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在黑土地 >

第255部分

崛起在黑土地-第255部分

小说: 崛起在黑土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满足6月份即将开始的秋明战役,大批的作战物资要向前线囤积,后勤保障必须走到前面。
    一觉醒来,杨雪向车窗外望去,发现列车正沿着贝加尔湖岸边行驶。她立马来了精神,自从进入“俄国”境内,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杨雪时常陶醉在兴奋之中。她望着贝加尔湖壮丽的情景,几乎进入痴迷状态。
    列车过了库尔斯克,杨雪才感受道战争的气氛。她发现铁路沿线,到处是骑兵马队在巡逻。在一座大桥前,列车足足耽搁了5个多小时,原因是苏联的游击队袭击了这座大桥,虽然大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大桥前面的铁路钢轨被游击队破坏了。必须要进行修复方能通车。在等待其间,杨雪还看见了被抓捕来的苏联游击队员,里面竟然有女人。
    杨雪经过11天的长途跋涉,终于看见新西伯利亚城内,东正教堂那高高的塔尖。她的心情又开始怦怦跳动起来。这次她来,事先并没有通知蒋先云,她怕蒋先云不同意,另外也想给蒋先云一个惊喜。
    在新西伯利亚西南方向,距离新西伯利亚大约2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小镇。蒋先云的全旅人马就驻扎在这里。此刻,蒋先云亲自驾驶军用吉普车来到1团驻地,检查他们的准备情况,因为部队已经下发命令,第三方面军将要开赴秋明防线,协同第二方面军担任主攻任务。但是他到一团还要处理另外一件事情。
    “旅长,怎么对我不放心,还要你自己来亲自督察?”陈明仁一见面就不客气的问道。蒋先云笑道:“就要出发了,到你的防区来视察,莫非我这个当旅长的,要事先向你禀报?”“那里、那里,我不是那意思。说实在的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你放心吧,我会把玻璃大棚完整的交给兄弟部队。”陈明仁说出了蒋先云来此的目的,未免有些得意洋洋。
    :“走到你的玻璃大棚去看看。”蒋先云说道。一行人向位于营房前后冒出的玻璃大棚走去。由于运输的瓶颈,前线部队的将士很少吃到蔬菜。因此陆军部今年初命令各个部队主官,务必利用空闲时间,在自己的所住地建玻璃大棚种蔬菜。为此陆军部为每个师配备两名农业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玻璃大棚的热潮在前线部队迅速展开。
    眼下,蒋先云旅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几百座蔬菜玻璃大棚拔地而起,在兵营内形成亮丽的风景线,什么茄子、辣椒、西红柿、韭菜等等应有尽有。目前秧苗已经长到一扎高,着时惹人喜爱。这里凝聚了官兵的大量心血,部队突然要开拔,要把玻璃大棚移交给兄弟部队,蒋先云怕下面的官兵想不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摩擦,所以他要到下面来看看。
