的先头部队百余人行经烟驮村,新编第一旅第二团一部采取伏击手段,给日军以突然、猛烈的打击,日军除10余人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该旅与第四分区第三十二团结合游击集团、民兵,依托虹梯关、老马岭等要隘,节节抗击,前后歼灭日军百余人。3月1日,日军聚集在平顺地区,有撤退迹象。
  刘伯承判断日军经过大山深谷中的连日行军,已经疲惫不堪,又屡遭打击,士气衰落,现在急于归巢,阵势必乱,正是进行伏击和追击的好机会。
  于是,他迅速作出了打击撤退日军的部署:派第十四团第一营袭击微于镇,牵制该地日军不使南援。令新编第一旅、第三八五旅、第四分区部队以主力置于平顺以南,打击向长治撤退的日军。另以一部置于平顺以北,防日军向微子镇撤退。2日,日军果然西退长治。新编第一旅、第三八五旅集中4个营设伏于南寨里。日军进入伏击地域,伏击部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各种武器射出的子弹和掷出的手榴弹暴风骤雨般落入敌群里,打得他们鬼哭狼嚎,死伤200余人。日军仗着武器的优势,拚命突围逃跑。伏击部队乘胜追击,一部向东追到杨威,对着日军的尾部一阵猛打。主力则乘胜西进到长治、潞城、壶关一带敌占区,乘势袭击日伪,摧垮维持会,大大震惊了日伪军。至此,太行区反“扫荡”结束。
  太岳区在太行部分部队的支持下,以小部队结合游击集团、民兵接敌,主力及时转到外线,打击日军侧后,袭击交通线,也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这次春季反“扫荡”,军民同命艰苦奋战,太行、太岳两区共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原定两个月的扫荡计划只一个月就被粉碎。但根据地遭受的破坏和损失也很大。太行第三分区司令员郭国言、第六分区司令员范子侠等数百人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仪4个分区统计即被劫走牲口6000余头、粮食近万石。
  刘伯承对二月反“扫荡”进行了及时的总结。系统地分析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后采取的新战术,有所谓捕捉奇袭、铁环合围、纵横“扫荡”、辗转驻剿、反转电击、三角阵势、夜行晓袭等多种形式。同时对反“扫荡”的组织、战斗勤务、主要战斗动作和主要战术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特别指明了对付日军合击、辗转清剿、反转电击的办法,为今后的反“扫荡”作战提供了战术指导。
  5月9日,据内线和侦察报告,长治、潞城、襄垣日军正在调集兵力,紧急征集粮草,强证民间骡马,召集伪组织开会,向老爷岭等地抢修公路,部署纵深兵力,准备出动“扫荡”。又据临汾敌工站消息:日军第四十一师团近日调赴德州,行前准备对太岳区进行“扫荡”。11日,八路军总部转来豫北办事处的通报:平汉路近日运输繁忙,大批日军南来安阳、新乡后,正在补充粮弹,扬言有大行动。与此同时,太行、太岳两区发现有许多敌特、汉奸进入根据地,探查进军路线和八路军领导机关及主力兵团的位置。潜伏在根据地内部的间谍也纷纷出动,与外来的敌特、汉奸联络和互通情报。
  种种迹象表明,日军新的大“扫荡”即将发动。12日,刘伯承、邓小平正式向各旅、分区下达了反“扫荡”命令。
  两天以后,所谓的“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发起,首先由第三十六师团7000余人“扫荡”太岳区。15日,日军奔袭合击东、西峪地区,企图捕歼太岳军区领导机关和基干武装。第三八六旅主力和军区机关及时转出外线,内线第十六团及第七七二团一部带领腹地游击集团、民兵不断打击搜山“清剿”的日军。
  18日,刘伯承又接到阳城方面送来的情报:日军盛传调集7个师团准备40天给养,“扫荡”晋东南。他立即发电督促太行区各旅、各分区作好应急准备,令第三八五旅掩护总部行动。
  第二天,日军集中第三十六师团,第四十一师团,独立第一、三、四、八混成旅团等共2。5万人,“扫荡”太北区。东线从平定、昔阳、井陉、元氏、赞皇等地同时出发,分向测鱼镇、黄北坪、浆水、将军墓一带进行局部合击。第一分区机关和基干军队避敌锋芒,适时转移。日军一一扑空。西线长治,潞城等地日军向东兜击。
  21日晚8时,刘伯承率师指挥所从赤岸以南的会里村出发转移,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率师直属队随后跟进。次日晨,师指挥所到达太南区固新镇。
  刘伯承立即电令各旅和各分区:
  日军正开始对太行区实施夏季新的全面的大“扫荡”,各部应即:一、分若干精干小部队深入敌之“扫荡”基地,接敌侦察;二、派得力干部带小部深入下层领导县、区、村指挥部;三、基干团加强便衣活动乘机进行机动;四、各领导机关力求短小精干,派干部帮助下层。
  一莲3天,刘伯承一直守在作战室里,及时掌握敌情,不断下达指示。
  新编第一旅、太北各分区源源不断地报告敌人的动向和进止位置。机要科的参谋们接连不断地向刘怕承呈送电报。到24日,东线平汉路的日军折向西南,一部控制了太北制高点峻极关。武安日军合击阳邑后继续西进。平定、昔阳日军汇合和顺日军合击松烟、拐儿镇后进至上庄、下庄地区。西线长治、武乡、辽县日军合击黎城、砖壁、桐峪等地后,也不断向腹地深入。
  刘伯承指着标好最新情况的示意图,对李达和参谋们说,这次敌人判断我们主力是缩入腹地中心作战,会重演敌进我退、诱敌深入的老办法。所以从各个方面齐向腹地中心来一个铁桶大合击。我们基干军队如果能够不与合击敌人作被迫的战斗,即能转到合击圈外背击敌人,摧击补给线,袭击敌占区据点,这是上策。如不可能时,则仅与一方来的敌人略为战斗,即转出合击圈外,进行上述的作战,这是中策。如被敌人越压越缩,钻入四面八方来的大合击圈圈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