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221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221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东来,几乎都是沿着这条水道前往。后来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到贝如,使贝如到米什哈的水运更加繁忙。
    再后来,西伯利亚铁路绕道贝加尔湖西南端的斯留丹卡,沿湖转到米什哈。这条水路才渐渐衰落下去,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货运量。眼下一座壮观的码头,出现在官兵们面前,夜色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距离贝如码头还有1公里,陈赓命令部队停止前进。部队迅速成散兵线,我倒在冰雪之中,瞬间冰面上没有了人影。
    陈赓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贝如和码头,视线相当模糊,什么也没有看清楚。陈赓命令团部的侦察兵前去侦察,必须抓两个舌头回来。冰雪中跃起几个矫健的身影,迅速向码头摸去。由于码头下方的湖面上,冻满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船舶,为侦察兵提供了很好的掩护作用,不一会儿他们的身影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大约40分钟后,几名侦察兵带回两名苏军哨兵。事不迟疑,陈赓、杜聿明亲自审问。一名团部的参谋用俄语问话,其中一名年青的苏军哨兵,显得异常暴怒,呜啦哇啦试图反抗。一个高大的侦察兵迅速上前,双手抱住苏军哨兵的脖子,没等人们看清楚怎么回事,只听咔嚓一声,这名苏军哨兵的脖子被扭断了,另一名岁数偏大的苏军哨兵很快就范。
    苏军哨兵交代:贝如城里有一个营的苏军,西南山谷约20里地,有一个旅的苏军驻扎在那里。陈赓和杜聿明简单商量了几句,很快形成了战斗方案。当东边的天空露出一抹亮光的时候,陈赓发布了向贝如偷袭的命令。很快卧在冰雪之中的士兵向贝如包抄过去。
    贝如城的最高长官苏军营长,此刻在一处俄式房屋里,正搂着情妇呼呼大睡。枪声突然响起,苏军营长被惊醒,情妇也吓得失声尖叫。这名苏军营长反应很快,迅速穿戴整齐。这时一名哨兵狼狈的跑进来大声说:城内出现大批中国军队。
    震惊的苏军营长没有犹豫,迅速拿起电话,结果不通,电话线早已被掐断。接着他命令向旅部发报,可是为时已晚。枪声在门外响起,只见他的副营长,没带帽子、衣衫不整的从外面踉跄的跑进来。浑身是血的副营长扑通倒在地上,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披着白色斗篷的我军士兵冲进了营部……。战斗没有任何悬念,一个小时后贝如被占领,接着陈赓命令杜聿明带领两个营,迅速抢占西南面的山口,设置阻击阵地,防止苏军向贝如增援。与此同时,陈赓向旅部发报,贝如偷袭成功。
    20里外的苏军,惊闻贝如传来的枪声,行动也很果断。在联系未果的情况下,迅速派出一个团的苏军向贝如增援。然后迅速上报伊尔库斯科司令部。布留赫尔司令官接到报告,大吃一惊。立即责令该旅火速向贝如前进,接着又派出一个师的兵力随后增援。
    按说精明的布留赫尔,不重视贝如那是假话。关键是斯留丹卡我军发动的强大攻势,使布留赫尔忽视了贝如。还有一点,贝加尔湖将面临大范围解冻,中国军队不可能从十分危险的湖面上发动进攻。但是贝如传来的枪声,使他如梦方方醒。
    早在中苏大战前,由于苏军的整体战略是放弃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因此在伊尔库斯科地区形成了大纵深防御体系。中国开辟第二战场后,这条防线还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然而,布留赫尔清楚的认识到,中国一旦在贝如开辟北部战线,将和斯留丹卡形成南北两条进攻路线,他的伊尔库斯卡防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贝如绝不可丢失。