    从郁郁葱葱的大棚里出来,蒋先云问道:“把玻璃大棚移交给兄弟部队,我听说你有意见?”陈明仁道:“我现在没意见了,妈的还是打仗过瘾。”这时一辆吉普车风驰电掣般的驶来,旅参谋长没等吉普车停稳,便从车上跳下来道:“旅长,方面军司令部来人了,要和你面谈。”参谋长说完脸上露出诡秘的笑容。“你是说,方面军司令部来人,要和我谈话?”参谋长依然嬉笑着首肯的点点头。“旅长,你是不是又要高升了?”陈明仁开始大呼小叫。
    一脸迷糊的蒋先云赶回旅部,果然见一辆方面军司令部的专车停在门前。他走进屋里顿时懵了,只见一个身穿军装的漂亮姑娘,白皙的脸上显露出激动的神情,一双明亮的眼睛动情的望着他。“杨雪,你怎么来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蒋先云,磕巴的说出第一句话。
    “你不欢迎我吗?”杨雪微笑的说道。“欢迎、欢迎,哪有不欢迎的道理。你参军了?什么时候参的军?”蒋先云有些语无伦次。
    杨雪见到蒋先云狼狈的样子,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感觉出眼前这个朝思暮想的男人,流露出对自己的爱慕道:“我是15天前参军的,今天早晨到达新西伯利亚,目前我是司令部战地记者。”蒋先云似乎还没有从意外中恢复过来,他给杨雪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杨雪却娓娓道来,他把如何参军,以及到前线而来的旅途见闻细细的叙述了一遍,蒋先云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成为忠实的听众。
    最后杨雪拿出一个纸条道:“这是姜司令官让我转交给你的。”蒋先云忙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道:蒋旅长,限你两日之内成婚,这是命令。落款是司令官姜春波。杨雪小声问:“司令官说的什么?”蒋先云有些忐忑的把纸条交给杨雪。杨雪看吧,脸腾地又红了,有些喜悦的嘟囔道:“司令官也真是的,哪能下这样的命令。”
    第二天晚上在旅部,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全旅营以上军官都来贺喜,场面闹腾的很热烈。在酒精的刺激下,陈明仁偷偷的对蒋先云道:“老兄,洞房花烛夜。怎么样我来指导指导你。”“去你的。”蒋先云狠狠地踹了他一脚,疼的陈明仁哇哇大叫。由于高兴,蒋先云喝了很多酒,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回的洞房。
    早晨醒来,杨雪发现蒋先云穿着衣服躺在他的身旁,依然呼呼大睡。昨天晚上,她实在坚持不住睡着了。杨雪苦笑的摇摇头,她没有想到新婚之夜竟然是这个样子。她没有惊动蒋先云。而是起来准备早餐,开始行使妻子的责任。
    三天以后,蒋先云旅奉旨开拔,杨雪也要回到司令部去。分别在即,燕尔新婚的夫妻,久久不愿分别。最后杨雪拉着蒋先云的手道:“我等待你胜利的消息。”“你要多加小心,等我回来。”蒋先云郑重的说道。