    天大亮后,陈赓接到杜聿明的电话:说发现一个团的苏军沿着山谷向贝如而来。陈赓命令杜聿明务必坚持到天黑。随后激烈的战斗开始,苏军发动了潮水般的进攻。战至中午,杜聿明打退了苏军的四次冲锋,苏军的旅部外加两个团赶到了。
    战况变得异常险峻,陈赓把另一个营也投入了战斗。由于我军所占的阻击阵地位置俱佳,苏军的攻势总算被遏制。天黑以后旅部和另外两个团赶到了,而苏军的一个师也增援上来。苏军在晚上没有发动猛烈的进攻,而是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激烈的战斗一直打了三天,就在全旅官兵危急时刻,我一个轻装步兵师又增援上来,然而苏军又拉上来两个师,战况变得越发激烈。由于考虑湖面解冻的原因,我重武器无法通过湖面,因此在苏军的炮火下,我防守官兵遭受了很大的伤亡,尤其是陈赓团,战损竟然达到三分之二,几乎被打残了。5天以后,米什哈新开辟的野战机场,我轰炸机群投入了战斗,战线才算稳定先来。10天以后,斯留丹卡被我军攻占,苏军被迫结束了对贝如的攻击。下一步,我南北两条战线将对伊尔库斯科防线发动新的攻势。





    第五部走向辉煌 234章战友重逢
  

    5月初,第四方面军顺利的开辟了北部战线。随着斯留丹卡被我军占领,武器弹药、装备和后续部队,沿着米什哈、斯留丹卡、的铁路线,源源不断的运到贝如。眼下苏军已经全部龟缩到伊尔库斯科防线,同样在做着应对中国军队新一轮的进攻。
    不到10天时间,随着气温的升高,贝加尔湖已经不能通行。此时湖岸边已经悄悄冒出嫩绿的幼芽,它们较小的身躯似乎无声无息,在和大自然做着顽强的抗争。由于纬度的关系,贝加尔湖的春季将非常短暂,很快就要进入夏季,迎接温暖的怀抱。
    此时,一群后勤部队的官兵正在拾掇湖岸边的船舶,为即将开通贝如到米什哈的水运航线做准备。偷袭贝如、接着又进行了一场残酷的阻击作战,陈赓所在的团处在休整阶段。今天陈赓早早来到湖边,站在码头上观看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打发闲暇的时光。
    码头一侧,杜聿明急匆匆的跑过来,人未到声音先传过来:“好消息、好消息。”“什么好消息,看把你急的。”陈赓似乎心不在焉,扭头看着跑的气喘吁吁的杜聿明道。杜聿明依然喘着气道:“到处找你,没想到你跑到湖边来了,你可真有闲情逸致?”
    陈赓笑道:“怎么。我上哪儿去,还得向你请示汇报不成。”杜聿明见陈赓一副悠闲自得的神态,反而卖起了关子道:“不想听拉到,到时候你可别后悔。”说完杜聿明拔腿就走。陈赓站在原地没有动,依然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杜聿明走出一段距离回转身大声喊道:“你不想听蒋先云、陈明仁的消息。”陈赓闻听精神一爽,拔腿就追杜聿明道:“你说什么,蒋先云、陈明仁?他俩怎么回事?”杜聿明反而扬起头颅,显得高深莫测的样子,同时加快了脚步。
    陈赓一把扯住杜聿明笑道:“瞧你小心眼那,报复心到挺强的,说说到底怎么回事?”杜聿明嗔怪道:“你不是不想听吗?”陈赓投降道:“想听、想听,我给你赔不是还不行吗。”杜聿明道:“早上在团部,你出去后我接到来自斯留丹卡车站的电话,你猜怎么着原来是陈明仁和蒋先云从车站打来的电话,说他们坐一列8点始发的列车专程来拜访咱们。”
    陈赓大喜道:“哈哈,真是好消息。你我四人南征北战,一晃快两年没见面了,这份思念之情始终折磨我。奥,这不时间快到了吗?”说完陈赓掏出怀表看了一眼。二人急迫的向车站走去,有关四人的话题一路上不间断的探讨着。
    蒋先云和陈明仁与兄弟部队一到,艰苦的完成了斯留丹卡的攻坚作战。部队休整期间,进行了人员调整。叶挺就任25军军长,最让人眼热的是蒋先云就任88旅旅长,陈明仁也顺势荣升团长的位置。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和质疑,不满之声响起。