    第五部走向辉煌 275章“艰巨的任务”
    

    在新西伯利亚第三方面军司令部,所有人员正在紧张的忙碌,几辆卡车装满了东西,警卫部队也全副武装准备完毕,明显看出司令部要启程。此刻,司令官姜春波率领众军官,站在司令部门前,有些焦虑的向北方瞭望。
    不一会儿,前方土制公路上传来汽车的引擎声,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出现一队车队。一名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举手敬礼道:“报告司令官,第四方面军的车队到了。”根据陆军部制定的整体作战方案,第四方面军将作为秋明战役的总预备队使用。因此第四方面军的指挥中心,将从托木斯克,搬迁到新西伯利亚,正式接收第三方面走后留下的空缺。
    “哈哈,老伙计,终于让我逮住你了。”一下车司令官刘云龙,上来和姜春波一通熊抱。“瞧你还是哪嘛精神,听说你和张总长闹腾了一阵子,怎么样想开了。”姜春波望着云龙那健壮的身躯道。云龙摆摆手道:“想不开又有什么办法,为这事总统都给我拍来电报,把我训了一顿。看样子你们吃肉,我们只能喝汤了。”
    姜春波道:“不要灰心,仗有你们打的。关键是你这司令官有情绪,下面部队恐怕要闹翻天了。”云龙无奈的耸耸肩膀道:“是呀,下面的情绪很不好,那些兵团司令,军长、师长,快把我的司令部电话打爆了。不瞒你说,我的思想都不通,他们可想而知了。”
    临别之时,姜春波握着云龙的手说:“国防部的意图很明确,向苏联全线发动进攻根本不可能。今后我们要长期占领这个地方,你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切勿烦躁。”云龙答:“放心吧,老伙计,说是说,该做还得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吗。”双方再次亲切话别。
    距离新西伯利亚南侧,大约5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苏联这两年建设的大型农场,眼下这座农场,已经被废弃。陈赓和杜聿明所在的旅,从托木斯克一线开拔到这,此时他俩接到命令到旅部开会。旅部驻扎在农场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二人风风尘仆仆驱车前来。
    一进门陈赓就忍不住发话道:“旅长,是不是命令下来了,我们去那里?”“旅长,官兵们都摩拳擦掌,早就等着这一天了。”杜聿明也迫不及待说道。先一步到达的另一名团长,做在那里。满脸挂满愁容,似乎情绪不高。
    “怎么,你俩热情很高吗,我们有更艰巨的任务,请问你们能完成吗?”旅长有些高深莫测的问道。“保证完成任务,旅长你就下命令吧。”二人双双回答。旅长道:“很好,根据方面军司令部命令,为了缓解前线部队的后勤压力,也为了我们长期作战,命令我旅在这个地方种地。”“种地”二人一声惊呼,另外一名团长似乎早有思想准备,显得波澜不惊。
    旅长不容置疑说道:“对,种地。目前这个农场有15万亩耕地,你们每个团分5万亩,要求月底前全部耕种完。现在离月底还有12天,如果完不成任务,我这个旅长要降职,你们的团长也别想干了。至于说想不通……。”
    从旅部出来,二人像霜打的茄子,蔫了。杜聿明让警卫员开车,而他自己爬上陈赓的吉普车道:“妈的,我们是野战部队,现在让我们去种地,恒古至今也没有这种先例,不知方面军司令部是……。”“行了,不要胡乱猜测上级的意图,你我这个级别还是想想怎样完成任务吧。”二人又陷入沉默。不久陈赓突然停住车,眉头紧锁着陷入思考。
    “我说老兄,你想什么哪?莫非你有了什么妙计?”杜聿明着急问道。陈赓不满道:“我能有什么妙计。我想咱们也要向旅长那样,向下分派任务,落实到人头,谁完不成任务就撤职。你想想看,我刚才估摸了一下,全团1800名官兵,每人要摊上三十来亩地,目前我们又没有拖拉机,而且马匹也不多,只能靠人拉肩扛了。而且每天每人要完成两亩多地,这还不包括播种。说实在的,部队肯定有情绪,一句话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
    杜聿明一听就泄了气道:“妈的,不行的话就等着撤职查办吧。”陈赓道:“瞧你出息样,面对敌人的子弹,我们都没皱过眉头,这点困难就把我们难住了。我们分头准备先干起来。”看样子只能这样,杜聿明上了自己的汽车,分别向自己的团部扬长而去。
    回到团部,陈赓紧急召开军事会议,要求排以上军官必须参加。当大家听到这件匪夷所思的任务时,立即炸了庙,纷纷发出质疑,场面乱的几乎不可收拾。陈赓猛的拍桌子大声喊道:“这是司令部下发的死命令,不容置疑。谁要拒绝执行,马上撤职。”会场立即没了声音。这时外面响起汽车引擎声,警卫员进来报告,从车站拉来的犁铧到了。众人一涌而出,只见两辆卡车上面载满了展新的犁铧。陈赓不由暗忖,这些犁铧从国内长途跋涉而来,恐怕种地这件事情司令部早就开始也运作了。接着陈赓宣布,事不迟疑,下午就开犁。
    杜聿明碰到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在军事会议上,杜聿明面对混乱的场面,差点把一个闹腾最欢的一位连长给枪毙了,最后才把混乱的场面镇住。事后一名参谋向他汇报道:“团长,全团会农耕的战士大约有800多名,种田没有什么问题。全团军马有55匹。”随后杜聿明把会农耕的战士,进行合理的分配,分成若干个小组。
    吃完午饭,三个团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耕地会战,全旅官兵人拉肩扛,场面似乎很红火。任务下达后,虽然官兵有情绪,但是执行命令的纪律性,充分体现出了我军官兵的素质。陈赓的团部包括警卫班分到大约700亩土地,分到两匹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