    原因就是,蒋先云和陈明仁擢升的速度太快了。各种不和谐的声音最后汇集到方面军司令部。最后远在科布多的姜春波打来电报,说是国防部直接下达的命令,与方面军司令部没有关系,方才平息了一场风波。为此事叶挺军长亲自把蒋先云叫到军部,一来是安慰蒋先云,让他不要有顾虑,二来他也有许多困惑的地方,向蒋先云探寻。
    眼下叶挺恐怕是全军最年轻的军长,不到三十岁就做到军长的位置,这在国防军序列里几乎是凤毛麟角。前几天兵团司令授衔时对他说道:“叶军长,祝贺你荣升。我可以私下告诉你,你的问题是卢总理亲自关照的。你千万不要辜负总理对你的厚爱,好好干前途无量。”
    这位兵团司令,丝毫没有嫉妒的心理,话语显得很坦诚。叶挺哪里知道,这位兵团司令,是当年卢一鸣在哈军校招收的第一批军校学员其中的佼佼者。出于对卢一鸣的敬仰和了解,尤其是对卢一鸣不徇私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的高贵品质,这位兵团司令深有体会。
    叶挺虽然内心高兴,但是心里依然无法解惑。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卢总理,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瓜葛。而且自己又不属于卢一鸣的嫡系,为何对自己这般呵护和重视?
    眼下哈军校出来的学员,皆以此为荣。毕竟卢一鸣担任过哈军校第一任校长,尤其是哈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以军事素质过硬、战略眼光独到而著称。时下若想报考哈军校,其难度几乎和报考第一学府清华大学如出一辙。而自己作为保定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如此被重用,
    几乎不合情理,可以说兵团司令的话,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还有一点,蒋先云和陈明仁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的,据说还是提前毕业。当初来部队之前卢总理还亲自召见了他们,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玄虚。如今蒋先云和陈明仁已成为自己帐下最勇猛的战将,其表现无可挑剔,带着疑惑叶挺把蒋先云找来排解。
    一见面叶挺单刀直入道:“蒋旅长,首先祝贺你荣升。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我的擢升完全是国防部下的命令,你不要有所顾虑。但我想问你,你要如实回答,我听说你去年京城之行,卢总理特意把你留在府邸,就宿了一夜可有其事?”
    蒋先云只好如实的叙述了一遍京城之行的经过,最后说道:“没想到,卢总理在百忙之中如此关心我这个无名小卒,既让我感动又让我终身难忘。卢总理的勉励和教诲至今在我耳边回响。今后我要用勇敢的战斗来报答总理对我的厚爱。”
    望着蒋先云有些激动的脸,叶挺似乎找到了答案。一个以国家利益至上的人物,心底是无私的。今天的中国如此强大并且傲视群雄,就是最好的证明。况且自己的表现有目共睹,得到卢总理的垂青也在情理之中。排解了心中的疑惑,高兴之余,他和蒋先云聊了很久。
    列车沿着贝加尔湖沿岸飞快的奔驰,掠过的湖岸、原野、山脉,开始出现大片的绿色。这是一列客货混编列车,一节客车车厢里坐满了军人。蒋先云和陈明仁身着崭新的将校军服,显得格外醒目和与众不同。如此年轻的将校军官,吸引了周围人们的目光。
    蒋先云目光瞄向车窗外,似乎在想着心事。陈明仁面对来自周围羡慕的目光、窃窃私语的赞美之词,陶醉了好长时间。这功夫他耐不住旅途的寂寞道:“蒋兄,一路上你话语不多,想什么那?马上要见到陈兄、杜兄,难道你有什么心事?”
    蒋先云收回目光,望着陈明仁兴高采烈的脸庞,自嘲的笑笑道:“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